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父母助長孩子任性的做法有哪些

父母助長孩子任性的做法有哪些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助長孩子任性的做法有哪些,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培養總是非常慎重,家長應當與孩子統一戰線攻克難關,在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此時的耕耘會讓孩子在未來受益良多。現在分享父母助長孩子任性的做法有哪些,希望幫到你。

父母助長孩子任性的做法有哪些

父母助長孩子任性的做法有哪些1

錯誤做法一:“不行”可以是“可能不行”甚至“行”

孩子爲什麼會不停地提出要糖果、要好吃的東西、要父母只注意他一個人、要新玩具、要再聽一個故事等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大發脾氣呢?究其原因,是因爲他已經把父母的心思摸透了。他明白,很多時候,父母的“不行”並不是真正的“不行”,僅是“可能不行”,而且這種“可能不行”可以迅速地轉換成“行”,只要他拼命吵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孩子拼命地“要、要、要”,父母招架不住就會放棄原則“給、給、給”。在這樣的環境刺激下,孩子逐漸掌握了拼命哭鬧這個控制父母的屢試屢爽的絕招,養成任性的壞毛病。

錯誤做法二:家庭成員的教養態度不一致

如果家庭成員在孩子面前扮演態度完全不同的角色,那就會給孩子一種暗示:即便爸爸不答應我的要求,媽媽也會答應我的要求,即便爸爸媽媽都不答應我的要求,總會有人答應我的要求。因此,面對孩子的“要!要!要!”家人一定要態度一致,不能讓聰明的孩子鑽了空子。

錯誤做法三:用物質補償來彌補親子時間的不足

如果父母總是用送給孩子禮物的方式,作爲不能經常同孩子在一起的補償,或習慣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歉意和喜愛,那麼,孩子很快就會養成不把向父母要東西或提條件當回事的習慣。

錯誤做法四:在公共場所和在家可以有所區別

很多父母在家能嚴格要求孩子,但是一到公共場所,考慮到不想因爲孩子的哭鬧而把自己弄得很狼狽,往往放鬆對孩子的要求,時間長了就滋長了孩子的任性行爲。

錯誤做法五:認爲孩子不懂事,沒必要給他講道理

孩子並非我們想像的不懂道理。事實上,無論孩子多小,他都能聽懂道理。即便他當時聽不太懂道理,但如果媽媽經常這樣灌輸,他也會逐漸明白媽媽所講的道理,並認識到這些道理的一貫性與不可更改性。

錯誤做法六:表揚與獎勵總是最好的鼓勵孩子的方法

當孩子表現良好時,給予孩子一些鼓勵確實能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爲,但是沒限度的表揚與鼓勵卻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激發孩子的良好行爲,反而有可能讓孩子對錶揚與獎勵感覺比較麻木,甚至變得更加任性。

錯誤做法七:應付無理要求必須硬碰硬

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堅持要某件東西,有的父母可能會通過呵斥甚至打罵孩子來制止他的無理要求,覺得這樣才能管住孩子。可這樣做會讓孩子感覺十分委屈,給他心理上添加不必要的壓力,並進一步激起他的對抗情緒。

父母助長孩子任性的做法有哪些2

1、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源於父母的過度表揚或批評

適當的表揚有利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同樣,過度的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錯時,家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裏,從而幫助其吸收教訓,改正缺點。

2、孩子固執、任性,源於父母過於民主

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學歷層次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於“曉之以理”,結果是理沒談成,孩子卻被慣壞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判斷力,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如果對其過於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使其變得固執、任性、爲所欲爲。因此,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對於年紀尚小的孩子,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源於父母濫用獎勵、缺少懲罰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爲了幫助其明辨是非,父母應該在平時養成獎懲分明的習慣。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觀念,而另一些父母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只習慣於使用獎勵,從來不懲罰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

當然,懲罰並不專指打罵、責懲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種多樣,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適當的場所或時間濫用獎勵,也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牆上亂畫畫,本來父母只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獎勵的方法,“如果你不往牆上畫,明天給你買個新玩具。”顯然,這種方法會縱容孩子今後爲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從管教,源於父母間的教育意見不統一

由於各種原因,絕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一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讓。因爲如果孩子認同了父母某一方說了算,日後當這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將很可能無法說服、管教孩子,從而給正常的家庭教育帶來人爲的障礙

5、孩子缺乏自信,源於父母的盲目扼殺和過分保護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像老母雞護小雞似的整日將子女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連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捨不得讓他們做,甚至將子女的活動範圍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內。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優柔寡斷,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責任心。

與此相反,有些父母則總是主觀地否定孩子的言與行,喜歡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甚至用過高的成人化標準要求孩子。長此以往,就會將孩子的積極性、上進心盲目扼殺,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無情的摧毀。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