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教育孩子講究方法的例子

教育孩子講究方法的例子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講究方法的例子,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在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我們的寶寶,在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爲大家分享教育孩子講究方法的例子

教育孩子講究方法的例子1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通常做法、訓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連個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順手給孩子一巴掌。

結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氣,事情一團糟,孩子學會通過發脾氣、打人解決問題。

參考建議、安慰孩子、“孩子,沒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乾淨好嗎?”

結果、孩子得到的諒解,馬上向大人道歉,並高興的把桌子擦乾淨。孩子學會寬容。

二、孩子考試不及格

通常做法、訓孩子、“你看你,考這麼點分,你也不嫌丟人?你看誰誰,人家怎麼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氣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勁踢孩子幾腳。

結果、孩子心情壞到了極點,心裏想、“我完了,我這麼笨,學不好了,再怎麼學也學不好。”

參考建議、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裏也不好受,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麼,關鍵是我們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然後解決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進步。”結果、孩子認真地找原因去了,心裏想、“我要努力,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寫作業磨,該睡覺了,作業沒寫完。(孩子作業多,孩子沒磨,不在此列)

通常做法、訓孩子、“你氣死我了,怎麼又沒寫完,我一會兒不看着都不行,快點寫!我看着你。”

結果、孩子並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裏想、“寫不完有我媽呢。”

教育孩子講究方法的例子

參考建議、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寫作業是你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沒寫完不準寫了,該睡覺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

結果、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很後悔,心裏想、“這下完了,怎麼跟老師說呀,看來明天寫作業得快點了,不然還得挨批。”

四、孩子作業寫得潦草

通常做法、發火、“怎麼寫的這麼亂,你就不能寫好點?”脾氣大的會三把兩把把孩子作業撕了。

結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參考建議、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我已經說過了,寫不工整要重寫,因爲不工整,老師看不清楚,你看,這是規定不能破壞,所以你必須重寫了。你看,你可以應該這樣寫字(講述寫字規範,橫平豎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寫得比你剛纔的字有進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嗎?”

結果、孩子懂得規定的重要性,心裏想、“比剛纔的字有進步,容易。”充信信心。

五、孩子見人不打招呼,沒禮貌

通常做法、當衆訓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連問好都不會,我平時是咋教你的,沒出息。”

結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損傷,覺得無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參考建議、給孩子臺階下、“我孩子有點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時也挺有禮貌的。”舉個有禮貌的例子。

結果、孩子知道錯了,心想、“這次沒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讓父母失望啊。”

六、孩子的襪子髒了

通常做法、家長、“把襪子脫下來,我給你洗。”

結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裏認爲父母就是爲自己服務的,正常,反正他們也不累。

參考建議、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襪子洗了,好嗎?媽媽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媽媽的襪子也洗了啊?謝謝孩子啊。”結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襪子去了,心裏想、“我以後要多關心一下爸爸媽媽啊,我也是家裏的一員啊,他們越來越老了。”

六、孩子問了個問題,大人不會

通常做法、不高興、“別瞎問了,把學習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點啥。”

結果、孩子心裏想、“哎,沒勁,總說學習學習,煩死了,不問就不問。”從此,遇到難題一概略過,不求甚解。

參考建議、高興、“孩子,你能問這麼難的問題,證明你動腦筋了,不錯。可是我不會,咱們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嗎?”

結果、孩子心裏很高興,以後遇到問題一定鍥而不捨,非研究明白不可。

七、孩子早上不起牀

通常做法、發火、“你怎麼還不起?要遲到了!”順手打兩巴掌,手忙腳亂地給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結果、下次依舊。

參考建議、平靜地說、“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會遲到,會挨批,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處理好。”孩子沒及時起牀,沒吃早飯,還遲到了。

結果、下次一叫就起牀。

八、一直看電視不睡覺不寫作業

通常做法、怒氣沖天地把電視關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寫作業或睡覺。

結果、孩子滿肚子不高興地去了,心裏恨你,說你是暴君。

參考建議、平靜對孩子說、“孩子你該寫作業了,如果寫不完會挨批。你還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鐘行嗎?”家長、“行,說話算數,到時間就關電視。”雙方各退一步。

結果、時間到了,孩子主動關電視,去睡覺或寫作業。

九、孩子正在寫作業

通常做法、一邊看電視一邊監督孩子,嘴裏不停叨叨、“寫快點。”“別磨蹭。”“不準看電視,好好學習。”

結果、孩子不高興、“憑啥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參考建議、大人也看書,不打擾孩子,家裏學習氣氛濃厚。

結果、孩子心態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

十、大人做錯事了

通常做法、強詞奪理或視而不見。

結果、孩子心裏想、“憑啥你犯錯誤就不承認呢?嗯,當大人好,有錯也不挨批。”

參考建議、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孩子道歉。

結果、孩子以後做錯事了,主動道歉,覺得理所應當。

十一、家長會上老師告狀,家長挨老師批評了

通常做法、一回家就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又打又罵。

結果、孩子沒任何自信,要麼學會暴力,要麼膽小,一句話不敢說,學會撒謊,不敢和父母說真話,怕捱打。

參考建議、先把孩子的優點講講,然後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勵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十二、孩子的日常生活

通常做法、家長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當當,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見,孩子遵守就行了。

結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動腦,被動執行。膽子越來越小,越來越沒自信,能力差,不會做家務。心離父母越來越遠,自閉。

參考建議、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還鼓勵孩子做家務。家裏有事和孩子商量解決,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認真聽取。

教育孩子講究方法的例子2

【篇一】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爲爲“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必須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搜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所以,這位媽媽也並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並不認爲“你真蠢”是髒話。

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並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實例,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爲的人。

教育孩子講究方法的例子  第2張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手錶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錶,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錶時,這個看錶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爲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爲“手錶現象”,並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後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爲“手錶定理”。

【篇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孩子叛逆期是什麼時候

人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髮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爲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爲“兒童叛逆期”。

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孩子叛逆期發展特徵

一、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二、是個追求自主的探險家

三、變得更爲倚賴

四、公然挑戰父母,愛說不要

五、以爲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孩子叛逆的心理原因

1、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2、爲什麼我不能

3、試探家長的.底線

4、想受到關注

5、我在表達自己的觀點

想培養出好性格的孩子,務必警惕這4種教育方式、

嚴厲、專制型

不可忽視的是,現在仍然有一些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化身“虎媽”“狼爸”,對孩子的教育十分嚴厲、要求嚴格、控制慾強,動輒打罵孩子。

心理學家貝克曾說過、“對子女督促過嚴的父母,也許可以逼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卻也會使子女有不安、依賴、膽怯、敢怒不敢言、不愛做勞心工作,以及不喜歡參加有創造性的活動等缺點。比較起來,這種教養方法是得不償失的。”

父母過分嚴厲專制,教出來的孩子通常會形成兩種性格、一是膽小懦弱,過分順從依賴,沒有主見,唯唯諾諾;另一種則是非常頑劣,離經叛道,容易走入誤區。

這種教育方式,說到底還是沒有把孩子當做平等獨立的個體來對待,把孩子看做自己的附屬品,只能聽父母安排、按大人的要求過一生。

父母如果注意到這一點,就應該及時調整心態,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長潛力,不必一言一行都按照你的要求去辦;多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傾聽他的意見和想法。

在引導孩子時,用“尊重式”的批評教育來代替呵斥,用和睦民主的家庭環境取代專制控制,用討論的方式來代替想要進行的說教。這樣父母纔會和孩子取得雙贏、你積極地引導了孩子,孩子也對你的友好態度心懷感恩。

溺愛、過度教養

中國有句古話、“慣子如殺子”,放在今天也同樣適用。

孩子在家中的地位高人一等,享受特殊待遇;輕易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一家人都以孩子爲中心,包辦孩子一切事務;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這些都是溺愛孩子的表現。

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極易養成自私自大、依賴、懶惰、一切以自我爲中心的性格,沒有同情心責任感、缺乏忍耐和吃苦精神,在人際交往中和社會適應方面勢必會受挫。

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個度。該教給孩子的規矩一個都不能少,這樣他才懂得爲自己的言行負責、養成良好的習慣;捨得放手,該讓孩子做的事,一件也不要代勞,讓他在動手中學會獨立、懂得感恩。

常常抱怨、情緒施壓

很多父母總喜歡把生活的不如意、各種辛苦表現出來,每天唉聲嘆氣,愁雲密佈,甚至一直抱怨、講給孩子聽。

“咱們家窮,你可要好好上學,給我們爭氣”、“你爸爸那種人,要什麼沒什麼,你以後可千萬不要學他”、“你看爸爸媽媽每天多麼辛苦,都是爲了你啊”······

孩子雖然小,但是感知情緒的能力卻一點也不比成人差,有時候哪怕父母不說,孩子都能感覺到那種壓抑、愁苦、悲傷的氛圍。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悲觀消極、敏感自卑、脆弱膽小的性格。

小孩子的世界,本應該是單純美好、明亮歡樂的,卻要硬生生塞給他這麼多成人世界複雜、消極的事物,會給他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影響身心健康。

作爲父母,請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愉快的成長氛圍,懂得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少一點抱怨,多給孩子傳遞積極樂觀的能量,別讓孩子過早揹負他不該承受的壓力。

暴力溝通

很多父母空有一顆爲孩子好的心,卻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常常因爲不會好好說話,傷害了孩子卻不自知。

情感忽視、否定打擊、諷刺嘲笑、拿孩子與別人作比較,都屬於“暴力溝通”。

孩子興致勃勃把做好的手工拿給媽媽看,媽媽忙於手頭事情,“一邊去,沒時間看”;

孩子稍微犯點錯,“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將來有什麼用?”

長期被父母用語言傷害的孩子,內心充滿了不安全因素,性格敏感多疑、容易自卑、患得患失。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屬於他自己的閃光點,作爲家長,我們應該多瞭解孩子、用心陪伴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打擊。

與孩子溝通時,父母也要多點耐心,保持情緒的穩定,少一些冷漠的語言暴力,多一些溫和的鼓勵,這樣的正面管教,才能養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

教育孩子講究方法的例子3

教育孩子需要講究方法

給孩子講故事

給孩子講故事,這基本上是每一位家長都會做的。給孩子講故事也是很有必要的,這個講的時間不僅僅只是在寶寶睡覺之前,可以多找時間來講。寶寶即便還特別小,也不用擔心孩子會不懂,因爲孩子的吸收能力是很棒的。

教育孩子講究方法的例子  第3張

給寶寶講的故事可以是我們傳統的教育故事,比如孔融讓梨等,還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我們身邊的故事,講一些新聞裏的或者是育兒網上的故事,這都是可以讓孩子更早的接觸一些我們的世界,讓孩子能夠潛移默化的受到一些影響,等孩子能夠自己說話了,家長在講故事的是就可以適當的和孩子交流,激發孩子的一些思想,讓孩子能夠自己思考。

要孩子多看書

講故事和看書還是不一樣的,在孩子能夠自己看書的時候就讓孩子多看一些書,可以讓孩子在書裏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接觸到更多的新鮮東西,更重要的就是一些關於思想上的。當然了,孩子更多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也是可以讓孩子能夠讓孩子更加擴展自己的興趣。

家長還可以帶着孩子去圖書館,在圖書館基本上都會有孩子的同齡人,也是讓孩子能夠自己多交一些朋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是對孩子一生都有益的事情。

要表揚,也要批評

表揚孩子的時候,家長都是不會吝嗇的,但是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明明就是孩子應該承擔後果,或者孩子應該要自己好好反省應該要說“對不起”的,家長都會心疼孩子,以孩子還是太小了爲藉口讓孩子逃避責任。

這樣會讓孩子養成一種“不怕,出事兒了有爸爸媽媽”的性格,做什麼都會無所畏懼,不管是可以還是不可以,孩子都能去做,等到了這個時候,家長再去管就已經晚了,所以即便在家長看來孩子還小,家長也是需要做到獎懲分明的,要讓孩子能夠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是爲了讓孩子能夠更加堅強。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