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活動過度或有病

孩子活動過度或有病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活動過度或有病,很多家長不注重細節,忽視了孩子的很多行爲,有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好動很多,很多家長覺得小孩子愛動沒什麼,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爲家長絕對不能忽視,孩子活動過度或有病。

孩子活動過度或有病

孩子活動過度或有病1

在每一個學校的每一個班級,總是有那麼幾個男孩子,上課時東扭西歪、不時騷擾周圍的同學,想方設法引起同學或老師的注意。由於擾亂了課堂秩序,這些孩子常常被同學或老師看作是“沒教養、不聽話”。事實上,這羣孩可能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多動症是病必須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簡稱“多動症”,主要表現爲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度、衝動任性等。統計顯示,在我國,學齡兒童中患“多動症”的比例爲4.31%-5.83%。實際上,這些孩子只是注意力的神經出了問題,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全神貫注上課、聽講。雖然有些不“鬧事”,但老是走神,學習、做事,甚至玩的時候都很難保持注意力集中。長期以來,我們對這種疾病認識不足,這些孩子的就診率較低。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爲中心主任鄒小兵打了一個比方,他說,有些孩子眼睛近視了,家長肯定認爲給孩子配一副近視眼鏡,孩子就能看清楚了,但是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家長則認爲孩子是不聽話、愛搗亂。面對孩子的異常“調皮”,家長束手無策,更不知道應該看醫生。鄒小兵說,這些孩子不治療,在校成績差,和父母關係緊張,沒自尊、性格孤僻等。到了青春期,更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性行爲、逃學、被開除,甚至反社會行爲。

診斷無“金標準”,症狀是關鍵兒童多動症是一種發育疾病,在醫學診斷上有比較嚴格的程序,曾有一段時間,“多動症”診斷氾濫,有些地方超過20%的`學校兒童被戴上了多動症的帽子。醫生診斷多動症主要是通過量表,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行爲》量表中,符合九個項目中的六個以上,要考慮“注意力缺陷”。符合《多動、衝動行爲》量表中六項以上,考慮“多動”,如果兩個表均符合,就考慮爲“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可以看出,診斷多動症沒有金標準,醫生都是根據孩子的症狀來確診。事實上,還要根據父母、老師的觀察來判斷,比如孩子從幼兒園階段就有這些表現;這些問題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及遊戲、交友和家庭生活;孩子的問題在學校如此,在家庭也是如此;還要看看孩子有沒有其他精神方面疾病。孩子突然在某一個時期出現“多動”的症狀,是絕不允許診斷爲“多動症”的,需要出現持續、長期的症狀才能作出診斷。藥物治療是首選,行爲矯正不可少對於這些患兒,目前採取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行爲治療和社會心理治療等,其中藥物治療是首選。很多家長對給孩子服藥有牴觸情緒。實際上,現在使用非中樞神經興奮劑,如擇思達,藥效更爲平緩、穩定、持久,服藥後孩子的多動、衝動行爲可以得到快速緩解,上課也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成績也能得到提高。其次就是行爲矯正方面的治療,尤其是應該提倡“賞識性教育”。

兒童發育行爲專家強調,溫和的賞識性教育比簡單粗暴的打罵教育要好得多。對於經常有多動行爲的兒童,教師可以在講課中給予悄悄的提醒,而不是大聲的呵斥,對於行爲有改善的學生要給予積極的表揚和獎勵。在家庭中,父母要多爲孩子安排動靜交錯的活動,比如打球、下棋等活動相結合,讓精力充沛的孩子發揮其活力,並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安靜活動的時間要求。

孩子活動過度或有病2

表現一:注意力不集中

1、常常在作業、工作或其他活動中不注意細節或經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錯誤。

2、在工作或遊戲中難以保持注意集中。

3、別人和他說話時常似聽非聽。

4、常不能按別人的指示完成作業、家務或工作(不是由於違抗行爲或未能理解所致)。

表現二:多動或衝動行爲

1、常常手腳動個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動。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環境中常常離開座位。

3、常在不恰當的情況下亂跑或亂爬(成人或青少年僅限於主觀感覺坐立不安)。

4、常難以安靜地玩耍或從事閒暇活動。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