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

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讓你的寶寶越來越聰明,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培養孩子會讓孩子在未來成長得更好。爲大家分享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一起來看看吧。

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

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1

講前提要求

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前應該向孩子提出恰當的要求,如“記住故事題目”、“故事裏講了一些什麼人、什麼事”等;四五歲的孩子還應該要求他們複述出故事的內容、大意。這樣,孩子在聽故事時就會聚精會神地聽,就會有意識地記住一些內容,注意力、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就得到了發展。

邊講邊提問

講故事不應該只是講,還應該在適當的地方提些問題,如“你喜歡誰?爲什麼”、“小貓爲什麼不和小狗玩了”,既能啓發幼兒積極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又能促使他們開動腦筋,發展思維能力。

語言要生動

故事是用語言來表達的,家長在講故事時要做到語言活潑、有趣逼真,通過語言刺激,激發幼兒的想像力,使幼兒“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手舞又足蹈

爲使故事富有感染力,家長在講故事時不要怕誇張,應該充分發揮身體語言的作用,如講到“馬來了”,家長如果配以手勢,左手一拉,右手一揚,嘴裏再“咴”上一聲,就比單單憑口說“馬來了”效果要好得多。講到重要而關鍵的地方,家長可以和孩子坐得再近一些,這有助渲染氣氛。

留個小“窗口”

故事不一定從頭講到尾,也不能總是“我講你聽”,應該留有餘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比如,只講故事開頭,讓孩子自己去編造、發展情節;或留下結尾,讓孩子自己續編幾種結尾,這樣,幼兒的想像力、表達能力乃至創造力都可以得到鍛鍊。

圖文要並重

幼兒都喜歡看圖畫,家長可以根據圖畫情節,邊看邊講,調動幼兒的多種感覺器官同時活動,要求孩子不僅要用耳朵聽大人的講述、還要用眼睛仔細地看圖畫、用腦子想圖畫的意思,這就比單靠聽覺效果好。

態度要認真

孩子在愉快的情緒中吸收知識往往感受深刻,甚至終生不忘。因此,家長應保持愉快、認真的態度去講述故事,不要敷衍了事或面露不快,這樣孩子纔會專心地聽,共同進入故事的情境之中。

環境要安靜

講故事的環境應該是安靜、無打擾的,嘈雜的環境容易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兒童心理實驗表明,每天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2

有故事的童年是幸福的。會講故事的父母是睿智的。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無論故事是源於生活,還是來自歷史或傳說,也無論故事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但故事都是生動、具體、有趣的。故事爲兒童的想象插上一對翅膀,讓他們跨越時空,讓思緒無邊無際地翱翔;故事爲兒童的成長點亮一盞明燈,讓他們期盼未來,讓長大成爲內心的渴望。在故事裏,孩子能成爲隨風飄舞的蒲公英,翻山越海去旅行;在故事裏,孩子們能成爲活潑可愛的小兔子,蹦蹦跳跳採蘑菇;在故事裏,孩子們也可能成爲自己心目中的小英雄,抑惡揚善幫路人……這就是故事的魅力。

但故事魅力的展現,卻要有一個睿智的故事講述者。《小巫教你講故事》就是希望每一個父母都成爲這樣一個睿智的人。這本書也是基於這樣一個信念:只要用心去感受和體會講故事的藝術,每個平凡的父母“都能成爲故事大王”。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世界,對故事的內容也有不同的需求。故事講深了,孩子感到迷茫,覺得不知所云;故事講淺了,孩子感到幼稚,覺得百無聊賴。小巫深諳家長們爲孩子選故事時的苦惱。根據0-14歲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們的心理韻律,小巫爲家長們推薦了不同的故事內容,還簡明扼要地剖析了這些故事的講述要點。除了年齡段之外,不同時間段選擇的故事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晚上睡覺前選擇的故事主要是一些溫馨的、安靜的故事,這樣有助於孩子睡眠……書中的這些點撥,爲家長們一路伴隨孩子的成長提供了指引。

講故事,除了要選擇合適的內容,還要講究方法。小巫給家長們提出了很多技巧。例如,睡前講故事時要關燈講。這是爲了讓孩子更好地發揮想象力。講故事貴精而不在多。每天選擇講一個故事,每個故事從不同的角度或側重點講三次,每次孩子們都會有新的收穫。在白天,講故事時可以配合使用道具和樂器,還可以穿插一些兒童、詩歌和歌曲,這有助於讓孩子更好地感受故事的內容,激發孩子的興趣。

講故事,不僅要注意講的方法,還要善於選擇時機,營造氛圍。許多孩子都喜歡在臨睡前聽故事。家長用舒緩的語調,輕柔的聲音,講述着優美的.情節,故事的講述伴隨着孩子調節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慢慢地將孩子帶入甜蜜的夢鄉。

講故事,不是隻讓孩子聽,還要讓孩子參與創編。睿智的家長,善於把握孩子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即使是一些看似很“無厘頭”的想法,也能成爲很有創意的新故事,這就是孩子的創造;講故事也不必“照本宣科”,到了一些“節骨眼”,可以讓孩子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甚至讓孩子接着編寫後面的內容。這時,孩子不僅是在“聽故事”,而且是在“想故事”,睿智的家長,正是這樣悄無聲息地滋養着孩子的思維能力。

講故事,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娛樂,還能起治療的作用。每個孩子在內心的深處,都不同程度地有焦慮、嫉妒、害怕甚至恐懼等情緒,一些孩子還因此會表現出攻擊性、退縮性等行爲。如果父母能選擇適當的故事,用恰當的方法講述,就能引導孩子將內心一些消極的感受投射和釋放出來。《想當孔雀的小鴨子》能讓孩子感悟到要樂於接受自己;《淘氣的小熊》讓孩子們感悟到:如果不小心出事了,就要承擔後果。小巫在書中推薦了很多具有治療意義的故事,而且逐段進行了解讀,讓家長們能一目瞭然地瞭解每一部分故事內容講述的要點和故事希望達成的療效。

講故事,雖然不是爲了向孩子們灌輸知識,但是,講故事的過程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家長與孩子共同回憶生活中的經歷和感受,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也能增強孩子今後在生活中對各種現象觀察的細緻性,這反過來又會進一步豐富孩子的經驗感受;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得到了大量的語言輸入,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孩子逐漸學會了句型,豐富了詞彙,這爲孩子今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奠基的牢固的基礎。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的研究表明,以講故事爲主要形式的親子閱讀,對於幼兒言語能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