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讓1至6歲寶寶自我控制情緒的實例指導

讓1至6歲寶寶自我控制情緒的實例指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1到6歲寶寶自我控制情緒的實例指導,身爲家長不僅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壞脾氣,也要教導孩子怎麼自我控制情緒,下面幾個例子和小妙招讓寶寶自我控制情緒,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讓16歲寶寶自我控制情緒的實例指導。

讓1至6歲寶寶自我控制情緒的實例指導

讓1到6歲寶寶自我控制情緒的實例指導1

如果寶寶委屈地對你說:“媽媽,我幫助了他,可是她對我還是不好,我以後再也不對她好了!”如果寶寶受了欺負,抱着你嚎啕大哭:“媽媽,我好難過,好難過啊!”如果你沒有滿足寶寶的要求,寶寶生氣地把東西一丟,大叫道:“氣死我了!”碰到這些情景,你是不是很頭疼呢?《我很善良》、《我好快樂》、《我不願悲傷》、《我不想生氣》這4本書文字異常簡單,畫面異常乾淨,邏輯更是相當的清晰,總是先把情緒的表現進行精確的描述,比如“快樂”時我蹦呀蹦!“悲傷”時我想一個人躲進角落裏,接着再描述如何處理這些情緒。“快樂”時與人分享則“快樂會加倍”,而“悲傷”時找人傾聽則會很快克服。實際上,除了更好的管理寶寶的情緒,你自己也重新學會了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

讀者評語:

第一次看後,認爲不值,但孩子很喜歡。有一天早晨,孩子在家不聽話,他爸爸動手打了他,孩子哭着到暖氣片上拿了一本書就找我,並哭着對我說:“媽媽,給我講講《我不想生氣》。”看着孩子手中的書——《我不想生氣》,我接過來給他講了一遍,孩子要求再講一遍,就這樣我反反覆覆地給他講了三遍,然後孩子長出了一口氣說:“媽媽,我心情好了,你上班去吧,媽媽再見!”從這件事發生後,我一下就改變了對這套書的看法,書買的值。看書要多方位地去看,去理解它。

故事導讀:

我是善良的小乖乖,我願意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我願意幫助媽媽打掃房間,我願意傾聽好朋友訴說他們的困惑和難題;我願意在好朋友傷心的時候,給他一個大大的、溫暖的擁抱;我也願意,用同樣善良的'心對待自己,善待自己就是——爲自己的能幹而驕傲!

精彩評論:通過《我很善良》,孩子少了以前的任性,學會了去幫助人和關心人。一次,我送她上幼兒園,下樓後看到昨日的大風把好多自行車給刮翻了,孩子給我說,媽媽,幫人家把自行車給扶起來吧,我們要做愛幫助別人的人……

故事導讀:

和朋友們一起玩我好高興;和奶奶一起拷出香噴噴的小餅,我好開心;還有,和爸爸一起去快樂地旅行,圍着篝火,一邊燒烤說說笑笑,讓我覺得多麼幸福多麼美妙;快樂好像小花瓣,要學會耐心,學會細心去收藏,不要爲小事煩惱,也別去斤斤計較……

精彩評論:快樂是一種很美好的情緒,《我好快樂》這本書將快樂形容得非常美,能讓寶寶有心地感受到快樂!

故事導讀:

當我悲傷的時候,好像大烏雲把所有的色彩都捲走了,從此我的世界灰濛濛一片;當我悲傷的時候,我好想哭哦,一直哭一直哭;我好想爬上牀,用被子矇住頭,什麼都不想聽,什麼都不想看……悲傷的大烏雲來了,那就讓它們來吧,這時候……

精彩評論:自己買了一套,看了覺得不錯,然後推薦給朋友,也反映很好。今天兒子沒有達到目的,想去遊樂園,可是我們沒有時間帶他去了,他很傷心,想哭。我就拿過書來給他念,唸了兩頁我悲傷的時候如何如何, 我會怎麼做比較好, 兒子就感覺有人理解他了,說我也是這樣,然後就破涕爲笑了。真是很好的心理健康輔導書!

讓1到6歲寶寶自我控制情緒的實例指導2

1、讓孩子感受到被家長關注

有時,孩子發脾氣是因爲某一件事,例如零食被搶了、被別人冤枉、和同學發生衝突;

除此之外,孩子發脾氣還可能是爲了博取大人的關注,以改變得不到迴應的現狀。

如果孩子發脾氣屬於第二種情況,家長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了!

當孩子提出疑問、展示作品、尋求幫助時,家長最好能夠停下手中活(尤其是手機)專心迴應孩子。

如果手頭有緊要事情,家長不妨和孩子約定一個時間,而不是回以“沒空”“嗯”“別煩我”。

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被認同,將有效減少他們發脾氣的次數!

2、情景模擬不同的情緒表達

一些孩子在面對陌生狀況時變得緊張慌亂,稍有不順心便會情緒失控;

另一些孩子不清楚哪些情緒會帶來正面效果(或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只能效仿大人的做法。

這時,家長不妨通過情景模擬的形式,讓孩子體驗不同的情緒。

在同一個情景下,家長分別做出情緒失控、情緒控制得當的舉動,引導孩子向正面示範學習。

此外,家長還可以與孩子角色互換,讓孩子體會自己過去發脾氣的模樣,以便更好理解情緒的表達。

當然了,不只有情景模擬,家長在日常也要做好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

3、用對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有的孩子,喜歡以摔東西、不吃飯、把自己鎖在房間裏的方式來表示不滿;

還有的孩子,乾脆以懈怠學習、沉迷遊戲、與父母頂嘴作對的舉動來表達抗議。

爲避免出現此類狀況,家長務必讓孩子養成“用對話方式解決”的習慣。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家長先不急着嘮叨說教,應鼓勵孩子用口頭說、寫或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要注意的是,對話的目的在於解決情緒背後的實際問題。

如果家長過分責備孩子的情緒,只會給孩子帶來二次心靈創傷,使他們在日後不願再與父母溝通。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