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做錯了過後要該怎麼辦

孩子做錯了過後要該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做錯了過後要該怎麼辦,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能力是比較輕鬆的,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爲大家分享孩子做錯了過後要該怎麼辦。

孩子做錯了過後要該怎麼辦

孩子做錯了過後要該怎麼辦1

孩子處於成長階段中,犯有那樣那般的不正確是難以避免的。孩子做錯了事,家長該怎麼看待呢?有的家長解決這類難題通常非常簡單,或任其自流,或吹鬍子瞪眼地“訓一通”,乃至責罵一頓,出出氣了事。實際上,那樣簡易從業,既不符教育學原理,又不利孩子優良品德修養的培養。因而,家長對做錯了事的孩子,幹萬不能草率從業,應以十分用心而又嚴肅認真的心態看待。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做錯了事,一般都具備害怕和後悔莫及的心理狀態。這類恐懼心理主要是擔憂因爲做錯事所造成的對自身的不好不良影響。此刻,孩子的專注力通常集中化在一點上,便是家長對他的不正確將怎樣處理。假如這類心態獲得加強,便會防礙孩子對不正確的瞭解。因而,家長最先要避免 加劇孩子的恐懼心理,應當像看待得病的孩子那般熱情關心、激勵孩子有信心和膽量糾正錯誤,並認真細緻地強調其不正確的特性、傷害,使孩子從爸爸媽媽的盲行中覺得到爸爸媽媽的信賴和對不正確的高度重視。那樣就把握住了孩子後悔莫及的心理狀態,促進他進一步加重對不正確的瞭解,造成討厭自身錯誤做法的情感,使改正錯誤擁有內驅動力。

次之,家長要細心細膩地對孩子開展正確引導。根據舉例論證,講理,找傷害,協助孩子提升對不正確的瞭解,分辨什麼是應當做的,什麼不是應當做的,使他改有方位,改有信心,改有信心。家長的這類批評,要務求生動形象,從入門到精通,把抽象性的大道理滲入在有趣的小故事裏。不然,簡易從業,圖一時爽快,不但不可以從源頭上處理問題,並且非常容易扎傷孩子的自尊,造成孩子的牴觸。那般做對小一點孩子,對初犯不正確的,將會有臨時的實際效果,但對大一點的孩子,對多次重做錯事的,就於事無補了。有的會使孩子與家中的關聯生疏,乃至造成心態對立面,激化矛盾,釀出出乎意料的家中悲劇。

再度,要激勵孩子說真話,自身明確提出挽救的方法。當孩子幹了蠢事後,家長應激勵孩子說真話,屬實報告事兒的歷經。孩子講了說實話後,家長應立即給予毫無疑問,切勿運用孩子出示的原材料去譏諷與譏諷。假如那樣做便是變向激勵孩子說謊話,搞矇騙。僅有理智地看待孩子的不正確,孩子纔會想要徵求你的建議。在採用挽救的方法時,最好是讓孩子自身明確提出。假如孩子明確提出的方式不適當,家長可正確引導孩子填補修定。

最終,孩子做錯了事,家長也要真摯地剖析和認可自身在親子教育層面理應擔負的貴任。假如家長隻字不提自身的過錯,年紀稍大已基本具備評定規範的孩子,便會對家長造成一種不信任和厭煩的心態,那般,便會消弱家中的文化教育功效。

孩子做錯了過後要該怎麼辦2

專家告訴我們,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比馬上追究孩子的責任更爲重要!

請看下面兩個家長用截然不同的方式處理孩子錯誤的`案例,希望能夠引起你的思考——接納孩子情緒:讓孩子主動反思過錯和責任

早餐時,豆豆一手拿着酸奶瓶,一手插吸管,由於用力過度,瓶子滑出了桌面,摔爛在地上。儘管豆豆媽媽沒有責怪孩子,但豆豆仍然哭喊:“要把瓶子裝起來”、“要媽媽給他買一瓶新的。”

無論媽媽抱着豆豆怎麼輕聲安慰,他還是沒有停止哭泣和要求,直到媽媽問他:“你是不是希望重新再吃一次早餐?這樣你可能就不會打碎瓶子了!”,這樣才解開了豆豆情緒背後真正的訴求——他打碎東西了,很後悔、很懊惱,內心充滿了恐慌和緊張,他也很後悔,希望“壞事情”沒有發生。

這正是豆豆不停要求媽媽新給他買一瓶新的酸奶的原因,在心理學上,這是處於追求完美敏感期孩子的典型表現,媽媽因爲懂得這一點,先接納了豆豆的情緒,懂得了豆豆的真實想法,而不是以一味地去指責豆豆,最後豆豆纔會自己停止了哭泣,還主動打掃地上的碎玻璃。

嚴厲責備孩子:讓孩子被迫承擔雙重責任

如上文案例,如果媽媽第一時間指責豆豆:“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呢?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要小心一點,你怎麼就不上心呢?”,如果媽媽是這樣的責備語氣,豆豆會有什麼反應呢?

一種可能是豆豆會想方設法替自己找藉口:“瓶子太滑了,不是我不小心!”;另外一種可能是豆豆會感到更加畏懼,由於情緒無法向外表達,便只好向內心擠壓,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的內心因鬱悶和壓力產生疾病或者心理問題。

爲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類問題,我們再來看一個很常見的案例——

公園裏一對母子在吹泡泡,沒一會兒,孩子就把泡泡液弄灑了一大半。因爲媽媽事先有提醒,所以當“壞事”發生時,孩子嚇壞了,他顯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可是,媽媽沒有發覺孩子的情緒,她大聲指責:“你看,你都倒掉了,泡泡都沒有了!”

孩子小聲說:“還有一點。”這句話,實際上是孩子看到媽媽着急後,想反過來安慰媽媽。孩子自己的懊惱情緒還沒有來得及梳理,卻又在想辦法來安慰媽媽,自己的這些負面情緒如何處理呢?只有積壓在內心,將來在某個時候,或許以各種扭曲的形式再表現出來。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以上的案例讓我們清晰的看到,孩子被指責時,他會因爲懼怕而產生心理壓抑或者是心理問題;反之,如果孩子的情緒得到家長理解和接納,他更擅於發現問題的癥結,勇於承擔自己的失誤。因此,不盲目指責、不盲目誇大實事、不一味地講大道理,把問題交給孩子自己反思和處理,孩子就會能成長爲一個有責任、有能力、有擔當的人。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