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獨生子女教育中應注意什麼

獨生子女教育中應注意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獨生子女教育中應注意什麼,讓孩子明白這件事的意義所在,孩子的壓力可能來源於父母的高要求,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此時的耕耘會讓孩子在未來受益良多。獨生子女教育中應注意什麼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獨生子女教育中應注意什麼

獨生子女教育中應注意什麼1

獨生子女的教育,既是一個實際問題,又是一個理論問題。獨生兒童既有與其他兒童一樣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獨生子女教育的效果,取決於所選擇的教育方法。對獨生子女的教育,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克服重養輕教的傾向。由於家庭生活環境、父母心理和社會輿論的影響,目前,在獨生子女的培養上,存在着重養輕教的傾向。許多獨生子女的家庭,只注意從生活等各方面給孩子以無限的關心和愛,而對孩子的德育卻很少提出要求;對孩子的不良行爲最少加以限制;只注意取得孩子的歡喜,而對孩子的過失卻不聞不問或聽之任之。這是獨生子女教育失敗的原因之一,必須堅決克服。

(2)不可急於求成。望子成龍,盼子成才,這是每個作父母的共同心願。但是,不能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不顧兒童生理、心理髮育的特點,一味過高地要求,把小小的孩子成天關在家裏,進行“私塾”或“棍棒”式的教育,規定每天要寫多少個字,算多少道數學題,練幾小時琴。這樣做,得不到預想的教育效果,不但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反而會使兒童產生厭學情緒,對智力開發極爲不利。這個急於求成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3)要大膽放手。人們對獨生子女議論和擔心最多的,是缺乏獨立性和社交能力。而獨立性和社交能力,要靠孩子通過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接觸、遊戲來逐漸培養。因此,不能總是把孩子關在家庭的小天地裏,要放心大膽地讓他們走出家門和同齡的小朋友們一道玩耍、學習,不要擔心他們會和其他小朋友打架。來自不同父母、不同家庭中的同齡人,有不同的性格、志趣和愛好,各自的特點是不一樣的,孩子們在一起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這是獨生子女在性格、智力、品德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4)要愛而不嬌。愛子之心,人皆有之。愛對每個兒童都是需要的,它是兒童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愛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但是,對獨生子女來說,要防止過分溺愛。要愛而不嬌,對孩子的合理要求要滿足,不合理的要限制;既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又要不失父母的權威性;對孩子要愛,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正確與錯誤、是與非的界限,尤其要防止對孩子的態度忽冷忽熱。

獨生子女教育中應注意什麼2

和年齡稍大的初中、高中生相比,幼兒園小朋友和小學生上心理諮詢室更“勤快”———在青少年諮詢者中佔80%,這是上海市社科院青少所研究員徐浙寧對申城665例非醫療系統的兒童心理諮詢個案分析研究之後得出的最新結果。

小小囡心理諮詢比例更高主要和年輕父母的科學育兒觀念、第一代獨生父母的養育焦慮等有關。

第一代獨生父母養育子女有焦慮

“上週壯壯居然說了兩次謊!被我看穿了,小傢伙竟然還耍賴皮!而且他最近常常因爲一點小事就對人發脾氣,我很擔心。”面對心理諮詢師,5歲男孩的母親吳小姐焦急不已。她覺得打孩子不對,但嘗試和孩子講道理又行不通,急匆匆來求助心理諮詢師。

徐浙寧分析,現代年輕父母有着相對更高程度的.養育焦慮。可以看到,學齡前兒童的父母大多數是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他們成長過程中相對更多地是享受“被照料”,而較少成爲“照料者”,所以這些“獨生父母”在自己爲人父母的時候更可能因爲沒有照料經驗而更多焦慮;同時,現代城市生活的緊張與壓力,也使這些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有更高期望,對自己的養育角色有過高要求,所以潛意識中有更多養育焦慮。

年輕父母更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三十出頭的小羅夫婦倆除了保證6歲的女兒好好吃飽穿暖外,常常觀察好好的行爲和情緒表現,一發現有什麼奇怪的情況就上網查閱,看好好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而他們也是心理諮詢室的常客。前不久,他們又帶着好好去見心理諮詢師:“我們好好最近總是定不下心來,坐不了幾分鐘就神遊海外了,她是不是得了小兒多動症啊?快上小學了,這樣會不會影響以後的學習啊?”華師大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陳默說,雖然有時這樣的家長眼中的問題對天性好動的兒童來說並非問題,但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視有利於隨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

徐浙寧研究員發現,預防性的心理諮詢觀念隨時代和城市發展在提升。年齡越小,其父母自身也相對更年輕,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更爲關注,所以遇到問題求助意識更強烈,求助行爲也更多;而中學生的父母相對年齡更大,對心理諮詢的認同相對較低,而且隨着孩子長大,對心理諮詢的信心也可能日益減少。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