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手足口病鑑別

幼兒園手足口病鑑別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園手足口病鑑別,生活中,家有5歲以下的孩子,都比較容易得手足口病,因爲小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太差。那麼大家知道怎樣辨別手足口病?下面是關於幼兒園手足口病鑑別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幼兒園手足口病鑑別

幼兒園手足口病鑑別1

(一)其他兒童發疹性疾病

需與丘疹性蕁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兒急疹、帶狀皰疹以及風疹等鑑別。可根據流行病學特點、皮疹形態、部位、出疹時間、有無淋巴結腫大以及伴隨症狀等進行鑑別,以皮疹形態及部位最爲重要。最終依據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測進行鑑別。

(二)其他病毒所致腦炎或腦膜炎

如單純皰疹病毒、鉅細胞病毒(CMV)、EB病毒、呼吸道病毒等,臨牀表現與該病合併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重症病例表現相似,對皮疹不典型者,應根據流行病學史儘快留取標本進行腸道病毒學檢查,結合病原學或血清學檢查做出診斷。

(三)脊髓灰質炎

重症手足口病合併急性弛緩性癱瘓(AFP)時需與脊髓灰質炎鑑別。後者主要表現爲雙峯熱,病程第2周退熱前或退熱過程中出現弛緩性癱瘓,病情多在熱退後達到頂點,無皮疹。

(四)肺炎

重症手足口病可發生神經源性肺水腫,應與肺炎鑑別。肺炎以發熱、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狀爲主要表現,一般無皮疹,無粉紅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加重或減輕均呈逐漸演變。

幼兒園手足口病鑑別2

手足口病的介紹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爲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年四季都可發生,發病高峯主要爲5—7月。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併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可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病症特點

手足口病分佈廣泛,無明顯的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高發。流行期間,幼兒園和託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亦可發生聚集發病現象。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爲學齡前兒童,但成人也有發病。

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羣密切接觸傳播爲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以及牀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人是腸道病毒唯一的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爲本病的傳染源。腸道病毒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性最強。

病人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牀上用品、內衣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傳播。

人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均可獲得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男女老少均可感染髮病,但以小於5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臨牀特徵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侵犯5歲以下的寶寶。潛伏期2-7天,無明顯的前驅症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體溫多爲37.5~38.5°C,少超過39°C,持續2—3天。手足口病常常表現爲: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脣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由於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脣牙齦皰疹、不像水痘。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不能吃東西。臨牀上不癢、不痛、不結痂、不結疤。患兒尿黃。重疹患兒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

手足口病一般一週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強度大、傳染性很強、傳播途徑複雜等特點。病毒可以通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童,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