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調整孩子個性最好的時機是6歲以前不要錯過了

調整孩子個性最好的時機是6歲以前不要錯過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調整孩子個性最好的時機是6歲以前不要錯過了,父母在工作之餘應該多多關心孩子,但同時也不要給寶寶太大的壓力,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是非常關鍵的,下面跟大家分享調整孩子個性最好的時機是6歲以前不要錯過了。

調整孩子個性最好的時機是6歲以前不要錯過了

調整孩子個性最好的時機是6歲以前不要錯過了1

當孩子出現性格上的“漏洞”的時候,儘早在孩子6歲之前進行調整是最好的,孩子的性格是從小培養的,孩子性格的好壞決定了以後孩子能走多遠。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智商+情商的雙贏社會,你想讓孩子在這個社會中表現出過人之處,那麼孩子的智商是先天條件決定的,孩子的情商是可以後天彌補的!智商高的孩子一般表現在學東西比較快,理解能力要比別的孩子高。情商高的孩子則主要體現在抗壓能力,自控能力以及出色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未來能走的更遠,更好的孩子一定是情商和智商雙高的孩子!那麼對於家長而言,如何才能在後天給孩子一個有效且合理的高情商提升呢?這點我要提醒各位親愛的家長,孩子的情商是從小培養的,尤其是孩子6歲前的情商培養是非常關鍵的。6歲之前的情商培養爲孩子以後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孩子形成一定的個性之後則很難更改,因此越早發現問題越早拯救孩子是家長必須做好的。面對孩子的問題,不要逃避,一定要正視!!!

1)愛抱怨的孩子

愛抱怨是情商低的一種典型表現,遇見事情,不能很好的解決,也不去向別人尋求幫助,只會一味的向人抱怨,自己和別人都心煩!而對於孩子抱怨的事情來說,我們先不去分析事情的大小,值不值得孩子抱怨,最核心的問題是抱怨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抱怨之後依然要面對的核心是——事情得不到解決。

當孩子在外面遇到問題或者遇到自己困惑的事情時,或者哪個小夥伴讓孩子不開心了,回家後我們一定能聽到孩子喋喋不休的抱怨,要麼就是孩子選擇逃避的方式,最常見的就是我再也不和XXX玩了,我簡直太討厭她了。這時,作爲家長請你不要冷漠對待,當我們聽明白事情的緣由後,果斷的制止住孩子的抱怨,由傾聽改爲引導,幫助孩子分析剛纔遇到的事情,告訴孩子如何去解決實際問題,一定不要讓孩子任性的哭鬧或者抱怨,這些都不能解決問題,要讓孩子從抱怨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改變方式方法,學會面對這些小困難或者人際關係,不是讓孩子在那無休止的抱怨,因爲沒有用。

只會在家裏耍脾氣的孩子在我們的身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孩子,在外面遇見生人很膽怯,不敢打招呼,表現的很靦腆,經常被夥伴欺負,不合羣,自己默默的忍受。然而回到家裏這個孩子就變了一個樣子!把外面受到的氣,全部撒到家裏人身上。這種行爲經常被我們叫做窩裏橫!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嚴加管教了,不能讓孩子長大後,在外面受了委屈不敢反抗,回家後卻來欺負最愛他的家人。這樣的孩子其實是情緒上的惡意宣泄,他們沒有勇氣不敢不想面對外面的欺負,但是他們卻任意的傷害着最愛自己的人,一旦這樣的心態形成之後將來受傷的一定是這個孩子。在社會上沒有人可以像父母一樣的包容和容忍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解決我問他,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舒緩情緒。

2)喪失自控能力的孩子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家主動且開心的做的,有的事情確實需要我們的自控性。然而當孩子任性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找原因,是因爲孩子想逃避不想面對的問題還是就是耍脾氣。孩子很聰明,小小的年紀也會用自己的方法來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而這樣的心態其實就是自控能力差,自我約束力不夠。總是希望自己做不好的就不去做,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

做,想幹嘛幹嘛,這點在情商的範疇中稱作自我情緒的控制能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未來要面臨的學習壓力,要面臨的學校這個小社會的競爭壓力,都需要孩子呈現出超強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約束力,所以過於任性不考慮他人感受的孩子,在未來很容易吃虧,因爲他們自制能力差,又不顧及他人感受。往往這樣的孩子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來做事情,同時內心敏感又脆弱。所以,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他們沒有資本更沒有資格來任性,因爲社會不會接受一個如此任性的孩子!

作爲家長,我們都是愛孩子的,我們希望將最好的給孩子,甚至可以犧牲屬於自己的所有。對於我們成年人和孩子來說都喜歡聽別人的讚賞,都願意別人認可自己的想法,做法。雖然所有人都喜歡聽讚賞,但是我們依然要告訴孩子,我們必須接受別人的意見,必須接受別人的批評,這是我們能在這個社會中擁有朋友,擁有別人的幫助最最基本的素質。千萬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裏樹立只喜歡聽好話,聽不得半點不好的,如果不順着,如果不能按照意願來完成就難有安寧之日,這真的就是家長的悲啦!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沒有可能只順着孩子,只聽好話,這樣的人只可能被別人牽着鼻子走或者判斷總失去理智。教育是一項工程,需要的不僅僅是耐心、愛心,更是我們作爲家長的理智和精準的'判斷!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付出的是心血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孩子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成績,一個優秀的家長是能夠陪孩子改變自身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稱讚和鼓勵。

調整孩子個性最好的時機是6歲以前不要錯過了2

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是哪個階段?12歲以後孩子出了問題,根源都在12歲以前;爲什麼說孩子出了問題根源都在家長?而做家長的往往是,等你有經驗了你就沒機會了?如果你的孩子不想上學,不愛讀書,你怎麼教育?如何用一招讓孩子變懂事,很管用!如果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問題很多,如何在青春期的時候實現逆襲,重塑性格?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各種問題,教育方式如何調整?孩子迷戀網絡怎麼辦?下面文章內容整理自李玫瑾在2016家庭教育國際論壇發言

前言:1歲前請自己帶孩子,6歲前要對孩子說不,12歲前重視心理撫養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無助的父母,面臨自己養大的孩子卻突然地發現陌生與可怕,曾經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變得兇狠,父母發現對愛子失控時,愛已過,恨不行,說不聽,罵無用……

當他(她)們無奈地說起孩子的問題時,有時候往往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句話“爲時已晚”,爲什麼?

因爲他們錯過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時點。

孩子的很多心理問題

都源於12歲之前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方式

我經常從新聞渠道聽到或看到種種令父母心碎、令父母痛苦的報道:僅因母親對兒子上網的責罵,年僅12歲的兒子自殺。

僅因爲老師批評幾句,學習成績優秀的女孩居然跳樓。

因迷上網絡遊戲寫了大量網絡日記的孩子怕父親責罵而跳樓,這些父母也許不知道,孩子的行爲與他們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

如同醫生看着痛苦的病人,許多病人只能感嘆自己的不幸,遇上這種病……事實上,多數疾病都與病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儘管有遺傳問題,儘管有環境問題,但知性的生活方式是最爲重要的因素,孩子的心理問題也同樣。

一般而言,孩子出現行爲問題或心理問題如: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動輒自殺、還有打架傷害、參與搶劫等“發病期”多在12歲前後至18歲前後。

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行爲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而且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