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的情商教育不可忽視

孩子的情商教育不可忽視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情商教育不可忽視,孩子總是需要家人的用心呵護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快樂也會有煩惱,孩子除了要注重學習,孩子的情商教育不可忽視,我們父母要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讓孩子學着做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孩子的情商教育不可忽視1

孩子的情商教育不可忽視

情商是很重要的,作爲家長應該不會否認,對孩子來講也是一樣,但是孩子可能並不會注意到,所以作爲家長就要有意無意的讓他受到些訓練

家長們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在家裏的時候能唱能跳,可一旦在外面就表現出羞怯。害羞的孩子對陌生環境感到緊張或恐懼,他們的“安全區域”小,因此適應慢,花費時間長,由於缺乏公衆表現的機會,因此較少得到學校和同伴的關注;由於不愛爭取,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激烈的競爭年代,害羞的孩子會不可避免的產生不自信。

也有的家長會抱怨“我的孩子常常大發脾氣。當他不願意做某件事情時就會賴在地上,手舞足蹈。哄勸,呵斥,打罵等各種方法我都嘗試過,儘管當時花力氣和時間能把他‘安撫’或‘鎮壓’下去,可是這種事情一次次發生,弄得我筋疲力盡。”

以上都是情商較爲低下的原因,當然還有許多因素,比如來自同伴的壓力。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同學對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強化自信心所需要得到的認可,不僅僅來自家庭和老師,更多來自同學。從與同伴的交往中感受自己的價值。

如果一個孩子只是成績差,他還不至於討厭學校。但如果孩子在校園裏沒有朋友,形單影隻,或與人衝突不斷,受人排擠,就很可能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了。“同伴壓力”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需要警惕這個信號,並要觀察孩子的交往模式,分析原因。

情商低下,家長不用像智商那麼擔心,這個與自身的資質影響相對較少。與實踐關係比較大,孩子有情商弱項主要是缺乏教育方法和環境。作爲家長要多給孩子營造一種環境,讓他能夠更好的得到鍛鍊,比如多帶孩子參加活動,去公園認識朋友等等。

孩子的情商教育不可忽視2

愛因斯坦曾說道:“一個人智力上的成就往往依賴於性格上的偉大。”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否成長,智力因素,即所謂智商僅佔20%,而80%取決於“情緒情感”,它包括情緒的自控性、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面對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瞭解程度以及對他人的理解和寬容等,即所謂“情商”或“情緒商”。情緒商主要不是由先天遺傳所決定,而是經後天逐漸培養形成的,它始於胎兒期,但關鍵形成於嬰幼兒時期,成熟於兒童期。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精神生活導論》中指出:“人的性格在0—12歲時就定型了,父母的行爲導向尤其舉足輕重。”因此,必須重視對兒童情緒商的早期培養。

胎教時期

胎教是指孕婦通過本身的心理活動和精神狀態,給胎兒的智力發育以良好的影響。科學研究表明,6個月以後胎兒已能聽到母親的.心音、說話聲以及外界的音樂和躁聲,並能對不同程度的節奏作出反應。保持良好和積極的情緒,就可以增加血液中有益於健康的化學物質,如激素、酶以及乙酰膽鹼等,這些物質能把血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節到最佳狀態,對胎兒的心理、生理髮展非常有利。因此,孕婦要通過各種方法使自己保持健康的良好情緒,多一些歡笑,少一些憂愁,使胎兒得以健全發育。

嬰兒期(0—12月)

嬰兒時期,情緒和情感已開始發展,如2—3個月的嬰兒就能對人微笑,稍後便能出聲地笑。一歲左右看到別人笑,就能跟着笑,其他兒童笑,也跟着笑,表現了最初級的“情感共鳴”。在此期間,嬰兒能否獲得母愛的滋潤,對其心理和智力的正常發展影響極大。兒童心理學家十分強調兒童早期和母親關係的重要性。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專門研究發現:一些過早離開父母的嬰兒不能很好地與人相處。有關調查研究提示,某些精神疾患和變態人格的發病原因,也是由於嬰兒期得不到足夠的母愛造成的。因此,在嬰兒期間,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溫柔、體貼和愛撫,每天都要和孩子進行眼對眼的接觸,進行親吻、逗樂、遊戲等活動,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幼兒期(1—3歲)

美國心理學家懷特博士曾經對3歲以前兒童的發展與教育進行了17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在人們的智力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時期是在出生後8—36個月。這一時期的兒童情緒進一步分化,社會性情感增多,而且這種情緒發展很不穩定,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變化。因此,對這一時期兒童的教育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教育目的是以提高嬰幼兒心理水平爲出發點和着重點,而不應強調知識技能的系統傳授,在豐富的生活、遊戲、學習中、培養認識、習慣、情感、意志和性格,使之全面發展,寓教育於生活之中、交往之中、遊戲之中。二是要重視幼兒時期的生活環境,而影響最早、最深、最強、最經常的環境刺激就是父母的愛,是家庭與孩子建立的親子關係,它能調動幼兒的全部心理傾向和狀態。如父母溫存,孩子就恬靜;父母暴躁,孩子就膽怯;父母嚴肅,孩子就認真,父母溺愛,孩子就嬌氣,總之父母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家庭快樂安詳,對孩子和藹可親等好的環境,對促成孩子優良性格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齡前期(3—7歲)

此時期幼兒的情感體驗已相當豐富,且在興趣愛好、才能、氣質和性格上開始出現個體差異。這個時期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徵和個性傾向往往是一個人個性的核心成份或中堅結構,民間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這個意思。因此應特別注意這段時間的早期教育。教育方式應提倡“遊戲學習,快樂學習”。高爾基曾經說過:“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但有些父母把遊戲和學習對立起來,認爲遊戲是不務正業,坐下來讀書寫字纔是學習。如達爾文在童年時期喜歡做一些實驗性的遊戲,爲此卻遭到父親的斥責,說他“把時間都花在無用的玩藝上。”後來達爾文回憶說:“那是無用的玩藝嗎?不,那是我學到的最有用的知識,它使我走進了科學的大門。”父母的職責不是干涉孩子游戲,而是幫助孩子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遊戲,如根據孩子自己的生活經驗及興趣愛好確定遊戲主題,制定遊戲規則,開展有創造精神的遊戲,如“民警指揮交通”;或用遊戲的形式來開發智力,如數數字遊戲、棋類遊戲、猜謎遊戲等;也可以通過體育遊戲來增強孩子的體質;其他如音樂、舞蹈、畫畫等也可通過遊戲來組織進行,在遊戲中施教,使兒童在遊戲中增加知識,發展智力。

學齡初期(7—12歲)

此時大多數孩子已進入學校學習,學習行爲代替了遊戲活動,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情緒情感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深刻。在此時期內,兒童喜歡模仿,易於接受新鮮事物,可塑性極大。良好的教育,會增長兒童的集體榮譽感,形成正確地評價道德行爲的是非觀念。反之,不注意兒童的特點,不注意正確的教育方法,則會產生不少行爲問題。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