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

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落實,顯然不僅僅是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變更,它更是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爲保障的。下面小編分享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一起看下吧。

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1

1、迴歸學習本質—解決問題

要真正實現這一改變,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學習的,進而回歸到學習的本質。縱觀人類社會,無論是思想發展史、社會進步史,還是科學發現史、技術革新史,無一不是在不斷髮現新問題中解決問題,又在解決問題中發現新的問題;而對於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來講,都是在不斷的自我追問中尋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只是,在現代知識的海洋中,我們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迴歸對問題的探求,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回自己應有的智慧,應是學習的本意。

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

2、學習方式改變—問題化學習

從以講授爲中心轉變爲以學習爲中心的課堂,中間的橋樑是“問題化學習”。“問題化學習”讓我們看到,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學習爲主線去設計,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生並且展開。

需要在教學中強調問題化學習。以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問題矩陣,就是試圖讓孩子在學習中,在對問題的追尋中,慢慢形成一個知識結構——從低結構到高結構,從本學科的結構到跨學科的結構,從知識到真實的世界。在問題化學習的過程中,以認知建構的方式去重組問題、重組內容,讓學生在問題與問題的聯繫中,在綜合地帶和邊緣地帶,進行知識的碰撞,進行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這就是問題化學習方式極具價值之處。

同時,問題化與情景化是緊密聯繫的,問題往往產生於情景。真實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養爲本的教學中具有重要價值。如果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建立不起聯繫,那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教學活動所應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途徑和方法,是核心素養實現的現實基礎。知識是素養的.媒介和手段,知識轉化爲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情景。如果脫離情景,知識就只剩下符號,知識的應用和知識蘊含的文化精神就無從談起。

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2

一、 對幼兒園科學領域學習的認識

1、幼兒園科學領域教育活動是教師引發、支持和引導幼兒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主動探究、幫助幼兒形成科學情感和態度,掌握科學方法,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係的科學經驗的活動。

2、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爲: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3、幼兒園科學領域教育應該包括科學知識、科學能力還有科學態度這三個因素。“科學能力”指的是應用科學方法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包括了觀察、比較、實驗、歸納、推論、應用,還有交流,都是科學研究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科學態度包括了好奇心、探究意識、執著的精神,還有敢於與衆不同的勇氣。我們的科學活動,在選取材料的時候,選擇的都是是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常見的,強調通過幼兒的“做”和親身經歷,感受、體驗人與自然、與科學技術、與環境、與他人的情感和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的作用。我們努力以孩子的眼光去關注孩子所關注的,在細節中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

4、其主要形式有集體教學活動、自選操作活動、生活中的學習活動,集正規性教育、非正規性教育、偶發性教育,它們共同構成了幼兒科學領域完整的教育教學體系。

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 第2張

二、怎樣上好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課

《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覺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興趣。”因此,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使各個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操作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

1、(材料)科學教育活動前爲幼兒提供充分的材料。爲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條件。爲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引起幼兒的探究的興趣,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引發幼兒想摸一摸,探究一下的願望,使幼兒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探索。

2、(方法)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學方法

(1)感官法。發揮幼兒多種感官。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放幼兒的口、眼、手、腦,讓幼兒充分感知、操作、探索、發現、歸納、概括。如:在教“風的形成”,可讓幼兒用嘴吹一根吸管而形成風,或在小盆裏放上碎紙片,用扇子一扇紙片飛起來而形成了風。又如在“認識沉浮”時,讓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物體放到水裏,讓幼兒擺弄、觸摸。在“空氣”單元教學中,讓幼兒用氣筒給氣球打氣,用塑料袋找空氣,用小瓶裝水觀察氣泡。在認識水果、乾果時,爲幼兒準備一些新鮮的水果和各種乾果,讓幼兒自由的看、聞、摸、嘗。幼兒又在操作活動中,通過自己各種感官作用對有關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2)實驗操作法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並參加實驗過程,讓幼兒在操作和探索中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如:在“認識磁鐵”的活動中,爲了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發展幼兒的遷移能力及創造能力,第一環節自由探索。爲幼兒提供磁鐵和各種質地不同的材料,在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磁鐵的各種現象。當幼兒發現隔着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釘不易吸住鐵製品時,帶領幼兒討論爲什麼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兒知道磁鐵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導幼兒設法讓磁鐵在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還要讓它們移動,來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3)提問討論法在“物體膨脹現象”活動時,我向幼兒提出“怎樣才能使癟的乒乓球鼓起來?”“怎樣使香菇變大?”“爲什麼在夏天自行車車胎打氣過多易爆?”等。在“水的三態變化”,又向幼兒提出“水開的時候爲什麼會冒白氣?”“溼衣服在太陽下怎麼會幹?”“冬天裏,小河裏的冰塊是從哪來的?”等問題,先讓幼兒討論爭議,各予以見,然後在及時總結,對幼兒的回答多認可,多啓發,調動幼兒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3、科學教育活動的延伸。

將活動區學習活動與遊戲緊密相聯,從活動本身到活動的延伸,讓幼兒盡情的展現自我,開拓自我,豐富社會經驗。如在教了“認識磁鐵”活動以後,在活動區提供磁鐵及各種材料,材料中一部分是鐵製品,另一部分是木條、泡沫等,還可爲幼兒提供幾個小碗,分別盛有混合着大頭針、回形針、釦子,在提供鑷子、筷子、小勺和磁鐵。 幼兒在擺弄中會發現磁鐵是將鐵製品與非鐵製品分離的最好辦法,最快捷的方法,同時幼兒在擺弄磁鐵時發現同極相斥,異性相吸的特點。在“認識水”的延伸活動中,幼兒可在自家的水盆或浴缸中盡情的玩耍,感受沉浮現象。在活動區中,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時間,在活動中我不進行直接指導,而是強調讓幼兒通過直接與材料的交互作用,去發現去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重視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總之,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要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操作、探究、實驗、製作等活動,在獲得了大量的特例、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的基礎上歸納、概括,最終得以真正和內化,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要讓幼兒真正的“做科學”,體驗發現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三、幼兒園科學課怎麼評

科學課也就是探究課。 主要看以下幾方面:

1、教師準備的探究材料是否豐富,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2、教師在課堂中是否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而不是主導課堂。

3、孩子在本堂課中是否對於探究的材料感興趣,並進行了動手操作,達到了教學目標。

4、課堂常規教師是否收放自如。

5、活動結束是否有延伸。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