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從骨子裏自卑是怎麼回事

孩子從骨子裏自卑是怎麼回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從骨子裏自卑是怎麼回事,孩子產生自卑受環境影響很大,自卑感大部分都是從小在家庭形成的,所以在幼期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孩子從骨子裏自卑是怎麼回事,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孩子從骨子裏自卑是怎麼回事1

孩子從骨子裏自卑是怎麼回事

15歲的蕭蕭上初三,性格內向,很自卑。學習很努力,成績在班上前五名。可是每次考試達不到自己定的標準,心裏就特別難受,悄悄抹眼淚,覺得自己很差勁,各方面不如別人,思想包袱很重。這位媽媽說,她和孩子的爸爸是高知分子,都很要強。由於工作都忙,很少與子女溝通。對於學習,倒是很少批評她,只是經常向她灌輸學習的重要性,不斷鼓勵她要努力再努力,將來向名牌重點大學邁進。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孩子明明對一件事有自己的看法,可是就是說不出口;遇到難題的時候也不知道該如何向朋友尋求幫助,明知道別人的觀點是錯誤的,可是不知道該怎麼說明。還有一些孩子總是認爲自己很糟糕,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視了自己的優點,有這些表現的孩子,其實內心裏是自卑的。

要知道,孩子從六個月開始就有了朦朧的自我意識,就出現了鏡像自我,如你對她笑他就開心的笑,你對他怒他就會哭。所以從六個月開始他們就在別人是怎麼看我的心理鏡像伴隨下成長。別人的態度和語言評價就是他們自我評價的標準。進而逐漸形成積極或消極的自我意像或自我概念。

如果孩子所獲得的多數是負面的態度和評價,就自然會漸漸失去自信和自尊。更容易出現“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和行爲。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可能是我們父母不當的養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的自卑!

經常數落批評孩子

有的父母也許是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大,對待孩子總是少了一份耐心,動不動衝着孩子一頓吼叫批評,早上上學吼,回來輔導作業吼,晚上睡覺吼……

孩子越大,父母越挑剔,早就忘記了孩子學走路時的賞識心態。處於幼兒期的孩子,由於心智發育不成熟,還沒有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對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往往來源於成人的判斷。我們經常看到父母們使用如下的字句:“你看你,連碗都端不好!”“真是笨死了!這麼簡單的畫都畫不好!”“真沒出息,腦子用來做什麼的?”這些語言是一種負面的暗示說多了,在孩子的心裏刻下了“我不行,我沒有能力”的印痕。每當嘗試什麼事情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是的,我可能不行,還是不去做了吧。”

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內心是孤獨的,缺愛的,慢慢地他也變得畏首畏尾,不敢嘗試和改變,自然很難活出自信。

經常向孩子抱怨沒錢

很多父母總是打着節儉的大旗,孩子提任何物質方面的要求,他們總是堅決否定,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你們學校怎麼這麼貴,家裏沒錢了!”“今天的菜又漲價了,沒錢了!”“這個東西太貴了,沒錢,不買!”這句話看似不經意的抱怨,卻會加重孩子的壓力,認爲自己家真的很窮,然後買學習用品時,都會壓抑,覺得自己的家沒錢買不起。小時候窮過的人,即使在成年後有錢了,也依然會有“窮”的陰影在,還會變得自卑,內心無法富足。

殊不知物質上的過於缺失會讓他和其他孩子造成巨大的差距感,哪怕是一支自動鉛筆,別人都有他卻沒有,長此以往他會在別的同學擡不起頭。當然,這裏我們不是鼓勵攀比,而是一定程度的物質滿足,父母不要過於“摳門”,當然,也要在自己經濟能力範圍之內。

過高的期望導致孩子追求完美。

一般在高水平、高學歷的家庭中,家長由於自己的事業有成或本身性格要強等原因,對孩子的期望也比一般家庭高。可謂高起點的家庭希望孩子也有高起點,獲取高成就。這樣的家庭,即使父母很少批評孩子,也會從言談舉止中向孩子傳遞着高期望的信息。我們後臺留言的媽媽她覺得自己很少批評孩子,卻不知已經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然而孩子並不是父母的翻版,他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個性特徵,興趣愛好等。

把孩子放入比較中

家長最愛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進行比較。看到孩子的成績,便說:“你看,隔壁的某某這次考了92分,你怎麼才81分?”在親友前面,大衆場合下,比較,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你看,你堂弟多聽話,學習多努力,哪象你,天天看電視,作業也不好好做,什麼時候也能象他一樣啊!”

有一個調查資料表明,孩子在回答“最煩父母做什麼事”時,排在前三名的是:叨嘮,批評,拿自己與別人比較。家長的思維是,以爲比較了才能給孩子樹立榜樣,刺激孩子上進,開動他學習的馬達。

實際上,拿孩子與他人比,只能產生自卑和牴觸情緒。因爲,孩子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種原因達不到你所期望的目標。拿別人的優勢對比孩子的弱點,除了讓孩子自慚形穢,擡不起頭外,也極大地刺傷了他的自尊心。當這樣的比較多了,孩子聽麻木了,自尊也沒了,自然不會求上進了。

科學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腦便有一種刻畫的痕跡——動作模式的電路紋。當人重新憶起往日成功的動作模式時,又可重新獲得那種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自卑,充滿信心。所以我們父母一定要多肯定孩子,讓孩子經常重溫成功的心情,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難。

孩子從骨子裏自卑是怎麼回事2

如何戰勝自卑

轉移注意力。

一個人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無是處。不要老關注自己的弱項和失敗,而應將注意力和精力轉移到自己最感興趣,也最擅長的事情上去,從中獲得的樂趣與成就感將強化你的自信,驅散你自卑的陰影,緩解你的心理壓力和緊張。

對自己的自卑進行心理分析。

這種方法可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進行。具體作法就是通過自由聯想和對早期經歷的回憶,分析找出導致自卑心態的深層原因。並讓自己明白自卑情結是因爲某些早期經歷而形成的,並深入潛意識,一直影響着自己的心態,而實際上目前的自卑感是建立在虛幻的基礎上的,與自己的現實情況無關,因而是沒有必要的。這樣可以從根本上瓦解自卑情結。

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其實,看一個人有沒有價值,根本用不着進行什麼深奧的思考,也用不着問別人,有人需要你,你就有價值,你能做事,你就有價值。你能做成多大的事,你就有多大的價值。因此,你可先選擇一件自己較有把握也較有意義的事情去做,做成之後,再去找一個目標。這樣,你可不斷收穫成功的喜悅,又在成功的喜悅中不斷走向更高的目標。每一次成功都將強化你的自信心,弱化你的自卑感,一連串的成功則會使你的自信心趨於鞏固。當你切切實實感覺到自己能幹成一些事情時,你還有什麼理由懷疑自己的價值呢?

從另一個方面彌補自己的弱點。

一個人有着多方面的才能,社會的需要和分工更是萬象紛呈。一個人這方面有缺陷,便可從另一方面謀求發展。一個身材矮小或過於肥胖的人,可能當不成模特和儀仗隊員,可是這世界上對身材沒有苛刻要求的工作多的是。一個人只要有了積極心態,對自己揚長避短,將自己的某種缺隱轉化爲自強不息的推動力量,也許你的缺隱不但不會成爲你的障礙,反而會成爲你的福音。因爲它會促使你更加專心地關注自己選擇的發展方向,往往能促成你獲得超出常人的發展,最終成爲超越缺陷的卓越人士。這方面的著名事例數不勝數,如身材矮小的拿破崙、身短耳聾的貝多芬、下肢癱瘓的羅斯福、少年坎坷艱辛的鉅商松下幸之助、霍英東、王永慶、曾憲梓,這些人要麼有自身缺陷,要麼有家庭缺陷,但他們都成了卓越越人士,都從某個方面改變了世界。

推翻內向的自我形象。

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的主宰,做自己人生的導航員。沒有誰比你自己更能決定你的命運。因此,你個性內向與否,那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你自己的安排,而是你自己的決定。當你認定自己性格內向時,你便賦予了自己內向封閉的自我形象。而一旦這一形象標籤進入你的潛意識,它又反過來引導約束你的行爲。對自己的社交缺交信心的人,不妨將自己從記事以來所認識的朋友都羅列出來,你會驚訝於自己竟有這麼廣泛的交際。特別是要多想想你的那些好朋友,既然你能與那麼多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深厚的友誼,也就足以證明你並非性格內向,不善交際了。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