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沒媽媽的後果

孩子沒媽媽的後果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沒媽媽的後果,讓你的寶寶越來越聰明,面對不易解決的問題,孩子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問題的解決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能力,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分享孩子沒媽媽的後果。

孩子沒媽媽的後果1

被嚴重低估的母子相處價值

女性角色在幾千年的人類發展史中有了很大變化,由家庭人變爲社會人。但人類的天性在過去三千年中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幾千年前降落在草叢和獸皮上的孩子需要母親的懷抱,幾千年後在電子儀器監護下和高檔嬰兒產品包圍中出生的孩子也需要。

母親是孩子早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生命最初的幾年,是人生的黃金期,幾乎奠定了孩子一生髮展的基礎。

不幸的是,很多母親卻在現代生活中失去母性,尤其是一些學歷高或事業心強的女性,由於她們過分看重自我奮鬥的價值,且嚴重低估母子相處的價值,不能很好地協調自己的自然角色和社會角色間的矛盾,經常爲了一些眼前的現實利益,很輕易地放棄作爲母親的義務。

幼年的孩子如果缺失了這兩樣東西:豐富的語言交流和母愛的溫暖,正常的生命潛能就有可能無法被激活。

我認識的一位媽媽,孩子出生後,本來奶水很好,三個月產假結束時,爲了心無旁騖地工作,硬生生給孩子斷了奶,並把孩子交給婆婆帶。婆婆雖然和她住一個城市,但離得比較遠,她只是週末去看孩子一下,吃頓飯,然後就走了。

婆婆本身不愛說話,也很少帶孩子到外面玩,經常讓孩子看電視或自己玩,並且爲了家裏的整潔,只讓孩子在專門闢出的“兒童房”裏玩,不允許到其他房間玩,邁出“兒童房”的活動基本上只限於坐在客廳看電視。

到3歲要上幼兒園時,才發現不對勁。孩子語言障礙嚴重,基本上不會和人交流,且十分膽小,隨便一點聲音都會把他嚇得躲到奶奶懷裏,好久不出來。對媽媽似乎沒有感情,很少表現出一般孩子對母親的親近和留戀,但情緒卻十分不穩,經常發脾氣或大哭。這位媽媽後來帶孩子去醫院看心理科,被診斷爲“自閉症”。

我曾和一位某三甲醫院心理科的醫生交流過,他說現在罹患自閉症、多動症等神經官能症的孩子越來越多,就診的孩子往往有較爲典型的`成長經歷。如90%以上在幼年早期和母親有較長時間的分離,由老人或保姆帶大。

而負責照看孩子的老人或保姆如果對孩子管得太嚴,包辦太多,或經常把孩子交給電視機,不注意和孩子的互動交流,幾種原因加起來,很容易造成這些孩子的心智無法正常發育。年齡越小、和父母相處時間越短,孩子的症狀越嚴重。

失去母親,就是失去整個世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所謂母親的技巧,我們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無法用教條來傳授的。每天都會產生新的情境,其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應用她對孩子的領悟和了解。她只有真正對孩子有興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贏取他的情感,並保護他的利益時,纔會有這種技巧。

中國民間有種說法,孩子要屎一把尿一把地親自拉扯纔會親,這是非常有道理的。血緣固然是一條紐帶,但僅靠血緣溝通親情,恐怕不夠。如果和孩子早期相處不足,彼此間的情感聯結就會比較稀疏,而這種聯結是有時間段的,錯過了就很難再建立新的聯結。這一點也已被現代心理學研究所發現和證實。

“寧死當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一個孩子失去父親是失去了世界的完整,而要失去母親,則是失去了整個世界。

我的一個好友,她一歲半時被送回老家由奶奶來撫養。當時交通不便,且父母工作忙,再加上弟弟妹妹相繼出生,她直到4歲纔再次見到父母。父母在她眼裏完全是陌生人,別人讓她喊爸爸媽媽,她很想喊,可是喊不出來,爲此遭到批評。兩年後,父母準備把她接到身邊。當她知道這件事時,恐懼大於興奮。

孩子沒媽媽的後果

爲了見到父母能叫出“爸爸”、“媽媽”,一個6歲的孩子,居然獨自藏到一個沒人的地方悄悄練習這兩個發音,尤其是“媽媽”這個音。她說父母是有文化很善良的人,他們也想努力愛她,彼此都做了最大的努力。

她後來克服心理障礙,終於學會了喊爸爸媽媽,但和父母的隔閡卻一生也不能消除。用她的話說就是:“我和父母之間永遠也不可能有弟弟妹妹和父母間那種貼心貼肺的感覺,我永遠覺得自己是個孤兒。”

工作忙不是藉口

在我女兒圓圓一歲三個月時,她爸爸到南方工作,我堅持不把孩子送到遠在外地的奶奶家,一定要親自帶孩子。上班時,把圓圓送到附近一個老太太家,下班接回來。當時能一邊看護孩子一邊把飯做熟,已是不容易,總顧不上收拾自己。記得有位同事開玩笑對我說,你以前挺精幹一個人,怎麼有了孩子就變成這樣了?

真難想象自己當時的形象是多麼的不堪。過分忙累,讓我的血壓降到要休克的程度,醫生甚至建議我臥牀休息。因爲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有許多快樂,所以我當時並不覺得有多苦。也哭過兩次,總體感覺一直充實而幸福,孩子也用她日後的良好表現回報了我。

人在感情上很少能愈挫愈勇,越是感情不滿足的人,越是變得敏感、斤斤計較。孩子的思念沒人理解,而且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化解痛苦。情感上的欠缺必定會在生命中留下一些無法痊癒的內傷,即使不出現品行方面的問題,也會影響到未來的生活質量。

比如有些年輕人在戀愛或結婚後,不會和伴侶相處,要麼過分依賴,要麼過分苛刻,總扮演情感的傷害者和被傷害者角色,也有人心底自卑,外表傲慢,身上有種說不出的彆扭,難以和他人合作相處。這些成年後的問題,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童年時期在情感和安全感方面的欠缺。

愛,就是爲了在一起。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母愛不應建立在抽象的理性認識上,應建立在情感基礎之上。”對父母來說,在一切養兒育女的目的中,沒有比和孩子在一起本身更重要的目的!一切因出於功利的或“教育”的目標犧牲和孩子相處的行爲都是得不償失的。

孩子3歲前千萬別離開爸媽住 幼年安全感影響一生

孩子沒媽媽的後果2

1、與父母關係不親,心裏存在很大的距離感

有的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等到上小學之後才正式由父母來管教,儘管以後一直跟隨父母生活,但是與父母的關係始終不親,而且在心裏面還存在着很大的距離感。事實上,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對於父母的依戀往往在6歲之前形成,尤其三歲前爲最關鍵的時期。如果三歲前父母對孩子給予各種呵護與關心,孩子往往會出現很強的依戀感,以後與父母關係也非常親。

但是如果平時父母忙於工作,無法照顧到孩子,最好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接回去,多抽出機會與孩子相處,否則等過了黃金時期想修復親子關係往往變得非常困難。

孩子沒媽媽的後果 第2張

2、對其他人的看法相當在意,言行舉止似乎一個老好人

有的同學平時對待其他同學相當親和,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事都會親口答應,甚至與自己很少有過交流的同學借錢,也會毫無猶豫的答應。事實上這類孩子在其他人看來就是一個老好人,而且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父母的關心,尤其在小的時候父母由於工作可能無法呵護照顧,因此與父母的關係比較疏遠,這樣一來內心會嚴重缺失安全感。

這類孩子往往非常不自信,感覺自己不值得被其他人愛,因此往往將個人價值體現在對他人的好上面。這樣一來不管什麼樣的要求都無法拒絕,擔心因此其他人不喜歡自己,因此經常勉強自己,往往不顧及個人的利益,想盡一切辦法成全別人,對別人的看法相當在意,活得也非常累。

孩子沒媽媽的後果3

一歲之前的孩子爲什麼最好媽媽帶?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在一歲前思維各方面都沒有發育健全,什麼都不懂,只要讓孩子吃飽喝足,不讓孩子哭就行了,至於是誰照看孩子都沒有多大關係。其實這纔是錯誤的想法,孩子在還沒出生的時候就每天和媽媽在一起,感受媽媽的心跳,對於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知。出生以後面對嶄新又陌生的世界,孩子是一片空白的,所以孩子內心恐慌,除了媽媽之外根本分不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個時候的孩子對媽媽最爲依賴。

媽媽一旦錯失了孩子這個依賴她的時期,沒有在心理上滿足孩子,那麼長大後孩子肯定不會跟她多親近,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會很難管,只要不是無路可走,請一定不要在孩子一歲之前離開孩子。

孩子沒媽媽的後果 第3張

如何給予孩子心理營養?

1.陪伴是給予孩子最基礎的心理營養。孩子1歲前是個十分關鍵的階段,孩子對於這個世界是一片空白,所以家人的陪伴是孩子有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2.對孩子細心些,懂得安慰和理解孩子。1歲前的孩子是不具備語言表達的能力的,面對飢餓、炎熱、疼痛等問題只會哇哇大哭,這時候媽媽一定不要慌,找出孩子哭鬧的原因,然後去照顧孩子,千萬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只會嚇壞孩子,讓孩子哭的更兇。

3.引導孩子發泄負面情緒

孩子沒媽媽的後果 第4張

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寶寶內心是不安的,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現象,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正確的引導,千萬不要因爲煩就不讓孩子發泄情緒。

總之,寶寶十分脆弱又可愛,爸爸媽媽無論再忙也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因爲母愛跟父愛才是孩子成長階段最需要的。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