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從日常教育入手培養寶寶是非觀

從日常教育入手培養寶寶是非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日常教育入手培養寶寶是非觀,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但同時也不要給寶寶太大的壓力,培養的能力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教育孩子是一份值得投資的事業。下面小編分享從日常教育入手培養寶寶是非觀方法。

從日常教育入手培養寶寶是非觀
從日常教育入手培養寶寶是非觀1

第一、家庭關係需要和睦

孩子判斷是非的標準乃是家中大人的日常行爲,當一個家庭溫暖和諧,家庭成員禮貌,關心他人時,孩子就會潛移默化的接受這種行爲,並且受其影響,成爲自己爲人處事的標準。

第二、多些人際交往關係

三歲前的孩子要他判斷是非觀念是很困難的,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認知有限,不能理解是非曲直,隨着社會交往的逐漸增加,孩子的理解會慢慢穿透表面抵達核心。多讓孩子接觸新鮮的事物,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助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第三、重複觀念逐漸穩定孩子心性

寶寶對於事物的認知不深刻,概括能力差,也沒有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而他的是非標準也是家中大人施加給他們的,重複記憶就會深刻,因而如果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只要重複一些必要的觀念,就會逐漸深化成判斷是非的標準。

總結:我們需要明白,家庭教育側重於言傳身教,在家庭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同時家長也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養成孩子正確判斷是非的觀念。當然家長也不要把自己錯誤的觀念強行施加給孩子,使得孩子喪失自己判斷事物的能力,以後將很難適應社會發展。

從日常教育入手培養寶寶是非觀2

統一是非標準

在寶寶飲食、排便、睡眠、衛生、禮貌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制度,嚴格執行並取得全家人的共識與行動的一致。如果寶寶拒不執行“規章制度”,甚至以哭鬧進行頑強“抵抗”,此時,無論誰都不要理會他,慢慢寶寶就知道了自己做得不對。但是,寶寶還不會說話,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只會用哭表示自己的感覺。因此,父母要學會判斷寶寶哭的真正原因,以便及時對症處理。

豐富寶寶的生活

只有豐富多彩的活動,才能給寶寶更多的鍛鍊機會。寶寶幾個月時,可以用音樂、玩具等逗引;稍大一些,可以帶寶寶多外出活動,與成人或小夥伴交往,教寶寶正確的禮貌行爲。如用動作表示“你好”、“再見”等;教小夥伴不搶玩具;到公園不攀折花木等。在寶寶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同時,也爲他建立良好的人生是非觀打下堅實基礎。

評判寶寶的行爲

利用表情動作、簡單的語言對寶寶的行爲加以肯定或否定。半歲以後的寶寶,逐漸對成人用表情和語言表示的稱讚和責備有所反應。如果寶寶表現出色,父母可以試着溫柔地撫摸寶寶,獎勵他最喜愛吃的或玩的東西,以此不斷鼓勵強化寶寶正確簡單的是非觀。當寶寶表現差時,可以置之不理,或佯裝怒容。值得注意的是:評價寶寶的行爲一定要客觀,不能根據自己的心情去判別寶寶的是與非。

從日常教育入手培養寶寶是非觀3

誤區之1:誇獎太多或太少

“你把你的髒衣服放到提籃裏了?嘿,你乾的太好了!”爲了培養孩子的自尊,父母們有時會把孩子變成受表揚成癮的人。靠表揚鼓勁的孩子不會爲了自己滿意而追求實現各種目標。他會因很平常的雜事而期待別人的溢美之辭,否則,他就可能會不想去完成自己份內的義務。

過份批評也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你只指出孩子是如何失敗的,失敗就會成爲他的心理陰影。稱讚和批評的比重應該是三比一。如果批評的比例太高了,你的誇獎就可能是不真誠的或過度誇張的;如果誇獎的比例太低了,那麼,你可能是太苛刻了。

要檢查一下表揚的真實性。通常一句簡單的“謝謝”就已足夠了。還要考慮考慮孩子的年齡。一個6歲的孩子學着擦窗子,即使擦得還有污點,也應當受到表揚。而對於一個幹活邋遢的10歲的孩子,則不應該這樣,因爲他可以幹得更好。

誤區之2:把孩子當小大人一樣看待

你的兩個上小學的孩子從錄像帶商店帶回《終結者II》,“太充滿暴力了”,你反對說。

“別的小孩都看過了”,他們爭辨說,“我們舉手表決,好,二對一,我們贏了”。

小孩子缺少像你那樣的判斷力和經驗。孩子處於兒童時期你的家庭越民主,孩子就會變得越霸道和越驕慣。

不要覺得每一條規矩都需要討論。剛剛學步的小孩子更注重行動而不是說教,“因爲我說要這麼做”就是足夠的解釋了。當孩子逐漸長大,開始對規矩產生疑問時,這時就可以向他們解釋。但是要讓他們清楚最後還是你說了算。

誤區之3:發脾氣

大孩子在打架,小孩子在吵鬧,突然你比誰聲音都大地喝一聲,你的孩子們馬上被嚇住了,但你已經失去了控制。可以稍停一下。到別的屋裏,讓你的愛人來解決問題,或者請一個朋友來。一旦你已冷靜下來後,放下架子,看着你的孩子的眼睛,然後嚴厲地對他們說話。要把喝斥留待緊急情況下再用,如警告一個小孩子不要靠近火爐。

通常你可以避免火氣大發。如果孩子們在傍晚變得煩躁不安,可以事先安排一些安靜的活動,準備一些有益健康的零食。

誤區之4:對什麼都保持一致

你的孩子因受到罰站的懲罰而變得老老實實,你不敢變換你的策略,因爲專家們說過要保持一致。不要把保持一致同一成不變混淆起來。在一個時期很成功的方法在將來就可能失敗。下面是一些可以嘗試的方法:

l)讓孩子走開,可以讓孩子到一個指定的椅子或房間裏待着,以制止他的搗蛋行爲。時間要隨年齡而變化,——2歲的孩子2分鐘,4歲的孩子4分鐘。

2)取消他的特權。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責任,而禁止他看電視、打電話或不讓他出去玩。

3)不理睬他的搗蛋行爲。如果不能吸引你的注意,孩子的哭鬧、嘔氣、吵鬧行爲就會自動停止。

要善於嘗試一些靈活的規定,但要明確一些基本的規矩。一個11歲的孩子上學穿什麼衣服是可以討論的,但要曠課則是不行的.。當孩子知道一些規矩是可以靈活的,對那些不能靈活的規矩他就會很合作。

不要忘記承認自己的錯誤。說對不起並不代表做事不一貫,它是一種相互尊敬。這能教育孩子學會在做了錯事之後主動道歉。

誤區之5:把所有的孩子都同樣看待

你不能讓一個小孩子罰站,也不能讓一個13歲的孩子走開一個人待着。孩子的個性,也對你的管教方法產生影響,對脾氣溫順的孩子奏效的方法就可能對脾氣倔強的孩子不起作用。

要因人而異地教育孩子。小孩需要一些限制以保證其安全,防止其吵嘴打架。對於學齡前兒童,則還要教育他們愛護公物,友好對人。可以問“別人把你的蠟筆弄得一團糟,你感覺如何?這就像你把妹妹的化妝盒弄得亂糟糟時她的感覺”。上學的孩子已經能懂得相互公平的道理。

誤區之6:不做任何懲罰

如果一個孩子看不到他的錯誤行爲的後果,他就不會接受教訓。懲罰沒有什麼問題,只要你做的公正,有人情味。懲罰要同他的違反家規聯繫起來。如果你的女兒因誤了公共汽車必須讓你送她上學,那天晚上就可以讓她做一些額外的家務以補償你失去的時間。

要讓懲罰同他的錯誤大小聯繫起來。如果你的兒子星期五晚上回來晚了,那麼讓他星期六晚上待在家裏老老實實是合適的,但“六個星期不許找朋友玩”則太過份了。

打孩子也許能暫時中止他的錯誤行爲,但長期的肉體懲罰則適得其反。一個常挨巴掌的孩子不會學會自我控制,他只能學會害怕,以爲一個大一點的人去打小一些的人是正當的。

誤區之7:扮演心理治療專家

你的小姑娘狠踢她哥哥的玩具,大聲叫喊她恨他。不要甜甜地問:“寶貝,怎麼了?告訴我你怎麼了”。這種過份心理式的問話是有害的。父母不願因嘮叨而浪費他們寶貴的時間,所以他們讓孩子哭鬧着走開。即使在一些特殊的在外的場合,防止孩子扯頭髮、毀壞玩具、扔食物的規矩也應該是有效的。

如果父母說話堅決,孩子就會聽話。在解釋之前要制止他們的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爲。如果你的上幼兒園的孩子在打你,你要抓住他的手腕說:“你不能打媽媽,現在就住手。”然後再問:“你爲什麼不高興”?

誤區之8:錯誤地使用獎勵

“別再把浴缸裏的水往地板上潑,晚餐後我就讓你吃一個冰淇淋”,你對你正幹壞事的孩子說。問題是,如果你不給他東西,他就不會停止。一個用來制止他錯誤行爲的獎勵無異於賄賂。更表明你的規矩本身沒有內在價值。只能在孩子幹完事之後再予獎勵,以表彰其好行爲。當你發現孩子在做好事。不要把冰淇淋當成是賄賂而是當成一種讚賞的表示。

還要幫助孩子明白一種自身的獎勵:一種滿足的感受。可以說:“你努力幹,把你的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你一定會很自豪地讓朋友們看到它。”

誤區之9:公開地反對愛人

當父母在孩子能聽到時爭論關於管教孩子的規矩時,孩子就會感到茫然和不安。孩子就會學會利用父母的一方去反對另一方。

父母雙方管教孩子一定要態度一致。要在私下裏解決觀點不一致的問題。在一些基本的規定上,如做家庭作業、幹家務、上牀時間等問題上一定要觀點一致,還要加上禁止孩子打人、偷東西和撒謊的規定。

父母可以分工管教孩子,爸爸管孩子做家務,媽媽管孩子上牀睡覺。不要把管教孩子的事都壓在一個人身上,一旦他或她不在時,孩子就會變得無法無天。

誤區之10:假設孩子幹了壞事

你的上六年級的孩子抱怨同學欺侮了他,不要這樣說:“那你肯定做了什麼事惹他了吧。”如果你一開始就認爲你的孩子是錯的,這就是告訴他:“他本來就很壞。”相反,要對事不對人。要避免“總”這個詞(“你總是亂扔廢物”)和“從來不”這個詞(“你從來不聽我的話”)。要針對某件事而指正他,如“你忘了把大衣掛起來了”。要讓他知道他是能按你的要求做的,即使他這次沒有做。

如果你的孩子遇到了麻煩,首先要聽聽他的觀點,你的支持會使孩子平靜下來,理智地看待問題,當孩子知道你站在他一邊,他就會感覺得更好,做的更好。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