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薦】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

【薦】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薦】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

曾經錯過了幾次聽歌唱活動《五隻小青蛙》的機會,今天上午聆聽了王春霞老師的大班歌唱活動《五隻小青蛙》,感覺這是一首情境性較強的歌曲,王老師動情優美的演唱,有趣的動作,簡單的活動設計卻深深吸引了孩子。整個活動除了圖片幾乎沒有其它道具,顯得很輕鬆自然。

歌曲的內容是這樣的:

五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四隻小青蛙;

四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三隻小青蛙;

三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二隻小青蛙;

二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一隻小青蛙;

一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青蛙都回家找媽媽。

給活動的一點建議:《五隻小青蛙》共有五段幾乎一樣的歌詞,所以在範唱時可以捨棄幾段,就從兩隻青蛙唱起。五隻小青蛙富有童趣的圖片沒有演示,可以在演示中讓幼兒感受歌曲中表現的五隻小青蛙在池塘邊捉蟲子,一隻一隻跳進池塘裏的情景。歌曲的節奏中有兩處有趣的唸白,可以進行置前處理,在完整範唱時讓幼兒在念白處進行互動。讓幼兒在完整感受歌曲時體驗合作曲的樂趣,避免歌曲長而造成的枯燥。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2

大班幼兒對生活中的幾何圖形充滿了興趣和好奇,並且對它們有了一個認知的印象。但是幾何圖形對幼兒來說又是一個較爲抽象、枯燥的內容,於是,我選擇了此教案《三角形碰碰樂》,在活動中我讓幼兒自我操作發現了各種圖形相互之間的聯繫,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實物形象聯繫起來,讓幼兒在操作中進行想象、創造,既可以鞏固對圖形的認識,增加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又能激發想象力、創造力,鍛鍊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培養操作能力。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在我的引導下探索各種形狀的組合。活動第一環節主要是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豐富幼兒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同時,通過“轉動”幾何圖形、改變幾何圖形的方向,加深幼兒對幾何圖形主要特徵的認識,併爲後續的“圖形拼搭”活動作鋪墊。

在第二環節中我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佈遊戲規則,爲的是幫助幼兒有意識、有條理地記憶。宣佈遊戲規則後我進行了及時得追問,加深幼兒對遊戲規則的理解。活動中第一次操作是用2個三角形拼搭,第二次操作是用4個三角形拼搭,第三次是小組合作用16個三角形拼搭,拼搭的難度是越來越大,有效地挑戰了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等能力。

本次活動我以數學教育生活化爲主導思想,以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圖形作爲操作材料,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3

賈平凹先生的《月跡》有別於傳統的關於詠月的詩詞文章,它文中重墨描寫的不是常見的那種離愁別緒或者美好祝福。文章通過靈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過“盼——尋——議”月,讓“我們”從一開始的什麼都“不滿足”,到最後都“滿足”了,並進而理解了“月跡”中“月”是美好事物化身,每一個人都要要享受美。在本課教學中,我貫徹新課程理念,從打造“有效”、“優效”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論高度,有以下幾方面收穫:

1.合理組織教學環節,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將教學重點放在品讀、賞析文章,理解文中“我們”的心理變化過程,學習揣摩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理解文章表達的主旨。《月跡》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但文章現對於其他文章而言比較長。我在教學時,大膽擯棄了“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的朗讀”的教學設計,而代之以學生領讀,其他同學分角色合作朗讀的方式,在音樂聲的伴奏下,學生彷彿走進了賈平凹先生的中秋“尋”月之旅,首先在朗讀中感受到了文章的“美”。在我看來,這種帶着問題,全班有組織,有感情的朗讀就體現了“合作學習”和“探究”的教學理念,並且效果不錯。我從學生的答案和眼睛裏,感到學生已經讀懂了“月跡”的真正含義。本文的教學重點段落是“尋月”,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出去尋月”這個綱,怎麼尋,誰引導去尋,尋到了什麼,最終綱舉目張,教學效果明顯。在學習文章的主要段落“尋月”過程的詞語的精彩使用時,我讓學生組成了合作學習小組,以小組爲單位選擇“尋月”過程中的一個過程進行賞析。我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小組裏去,聽取他們的交流,並和他們一起從文章中找關鍵詞句。這個環節我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交給了他們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這個環節用了最少的時間,幫主全體學生完成了對文章整體的認識。學生們在組內統一意見後,向全班同學發表理解,其他組又對這個組的答案進行補充和修正,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了合作助學,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

2.合理利用課程教學資源,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所理的課程資源包括老師、學生、教科書、課外資料、教學媒體等一切資源。當然,其中最主要,也是發揮最大作用的還是教師和學生。本課我着重解決的重難點有兩個:一是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在尋月過程中我們的心理變化過程;二是要理解兩句寓意深遠的話:“月亮是個好”和“天上的印章”。在解釋清楚“心理”變化的詞語表現形式後,學生很快的就找到了諸如“失望”、“爭執”“滿足”等詞語。在同學間的相互補充中,答案漸趨完整。在這環節中,我爲學生學習做了一個鋪墊,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心理變化”的詞語,並舉例提示。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示範對學生的學習的作用,在這裏得到了體現。

“天上的月亮”一句的理解是承接學生劃分段落後我加以追問:如何理解。學生在這裏沒有馬上反應過來,在確認沒有理解的情況下,我組織學生又一次朗讀這句話,試圖在朗讀中讓學生體悟文字本後的深層含義。

我適時的向學生提問:你們自己有印章嗎?

生1:有的。我有的時候會在廢紙上蓋上自己的章。

師:那有沒有同學很認真的在正規的紙上蓋過章?

生2:我曾經有一次懶得在一張通知書上簽字,就拿印章蓋在了上面。 師:蓋上去那就意味着什麼?

生羣答':要負責任。

師:我們借過學校的圖書,在圖書的封面上也有一個章,這有意味着什麼呢? 生:這書是學校的,書歸學校所有。

師:是的。有了印章,也就意味着要負責任和擁有了所有權。讓我們在一次朗讀“天上的月亮”這句話,再次談談你們對這句話的理解。(生讀) 生:我們擁有整個天空,我們是天空的主人??

教學過程中,我提醒我自己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運用學生生活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也從一定意義上體現了“行”與“知”的和諧統一。

當然本課的教學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各環節教學時間的安排,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但還是在賞析環節中略顯倉促了些。同時,事先安排好的拓展性練習也沒有來得及試用,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沒有完全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是學,用是用,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這些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會逐步努力去改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4

《綱要》中指出:孩子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眼睛是我們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都非常重要。隨着現在的科技發達,由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玩手機玩電腦成爲了家常便飯,導致眼睛健康的嚴重受損。同時看書、畫畫、看電視等一些姿勢的不正確,嚴重影響了眼睛的健康。爲了讓幼兒能瞭解眼睛,並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保護眼睛的意識和方法,我設計了《我的眼睛》教學活動。

這節課我給大班孩子制定的目標是:

1. 通過對盲人的初步瞭解,懂得尊重盲人,樂意幫助盲人。

2. 初步認識眼睛的正面結構圖,瞭解眼睛各部位的名稱及作用。

3. 感受眼睛的重要性,懂得保護眼睛,掌握更多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

在開始的部分我讓孩子帶着眼罩進教室,這樣讓孩子感覺到真正看不見帶來的不便再來引出主題裏的盲人眼睛。其中孩子們在進來的時候會說:"老師我看不到,老師我找不到椅子,老師這樣太黑了"等等。我趕緊抓住孩子此時的感受,讓孩子在對盲人的眼睛和自己的眼睛有一定的對比性後。知道了盲人的苦難和不便,孩子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愛心,對他們進行幫助和尊重。同時使幼兒發現自己的眼睛是多麼的重要,接着就導出我們眼睛的結構圖。孩子們在認識眼部的寶貝後,提起孩子的觀察力。

在播放ppt的時候,很多孩子對眼睛的認識還是不夠的。只知道眼睛的眼珠和眼白,而且不知道眼睛裏的部位其它用處,只知道眼睛是用來看的。其實它們有更好聽的名字,進一步讓孩子瞭解眼睛的各部位名稱和它們的用處。這一環節我覺得自己做的比較充分,爲了讓孩子們更好的看清自己眼睛裏的部位,孩子每人一份鏡子利用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我覺得同伴觀察比觀察自己的眼睛,孩子們的興趣會更高。看着孩子們在那裏照着鏡子,東找找西找找,仔細的在觀察着自己眼睛。完全不用老師一直說觀察觀察,他們會主動去鏡子裏發現,這樣也達到了孩子爲主體的要領。在此爲了讓孩子們能夠更活躍,我在此穿插了小遊戲:黑貓警長抓老鼠。孩子們的眼球在這時得到了一定的放鬆,讓整節課不會那麼枯燥。

知道了眼睛的好處後,會引起孩子們的愛護之心。在此我又利用PPT裏各種眼睛疾病圖片,帶領孩子發現在沒有保護好眼睛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事?又進一步的讓孩子對眼睛的保護產生極大的動力。這時,我又及時的提問孩子,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的眼睛?讓我們的眼睛不受到傷害?

孩子們回答問題很積極,因爲這一切關係到自己的眼睛。在等孩子們完全討論完後,我對孩子們進行了個小結,讓孩子瞭解到各種眼睛保護的知識。在最後結束的延伸活動裏,我要求爸爸媽媽跟我們小朋友一起來保護我們的眼睛。就是我們事先一直在做的眼保健操。這次讓我們的孩子帶動我們的家長來完成我們整節課的要點:保護眼睛。

其實《我的眼睛》整個活動通過幼兒的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由淺入深地展開,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望,使幼兒知道了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了更多的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提高了科學認知能力。

在活動指導過程中,我注重"三個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適時提供幫助),最小的干預(教師不干預代替,突出幼兒爲主體),最多的鼓勵(肯定、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另外努力把握"玩中學"的度,讓幼兒在體驗、討論、遊戲、操作中獲取新知,充分表現自己,較好地達成本次活動的目標。

這樣的公開課讓我們學習了很多,讓我們得到了姐妹們對自己這節課的更多意見。大家的意見就是讓我們提升的更多。謝謝蓓苗幼兒園!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5

暑期安排了突如其來的培訓還讓我滿懷不滿,可是僅僅才三天的學習,我就已經確定,如果沒有來,我真的會後悔!

昨日交流討論時,有教師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幼兒園上課的主體本應是幼兒,可是如今呈此刻我們面前的現實是,教師主導一切,教師控制着課堂的一切,爲這個問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工作一年時已經發現了,每當有公共課時,不管是我自我上課,還是在聽別人的課,我都感覺講臺上的人似乎在自我表演,而幼兒,本應爲課堂主體的幼兒,卻扮演着爲教師充當綠葉的主角,於是有一天......

那天,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團體行動。當我來到教室時,有的三五成羣地在書櫃前看書,談論着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環境創設“花兒朵朵”前,尋找着自我的名字,議論着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閱起教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爲孩子們都在做着有意義的事情,說着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簡便,給他們支配自我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我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我的行爲,構成必須的時間觀念,有着更深遠的意義。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裏,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簡便些。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團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着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歷來由教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爲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團體進行。當然,班級裏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着,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爲了不“亂”,教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本事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教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教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團體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應當儘早改革。教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我支配自我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情景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我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能夠使孩子構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爲幼兒今日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趣味創造了條件,並且爲他們今後從容地應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期望我的反思能給同樣對這個困惑的教師帶來想法,也期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開對孩子們的束縛,讓他們更自由,更歡樂的學習!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6

這個學期裏,我發現班級中幼兒行爲習慣養成方面大體有三種情況:有一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則,各項常規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動亂講話、區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現在某些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吃飯挑食,有的行爲拖沓,還有的規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情況,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爲幼兒樹立好榜樣。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和班主任老師也按照這些要求做。見面有禮貌的問好,吃完飯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在教室裏儘量小聲說話,輕輕走路等等。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體生活中,同伴羣體也爲幼兒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對象,影響幼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經常在班級中表揚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兒,讓其它幼兒模仿學習,發揮同伴間的榜樣作用。幼兒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如何做,馬上就會改正。

第二,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班級中沒有養成良好常規習慣的幼兒不僅讓人格外費心,而且還會對其它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因爲他們經常犯錯,挨批評次數多,但我感到,對這部分幼兒過多地用批評教育效果並不佳,更好的辦法是運用正面鼓勵,積極引導,在幼兒良好行爲出現時及時表揚。前一階段,男孩站隊時特別亂,愛吵鬧。但有一次,我讓全體幼兒在門口站隊,發現明明很自覺地站好,動作迅速。我馬上表揚了他,其它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學習。那天早操明明做操站隊都非常棒,我又表揚了他。及時地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是一個讚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生更加要好好表現的慾望,也就是產生了"良性循環"的效應。

第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爲方面出現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還有的是吃飯挑食……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亮亮個方面表現都不錯,但做事總愛磨蹭、拖拉。個別交流中,我給她指出,你上課回答問題很好,也很守紀律,如果做事迅速就更好了。陸路學習習慣不好,我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監督他回家先完成當天的作業以後再玩,並且每天晚上都留一段時間專心的畫畫,看書或是寫數字。現在,陸路上課集中注意聽講有了明顯進步。

以上三點是我在幼兒養成教育實踐中的一些體會。我感到家庭教育在幼兒養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並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繫等途徑積極向家長宣傳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要求家長陽正確地教育孩子,只有讓幼兒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纔有真正的意義。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爲一種自覺的行爲,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行爲習慣,受益終生。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7

在這個星期的星期三下午,我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語言活動—《月亮船》,在上課的過程中,小朋友聽的也很認真,我覺得上的比較成功的部分有: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後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麼,還出示的圖片,孩子們也直觀的看到了,加上我以動作表示她它們是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還讓幼兒來複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還是比較好的。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後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於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同時我也發現了幾個問題,有待下次改進:

1、當問到“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麼”時,我直接把一些有關天安門的知識告訴了幼兒,卻一直沒有給幼兒說的機會,其實,班上的趙淇凱去過北京,對天安門有一定的認識,可他的說話機會被我忽視了,失去了很好的讓幼兒自由表達的機會。

2、《綱要》指出:語言活動要創設一個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同時要將情感滲透在活動之中。在最後一個環節時,讓幼兒說一說祖國的美麗景色,我覺得我沒有調動她們的氣氛,孩子們發現時,雖然很積極,可是還是沒有把孩子們對祖國感到自豪的感情發揮的很好,我覺得我應該讓孩子們在課前就對我們祖國去有所瞭解,這樣上課的時候,孩子們的積極性和對她們的情感教育會更有效。

大班的語言課,不但要發展她們的語言能力,更要讓他們在這些故事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知識點。一些語言活動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在課前就有一些瞭解,作爲經驗積累,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我們和孩子才能一起學的更淋漓盡致,更有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8

我認爲:教育孩子有禮貌、尊敬長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身教重於言教。

平時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孩子怎麼在幼兒園很乖,很聽話,到家就一點也沒禮貌、不聽話。其實家長應該檢討一下自己做得怎麼樣?我們家希希在這方面就比較好,每次到鄉下爺爺奶奶家,都記得要給爺爺奶奶買東西,還沒進爺爺奶奶家門就聽到她的叫聲,見到老人更是爺爺長、奶奶短說個不停。有一次,吃過晚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水果,每人都有份,我們讓孩子從家庭成員中最年長的太太開始分,最後輪到她自己,如果遇到水果有大有小,我就跟她說:大的留給老人吃,小的留給你自個兒,就這樣在有意無意之中孩子形成了習慣。在客廳分零食,我即使在小房間她也不會忘記,每次她都會顧及全家所有成員。我的孩子也許在其他方面不怎麼優秀,但是在尊敬長輩方面讓我感到滿意。

我想孩子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跟我們家長平時孝敬老人的行爲是分不開的,因爲在平時我們不管工作有多忙,總會抽出一點時間帶着孩子去看望幾位老人,每次去時也會買一些東西給老人吃,有時還把她們愛吃的東西親自送到她們的嘴邊,漸漸地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也慢慢成了習慣。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9

三年的農村工作似乎已經把我的工作激情都磨滅光了。上星期突如其來的培訓還讓我滿懷不滿,但是僅僅才三天的學習,我就已經確定,如果沒有來,我真的會後悔!

昨晚交流討論時,有老師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幼兒園上課的主體本應是幼兒,但是如今呈此刻我們面前的現實是,老師主導一切,老師控制着課堂的一切,爲這個問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工作一年時已經發現了,每當有公共課時,不管是我自己上課,還是在聽別人的課,我都感覺講臺上的人似乎在自己表演,而幼兒,本應爲課堂主體的幼兒,卻扮演着爲老師充當綠葉的主角,於是有一天......

那天,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羣衆行動。當我來到教室時,有的三五成羣地在書櫃前看書,談論着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環境創設“花兒朵朵”前,尋找着自己的名字,議論着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閱起老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爲孩子們都在做着有好處的事情,說着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簡單,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爲,構成必須的時間觀念,有着更深遠的好處。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裏,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簡單些。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羣衆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着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歷來由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爲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羣衆進行。當然,班級裏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着,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學習網被逐漸磨蝕。爲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潛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羣衆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就應儘早改革。

老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狀況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己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能夠使孩子構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爲幼兒這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搞笑創造了條件,而且爲他們今後從容地應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期望我的反思能給同樣對這個困惑的老師帶來想法,也期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開對孩子們的束縛,讓他們更自由,更快樂的學習!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0

鏡頭一:

小班的李老師來我們班有事,她看見了小祥,很喜歡地拍拍他,小祥也有禮貌的喊:“李……老師好。”李老師笑起來,也學小祥的樣貌說:“小……祥好。”小祥的臉刷的紅了起來,滿臉難過的樣貌。

鏡頭二:

大家都在教室裏開心地玩遊戲,同時自然地大聲念兒歌,曉祥也跟着大家齊聲說:“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見小青蛙……”

分析和措施:

小祥是我們班有口吃的小朋友,爲了糾正他的這一毛病,我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一些教育措施李老師的模仿給了曉祥一個打擊,我們就應建立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信念,杜絕嘲笑、模仿等類似的情景再次發生。

兒歌的節奏較慢,他念起來一點也不打頓,表情很自然,但他發現我在注意他時,立刻顯得十分不安,嘴巴也不動了,等到我轉過頭暗中觀察他時,發現他已恢復了原先的樣貌,正起勁地念兒歌,能夠肯定地說小祥的口吃跟生理因素無關,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在以後糾正孩子口吃活動中,務必注意到以下幾點:

1.要多給他一些表揚與鼓勵,逐漸增強他的的自信心。幫忙他消防心理上那些不怕說的念頭。

2.孩子說不好的時候不要批評、責備。就當什麼也沒有發生,建立一種自然簡單的心理環境。

3.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關係。

語言活動詩歌《家》的反思

活動實錄片段: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有家嗎?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有

老師:那你們明白小鳥、蜜蜂、小魚、有家嗎?

幼1說:我看到過小鳥的家,小鳥的家在樹上。

幼2搶着說:我家牆上的瓦縫裏也有鳥窩。

幼3說:小河是小魚的家。

幼4說:小河是烏龜、蝦還有螃蟹的家。

幼5說:花兒是蝴蝶和蜜蜂的家。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並用肢體表現模仿小鳥飛、蜜蜂飛、蜻蜓飛,使幼兒在寬鬆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下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透過直觀教學法結合多次欣賞,使幼兒更好的掌握詩歌的資料;透過談話法幫忙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潛力;透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爲仿編詩歌打下了很好的鋪墊。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透過小鳥的家、蜜蜂的家、魚兒的家、蜻蜓的家,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做做,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到達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幫忙幼兒理解詩歌資料時,應多多讓幼兒去感受去體會,教師應多引導、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體會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在仿編詩歌時,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爲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忙、多鍛鍊那些口語表達潛力差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1

——幽默對待因受挫而生氣的孩子

今天的數學活動是“找出數字的好朋友”,很多小朋友一下子就說出了黑板上的數字的好朋友,即少一和多一的數字。但是一向被爸爸媽媽捧在天上的朵朵卻連着說錯了兩個,我請她坐下來再好好想想,待會兒再請她來找別的數字的朋友,轉而請了別的小朋友。沒一會兒,坐在莉莉邊上的小朋友大聲喊道:“老師,莉莉哭了。”莉莉一直被爸爸媽媽寵着,很少受到挫折,因而一小點的挫折就讓她感覺自己很受傷很委屈,難受地哭了起來。莉莉沒有找到數字的好朋友已經是一個既定的事實,單純的鼓勵她“其實你很棒的”這樣的話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正所謂從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我就要用幽默的語言幫助其從她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案例實錄:

教師:“呀,你們聽。數字寶寶8正在哭呢!嗚…嗚”

幼兒:“老師,哪兒有哭聲呀?”

教師:“你再仔細聽,嗚…嗚,聽見了吧!”

幼兒:“老師,好像真的有哭聲呢,我也聽見了。”

幼兒:“我好像也聽到了呢,真的有,它在哭。”

孩子們被我說的像真的一樣的描述給感染了,感覺自己真的聽到了數字8的哭聲。此時莉莉已經進入到我說的情景中,但是沒有很積極的融入,依然在旁觀。

教師:“我來問問它,爲什麼哭呀?”“哦,原來是沒有好朋友了,它覺得很孤單。它還說,莉莉是她的小主人,她一定能幫它找到好朋友的。”

莉莉:“老師,對,我是8的小主人,我可以的幫它找到好朋友的。它的好朋友是7和9。”莉莉顯得很激動,也很自豪。

教師:“你們聽,數字8笑了。哈哈…哈哈,莉莉幫它找到了好朋友,它不孤單了,可以和朋友一起玩兒了。它叫我謝謝莉莉呢。”

分析:如果在莉莉受挫時教師置之不理,任由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莉莉就有可能因爲這次受挫而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變得不自信,對科學活動的積極性也會減弱。而教師用風趣幽默的態度設置情景,巧妙地幫助莉莉搬掉這塊絆倒自己的石頭,讓她從自己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重新回覆自信。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2

這是一首抒情的三拍子歌曲,休止和連音是學習的重點。因爲是第一教時的活動,所以試圖在孩子熟悉三拍子節奏的基礎上運用視、聽、唱、演等多種通道的形式來感受,理解、表達音樂。

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引導幼兒傾聽音樂的停頓與連貫,從而在歌聲中自然流露,突破重點;同時教師還設想以自己的熱情來渲染音樂的氛圍,激發幼兒讚美小鳥的情感。活動第一環節以練聲的形式作爲導入,老師本身目的是運用歌曲中的主旋律作爲練聲曲,幫助幼兒熟悉旋律。但在今天的活動場景中可能選用孩子已學習過的歌曲進行練聲、複習,能夠幫助孩子達到一個情緒上的適應過程,也就是我們教學中所說的暖場。三拍子的節奏對大班下學期的孩子來說已經具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在感知三拍子特徵的過程中,我可以適當讓孩子運用他們已有的經驗通過拍打自己的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表達三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特點,這樣就能有助於體現孩子學習的自主性。解決重難點環節過程中又會出現牢牢的抓住孩子,牽着孩子的鼻子朝自己預設的目標前進的教學行爲。可能是自己過多的把課堂教學當成一件任務,對原素材中教育的元素考慮的太多了,自己一時還無法把這些元素如何分層次的有效地有序的讓孩子在活動中進行構建,一直會選用最爲直接的告知式的方式讓孩子獲得經驗,剝奪了孩子發現、比較、判斷、思考的權力,久而久之這波孩子就會在我的引導下變成你說一我做一,你說二我就二,不會變壞,不會犯錯但同時也不會給你驚喜。

回顧整個活動,基本完成了活動目標,課堂氣氛良好,幼兒學習效果良好。是一個程序比較清楚的音樂歌唱活動。作爲執教教師,應該多注意細節問題、多注重創新讓,讓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有所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3

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對於什麼是反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哲學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洛克認爲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爲感覺與反思(又譯反省),前者即外部經驗,後者即內部經驗;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爲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也有人把反思定義爲行爲主體立足於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爲和情境的能力。筆者認爲反思是個體在分析自我經驗、監控和評價自我行爲的基礎上,依據某種標準對自己的經驗和行爲所進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爲激發教師的研究意識,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倡導幼兒教師寫教學反思,要求課後小反思——每週大反思——主題總反思。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在反思過程中加強課程研究,提高教學技藝。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得益非淺,而有的教師無所適從。翻開教師的反思筆記,存在着空、浮、雜等現象,有些教師把教學反思看成是任務型、應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學活動《沉浮》,教師反思記錄:幼兒對探究活動有興趣,能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就是時間拖長了點;上了語言《桃樹下的小白兔》,教師反思:小朋友對故事感興趣,想象豐富,就是沒有注意面向全體……諸如此類,反思浮於表面,也有點八股味道。教師的教學反思需要適當的引導。

教學反思說到底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思維習慣、批評精神。有時,經驗反思是教師個人的一種緘默知識,慣於理性思考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爲進行內省和剖析,從而進行自我調控。那幼兒教師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呢?本人就此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一、 實話實說——寫得、失

一節課下來,教學的狀況教師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學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盡人意。組織教學活動可因教師一個有趣的開頭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的教法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爲講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兒索然無味;也會因爲一個環節的疏忽而開了小叉走了彎路。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敗,教師皆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工作中考慮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彎路,少走彎路。如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一時難以回答,教師課後應記錄下來,日後查找資料,再補充解答。

反思案例:科學活動——拆裝圓珠筆

在本次活動中,我沒有注意幼兒已有的經驗差異,所以,一些幼兒很容易就能完成整個過程,顯得無所事事。我應該事先準備一些更復雜的筆,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就可以給這些幼兒創設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另外,請個別幼兒爲大家演示的時候,雖然使用了實物投影儀,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幼兒依然看不清楚一些細小的、關鍵的步驟,可以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每組會裝的幼兒在組內演示,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加強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時,也能夠給這些幼兒帶來自信。還有,在把筆拆開後,要引導幼兒加深對各個零件的認識,特別瞭解圓珠筆裏彈簧的作用。

二、 及時反饋——寫師、生

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幼兒、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法、學法、教具的運用直接作用於幼兒,影響課堂氣氛和活動質量。相反,幼兒的注意情況、參與程度、疲勞狀態、個性特徵和經驗差異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連,影響着教學的效果。因此,組織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將師生雙向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辨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開課效果不好,教師往往會說“這些孩子沒配合好”,這裏面就要反思教師你,你瞭解孩子以及他對於學習相關內容的經驗和最近發展區嗎?活動中你是一相情願還是能顧及幼兒獨特的想法與感受呢?你的提問語言能夠讓幼兒明瞭你的要求和意思嗎?教師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對策。

反思案例: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裏

在開展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裏》的初次談話中,發現孩子們對春天已有一定的瞭解,經驗較豐富,涉及了天氣、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等幾個方面。有幾個孩子能用優美的語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當問什麼是芽?什麼是冬眠?孩子們則難以回答,幼教之友《教師如何寫教學反思(推薦)》。因此,如何根據幼兒當前的水平幫助幼兒去豐富經驗,如何才能發揮幼兒尋找春天的最大能動性與創造性呢?《春天在哪裏》這個主題內容複雜、頭緒繁多,如果按一個線索發展可能太偏又不利於幼兒整體經驗的獲得和積累,而且容易掉入傳統教育的模式。基於對本班幼兒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膽一些,用分組的形式來滿足不同幼兒需要,幾個線索同時展開,不僅能加快探究進程,而且能相互補充,讓幼兒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獲得的經驗?思來想去,我決定作這樣的一次嘗試。

三、 綜合分析——寫教

教學反思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備課——上課——寫教學反思”的基本程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要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綜合分析。本內容幼兒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應用如何?兒童的主動性有沒有得到發揮?提問的效度怎樣?理答和追問的方式、兒童的學習方式有效嗎?環境和材料的互動效果怎樣?幼兒的學習出現困難嗎?幼兒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一個主題延續了一段時間,做完後教師同樣要綜合分析:通過這幾個活動,能不能完成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開展的具體活動哪些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效果反應好;哪些內容幼兒缺乏興趣、遠離生活經驗,效果不夠理想?主題展開中是如何在預設中進行有機生成的?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跟蹤觀察,激勵幼兒自主探索、多元表達?再者,也可進一步反思,在主題背景下如何兼顧領域平衡……教師應對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因素綜合出來,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日積月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4

體育活動中,孩子們都很喜歡搶着去盪鞦韆,異常是女孩子們。每一次活動中,我都能夠看到爭搶鞦韆的孩子們,爲此,孩子們和我一齊制定了一個規則,就是每人能夠蕩30下,30下後就要下來換人。可是這樣的規則卻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們爭搶的問題,爲了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在一次戶外活動中,我要求和孩子們一齊排隊盪鞦韆,孩子們歡樂地答應了。當我坐上去之後就有小朋友上來推我,排在我後面的一個小朋友就開始數數了。我腳一點就開始蕩了,哇,感覺真是不錯,怪不得孩子們愛違反規則做在上頭不肯下來。不對,不對,還有這數數的頻率也不對啊,咋這麼快呢,我好像只蕩了15下,這麼一下子就到26了,我只好趕緊下來。我也以往多次告訴孩子們不能使勁地推動鞦韆,可是孩子們總是聽不進去,經過自我和孩子們一齊玩耍之後,我發現孩子們愛推也是爲了讓上頭的孩子能夠早一點下來。經過這樣的體驗,我也才真正找到原因,原先在教師看來十分合理的常規和紀律背後,還是存在了不少的問題,根源在於我們沒有低下身來,平等地和孩子們一齊活動,還是沒有從孩子們活動的角度去看待一些活動中發生的矛盾。在體驗之後的活動中,我向孩子們提出了活動的挑戰,還向孩子們說出“自我盪鞦韆才歡樂,比比誰最棒”的口號。

孩子們在我的引領和提升下逐步構成了良好的活動秩序,等待的孩子也會爲盪鞦韆的孩子喊加油,這樣既鍛鍊了孩子們的活動本事,又建立了良好的活動秩序,消除了必須的安全隱患。

反思:爲什麼總是覺得此刻的孩子那麼調皮,不聽話,有時候,我總覺得孩子愛違反規則,還有明知故犯,屢教屢犯。在我將自我變成他們中的一員去感受他們的生活,參與他們的活動時,我纔會有了以上作爲班級管理者所不曾體會的感受。

這也讓我在以後的班級管理中能站在孩子的視角去不斷調整自我對待孩子們的每一個活動環節中所存在的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比如:午睡有很多孩子不睡,或者睡得很晚,以前我總是提醒並不斷要求孩子們快點睡,在和孩子們體驗之後,我發現,原先讓孩子們睡不着的原因除了一些孩子們喜歡玩之外,噪音,光亮,臭味,溫度,蚊蟲叮咬等很多因素也會讓孩子們睡不着,作爲教師,我也應當儘可能的排除這些因素,而不能一味地責怪孩子們的不愛睡覺。

讓我們理解和尊重孩子們,去滿足他們不斷更新的各種需要,和孩子們一齊歡樂成長吧!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5

在課前,我準備了形象的五官圖片,以及人們在健康日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圖片,讓幼兒對五官以及健康日有更全面的瞭解。以猜謎的方式引發幼兒的學習的興趣,並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爲了加深幼兒對健康日的認識,我組織了幼兒進行討論,但沒有完全激發他們討論的積極性,以至於討論時間很短,討論得不夠深刻。最後,組織幼兒每組設計一幅健康日宣傳畫,使幼兒在向大家宣傳健康日的同時,學會分工合作,從中得到愉快的體驗。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應提供給幼兒更多發言的機會,擴大幼兒的思維空間,讓幼兒回答問題能夠更全面。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