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長江白鱘有人工養殖的嗎

長江白鱘有人工養殖的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江白鱘有人工養殖的嗎?近日有關長江白鱘宣告滅絕的新聞登上熱搜,人們紛紛都在爲此事感到惋惜,有些人甚至表示纔剛剛知曉這類魚就已經再也看不到了,那麼長江白鱘有人工養殖的嗎?

長江白鱘有人工養殖的嗎1

曾有過,在2022年4月9日,我國湖北省宜昌市組織發起了一項中華鱘放流活動,有23萬尾成長在人工養殖池的中華鱘被投入長江,創造這一數據的歷史之最。

其實,自從有專業記錄開始,這已經是第65次相關活動,都是由長江三峽集團的中華鱘研究所主辦。而到了此次活動,所放流的都已是第二代魚苗。從1984年第一次中華鱘放流至今,這種號稱“長江魚王”的動物累計共有700多萬尾魚苗進入長江水系。

那麼,中華鱘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魚類?三十八年來,我們國家放流的這些中華鱘又都去了哪裏?

中國淡水魚活化石——中華鱘

從“中華鱘”這個名字大家就可以看出來,這是我們國家的本土鱘科魚類物種。鱘魚是一種地球上的古老生物,早在距今兩億三千萬多年前,它們就已經留下了生活痕跡的化石。在現存的所有二十七個類種裏,中華鱘是我國分佈範圍最廣和知名度最高、也是全世界棲息地緯度最低的鱘魚。

中華鱘生性兇猛,是淡水魚類中體型較大的食肉物種,目前已知的最大中華鱘體長甚至超過了五米。由於巨大的體型導致它們行動遲緩,新陳代謝慢,中華鱘也成爲了自然壽命最長的魚類之一,平均死亡年齡可以達到三十五歲。

因爲其特殊的生理體徵和進化歷史,中華鱘擁有了我國生物種類中獨特的價值與意義。

首先,是它們對於我國古生物學的研究貢獻。中華鱘最早的物種記錄可以追溯到一億四千萬多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是我國最原始的生物物種之一。也就是說,在那個恐龍生活的年代裏,中華鱘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出現在了現今我國的淡水水域裏。而且,那顆毀滅了恐龍文明的小行星,都沒有讓中華鱘走向滅絕。

由此可見,分析中華鱘身上的基因及其進化規律,可以得到不同時期的各種淡水環境評估。這就好比地質學家從同一塊土地中,能夠找到不同年代的土質,進而做下一步的相關研究一樣。

長江白鱘有人工養殖的嗎

其次,如今的中華鱘不僅具有生物學上的研究價值,它們還是用來檢測長江流域及我國多處水域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參考。

中華鱘作爲一種大型食肉魚類,是所有水生生物中對環境要求最高的物種之一。換句話說,只要有野生中華鱘存在的蹤跡,就說明該區域肯定有符合它們生存所需要的食物,也就是小型魚蝦。而要供應這些第二級別的動物,還必然要有的就是各種水中植物。再往下一層,就是植物對泥土中營養物質的需求。

所以總體來看,如果在某片水域中發現中華鱘,那麼也就代表着這片生態環境的物種豐富,並且水質乾淨,幾乎沒有污染。

除此之外,還有中華鱘肉質的食用價值。

所有鱘魚都是喜歡棲息於水底的動物,行動緩慢且生長週期漫長,這就讓它們的體內積累了豐富的營養物質。中華鱘也不例外,肉質中富含高質量的蛋白質,對人們強身健體、益腦明目具有顯著效果。另外,中華鱘的魚膠對於美容護膚也有着積極作用。

放流的中華鱘都去哪了?

1984年,那是一箇中國人民記憶中難忘的年份。改革開放的春風初見成效,全國上下百廢俱興、欣欣向榮。也是從那一年開始,三峽集團資助的長江中華鱘研究所開始定期向江水內放流魚苗。至2022年四月,已有累計七百多萬條中華鱘進入長江流域。

可是,既然做了這麼多次相關工作,又爲什麼到現在中華鱘依然還是瀕臨滅絕的一級保護動物,以至於每年都要繼續投放?

答案很簡單,那些進入長江的中華鱘並沒有落地紮根,而是很快就走向了死亡。

那麼,長江究竟是怎麼樣的水域環境,導致中華鱘在裏面如此難以生存?

首先,是長江水質的污染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雖然得到了質的`飛躍,尤其是長江沿岸經濟帶,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大城市爲串聯,成爲了吸引外資、對外開放的黃金水道。從上游到下游,長江兩岸到處可見繁忙的貨輪和遊船。

但是與此同時,長江生態環境卻在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且不說沿江工廠的工業生產廢水,僅僅是江上船隻的尾氣排放就足以造成水下植物和部分魚類的窒息。

而如前文所言,作爲高級捕食者的“長江之王”對於環境要求極高,即便是低級生物能夠適應的水域它們都未必能夠做得到正常生存,更何況是連它們的獵物都難以接受的極端環境。雖然經過了上億年的進化,中華鱘已經擁有了應對各種惡劣環境的對策,但是唯獨對於人類科技還知之甚少。

另外,中華鱘在交[配]產卵方面同樣有着嚴謹的要求。每年的陽曆十月是長江中華鱘的產卵季節,而它們並不會在原地進行生殖活動,而是像很多溯游魚類那樣返回上游江段。但是,長江三峽大壩等諸多水利工程的修建,卻對這些魚類的溯游旅程產生了巨大的阻礙。

長江白鱘有人工養殖的嗎 第2張

由於水利工程的阻隔,中華鱘的交[配]成年魚種只能在開閘通船時才能隨水流擡升到上游,並逐漸找到合適的產卵地點。這樣一來,本來在產育方面就效率不高的中華鱘就面臨着更困難的局面,進而導致它們繁衍新一代的任務只能更多地依靠人工投放魚苗。

當然,與這些原因相比,千百年來長江漁民的捕撈行爲纔是中華鱘年年遭遇數量危機的最大隱患。由於中華鱘營養價值高,而且體型巨大、棲息於江底,不容易捕獲,因此它們的價格就被炒到了很高的位置。

利益的驅使之下,很多長江打魚人通過發明改進漁網和購買新型船隻等辦法,對中華鱘進行了大肆捕撈。雖然中華鱘很早之前就被列爲了瀕危保護動物,但是由於法律管控方面的疏忽因素,還是讓野生中華鱘出現在了一些酒店的餐桌上。

而且,即便沒有直接捕殺中華鱘,其他小型魚類被大量打撈,也會讓它們因爲沒有食物而難以生存。

所以,要保護好野生中華鱘其實需要雙向考慮,不僅要在增量方面每年按時向長江流域放流魚苗,還要在保量方面對人們的漁業捕撈進行一定程度的管控。

2020年,我國農業農村部發布了一項長達十年的長江禁止捕魚計劃,俗稱“長江禁漁令”。這一計劃於2021年元旦起正式實行,主要針對長江流域內魚類動物的數量減少現象。此令一出,無疑爲野生中華鱘的保護事業加上了一層穩固的法律鎧甲,將對各項具體措施的實際執行提供可靠保障。

“禁漁令”的頒佈,雖然會對長江兩岸的漁民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但是相信政府已經做好了充分的補償準備。而且,只有將長江生態環境優化恢復工作做好,漁民們才能真正擁有無盡的可持續性發展機會。

在公元前一千年的西周時期,我國的史書中就有了關於中華鱘的記載。它們一路陪伴着中華民族的歷史興衰,也見證着這個國家的命運起伏。從情懷層面講,保護它們,也是保護我們自己文明血脈的一種方式。只有萬物共生共存,才能創建最爲和諧穩定的地球村。

長江白鱘有人工養殖的嗎2

長江白鱘宣告滅絕,爲何人們對其進行人工繁殖也避免不了滅種?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說:長江白鱘一直沒有人工養殖成功的案例。以前由於技術、硬件條件不足,人工養殖的長江白鱘最長只存活了29天,後來各方面條件具備了,我們卻再沒有捕獲過活體長江白鱘。

如果更早一點、更有遠見地把長江白鱘救護池修好,等捕獲到長江白鱘以後再把它養起來,那長江白鱘或許還有希望。現在我們還是做了很多技術儲備的,只要還能發現活體長江白鱘,就有一線希望。

無法繁殖是長江白鱘滅絕的主要原因。長江白鱘一般在長江上游產卵,中下游覓食育肥,但1981年葛洲壩的建設切斷了它們的洄游通道,幼體長江白鱘尚可以通過大壩到中下游覓食,但成年長江白鱘不能再回到上游產卵。

被釣獲的長江白鱘

第二因素是長江捕撈業的發達,使得大魚小魚被一網打盡,或直接導致長江白鱘死亡,或導致長江白鱘食物越來越少。這一點很關鍵,因爲長江白鱘號稱淡水魚王,其體長7.5米,每天需要大量食物來維持生存,而現在的長江已經被定爲無魚級!

第三是航運,機船震動很大,船越來越多,航道交錯,不僅機船的螺旋槳可能會直接傷害長江白鱘,由航運衍生的航道整治、炸礁、護岸等航運工程對長江白鱘生境影響也很大。

在2003年1月24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接到消息,四川南溪有漁民在長江中誤捕了一尾長江白鱘,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立即率救護團隊趕往當地,經確認是一尾長約4米、重150多公斤的雌性長江白鱘,其腹中還有大量魚卵。

長江白鱘有人工養殖的嗎 第3張

被誤捕的長江白鱘

當時這尾長江白鱘因爲被誤捕,又在漁民的船上被搬來搬去,已經傷得很嚴重,腹部全都充血了,頭部和尾部有明顯傷痕。對它進行了消毒和傷口縫合,然後把它就近安置到了一個網箱養魚船上。

養了一天後,長江白鱘傷勢好轉,最後決定將它放流,並在它身上安裝了超聲波追蹤設備。本來想對它進行持續追蹤監測,但後來由於追蹤船觸礁損壞,最終失去了信號。此後,國內再也沒有長江白鱘的目擊報告。

此外,圍湖造田、水污染、城鎮化和水產養殖等導致的棲息地減少、碎片化都是威脅長江白鱘生存的重要因素。

水中大熊貓長江白鱘

嗚呼哀哉,長江白鱘的滅絕其後果嚴重性不亞於大熊貓滅絕,是中國生物歷史上所遭受的一次重創!

長江白鱘有人工養殖的嗎3

長江白鱘被正式宣佈滅絕!

2022年7月21日晚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宣佈長江白鱘滅絕,這意味着我國長江流域不會再出現野外的長江白鱘,同時地球的動物品種又少了一種生物,但這些生物不是由地球額進化而淘汰的,而被認爲滅絕的。

白鱘2003年最後一次出現在長江宜賓南溪江段,而長江鱘(達氏鱘)則是因爲未能發現除增殖放流種羣外的幼魚而被評估爲野外滅絕。白鱘滅絕根本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非法捕撈

人類爲了經濟利益,在以前的時候會大量捕撈長江白鱘,而此時國家也沒有出臺明確的禁止令。長江流域周邊的居民出現大肆捕撈獲利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是直接導致野生白鱘滅絕原因之一。

長江白鱘有人工養殖的嗎 第4張

二是棲息地喪失

在長江流域修建的水壩阻斷了它們的遷移路線,不可持續的沙石開採破壞了它們的產卵場,以及棲息地喪失。

長江白鱘復活的希望比較少。因爲沒有掌握人工繁殖、飼養技術。據我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學家表示,野生長江白鱘一直沒有人工養殖成功的案例,此前因缺乏技術、硬件條件,人工養殖的白鱘其存活時間最長只有29天。

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的分佈區在逐漸縮小,數量也在逐年減少,且個體也越來越小,目前我國已具備相關的養殖條件,但卻再沒有捕獲過活體長江白鱘。

自2003年至今,科研人員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但人們還抱有一線期待。未來是否能再見到長江白鱘可能還是未知數,但有漁民認爲,長江某些水域還倖存有白鱘。

總得來說,2022長江白鱘滅絕了,於7月21日晚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佈白鱘滅絕的。而滅絕原因和人類有很大的關係,不人工繁殖的原因是其不容易養活。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