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幼兒園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幼兒園教學反思1

小班孩子從一入園就跨入了一個陌生的集體,認識許多成人和同伴,他們的交往範圍擴大、交往活動增加,一些從未碰到過的矛盾和困難由此產生。3~4歲幼兒正處於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根據這一特點,針對剛入園的幼兒不懂禮貌,不會使用禮貌用語,遇到熟人不願主動打招呼,同伴之間不會友好相處等不良習慣,我給孩子們上了一節社會課《寶寶有禮貌》,教幼兒學習日常禮貌用語,學習禮貌地和別人交往,幫助幼兒理解社會。

考慮到幼兒良好的禮貌行爲,是在各種實踐中通過不斷的感受而形成的。各種活動是幼兒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重要途徑,也是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

1、活動開始,我和孩子們對什麼是 有禮貌的寶寶 進行討論:問題剛提出,牛牛搶着說:早上來幼兒園時要說老師早、老師好。我啓發說:如果遇到熟悉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呢?孩子們接嘴說:也要向叔叔、阿姨、小朋友問早、問好。我首先肯定了孩子們說得很好,但同時指出:在課堂上要舉手發言,纔是有禮貌的寶寶。接下來靜怡舉手發言了,她說:放學的時候要和老師、小朋友說再見。

2、採用情景教學方式,使孩子們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

出示玩具小兔子: 小朋友,你們好! 我引導說: 小兔子在問你們好,你們應該說什麼啊? 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和大家一起說禮貌用語。孩子們很興奮,齊聲說:小兔子,你好。小兔子要走了: 小朋友,再見。 小朋友們主動和小兔子再見。

我用小兔子的口吻表揚孩子們與人見面能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主動說再見,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場景遊戲:打電話。

設置場景,我首先示範打電話: 喂,你好,再見。 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請幾個小朋友來打電話。小兔子要生日了,它想請動物朋友們來參加它的生日,可是它不會打電話,要請小朋友們幫忙。最後分組遊戲,相互打電話,讓幼兒在設置的場景中練習禮貌用語。

4、通過豐富多彩的遊戲滲透禮貌行爲。

動物朋友們都去參加了小兔子的生日,小豬和小熊也去了,在玩皮球的時候,小豬不小心踩了小熊一腳,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呀?孩子們都非常聰明的說: 小豬應該和小熊說對不起,小熊要說沒關係。 就這樣,孩子們在遊戲中還學習了 請 、 對不起 沒關係 等禮貌用語。

課後,我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這節課的可取之處是通過情景教學和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懂得道理,受到薰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化。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其次,這節課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我們班像李晨曦等一批性格內向的孩子現在不用家長 逼 也能主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願意主動與人交往了。不足之處:教學不應侷限在班級內部,而應帶孩子到隔壁其他班級去做客,讓孩子在與陌生夥伴的交往中鍛鍊交往能力,培養禮貌習慣。

幼兒園教學反思2

一、主題活動的來源

每每與孩子閒聊時,總會時不時地聽到孩子們說:“老師,你看,這棵樹多高呀。”“老師,我長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老師,小學的操場比我們幼兒園的大。”等等。每當這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問問:有什麼辦法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們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用尺子,繩子、木棍等量,還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來量。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了孩子對測量有一定的興趣和認識。這次的數學活動:“鋪墊子”,幫助幼兒更好的瞭解了這些長度、高度,培養了幼兒對測量產生興趣,嘗試藉助工具測量周圍物體,進一步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測量,還是讓他們在測量中發現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現問題,這是這個活動上下來發現的問題。大班幼兒對圖形守恆的判斷,往往會受形狀大小以及數量的影響。在他們看來,相對於兩個一樣大的圖形拼擺位置發生改變,他們的大小就不一樣。針對幼兒這樣的一種錯誤認識,我們應該如何引導他們做出正確判斷呢?經過認真的思考和反覆的探索,我設計了本活動。

二、材料選擇的原則

在數學活動中,材料選擇的恰當與否,往往哪個會影響甚至決定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一般來說幼兒是通過操作活動材料來獲得相關經驗的。因此,如果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兒某些認識誤區,又能在最後幫助幼兒獲得正確認識,那麼,了這樣的材料就能爲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設計該活動時我選擇了塑料的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進行桌面的操作,兩個三角形又可以拼成同樣大小的正方形,也可以藉助它來比較發現圖形的守恆。活動結尾部分又選擇了大小相同的塑料墊子,進行鋪場地的活動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形狀不同的場地大小相同,使活動進行深化。

三、環節設計的思路

環節設計應圍繞活動目標,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逐步展開。就該活動而言,我首先選擇了相同大小和數量的正方形,通過拼擺不同圖案,面積大小一樣大。其次,進一步感知不同數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拼擺的不同的圖案,而面積大小相同。最後又通過比較場地的大小,用鋪墊子的方法來判斷,活動難度初步加深,讓幼兒通過操作以獲得正確的認識和經驗。整個活動過程又藉助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貫穿始終用闖關的形式,更能激發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活動過程的指導

當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拼擺圖案時,幼兒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有效的激發出來了。面對不同的圖案,幼兒在評判圖案是否一樣時,產生分歧並激烈的爭論起來,面對這樣的熱鬧場面,我並沒有做出什麼結論,而是誘導幼兒討論和動手驗證找到正確的結論。尤其是鋪墊子活動更激發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五、不足與改進

操作活動結束後沒能及時的幫助幼兒總結提煉方法,幼兒分組闖關比賽的圖表應該提前準備好,最後幾組的比賽結果也沒有說清楚。

幼兒園教學反思3

這學期幼兒園每天中午都開始有“月亮姐姐講故事”的活動,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之前也有聽一些老師講過,感覺老師們的語氣都很親切,和小朋友之間的互動也不錯。一直擔心着自己,有點兒膽怯。本來我是在13號的時候講故事,可因爲那天剛好要去體檢,就沒講了,心裏還偷樂着,哈,可以不用講了吧。誰知,過了幾天,讓我來了個措手不及,要把故事補上,心裏“咯噔”一下,我準備的兩篇故事都好久沒看了,這………

“到你講故事了,快過來拉!”不一下子,電話就響了,我只好硬着頭皮拿好書就直接上了,瀏覽了一下,還好對兩篇故事的內容大概還有一些記得。“小朋友們好,又到了月亮姐姐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的第一個事故是……”我努力着把故事講好,特別是在模仿不同小動物的角色時,都儘量表現出不同的聲音,但變來變去都覺得好像不是想要的效果,感覺差不多。還有在故事講完後,之前是準備好問題要和小朋友們一起互動的,但當故事結束以後,我忘記了,缺少了這一環節。最後,兩個故事都結束了,“月亮姐姐的故事講完了,小朋友們再見!”

結束後,我感覺對自己講的這兩個故事都不怎麼滿意,準備的也都不充分。之前一些老師講的故事都很生動,她們一定都是認真看過,準備充分了纔來給小朋友們講的。對於這個活動,不也是給自己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嗎?但我這次卻看輕了它。最不應該的是存在着的僥倖心理,以後再有什麼活動我一定不會再像這次一樣,都是自己的責任,都應該把它做好纔對。

幼兒園教學反思4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會講故事,知道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爲小朋友們介紹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爲什麼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跟老師一起聽聽這個故事,在導課部分充分調動了小朋友的積極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後,引導小朋友說出,阿貴爲什麼會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願望是在哪裏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裏遇到了什麼困難?在此部分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鍛鍊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這裏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爲了讓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理解大人在對自己的重要性。

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訓練幼兒的表達能力,如果在此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能力將得到更好的培養。

二《歌聲與微笑》教後記

在《歌聲與微笑》活動中,我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相互贈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說:“我把微笑送給你讓你快樂!”還有個特別善於交往的孩子找到了聽課老師,微笑着說:“老師我喜歡你,祝你快樂!”一個小女孩走到一位老師的身邊,微笑着說:“老師,你教我唱歌比賽得了三等獎,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給你。”……

從此次活動中可以發現:情感交流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音樂又能給人快樂和一種美的享受。讓孩子們在優美、富有節奏的《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聲中互送微笑,體現了“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使活動在輕鬆、愉快、溫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微笑的美好和所蘊涵的力量。

三語言活動《長大了》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內容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不過彎來,總是圍繞自己說,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己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爲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後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纔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裏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啓發孩子的思維必須藉助具體事物來進行,採用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同時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通過視覺觸覺等來認識事物,描述事物。

嘗試運用關聯詞――語言活動《分房子》的教後反思

在語言《分房子》活動中,結尾部分我設計了語言遊戲“接龍”,讓孩子在孩子的提問要求下嘗試接答結果,“因爲天氣太熱”(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開空調……)“因爲我愛吃蔬菜”(所以我的身體好,所以我長得高,所以……)

結尾部分的設計,將故事教學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繫,這樣有助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因爲……所以……”的句式。“因爲……所以……”是一個因果關係的短語,將這個短語的學習運用在語言遊戲中,比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爲幼兒正確使用短語“因爲……所以………”作了鋪墊。讓幼兒能主動學習,敢於嘗試思索,說出不同的答案,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嘗試精神,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教學活動反思

《城裏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通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裏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裏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爲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己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同,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起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老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裏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通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裏和鄉下都有自己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爲自己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說了自己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己的都是最好的。現在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特別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五《聰明的烏龜》的教後反思

《聰明的烏龜》是一個寓意很強,角色語言比較鮮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同的角色扮演來描述一件事,用鮮明的語言來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活動中,讓小朋友按角色的特點模仿對話。

本次活動中,在敘述故事這一環節,教者沒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整個故事,這樣孩子在聽的過程中就沒有完全理解故事內容,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濃。如果去誇張的表現故事,用故事的情節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可能效果會比較好。在第二次複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圖複述,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自己去看、去說,如果教師作爲一個引導者來引導孩子去看圖說話,充分的讓孩子去“說、想、看、演”。本次活動的效果應該會更好些。

六語言《耷拉耳朵的小兔》

語言活動中學習材料的選擇是第一關鍵――《耷拉耳朵的小兔》也是選材於幼兒畫報,來源於幼兒中間。我用電腦放大情節,根據目標需要改編並製作了部分情節,色彩明快,動作表情明顯,直接刺激幼兒的感官。一出示這樣的圖書孩子們立即有了興趣,也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氣氛。《耷拉耳朵的小兔》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而且大班孩子在交往中會出現被嘲笑時和生氣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他們在故事中會找到相同的感受,我想這樣的選材有利於清楚地表達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激發孩子的表現力。

有了適宜的材料以後,我感覺提問的技巧是展開幼兒想象力,引導幼兒觀察,充分表達自己的第二個關鍵。每一個畫面我都抓住了關鍵點去提問,每一幅圖都讓孩子學會怎樣觀察,“世界上有很多的兔子,有胖的、瘦的還有---但他們都有一對豎着的耳朵,看這隻小兔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孩子們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所出示的小兔子身上,發現小兔的耳朵不一樣。我覺得開放性的問題會讓孩子們更仔細地觀察、思考、再表達,所以每一幅圖片我都不會給孩子直接地講述,讓孩子自己猜測下一個情節,“你們看小夥伴們見到這隻特別的兔子會怎麼說?”“它是怎麼對待小兔子的?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小兔子心情是什麼樣的,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小兔子非常難過一心想把耳朵豎起來,怎麼辦呢?你快來想一想。”老師最後再引導孩子簡單地整理或鞏固幼兒的回答,達到分享的目的,我也發現孩子們由只能續編結尾的能力發展到猜測高潮以至於續編開始部分。《耷拉耳朵的小兔》使孩子們沉浸在續編的快樂中。孩子們爲幫小兔子把耳朵豎起來及怎樣救小兔子想出了十餘種辦法,在這次創編中我沒有把孩子想象的整個畫面畫出來,因爲在以前的創編中這種方法雖然直觀但耗費時間太長,使注意力差的孩子精神渙散,因此我用簡單的圖譜來表示,孩子們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如:用繩子幫忙,用曲線表示,請大象則畫出他長長的鼻子,用老虎的尾巴則畫一個粗粗的尾巴。對孩子來說我想這是一個肯定,既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又豐富了幼兒對續編想象的理解,他也記錄了我們班不同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及想象水平,爲後面的繪畫結尾及製作成完整的圖書提供了依據。

在創編結尾小兔看病的過程中,孩子們猜測小兔肯定有病,這是醫生的話需要老師點明中心“小兔沒有病,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隻耳朵。”,這種間接地講道理,讓孩子心理更容易接受,所以後面的討論更結合了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如果小朋友有了錯你會怎麼辦?如果你遭到了嘲笑,你生氣了怎麼辦?你遇到了小兔這樣的困難怎麼辦?”這裏融入社會性領域的問題,既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又解決了孩子們的情緒和心理問題。

幼兒園教學反思5

幼兒園集體舞不僅能幫助幼兒感受和理解音樂,掌握舞蹈的基本動作、記憶動作順序,更能讓孩子們獲得願交往、善合作、守規則、能創造、增強自信心等舞蹈知識、技能以外的品質。但集體舞一直以來是衆多教師望而生畏的教學內容,因爲它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舞蹈素養、調控能力,更需要孩子的紀律、樂感、合作能力、空間方位感等諸多方面的配合,而幼兒空間方位感的培養更是難上加難。爲了挑戰自我,拋磚引玉,在本次公開活動中我選擇了大班集體舞《花之舞》爲活動內容。

本活動的教授過程孩子非常投入、專注:

1.簡單、重複的動作編排讓孩子易於接受,而兒歌的有效利用便於幼兒掌握動作順序;2.節奏明快的樂曲讓幼兒非常喜歡,我選用了旋律結構簡單,節奏清晰的圓舞曲作爲集體舞的伴奏曲,孩子們一下子就聽懂了樂曲的結構,動作變換不忙亂,當孩子在簡單重複的動作中獲得成功感後,他們喜歡上了跳集體舞;3.逐步累加,不斷豐富的動作讓幼兒感到有挑戰。如果在活動中不斷地重複過於簡單的動作,時間長了,孩子肯定會感到厭煩,失去興趣,爲了讓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興趣,我在教授的過程中採用動作不斷累加,逐漸豐富的形式進行,讓孩子在每個環節中既能感到成功的快樂也能獲得新的體驗;反思不足:

1.因爲時間緊湊,準備不夠充分,具體體現在:對幼兒的前期知識經驗的瞭解仍顯不夠(還不能較好的區分左右);

2.課堂容量過大,可以調整爲兩課時;

3.手花的使用可以改爲手腕花,節約時間;

4.同時對幼兒的個別關注仍有待進一步的提升,對於規則的交代仍可以更爲清晰、明瞭。

幼兒園教學反思6

一、活動的優點

1。注重操作和遊戲的趣味性

xx認爲:智慧發端於動作,活動是聯結主客體的橋樑,抽象概念的掌握要從動作開始。學習序數,不是僅僅滿足於幼兒掌握了序數詞,而應注重讓幼兒在積極操作的過程中,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因此,在活動的設計上,我注重通過操作和遊戲進行鞏固,並儘可能多的考慮趣味性。“小動物排隊”、小動物住樓房”、“翻花片”等一些列的操作活動和遊戲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活動中孩子們思維活躍,積極參與,師幼互動良好。

2。關注序數詞的掌握

序數詞的掌握是序數教學的重點,活動的第一環節,教師充分抓住幼兒注意力集中的關鍵時間,結合直觀的課件演示,幫助幼兒理解序數的'含義,學習使用序數詞正確表示物體的排列次序,較好的把握活動重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2。

3。利用標誌直觀地說明判定物體位置的方向

我們知道,物體所處的位置與判定的方向是有關聯的,因起始的方向不同,物體排列的位置也不同。但是,中班幼兒對於“左右”空間方位的判別還比較困難,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注重運用手勢、標記或箭頭標誌等輔助指導語,幫助幼兒直觀形象的理解“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開始數。在遊戲鞏固環節,我爲幼兒提供了帶有標記的操作板,很好的解決了因爲幼兒座位方向不同導致左右方向的變化問題。爲幼兒的操作和自我檢驗排除了干擾。

二、不足之處和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引導幼兒區分基數和序數

在序數教學中要引導幼兒區分基數和序數。我知道要抓住這個要點,但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還是比較困惑。經過這次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可以在“翻花片”的遊戲環節來突破。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請從紅旗的標記開始翻出x個紅花片,把從右邊開始數第二個花片翻過來。

數一數,紅花片有幾個?(x個)從左邊開始數紅色花片排第幾(第三)?

通過這樣的操作和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有幾個”是問東西一共有多少?“第幾個”是問物體排在第幾個位置。

2。要進一步滲透物體排列位置的相對性

序數判定中的相對性:即物體排列的位置不變,但對於其所處位置的判定會因爲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變。

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

從星星的標記開始數,小狗排哪裏?(第二)

從月亮的標記開始數,小狗排哪裏?(第四)

爲什麼小狗一會兒排第二,一會兒排第四?

小結:原來,同一個東西從不同的方向數,它的順序就不一樣。

幼兒園教學反思7

每一天戶外活動前的排隊成了我最頭疼的一個環節。我發出到教室外面排隊了。就像是混亂的導火線。有的孩子連椅子也顧不上放好,就擁到我身邊來。你擠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教師,他擠我!異常是星宇小朋友,每次的排隊總會擠在前面,總是對我說我想排第一個。我忍不住問:站在第一個和站在後面有什麼不一樣嗎他發表自我的意見:能拉着教師的手,能先玩到玩具。我說:那總不能每次都是你排第一個,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他不高興的說:不好。於是,我換了個口吻說:那請你當班長,幫教師管理後面的小朋友,別讓他們掉隊了,好嗎他立刻很樂意的理解了。

想不到,在這小小的排隊裏還有這麼多的內涵,看來孩子的小腦袋中還真藏着不少祕密在等着我們來發現呢。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第一。那麼用什麼方法讓他們主動放棄這樣誘人的位置而互相謙讓的排隊呢我們怎樣讓大家不爭不搶呢我試想幾點:

1、能夠看誰的表現好,就讓誰站第一;

2、能夠輪流站第一;

3、遇到不講理的孩子,教師能夠用轉移的方法,鼓勵他幫教師一齊管理小朋友。

案例實錄:有一天,午時起牀後,我正給女孩子梳頭,佳佳走過來告訴我說她肚子疼。於是我用手輕輕給她揉了揉,提醒她如果還疼就告訴教師。當我組織正常的教育活動時,突然嘩的一聲,佳佳吐了一地,臉上、身上全是嘔吐物。見此情景我急忙替她擦臉,幫她脫下弄髒的衣服。琪琪看見了把自我乾淨的衣服遞給我說:教師,今日佳佳沒有帶書包,我把衣服借給她換。當時,我很感動,一個5歲孩子在沒人提示下主動幫忙同伴,真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回頭再一看,大部分幼兒用手捏着鼻子,捂着嘴巴,一副厭惡的表情。

分析反思:平時我們總是耐心教育幼兒互相關心、互相幫忙、互相照顧,而現實當中卻是另一番景象。於是,我幫咪咪換好衣服後,遞給她一杯水,關心地問她:咪咪,剛纔大家都笑你,你心裏好受嗎咪咪難過地搖搖頭。之後,我向小朋友提出一個問題:看到別人生病了,你會怎樣辦有的小朋友說:不應當笑話她。應當拿衣服給她換,倒杯水給她喝,不應當------大家發言十分進取,最終經過討論:小朋友明白我們大三班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會有困難,都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幫忙,我們應當像一家人一樣熱心幫忙朋友。

這次突發事件,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同情心離孩子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孩子們被大人的愛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樣去同情、關心別人,事事以自我爲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謙讓、友愛、團結的精神,常常爲了玩具你爭我奪,不會謙讓。可孩子們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築造的窩,他們要生存,不僅僅靠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同情、關愛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作爲幼兒教師,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幼兒教育目標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機,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幼兒園教學反思8

1、用研究者的眼光,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身邊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審視、反思、分析、探索,每週要求寫出一篇教育筆記,使教師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專業成長融爲一體,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方式。

2、"反思"是一種習慣,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更要粗竟教師的反思意識,能真正將"反思"運用於平時教學、家長工作之中,使教師收益於"反思"。

3、教師要自覺、積極的反思自己學習的教育理論及他人的經驗,在吸納的同時,要有追問的意識,並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

4、活動後,根據自己的課堂教育情況進行反思,寫出教學評析。在遊戲活動或要及時寫出遊戲反思。

1、爲構造一種機制營造一種氛圍,使讀書、思索、探究成爲教師的一種習慣,特制定本制度1、理論的學習使促進教師專業提高的有效保證,每位教師每學期要有計劃的安排學習1本理論書籍,每本理論書籍的學習寫出教訓心得或學習體會,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交流。

2、每月的第三週爲理論集中學習的時間。

3、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問題,課隨時查找理論做爲支撐,把相關案例及理論整理後可在教師教研版塊中展示出來,供大家共享。

4、每位教師每期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活動,並說明推薦原因。

1、培訓活動與平時的教研活動、業務學習相結合;與青年教師的培養相結合;規定每單週五下午爲全體教師的業務學習間。

2、內容力求做到全面、豐富、翔實。具體有知識課程的培訓、教材培訓、教科研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等。

3、形式力求多樣化:具體有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討論等研討形式,在培訓效果上體現了"新、活、實"三個字。內容新---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標準的目標、教學方式和新型的師生關係:方法活---採用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研討形式;效果實備課時到想到、教學中要做到、課後要反思到。

4、培訓教師要認真做好培訓記錄,把培訓內容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內化理論,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爲。

幼兒園教學反思9

我是一名轉崗的幼兒教師,快三十的年齡我纔來到了這個嶄新的行業,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斷努力,每一天有所反思,有所提高,就會把工作越做越好。所以在工作中我十分注意觀察與反思,幼兒平常的一舉一動、一句話語、甚至一個眼神都能引發我的思考,慢慢的我養成了反思的習慣。

一、工作中的反思常常是幼兒的行爲給我帶來的啓示。

一次,四名幼兒在音樂區跳舞。錄音機中唱到三條魚水裏遊,快快活活做朋友時我好奇的看着他們,想看看他們誰會被淘汰出局。出乎我的意料,他們四個人摟在一齊,並沒有把誰丟下。我表揚了他們,我感覺,是他們給我上了一課,使我受到了教育。三個確實不等於四個,可是生活不是古板的數學,生活中充滿了美妙的情感聯繫。《小金魚》的真諦不就在於教育小朋友快歡樂樂做朋友嗎

大雨過後,許多長長的蚯蚓從土裏鑽了出來。我想實地給孩子們講講蚯蚓,可是孩子們卻聽不到。因爲他們看到了蚯蚓都大聲地尖叫着,一聲接一聲,不能停下來,就像遊樂園中人們玩海盜船時發出的陣陣尖叫聲。我覺得他們並不是十分害怕蚯蚓,不然他們爲什麼不躲開而是爭着靠近呢尖叫是不是在給他們減壓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歡樂呢看着他們好奇的眼神,聽着他們的聲聲尖叫,我沒有制止。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們這樣的尖叫,叫完了就完了,他們還是像往常一樣歡樂。有位名人(忘記名字了)說過要讓兒童像兒童一樣地生活。在轉崗培訓的第二堂課上教師講的這種觀點。當時教室外十分吵嚷,是北京小學的孩子們吧教師說:不用去管他們吧,他們是像兒童一樣地生活,他們此時此刻是歡樂的。我想:這天幼兒看到蚯蚓都熱烈地尖叫,其中有他們看到新事物的欣喜與好奇;也有對新事物的恐懼與驚歎,更有對新事物的接近與嚮往

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隨處可見只要教師用充滿愛心和信任的雙眼去發現,都會有所啓迪。

深秋時節滿地的樹葉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部分孩子開始在周圍草坪上撿拾樹葉。一會兒就能檢一大把。給你票。小迪在給上滑梯的小朋友發票。小朋友也配合,接過一張票還說了聲多謝!這時我又發現小輝在往滑梯口那兒堆樹葉,其他幼兒也模仿他把自我手中的樹葉放在那兒了。我有過去的衝動,想告訴他們滑梯上會變得又髒又亂了。這時一名幼兒從滑梯上滑了下來,把樹葉衝得嘩的一下飛了起來,落到四周。孩子們歡叫了起來!噢!他們是不是有一種看到激流勇進的船衝下來那一刻水花四濺時激動與歡樂呀他們的歡笑聲和再次行動肯定了我的想法。他們真了不起,創造出這麼好玩的遊戲!我真想不出來呢。在佩服孩子們的同時我也不忘反思:自主遊戲對幼兒的發展很有益處,教師要給幼兒自主遊戲的時間和空間,並給予用心的支持。他們會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能創造、發明出一些有好處、搞笑的遊戲來。

三、一些司空見慣的細節小事也同樣能夠成爲我反思對象。

幼兒離園後我去廁所方便,正碰到一位媽媽帶着一名幼兒上廁所,媽媽把孩子扶上廁所,孩子蹲在裏面,媽媽蹲在外面,***大手扶着孩子的胳膊,聽到啪嗒、啪嗒兩聲,孩子說:拉完了!雖然這是很平常的的事情,但當時我感受良多:有的幼兒爲什麼會把大便拉在褲子裏幼兒爲什麼會離園後才讓媽媽陪着大便思考之後我明白是我做得不夠到位,還沒有得到孩子的高度信任,孩子需要媽媽式的幫忙!之後我們對班上有類似問題的幼兒採取了媽媽式的幫忙,確實幫忙幼兒較快的度過了入園大便難一關。

幼兒第一次嘗試爬斜在半空的不規則攀網時,小惠爬得謹慎而留意,小音在小惠前面,她爬得比較快,到了上頭她反過身來對下頭的小惠說:小惠,你爬吧,摔不着的!小惠聽後果真稍加快了攀爬速度。看到她們的行爲我感到:幼兒之間構成良好的夥伴關係有利於幼兒的健康歡樂成長。同伴之間的鼓勵與支持不一樣於教師給予的鼓勵與表揚。因爲他們的鼓勵源於自身的嘗試與感受,更容易產生同感和共鳴!

四、孩子一個渴望的眼神也能深深地觸動我,引發我的思考。

活動區活動時小羽高聲叫我:馬教師,您看她小手指着城堡。我看了看和她說:這個城堡真漂亮,你真棒,是個小建築師!這時我發現晨晨用一雙渴望的眼睛看着我!我衝他笑了笑說:晨晨你也搭了,對吧!他點點頭。我說:你搭的也很好,教師看到了!他聽了笑了,眼睛亮亮的看着我,目光中閃爍着欣喜和自豪!之後我反思:活動區的靈魂在於幼兒自由選取和自主遊戲,但並不是說教師無事可做了,幼兒能夠堅持下去,教師的表揚與鼓勵很重要。當然還少不了啓發與引導。外向的幼兒會迫不及待地和教師要表揚,對於內向的幼兒呢善於捕捉幼兒情緒、情感變化的教師,不要把他們忽略了啊!

反思使我的工作潛力逐漸提高;反思使我更受幼兒的喜愛;反思使我每一天都有所收穫;反思使我充滿前進的動力!反思讓我成長,我在成長中將繼續反思,堅持下去,我要繼續做善於反思的幼兒教師。

幼兒園教學反思10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教育評價”部分指出,“教師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以教師自評爲主”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這實際上指明,對於作爲評價主體的教師來說,教育評價的過程就是反思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過程。

反思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改進教學,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幼兒主動發展。“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反省、探究”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包括目標、內容、組織、教學策略、師生、互動等)存在的問題,並努力設法解決這些問題。具體而言,也就是教師藉助於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採用的組織形式,投放的材料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等是否適宜,等等的這些,都要求我們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換言之,教師要善於觀察。

一、觀察讓我們更多的瞭解孩子的需求。

以往的教學活動,我做了很大的努力,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可孩子們在活動中還是覺得枯燥乏味,怎樣才能讓孩子輕鬆快樂的在活動中獲得發展,成了我思考的的問題。通過反思,我認識到:我們確定的教育措施、制定的教育工作計劃應基於對幼兒的瞭解,也就是“瞭解先於教育”。瞭解幼兒是充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前提。

在“物體的沉浮”活動中,我準備了一些小木片、塑料球、牙膏盒等材料,讓幼兒探索如何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來,活動中孩子們只簡簡單單地把它們放入水中,有些物體就浮在水面上了。儘管材料很豐富,但孩子們探究的慾望沒有深入,整個活動下來,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活動後,我對此活動進行反思:反思孩子們活動前是否具備“玩水”的相關經驗,是否對“沉浮”現象感興趣,是否有強烈的探究慾望。其次,對自己本身也進一步作以反思,反思自己在活動前是否已交待清楚活動的目的、要求,在活動過程中是否充分發揮了引導作用,如:是否認真觀察記錄孩子的表現,提供的材料是否真的有啓發幼兒的探索欲,真正富有啓發性,是否在需要幫助時提供幫助,是否爲孩子們相互探討創造了機會等等。於是,我對活動進程作了改進。首先我進行了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如帶領幼兒玩水,讓他們初步掌握水的性能;其次,我又對教學活動安排做了一些調整,重新精心準備了活動材料。在活動開始,就引導幼兒去觀察兩個馬鈴薯在兩個不同水杯中的沉浮現象,結果發現:一個馬鈴薯浮在水上,一個則沉在水底。這時,我又讓幼兒討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最後,教師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嘗試,使馬鈴薯浮在水面上。這時,鑌鑌小朋友驚奇地發現:“老師,我往水裏加了鹽,馬鈴薯就浮起來了。”我用懷疑的口氣問,“真的嗎?”“真的!”“那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

所有的小朋友都一起動手,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馬鈴薯在鹽水中浮了起來,是因爲加了鹽的水與清水的水質不同。我又問:“還有其他的辦法嗎?”於是,小朋友又開始嘗試了,有的幼兒將馬鈴薯掏了個洞,放在水裏浮了起來,有的幼兒在水裏加糖,馬鈴薯也浮了起來……

反思使我找出了活動中的不足,並吸取經驗教訓,使我在今後的活動中,積極引導幼兒主動有效的開展活動和學習。

二、觀察讓我及時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

在以前教育教學中,我常常只對孩子的行爲做出自己的判斷與分析,總認爲教師就是傳播知識的人,在孩子面前要有威嚴,老師說的孩子一定要聽,老師教的一定要學,巴不得全班孩子都一個樣——懂事、聽話,不管孩子有什麼需要,只要照着我定好的計劃按部就班的執行就對了,以至於教學活動枯燥、乏味。新《綱要》提出“我們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我逐漸認識到:要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爲,不斷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中的不足或工作中的失誤。

比如:以《馬路上的汽車》爲例。

活動方式:集體

預設目標:1、通過觀察認識馬路上的各種車子,瞭解汽車在馬路上行駛的實況。2、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及口語表達的能力。3、培養幼兒初步的交通安全與意識。

活動預設:

1、觀察活動前組織談話,引起幼兒參觀的興趣,並告訴幼兒到馬路去看什麼,怎麼去,並提出注意事項。

2、帶領幼兒步行到馬路邊進行觀察活動。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馬路上種來來往往的車子。

看看自己認識哪輛車?它叫什麼名字?它的樣子是怎樣的?外形大小怎樣?顏色怎樣?有什麼用?車子是怎樣在車道上行使的……

(2)引導幼兒觀察紅綠燈、人性橫道線及當時車輛、行人過路口的情景,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

3、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觀察到的所見所聞和同伴、老師、家人交流分享。

[延伸活動: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以幼兒口述、繪畫、家長文字紀錄的形式學做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

1、由於是第一次集體外出,所以孩子們都顯得高興及興奮。在聽完我介紹後,他們紛紛議論“哇,到”“嘻嘻,真好啊!”(我特別叮囑幾個特別活潑的小男孩要遵守紀律,他們一臉認真地點頭答應。)

2、“出發了”“到了”“哇,好多車!”走了一段路後,我們順利地來到了目的地——九堡公園。

不用我多提醒,孩子們一直認真地觀察、議論一輛輛過往的車 ,從顏色、名稱、車速……無所不談。

由於當時位置看不見“紅綠燈亭”,所以一些幼兒自言自語:爲什麼這些車一時好多,一時沒有車過?濤濤小朋友聽見了便說:“當然了,路口有紅綠燈控制的啊!”

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我們等前面的車流量小的時候便前去觀察了路口的車輛行駛情況,並觀察了人行橫道線、紅綠燈、車拐彎……

3、第二天,便有大部分幼兒一回到幼兒園便把口述作業交到班上了,還一臉的高興與回味。

活動反思:

在這個《馬路上的汽車》教學活動中,以往教師僅僅出示圖片或圖書等,讓幼兒觀察這些汽車有什麼不同,但這樣的教學方法收效不是很理想,因此,我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帶幼兒外出實地觀察參觀,實地看、現場地說,比教師空洞的說教更有實際意義。看着孩子們高興地和同伴議論,高興地向家長講述,我心裏也很高興,這是成功的一次外出參觀,儘管時間很短,但意義與作用卻很大。

看見幼兒對此活動興趣如此之大,我又設計了《我是小司機》、《我喜歡的車》、《到車子裏看看》等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玩起來很容易進入角色,教師不僅是他們的設計者、支持者,還是他們的監督者。在發現孩子違規時給予指出,使孩子不致於把遊戲規則丟棄。教師也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當出現孩子的需要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

能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還學會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些活動成功在於是幼兒所熟悉的、喜歡的,他們在活動就表現積極主動,會的幫助不會的孩子,從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體驗成功的喜悅。所以,課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更易提高幼兒與教師的能力。

在這些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通過觀察、欣賞各種各樣的車子,玩形象逼真的玩具車,共同分享玩車、坐車的經驗。讓幼兒從中認識到不同的車子,知道它們的名稱,認識它們各自的外形及主要內部結構,並瞭解它們的用途,還學習了按照車子的特徵進行分類,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車子的認識,還知道了爲什麼要遵守交通規則及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建立了基本的交通安全觀念,並養成良好的過馬路、乘車習慣。

我經常在教學前進行反思,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在每一次活動前,我都會對前一次的活動進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與孩子親近尊重了孩子的發展;是否適時的介入活動,有效的引導幼兒;是否對孩子的問題、行爲做出了及時的反饋……除此之外,我還會對孩子在本次活動中的一些表現進行估計,孩子對這個遊戲的興趣會怎樣,如何較好的引導;回答問題時孩子會回答哪些方面的內容,考慮各種答案的可能性等。

我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提高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活動中我常常會對孩子的一些表現、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及時的反思、調整。如在活動“全家福”中,一開始孩子可能有些緊張,活動氛圍較嚴肅。發現這一情況後,我覺得可以適當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使氣氛活潑一些。於是,我就馬上把孩子們熟悉的歌曲“我家有幾口”加入到活動中,通過歌唱活動調動氣氛,使孩子們不再感到拘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下面的活動中,爲之後的活動提供了較好的活動氛圍。

教學後的反思更是重要,它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提高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因此每一次活動之後,我都會對活動中自己的教學語言是否恰當、是否調動每一個孩子、指導策略是否正確、對孩子的表現問題是否及時反饋等進行反思,總結本次活動的優缺點,使其成爲今後活動的一個借鑑。

不管在主題活動,還是在生活活動中,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瞭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上,放在了材料的投放與形式的選擇上。與以前相比,我忙了許多,可是孩子們的興趣和求知慾,一直推動着自己去盡心盡力地工作,每當看到孩子們在我精心組織的活動中表現出“自由自在”和高漲熱情,我就覺得自己那麼多的辛苦沒有白費。通過不斷反思、實踐、再反思、再實踐,我感覺自己在各方面進步了很多,對孩子的瞭解更深入,更準確了,對活動的把握更成熟了,發現問題的眼光也更敏銳了……所以我自己的收穫也是很大的,應該說是反思幫助我更好地促進了孩子的發展,同時也使自我自身獲得了進步,我在反思中學會了觀察,學會了瞭解孩子,也學會了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學會了從只關注教育目標逐漸關注孩子的表現的轉變,教學計劃從單純地靜態執行逐漸向動態調整轉變。

反思是對過去的一種思考,從中吸取教訓,也可以總結經驗。因此,善於反思是當今教師一種重要的教育素質,是教育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未來的路上一定還有很多的“困惑”在等待着我,我會不斷加強反思,和孩子們一起快樂地成長。

幼兒園教學反思11

本次數學“三優課”賽教活動,全園教師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雖然都來自教材的內容,但大家都能根據班上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適當調整,使內容更生活化。其中大、中、小三個年級組的同課異構活動讓大家豁然開朗,原來生活化的數學活動幼兒更願意學。

例如:馬志芳老師的排序活動,就採用生活中的裝飾品手鍊引出話題,既而提出要求需有序化妝好領帶、腰帶、手鍊才能參加朋友的舞會,由於內容貼近幼兒生活,且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中幼兒不僅樂學,還很主動積極,爲了更好達成目標,馬老師還採用延時滿足:即幼兒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細仔地操作,將各種飾品打扮的有序漂亮才能參加,最後孩子們拿着自己的作品參加舞會的那種高興勁,讓我們聽課老師感受到孩子樂學帶來的效果;蔣麗君老師的“青青草原運動會”小動物各種不同排隊進場模式,使小朋友在遊戲中學會了有趣的排序活動,既而引伸到活動中要有序排隊遵守公共秩序;還有紀玉輝老師的好吃的水果串和許美琴老師的的蔬菜擺攤等,在生活化的數學中瞭解事物有序歸類的重要性。

另外,大班史玲燕老師設計的認識時鐘的整點,結合幼兒一日生活環節上學、戶外活動、吃早點、上課、午睡、集體舞、放學等有關時間段的整點;唐蕾老師結合套圈遊戲幫助幼兒瞭解和感知類與子類的關係,由於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價值老師的精心設計、巧妙構思及層層遞進的操作練習,幼兒在愉快地學習氛圍中很好地達成了預定目標,這些老師的課更讓我領略了數學生活化的魅力—幼兒不僅樂學,還很好的達成預定的目標。

幼兒園教學反思12

本次活動我上內容是《按一種特徵分類》。上完課後,老師同學們都對我的這次活動提出了一些問題,而我自己通過回看上課視頻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次教學活動的反思:

一、嚴重超時

小班的上課時間一般在x分鐘左右,而我本次活動的時間卻用了半個小時,比規定時間多出了一半。而導致超時的原因有兩點:導入部分的手指遊戲做了太久,有大概x分多鐘;二是教具準備得不夠完善,用雙面膠把水果貼在紙上面之後是非常難撕下來的,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主要耗在了撕水果上面;三是我事前沒有給幼兒一個示範讓幼兒把水果貼在哪裏,導致了許多幼兒一直在上面拿着水果的圖片在沒有膠的地方一直拍。

二、課堂秩序比較混亂

由於叫幼兒上來撕水果時沒有講明要按秩序上來,導致幼兒是一窩蜂上來的,所以造成了一個比較混亂的場面。

三、沒有把情境完全貫穿始終

活動中我設置了一個情境是小象的水果店,我是要模仿小象的聲音來給幼兒講的,但是由於到後來過於興奮了,就把小象的聲音給忘了,用回了我自己的聲音。

四、與幼兒的熟悉度不夠

由於我們當天來得比較晚,所以我們一來到幼兒園就開始上課,還沒有來得及跟他們熟悉。對於大多數幼兒來說他們對生人是比較膽怯的,所以當我在組織活動時,許多幼兒並沒有很好的配合我的活動。

五、沒有留意到幼兒們需要休息

當教室裏的活動結束後我就帶着幼兒出到室外打算和他們一起玩遊戲了,而沒有考慮到幼兒已經上了這麼長時間的課了,他們已經很疲勞了。還好當時x園長在我旁邊提醒我。這對我以後的教學活動也是次教訓。

六、沒有注意到幼兒的已有經驗

比如我的水果中有一樣水果是桃子,或許是幼兒對桃子並不多見,也或許是我的圖片上的桃子畫得不夠形象,很多幼兒並不認得這是桃子。

七、沒有考慮到該年齡層幼兒生理髮展的特點

我們教的班級雖然是小班,但是他比正常小班幼兒的年齡階段要小半年,所以我們的幼兒是偏小的,生理髮展上是與平常我們所接觸的小班的幼兒是不同的。這個年齡層的幼兒手指發育得還不是很好,所以在玩手指遊戲的時候有些幼兒的手指是無法完成的。

八、沒有很好的啓發幼兒思考

這次活動我並沒有完全的按照我寫的教案來上,漏了一個很重要的啓發幼兒思考的環節,就是讓幼兒思考這些水果除了按照種類、顏色分還可以怎麼分。

九、沒有很好的顧到全班幼兒,課堂上比較依賴積極的幼兒

班上有幾個比較活躍的幼兒,而我每次提問都是讓幾個幼兒來回答,從而忽視了那些比較文靜的幼兒。

這是我一次非常寶貴的上課機會,爲此我也做了很多準備,雖然仍然存在着不少問題,但是我從中也收穫了很多,給我未來的教學發展指明瞭前進的道路。

幼兒園教學反思13

讀書可以使人獲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還可以通過書中不同的人物、事件、事物、案例等來強化自己的思想、觀點,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案例,這本是身邊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卻得到了另人難以想象的結果。所以這篇文章讓我依然記憶猶新。

這件事講的是:在某個幼兒園,新學期開始時,在新來的一批幼兒當中,有幾個幼兒有不愛睡午覺的習慣,針對這一情況,老師想了一個辦法,把他們的牀都靠牆放,午睡時就讓那幾個幼兒面朝牆睡。老師覺得,這樣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還可以阻止他們與其他小朋友說話。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這種方案就失敗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動結束後,老師正帶幼兒走向睡眠室。突然,一個叫欣欣的幼兒跑到老師面前說:“老師,您別讓我對着牆睡覺了好嗎?我對着牆睡覺心裏難受。”當時老師愣了,彎腰抱起她說:“那好吧,老師不讓你對着牆睡覺了。”他聽聽了老師的話很高興,還把這件事告訴了身邊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舉動,老師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後,這個老師在想白天孩子說的話。於是她做了一次試驗,把家裏的牀搬到靠牆的一邊,然後側身對着牆躺下。這時她才感覺到真得很不舒服!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順着牆往上看,那牆顯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來,於是心裏就更加不舒服了。原來是這樣的感覺,並意識到自己真是大錯特錯了!第二天,老師早早來到幼兒園,把那幾個不愛睡覺的孩子的牀,全部搬離了那面高高的牆,重新擺好。

後來這位老師又想了許多的辦法,比如,通過創編故事、詩歌,給他們講睡午覺的好處和不睡午覺的壞處,讓他們聽一些舒緩的搖籃曲,並自制一些小獎盃,獎給睡午覺時表現好的孩子等,對幫助那幾個孩子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很有效。

讀完這個案例至今都讓我受益匪淺,使我真正意識到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你都應設身處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師看來,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們就想盡一切辦法讓幼兒入睡,甚至有時也像那位老師一樣,讓不愛睡午覺的小朋友對着牆午睡,爲的是免得孩子們之間互相干擾,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證。這種方法雖然符合兒童心理活動規律:減少刺激,從而較快的使孩子進入睡眠狀態,這似乎是個好主意,可是我們卻沒有想一想我們的“方法”是否給幼兒帶來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就像文中所說,欣欣對老師說:“心裏很難受。”才引起老師的反思,老師自己試着像欣欣一樣對着牆睡覺,才發現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順着牆壁往上看,覺得牆體好高好高,像是牆壁要朝自己倒下來一樣,心裏覺得難受極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欣欣是幼兒園裏的一個小孩呢?其實心理上承受的壓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時也許孩子會想:“爲什麼其他小朋友都不這樣,而我卻一定要這樣!他們會把這看成老師的懲罰,一想起受懲罰心裏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難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願呢?也會感到自己被老師從小朋友的羣體中分離出來,無依無靠,我們成人往往意識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覺得自己成了離羣的孤雁,覺得自己獨立無援,孤獨沒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對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對着牆午睡一樣,面臨好高的牆壁,看不到周圍熟悉的環境和小朋友們,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學期開始階段,孩子從自己過慣了的家庭環境中,被送到幼兒園,一切還不習慣。這樣的新環境,已經使她很擔心,老師又要她對着牆午睡,本來已經出現的不安全感越發加重起來,真是雪上加霜。

有時我們正是這樣,往往是出於對孩子的關愛,曾經做過,正在做着或是將要做出一些類似”對着牆睡覺“之類的錯事,本來是片好心,卻辦成了壞事。到最後,歸根到底,就是我們不懂得也不善於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觀點、方法,強加於孩子。好心辦了壞事,卻自己不知道,更沒法糾正,直至鑄成了大錯。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這正是《綱要》反覆倡導的,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有時我們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師一樣的勇於反思,並設身處地爲幼兒着想的精神。通過看書學習我才真正明白,作爲一名幼兒教師,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麼重要呀!只有瞭解每個幼兒的心理,才能根據不同幼兒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兒童必須走近兒童世界,理解兒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來比較簡單,但也有着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如果說大人的世界是現實的陸地,是顯而易見的陸地上的一切事實,那麼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裏那一切隱蔽的存在。陸地上有的,海洋裏也有,但其中卻有着差別。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來套兒童的世界。在成人看來是變形的、錯誤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裏卻是真實的和正確的,因爲他們處理和分析問題的方法與成人不同。

兒童很小就問一些具有哲學意味的問題,如”我是從哪裏來的?“”星星爲什麼愛眨眼睛?“在他們的眼中萬物皆有靈性,他們喜歡和花草講悄悄話,爲布娃娃洗臉、穿衣服;他們愛憎分明,只理解”是“與”非“,對人評價不是”好“就是”壞“對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無法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動。如,對玩具汽車的構造產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論講解,索性拆開來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裝的實踐中得出自己的理論,會用自己的哲學來構建汽車的原理。

所以我們應當用兒童的心理來看待孩子。孩子爲什麼拆壞汽車?下雨天爲什麼偏偏愛在水裏跑來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會告訴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會從孩子的哲學中瞭解它的想法,瞭解他的思維方式。

我們常說要用一顆童心,一份愛心去對待孩子,其實無需扮演或僞裝,只要能理解”兒童的心理“,用”兒童的心理“看待兒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領兒童從”海洋“走向”陸地“。

然而,我們有時正是缺少一顆童心而已。讓我們重新拾起那無瑕的童心和孩子們一起快樂成長。

幼兒園教學反思14

有一天,早晨大課間,我正在組織小朋友們上廁所,玲玲走過來告訴我說佳佳摔倒把褲子弄髒了。於是我過去拉起佳佳,並準備給弄乾淨,沒想到,傑傑也過來給往淨弄,很讓我感動。回頭再一看,大部分幼兒用手捏着鼻子,一副厭惡的表情。

案例反思:

平時我們總是耐心教育幼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照顧,而現實當中卻是另一番景象。於是,我幫佳佳弄好衣服後,關心地問她:“佳佳,剛纔大家都笑你,你心裏好受嗎?”佳佳難過地搖搖頭。接着,我向小朋友提出一個問題:“看到別人摔倒了,你會怎麼辦?”有的小朋友說:“不應該笑話她。”“應該拉他一把,不應該------”大家發言非常積極,最後經過討論:小朋友知道我們大班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會有困難,都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幫助,我們應該像一家人一樣熱心幫助朋友。

這次突發事件,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同情心離孩子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孩子們被大人的愛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樣去同情、關心別人,事事以“自我”爲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謙讓、友愛、團結的精神,常常爲了玩具你爭我奪,不會謙讓。可孩子們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築造的窩,他們要生存,不僅靠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同情、關愛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作爲幼兒教師,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幼兒教育目標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機,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幼兒園教學反思15

這是一首歌詞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詞表現的內容非常符合幼兒的心理,是幼兒生活的一種體現,歌詞既有情節又有細節。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理解歌曲中生氣吵架、拉勾、講和的情節。用音樂和自己的表情來表現。通過演唱歌曲,激發幼兒與同伴交往、和解的積極心態。關於本次活動的反思:

活動開始,我一邊彈鋼琴一邊有感情地範唱歌曲,讓幼兒欣賞,目的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彈奏歌曲,幼兒小聲隨琴唱。在教唱兩遍之後,播放幼兒舞蹈伴唱錄像帶,同時我也來到孩子們中間,引導幼兒邊跟隨舞蹈做動作邊隨伴唱學習歌曲,在我的帶動下幼兒表現得很積極,同時我也對錶現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孩子們學習歌曲的勁頭更足了。在孩子會唱的基礎上,最後是歌舞表演,從集體到小組再到個人,變換着表演方式讓幼兒體驗了各種表演形式的樂趣,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整節課課堂氣氛很活躍,我也感受到了音樂帶來的歡樂。

課後,我將這次教學活動做了如下反思:

1、音樂活動離不開情感的支持。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比較注重利用有效的提問來激發幼兒情感的形成和強化。如:“假如你真的生氣了,好朋友也生氣了,你們會怎麼樣?”“你和好朋友和好了,這時你們心裏是怎麼想的?你會怎麼做呢?”幼兒在比較和判斷的過程中,通過動作、表情的變化,較好地把握了本次活動的音樂意境。

2、活動中我要放下師者之威嚴深入到孩子們中去,很好的達成了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幼兒能夠感受到師生間的平等朋友關係,營造了溫馨和諧的活動氛圍,使幼兒能更好地體驗到音樂和舞蹈帶來的歡樂。

3、活動中我恰當的表揚有助於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使孩子感受到關懷和鼓舞,會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