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因爲一些地方風俗習慣的差異和知識的匱乏,一些老人在護理寶寶的時候容易犯下不少錯誤,比如給新生兒喝黃連水,給寶寶打蠟燭包,輔食放鹽,跟其他寶寶比體重等,其實這樣的育兒方式真的太落伍了,小編也要替很多...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因爲一些地方風俗習慣的差異和知識的匱乏,一些老人在護理寶寶的時候容易犯下不少錯誤,比如給新生兒喝黃連水,給寶寶打蠟燭包,輔食放鹽,跟其他寶寶比體重等,其實這樣的育兒方式真的太落伍了,小編也要替很多媽媽吐槽一下。

一些既無理論根據又無實踐效果、靠好運氣纔沒受害的育兒方法,有害無益,純屬瞎整:

1、給新生寶寶喂黃連水或黃芩水

民間傳統育兒經驗,給新生寶寶喂黃連水可以預防新生兒黃疸。也有的老輩人會用筷子沾一點黃連水餵給新生兒,寓意“先苦後甜”。

你落伍了:黃連對預防新生兒黃疸的發生是沒有作用的。新生兒黃疸是因爲體內缺氧導致紅血球的缺失造成的,與體內溶血和肝功能有關,很多新生兒都會有,這是一種生理現象,如果在正常範圍內是沒有關係的,也不用特別治療。黃連偏涼性,而且任何藥物都含有毒性,吃多了當然會對身體造成損害。新生兒腸胃發育不完全,用藥的劑量也要掌握得十分準確,切忌不尋醫問藥擅自給寶寶吃藥,這樣只會害了寶寶。

吐槽:給新生兒喂黃連水沒有任何必要,也沒有任何益處,“預防新生兒黃疸”就像“先苦後甜”一樣,純屬胡扯。黃連、黃芩沒被人體吸收的話還可能危害寶寶的腸道,被吸收的話也會危害到寶寶肝臟腎臟,沒出事是運氣好,再說僅僅是“沒出事”有什麼可自豪的?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第2張

2、給新生嬰兒喂蜂蜜水

有些老人會建議新手媽媽開奶前給寶寶喂些蜂蜜水,防止奶水分泌不及時餓着寶寶;還有的偏方建議如果寶寶便祕的話可以適當加點糖,喝蜂蜜水最好,因爲蜂蜜潤腸通便而且營養豐富,是治療便祕的首選!

你落伍了:出生後若不能及時哺乳,或腹瀉、吐奶較爲嚴重時,喂些糖水或糖鹽水是可取的,但喂蜂蜜水就是拿寶寶的生命冒險。美國科學家認爲,世界各地的土壤和灰塵中,都有一種被稱爲“肉毒桿菌”的細菌,而蜜蜂常常把帶菌的花粉和蜜帶回蜂箱,使蜂蜜受到肉毒桿菌的污染,極微量的肉毒桿菌毒素進入嬰兒未發育完善的腸道後,會使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寶寶中毒,其症狀與破傷風相似。一旦中毒,病死率較高。帶寶寶長大後,腸道發育像成人一樣完善,肉毒桿菌芽孢引起中毒的可能性降低。世界衛生組織亦建議不要給1歲以內的寶寶喂蜂蜜。

吐槽:蜂蜜雖好卻不適合1歲內的小寶寶食用。雖然媽媽想要給寶寶提供一切世上一切最好的東西,但是在“給”之前還是要好好諮詢專家意見,特別是食物,可不能什麼大補的“好東西”都塞給寶寶啊!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第3張

3、給新生嬰兒喂涼茶

廣東地區給新生寶寶喂涼茶的情況十分常見。老人們在寶寶出生前就已經交代好寶媽:孩子一出生馬上就得給他喝涼茶,而且滿月前都得喝,免得以後上火!涼茶有益,對寶寶成長也有好處!

你落伍了:香港大學做了一個爲期10年的調查發現,嬰兒喝涼茶會導致黃疸偏高,易得膽紅素腦病,導致腦運動發育不好。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新生兒不宜服用涼茶。因爲中藥大黃味苦、性寒、有導瀉的功效,而且還含蒽醌衍生物,服後在腸內逐漸分解產生蒽酮及蒽酮甙刺激大腸,促進大腸蠕動過度而導致腹瀉。新生兒出生時胃腸內不含食物,故腹瀉會傷及新生兒的胃腸粘膜。

吐槽:涼茶對成年人是否有益尚且存疑,喂寶寶真是手賤。涼茶中複雜的中藥成分很難讓人相信它對寶寶是無害的。再說,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涼茶對寶寶有啥益處,或者能解決啥問題,你吃它作甚?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第4張

4、給4個月以內的寶寶喂米粥、米湯、米糕等

有一些家長,總覺得米飯的營養價值高,寶寶不到4個月就給喂米糊,有的甚至才1個月大就開始喂米湯了!

你落伍了:米湯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100ml米湯中含有10克左右的糖,如果用米湯餵養新生兒,僅滿足了新生兒能量的需要,而其他方面的營養如蛋白質、脂肪供給不足,這將影響新生兒的正常生長、發育,最終導致營養不良等疾病。

4個月內的嬰兒,消化道澱粉酶分泌少,過早喂米糊,會導致吸收不好,出現腹瀉、便祕、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早期喂吃米糊是否促進澱粉酶的分泌?還沒有結論,最好還是要等孩子4個月以後喂吃米糊等澱粉類食物,慢慢加量。

 吐槽:這分明是挑戰哺乳動物的底限。小嬰兒幾乎不能消化澱粉(米粥、米湯、米糕的主要成分),不但吃了也白吃,還會干擾其他奶類的攝入和吸收。這種做法真是手賤賤,心空空啊。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第5張

5、烹製輔食放鹽

寶寶可以添加輔食了,家長在烹製輔食時喜歡按自己的口味放些調味品,要不然沒味道的食物誰愛吃?老人家也說,不吃鹽會讓寶寶沒力氣,導致說話晚。言之鑿鑿,該不該信呢?

你落伍了:中國營養學會對6個月以內的嬰兒鈉的推薦量是200毫克,完全換算成食鹽才0.5克,而食物中其他成分也含有一定量的鈉。家長對6個月內的寶寶輔食沒必要添加食鹽,以清淡飲食爲主,讓寶寶從小就開始低鹽飲食。6個月以後,可以考慮適當添加一些,但父母也不要自己先嚐食,如果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飯菜的鹹淡,又會步入誤區,只要每天給寶寶1-2次添加鹽的輔食即可。

到寶寶1歲左右開始可以添加一點鹽和其它調味品,因爲那時寶寶也開始注重口味了,身體也有代謝額外鹽分的能力了。媽媽應該通過提高廚藝來讓輔食更可口,而不是添加調料。

吐槽:不吃鹽會讓寶寶沒力氣,這純屬胡說八道。鹽對寶寶並無益處,還破壞其正常味覺,易養成日後高鹽飲食的不良習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議,烹製嬰兒輔食時不要加鹽,不加調味品,少放糖。但烹製輔食時應使用植物油,每天大約5-10克。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第6張

6、寶寶感冒發燒時喂粥

寶寶半歲以後,容易感冒發燒。一些地方的傳統育兒觀念認爲寶寶,寶寶生病要戒口,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70%-80%的家長只給寶寶吃一點點白粥。大魚大肉還是病好了再吃吧!

你落伍了:發熱時,人體消耗比較多,身體處在高代謝狀態,如果不補充足夠的營養和熱量,抵抗疾病的能力減弱,病更不容易好。建議家長喂一些營養價值高、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母乳、配方奶、營養粥、水果汁等。

嬰兒出現腹瀉,如果是病毒感染,如輪狀病毒、病毒性腸炎,乳類、奶汁要適當限制,可以給一些豆製品、米粉類食物給孩子吃;如果是長時間腹瀉,找不到原因,一般性治療無效,但不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往往是生理性腹瀉,絕大多數發生在母乳餵養的孩子,可以添加一些輔食,如米粉、菜湯、菜泥、蛋羹等,症狀會逐漸得到改善。

吐槽:寶寶生病本來身體就處於較弱的狀態,這時候還不給寶寶補充營養,用這麼清淡的飲食對付,寶寶怎麼能打敗病菌侵襲呢?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第7張

7、大人用嘴嚼碎食物後哺餵給寶寶

有些小寶寶牙齒還沒長出來,吃不了一些過硬的食物,家長們一時興起想給寶寶嚐嚐鮮,就把食物嚼碎後哺餵給寶寶。也有些寶寶添加輔食時不接受食物,老人心想:不吃怎麼行呢?不吃就長不了哇!於是把食物嚼得碎碎的,“填鴨式”餵給孩子,或者把食物放到手上,再用手指一點一點地抿到寶寶嘴裏。他們認爲,這樣不僅能讓寶寶吃飽飽,還可幫助寶寶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你落伍了:人的口腔和手上細菌很多,一毫升普通口水,有細菌1萬到5萬個,一隻沒有洗過的手,有細菌4萬到40萬個。如果口對口或用手指抿着食物喂寶寶,寶寶極易發病,這是因爲寶寶體內抵抗疾病的免疾系統發育不成熟,抗病能力弱,細菌一旦進入寶寶體內,很可能發病。

特別是一些患有傳染病的成年人,如果用口嚼食物喂寶寶,發病可能性更大。即便是健康人,如果長期這樣喂,寶寶唾液的分泌將受到抑制,消化功能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千萬不可用口嚼食物和用手指抿着食物喂寶寶。

吐槽:嚼碎食物後喂寶寶是常見的餵食方式,小編小時候也被這樣餵食過。其實寶寶會根據自身需求進食,怕寶寶消化不了或者想讓寶寶吃多些完全是瞎操心。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第8張

8、和其他寶寶比拼體重

無論老少媽咪們聚在一起就喜歡嘮嗑,說道自家寶寶更是眉飛色舞停不了口。聊得興起,互相詢問:“你家寶貝多重啦?喲,才這麼點兒,該多吃點啦,瞧把孩子瘦的,看我家寶寶長得多好,白白胖胖的!”胖寶寶的媽咪長輩特別有優越感,瞧自己多會養娃!

你落伍了:寶寶在發育上也是有差別的,有的寶寶胖,有的寶寶因遺傳因素而較瘦。但是,只要寶寶精神好,吃奶正常,體重稍輕點也無妨。另外,寶寶過胖是禍非福,過胖的寶寶,由於身體不靈活,學翻身、抓對得起時都比較吃力,常常會使動作發育落後於正常寶寶。學步時,由於雙腳負擔過重,容易引起腳步弓消失,形成扁平足或彎腿。

寶寶過於肥胖,多餘的膽因醇堆積在血管壁上,還會爲成年後患粥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埋下禍根。近年來車外有研究表明,1歲以前嬰兒過胖,脂肪細胞數量發育過多,成年後患心血管、肥胖等病的機會要大大高於1歲前體重適中的嬰兒。另外,過胖的嬰兒一般身體也較“虛”,稍一着涼,就愛發燒感冒,得哮喘病菌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吐槽:寶寶生長髮育絕不是越胖越好,只要體重保持正常的增長速度即可。與鄰家的孩子比誰體重大,誰先出牙,誰先吃飯(斷奶早)…都是沒有必要的,只會催生“過度餵養”。養孩子也要攀比嗎?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第9張

9、捆綁嬰兒

嬰兒出生後,有的父母見寶寶的手腳都是彎曲的,擔心得不得了:寶寶以後肢體畸形怎麼辦?成了O型腿X型腿怎麼辦?於是整天整天地用布單將嬰兒手足和軀幹緊緊地包着,並在外面用帶子捆住。這樣寶寶就能長得像小樹苗一樣挺拔啦!

你落伍了:捆綁嬰兒不僅限制了嬰兒四肢的活動,影響嬰兒的呼吸和血液循環,還容易發生髖關節脫臼。一旦發生脫臼,危害則更大,如系單側,則患肢乏力,跛行:如系雙側,走路時就像鴨子一樣,左搖右晃。若冶療不及時,還會在成人以後發生髖關節退行性病變而殘廢,影響一生的工作生活。所以,不應長時間的將嬰兒牢牢捆綁。

另外,捆綁還限制了寶寶的活動能力,讓寶寶感到行動受限,十分不舒服。寶寶不舒服就會用行動表現出來,就是大哭。寶寶有個不愉快的心情,生長髮育自然會較爲緩慢。而且,如果捆綁不當的話容易阻礙寶寶的血液循環,之前也有報導稱寶寶肢體被綁死導致手臂壞死的新聞。

吐槽:爲什麼要把好好的寶寶給綁起來呢?寶寶剛出生,骨骼柔軟肢體還未定型,實在不用擔心日後肢體會出現什麼長得不好看的毛病。真心不明白,那不是限制孩子的腳活動能力嗎?家長試想下,要是把你的腿綁起來你會舒服嗎?

媽咪們吐槽 老人10個錯誤育兒方式 第10張

10、搖晃嬰兒

不少家長爲了使啼哭的嬰兒安靜下來,或者爲了給嬰兒催眠,往往喜歡把孩子抱在懷裏或放在搖籃裏搖晃不停;有的家長甚至把嬰兒高高拋起逗樂,聽着寶寶開心的大笑聲,爸爸媽媽也感到了親子交流的樂趣,多溫馨!

你落伍了:其實,這樣搖晃嬰兒,無意中會傷害寶寶的大腦。嬰兒年齡越小,越容易受到震顫的損傷。這是因爲,嬰兒頭部的體積和重量,佔全身的比例遠比成人大得多。嬰兒頭長占身高的20%(成人約爲10%),加之嬰兒頭頸部肌肉嫩,對頭部支撐力很弱,難以承受較大幅度搖晃和高拋的震動。

如果不停地搖晃嬰兒,就容易使嬰兒的腦髓與較硬的腦殼相撞,以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腦損傷,如大腦毛細血管撕裂,視網膜毛細血管充血、腦震盪等。因此,大人不要搖晃嬰兒。即使玩耍時搖嬰兒,也可能引起傷害。把嬰兒拋向空中或抓住嬰兒雙手或雙腳使之搖盪,都要禁止。等寶寶長大的時候,這種危險就小了。

吐槽:和寶寶玩耍也要注意有度,這些“驚險刺激”的遊戲還是少玩的好!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