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父母千萬不要勸阻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父母千萬不要勸阻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父母千萬不要勸阻,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長”,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孩子發脾氣是好事父母千萬不要勸阻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父母千萬不要勸阻1

許多 年輕的父母感覺孩子沒哭不吵不鬧纔算是個小寶貝,纔算是個好孩子。由於當孩子大吵大鬧,在地面上翻滾的情況下,父母感覺十分心煩和不舒服。可是小孩子發脾氣是件一切正常的事,所有人兒時都是有。假如父母感覺孩子發脾氣十分心煩,高聲訓斥,孩子逐漸就越來越清靜,成才爲一個畏首畏尾、沒有主見的人;假如父母能發覺孩子發脾氣是好事,而且多方面正確引導,孩子會生成一個學會思考、有主見的人。

幼兒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研究生曾說過:“讓孩子將性子發了,而不必嘗試阻攔孩子發脾氣。發脾氣自身是沒害的,阻攔發脾氣纔算是。”

由於孩子發脾氣是種一切正常的情緒發泄,是件好事。那麼孩子發脾氣有什麼益處?

一、情緒發泄

“抽泣不意味着着難過,只是難過慢慢褪掉的全過程。”當孩子情緒激動時,何不讓她們瀟瀟灑灑地發一發脾氣,哭一哭,將一些憋屈忍住不哭,內心會舒服許多。等孩子的心態恢復一些的情況下,人們再說協助她們學好有效地表達心態。

二、想要給父母瞭解念頭

大部分狀況下,孩子發脾氣並並不是蠻不講理或是驕縱驕縱,只是表明他已經嘗試接納你覺得的“不”。發脾氣僅僅他在表述自身的體會,想要把自己的念頭告知父母。此刻你能堅持不懈“不”但要遷就他傷心欲絕。

三、孩子是個很有單獨想法的孩子

發脾氣是孩子表述心態的一種方法。孩子會發脾氣,表明他是一個有主見的孩子。當自身的權益遭受損害的情況下,孩子應當明白抵抗。另外,孩子會發脾氣表明他明白放空自己的壞心態,會表述自身心裏真正的念頭。孩子長大了以後,不容易退縮怯弱,關於人生,也可以學會思考,終將越來越很有出息。

四、在家裏發脾氣好過出外發脾氣

孩子一般會挑選在家裏完全釋放出來消沉心態,由於她們感覺父母更想要去聆聽。假如父母不接納孩子在家裏發脾氣,那麼孩子的心態無法得到發泄,將會會在公共場合暴發出去。那樣孩子和父母過後都是感覺沒有情面。

正由於孩子發脾氣有所述益處,父母千萬不要勸阻,可是必須恰當的正確引導,別讓孩子發脾氣逐漸變成人的本性蠻不講理的個人行爲。因此父母必須採用下列方式 開展正確引導:

一、給孩子充足的室內空間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必須給孩子留有充裕的室內空間,讓孩子把不太好的情緒發泄出去。這就是美國家庭常見的“倒計時防護”,當孩子出現各種不良行爲,例如發脾氣、罵髒話、搶東西,父母會規定他中止手裏的主題活動,獨自一人理智一會兒,再找尋解決方法。

在家中裏,父母要說“回你的屋子去”;校園內裏場所比較有限,教師就在教室裏佈局個角落裏,作爲孩子們“倒計時防護”的場地。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父母千萬不要勸阻

二、遷移孩子的專注力

許多 孩子在發火的情況下,全都聽不進,它是假如媽媽們去嘗試給他講理孩子不但不容易聽,反倒會得寸進尺。假如孩子一直在又哭又鬧,那媽媽們何不變換一下她們的專注力,例如跟孩子說今日走在路上遇到一些好玩的事。

三、找發脾氣的緣故

沒有莫名其妙的性子,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還應學好搜索性子身後的緣故,例如,是不是忽視了孩子的某種要求?孩子是不是碰到了哪些精神發育遲緩?如此等等,這類逼問更非常容易幫自身對症治療,而孩子也將從父母通情達理的處理方法初中會竭盡所能,獲得成才。

四、孩子發了性子,不必一直拿那件事兒說事兒

俗話說得好過去就過去,不必一直跟孩子提這件事情,那樣會使他覺得很沒有情面,或許原本很寧靜的孩子會由於你的舊事重提而再度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父母千萬不要勸阻2

1、因爲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

由於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家長決不要讓步和造就,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他單獨放在房間裏,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即使在外面也一樣。如此反覆幾次,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脾氣、哭鬧都毫無意義,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慢慢地就不再亂髮脾氣了。每次發作平息後,家長要記住爲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下面教育。要告訴孩子剛纔的行爲是不好的,採取發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是達不到目的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只是不愛自己的撒潑行爲。這樣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後不再亂鬧,也可以避免孩子疏遠父母的親情。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父母千萬不要勸阻 第2張

2、由於受忽視而亂髮脾氣

對於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並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遊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泄內心的緊張。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麼勸都不行。這時,家裏人可以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盪鞦韆遊戲,等等。一定要從愛心出發,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3、由於不被理解而發脾氣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於自己的事情,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麼孩子會十分惱火的。所以,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度理解孩子的話語,並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4、因爲不能延遲滿足而發脾氣

多數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於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東西根本沒有耐心多等待一會兒,尤其對於就在眼前的誘惑物。曾經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爲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結果,幼兒的表現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較弱。因此,作爲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裏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