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小學教育隨筆(15篇)

小學教育隨筆(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教育隨筆(15篇)

有些時候,這些孩子在隱形的考驗你,他像是在和你做了一場永久的馬拉松比賽,老師並不總是不是永久的贏家,恰恰相反,我們總是在不能堅持觀念的過程中就被他們打敗了。

下午,剛打了上課鈴,黏宇濤就跑進了辦公室,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一般孩子們進辦公室拿好鑰匙後會就自覺的離開,可今天,他莫名奇妙的跑進辦公室,想做什麼?“老師,黏宇濤要糖吃”,他圍着我說,眼睛並沒有看我,卻一直不停的東瞅西瞄。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就跑到比較靠牆角的一個老師的辦公位置上去找東西,我緊接着跟了過去,試圖拉開他。這是個有情緒的孩子,而我不知道能不能控制的住他,把他順利的勸走。還好,他很聽話,我們回到了班裏。

平靜後,我開始了批評性教育,嚴厲的態度和斥責的語氣,只是想讓他明白自己做錯了,不能不經過允許,就私自去老師辦公室搶東西吃,可是,效果並不好,他承認了錯誤,卻並不願意去給那個老師道歉。我越強硬,他越反抗,我越大聲,他卻越是逃避。可是,我不能就這樣放棄,我明白這樣放棄的後果是什麼。孩子就是這樣,如果發生一次的壞行爲你沒有及時的糾正和制止,那麼,接下來就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想了之後,我換了一種語氣,少了嚴厲的說話,多了心平氣和的談道理,他居然有了迴應和害怕。

“黏宇濤,今天做錯了,就要爲自己的行爲給老師道歉”,“如果你不聽話,那你以後走路,老師再也不拉着你了,你以後犯了錯誤老師也不管你了”,我很失望的告訴他。“不,老師拉着”,沒想到,他對我還是有信任的,更沒想到,輕輕的給他講道理,反而比嚴厲的斥責更有用。“那好,如果想讓老師拉着你走路的話,你就要聽話,那咱倆現在勾着手,一起去向那個老師道歉,承認錯誤。”我先伸出了手,他終於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我們一起面對了這個生活中的小插曲。

堅持,教育的開始。雖然,讓這樣一位特殊的孩子明白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很難,讓他們說一句“對不起”有多麼的不容易,可是,還是要堅持,還是要教育,還是要堅守自己的立場,纔有可能打贏這一場毫無硝煙的心理仗。

從上週我得知一個星期後要講公開課時開始,我心裏就沒有平靜過,第一次代表學校去外校講課,我壓力有些大。

這個星期裏,我每天都會抽一節課時間找一個班的孩子試課,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每個班裏的孩子都被我分成兩撥,一次又一次的試課。有次試課時,因爲班裏多媒體出故障,我不得不帶領孩子們跑到三樓多媒體教室上課,由於三樓教師長時間沒有人用,多媒體的鑰匙不見了。上課鈴已經響了,我很着急,趕緊打電話給正在上課的李主任和郭老師,他們沒有因爲那是我自己的事情而置之不理,以最快的速度給我找來了鑰匙,講課順利開始了,多虧了熱心的同事們。

每次試課,我對自己的課都會有新的認識,課後我自己反思,認真修改教案和課件。

講課的前一天晚上,我自己一個人在一間空教室裏,打開多媒體,一次又一次的試講。

正式講課那天,因爲對講課學校的路不熟,學校的郭老師帶着我們走了好多彎路纔到目的地,一路上同行的老師放鬆的聊着天,我卻怎麼也融入不進去,一言不發,偶爾問一下郭老師什麼時候才能到。

本以爲自己站在陌生的講臺上時面對着陌生的孩子和聽課老師,自己會很緊張,可是因爲準備比較充分,狀態比想象中得好多了。

講課後,我和學校的老師們一起返校,我問給我錄課的郭老師我講得怎麼樣,“比在家裏講得好多了”,郭老師這樣回答我,一個“家裏”,讓我的心一下子溫暖了起來。

是啊,我們是一個大家庭,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可是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比和任何一個親人在一起的時間都長,儘管在工作中會有各種不如意,但我會在這個大家庭裏成長、進步!

初登講臺,我差一點哭出聲來,因爲我看到了那麼多雙渴求的眼睛,從這些眼睛中我看到了孩子們對我的喜愛。也就是從那一顆起,我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學會愛,學會彙報愛!因爲孩子們愛我,我更要愛孩子們。我不會忘記媽媽對我說的話:“孩子,你是我的孩子,我愛你,別人的孩子也是孩子,咱也要愛別人的孩子!”一個普通的媽媽能說出這樣的話,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又怎能辜負含辛茹苦的母親呢?

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懂得: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孩子最需要愛的時候,老師的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信任,一種尊重,一種鞭策,一種激情,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在我的牀頭掛着冰心老人的一句名言:“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我深深懂得,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熱愛每一個學生。在工作中,我對每一個學生滿懷深厚的感情,時時把學生的喜怒哀樂記在心上。我對我的學生們說:“我比你們大不了幾歲,課堂上我是你們的老師,課間我是你們的朋友,生活中我就是你們的大姐姐!”幾句樸實的話語拉進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儘管有的孩子臉上存有疑慮,但我不怕,我要讓事實來驗證。一段時間以來,我在課堂上用抑揚頓挫的語言感染着學生,課間與孩子們毫無顧忌的談天說地吸引着學生,生活中與孩子們的知心話征服着學生。學生們逐漸消除了戒心,打消了疑慮,漸漸地把我當成了他們的親人。

我的班上有一位叫xx的女同學,平時學習成績優秀,但寡言少語。有一次外出活動,同學們都三五成羣地玩去了,唯有她孤獨一人坐在一旁。我便熱情地與這位女同學作伴,跟她以小妹妹相稱,談興趣愛好、談假期怎麼過。女孩玩得很開心,從而也有一種心靈的歸屬,她的話匣子打開了,說了許多心裏話。交談中,我發現這位女同學因父母離異而得不到應有的關愛,有厭世情緒。當時,我爲之震顫:小小年紀,怎麼就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教師的責任感使我下決心要幫助這位同學,每天到校總是問寒問暖,送她一些文具。特別是在她生日前夕,我特意走訪家長,取得合作,爲她買了一個蛋糕,並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信中告訴她生命的寶貴和生活的意義。女孩子也把回信悄悄地塞在我的備課本里。一封封沉甸甸的書信,一次次真誠的交談,終於使這位心扉從不向外人開啓的同學有了很大轉變。她不僅在同學間有了言談笑聲,並且成了班裏出色的小幹部。

陶行知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這裏的心即愛心,奉獻之心。對啊,教師給學生以仁愛,既要一視同仁,又要有所傾斜。老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和不幸的學生。對於那些失去關愛的孩子,我捧出了一顆愛心,用愛的甘露滋潤着他們的心田,用愛的職責鞭策着自己,擔負起師長的重擔。孩子的冷暖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事。我愛那些品學兼優的孩子,充滿熱情的培養他們。我更愛那些基礎差的孩子,認真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記得有一個叫王正航的孩子經常打架,無論高低年級學生都怕他,“打架大王”的惡名一直掛在他的頭上。細心觀察後,發現他的組織能力強,就大膽啓用他,讓他當紀律班長,並經常暗中鼓勵和幫助他,不斷髮現他的優點,予以表揚。漸漸的,他變了,學習主動、並能熱心幫助別人,有一次他在街上幫助一位受傷的老大娘,受到了表揚。

我相信,沒有愛的教育是殘缺的教育,我用全部的愛去教育他們,即使是堅冰,也全被融化;我堅信,再亂的班,再難管的學生,只要對症下藥,濃濃的愛就是一劑良方,會蒸發所有的不愉快;我深信,點點滴滴總是情,用真情教育學生,再淘氣的孩子也會走進我的夢裏來。用真情溝通,平凡的人也會變得偉大,“教學和諧情爲橋”,老師的愛是打動學生心靈的最美好的語言。

"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學典禮,大家都能夠做到按時在指定地點集合,全班只有一個人遲到,給集體抹了黑,那個人就是我。主要原因是我對北京開學日交通早高峯估計不足。同學們是未成年人還能夠做到按時到校,老師作爲成年人沒有給大家起到表率作用。在此,我向大家道歉(此處鞠躬)。並且向大家保證以後參加集體活動結不遲到,請大家監督。爲了彌補我的過失,我主動要求做一週值日,請各組組長分派任務給我。"

其實在趕往學校的路上,我也爲自己編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理由,如:"前一天晚上家人生病了","我坐的車壞了"等等。可是想來想去,一系列問題出現在腦海裏:"如果我是學生我會相信這樣的話嗎?如果學生從第一次就開始懷疑你說的話,他們以後怎麼會信任你,尊重你?如果孩子不信任你、不尊重你,就算以後你搞的教育活動再生動、再有意義,又有誰會被感染、受觸動呢?"最後我作了一個勇敢的決定:面對今天的遲到,我要坦然認錯,這樣起碼我的心是坦蕩的。而且,我還要告訴學生人無完人,老師也會犯錯誤,關鍵是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錯誤。

第二天,我早早地來到學校,當天的組長分配給我一個擦窗臺的任務,我便細心地幹起活來,這一直持續到一週後,我的"刑罰"期滿。

事實證明,我真誠認錯的態度,換來的是學生的理解和愛戴。家長陸續反映給我的一些情況也說明了這一點:組長的家長說:"她好早就起牀了,催促我送她上學,我問她爲什麼。"她說:"我總不能讓老師到了學校再等我吧!"還有一個學生,在小學時習慣非常不好,經常遲到或者裝病,後來也知道催促家長送他上學了,不能遲到。甚至很多學生的評教作文中也提到了這件事,成爲他們選我當好老師的重要依據。更重要的是,班裏形成了一種風氣,但凡有人犯錯誤,就主動站出來承認,並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大家補償,班集體的氛圍很坦誠。

我希望自己的學生是真誠的,所以我必須真誠。學生畢業後可能從事不同的職業,持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一些基本的品質應該是中學教育給予他們的,我想這可能比多練幾道題,多背幾個單詞對於他們來說更有用。

四中倡導的是"以人育人,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我經常問自己,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擁有的品質"大氣、嚴謹、真誠"等等,我自己是否已經具備了。如果沒有,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也會覺得底氣不足。所以在不斷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陶冶了自己,我想這就是共同發展。在與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同事,處理不同的事情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與成長。

讀了這段敘事故事,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自身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關鍵。在今天的世界中,一個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學習的知識,到了大三就有50過時了。作爲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自己傳授給學生的學科知識,等孩子走上社會之後還有多少有用?如果學科知識不是主要的話,學校教育的價值何在?

當今學校存在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使學生逐漸掌握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二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人怎樣培養?一個最基本的途徑就是家長、教師、長輩等做給學生看。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當他們看到教師以身作則的時候,他們自己也就會嚴以律己;當他們看到教師是"嘴巴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時,他們也會用自己特有的辦法來"對付"老師。爲人師表,做學生的表率,絕不僅僅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接受一個星期擦拭窗臺的任務,直到"刑罰"期滿,有多少教師能夠認真去做?

很多時候,班級的管理總是不能讓人滿意,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班級的管理規則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的,但在執行的時候,教師自己置身度外,成了一個判官。當學生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們也會學者讓自己置身於班規之外。舉一個類似的例子:在一些公共場所,廁所內的髒亂情況總是讓人不堪入目,但入廁者自己家庭廁所的環境就非常整潔。爲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爲他們在公共場所入廁時,只是將自己看作是一個使用者,而不是共同維護清潔衛生的一員。

第二,言行之中盡顯價值判斷。當老師遲到的時候,是向學生說一個謊,還是如實告訴學生遲到的原因,請求大家原諒?這其中就包含着一個價值判斷。教師作出決定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的過程。

每個教師走進教室之前,都不可能將自己的價值觀放在門外,用課程標準規定的準則來實施教學。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存在着價值判斷,這些判斷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比學科知識本身的影響要大得多。爲什麼教師的師德規範比其他行業的道德標準要高很多,就是因爲國家意識到,教師的一言一行事關孩子品行的養成,事關國家的未來。

美國學者拉思在《價值與教學》一書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按他個人的價值觀行事,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抓住價值觀,發展學生的道德意識,判斷和選擇能力。要讓學生在內部的道德衝突中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反對公式化的說教和死板的灌輸。"這段話告訴我們,培養孩子做人的核心是價值觀教育,教師要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第三,教學相長,品德的養成也是如此。教師的品行,對學生的品德養成有着非常重要的示範作用,賈老師的案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反過來,學生有了積極的表現,又讓賈老師反思自己行爲的價值,明白了"在不斷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陶冶了自己,我想這就是共同發展"的道理。教師不是聖人,不是一個道德完美者,和學生一樣,都需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水準。而師生相互爲鏡,促進了各自的道德發展,這顯然是一種雙贏。這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標之一啊。

教育即生長。不只是學生在成長,教師也一樣。沒有不需要學習的學生,也沒有天生的教師。而要通過師生面臨的一個個現實問題得到共同的、切實的成長,需要教師認識到自己也是一個人,需要卸下教師的角色與成見,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數學教材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於注重機械技能的訓練和抽象的邏輯推理,忽視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以理解的印象,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首、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努力使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必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他們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找知識背景,刺激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法和規則都可以通過根追蹤找到自己的知識背景。教師應努力將數學知識向前延伸,並在教學中尋找其來源,以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原因。在此基礎上,如果我們教授新知識,學生就會有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

(二)使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數學抽象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只要教師善於在學生生活中發現併合理運用其“原型”進行教學,他們就可以將抽象化爲形象,學生的學習就可以變被動爲主動,學習的恐懼變成快樂。

(三)用在現實生活中欣賞數學的風格

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還要讓學生了解去哪裏,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成功解決“怎麼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材料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於注重機械技能的訓練和抽象的邏輯推理,忽視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以理解的印象,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首、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努力使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應該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他們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做事要注意細節,在跟學生相處過程中,更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小凌是班上成績數一數二的好學生,她思維敏捷,課堂發言積極,課下聽老師的話。複習課上,我用她的《學練測》來講評。講評過程中,發現小凌的近義詞、反義詞題目錯得特別多,對於平時聰慧機靈的小凌,這些題目根本不在話下,但今天的作業明顯是有些心不在焉。課堂上做了提醒,課下又找她談了談。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週末的晚上,和妻子一起逛商店,正好遇上小凌和媽媽,相互寒暄之後,考慮到小凌的家長一直比較關注她的表現,再加上期末複習,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就和小凌開玩笑地說:“小凌一直表現不錯,就是以後要多點細心。”小凌有點想回避這件事,依偎在媽媽懷裏低着頭。家長疑惑地看着我,我接着簡述了前天課堂上的那件事。小凌媽媽也提醒小凌要細心。但此時,我已經明顯感覺到小凌的情緒變得非常低落。此刻,我猛然醒悟我好心卻辦了一件壞事。往往好學生的自尊心都特別強,雖然在家長面前,我並沒有講什麼過激的話,家長也沒有什麼責備,但學生的心思畢竟是非常細膩的。我很後悔,我完全可以單獨跟家長電話溝通,而不是當着學生的面來說。

第二天上課,一向發言積極的小凌“啞火”了,我知道是那件不合時宜的談話得到了應驗。我懊悔的同時積極想方補救。還用她的《學練測》來講評,不舉手也叫她起來回答問題,並不斷示意她舉手回答,直到她猶豫的手又堅決而高頻地舉起時,我才鬆了口氣。

原本一件小事,因爲沒有深入考慮到學生的內心,差點就使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對老師降低了信任、對學習削弱了積極性。真是小事不可小視呀!小學教育隨筆小學教師教育隨筆班主任教育隨筆

孩子五歲前從不肯理髮,每次理髮,都要大哭打鬧。說到給孩子理髮,我就頭疼。

每次,他的頭髮長了,晚上睡覺總是滿頭大汗,每晚都得用毛巾給他擦好幾次。幾次感冒生病都是因頭髮長而引起的。

這次,他的頭髮夠長的了,且天氣又非常好,我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把他的頭髮理了。 怎樣既能讓他肯理髮又不鬧呢?望着他在地上專心致志地把弄玩具的樣子,我苦思冥想,突然眼前一亮:以前要他理髮多數都是帶有強制性的,很少跟他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孩子的性格倔強,吃軟不吃硬,這回,我決定耐着性子給他來軟的。我蹲下身子和他一起玩玩具,一邊玩,一邊問:“孩子,你現在讀書了,媽媽說你是一個最聰明、最聽話的孩子了,是不是?”

“恩。”他頭也不擡地回答。

“以前你怕理髮,我想,我兒子現在這麼聰明,又肯學習,又肯幫家裏幹活,肯定現在理髮也不怕了,是不是?”我帶着笑容親切地說。

“爸爸,”他停下了手中的玩具,說,“你去拿梳子和剪刀來。”之前理髮時,推剪夾了他頭髮讓他受了疼痛,所以要我拿剪刀來。這次,我把推剪修好了,試了幾次,都沒有夾頭髮的問題,於是,我把推剪也拿上。我讓他坐好了說:“這次這把推剪也和我兒子一樣比以前聽話多了,再也不夾我兒子的頭髮了,不信你試試。”

他看了一眼,還是有點膽怯。我於是在他頭上“剪”了一通。一邊“剪”,一邊問他:“夾不夾?”他搖了搖頭。他接受了。我便一邊剪一邊誇獎他說:“哎喲,現在我兒子多勇敢吶,用推剪剪頭一點都不怕了,真是了不起了。我發現才理一點發我兒子就變得漂亮多了,我一定要讓我兒子變得漂漂亮亮的,好不好?”他又點了點頭。在我的一陣誇讚之下,頭髮很快就理完,他很安靜,沒有鬧。

理好後,滿頭都是斷髮,得洗一洗。以前他也是不肯洗頭的,特別是讓他把頭低下來洗,那真是難上加難,爲這,我不少生他的氣,爲此還打過他。

我說:“現在,我兒子肯定也不怕洗頭了,你說,是嗎?”他說他去拿盆來,我便舀來水,讓他把頭低在盆中。我一邊慢慢地跟他洗,一邊又誇他說他長大了,實在太勇敢了,居然連洗頭一點兒都不怕了。不久,頭便洗好了,他還意猶未盡地還要我洗。

洗好後,我用手機給他照了個相,然後拿給他看,說,你看,我兒子長大了,這麼漂亮,我真高興。聽了我這麼說,他心裏喜滋滋的,說:“爸爸,今後我還要理髮,我一點都不怕了。”

其實,每一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誇獎,尤其是小孩子,多用用誇獎這個武器,特別是在教育孩子上,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每學期開學時,可能是學生和我不熟悉,所以他們都非常遵守紀律,學習氣氛也不錯。隨着和學生的不斷深入瞭解,我發現有一個學生是與衆不同的,他在座位上始終玩自己的東西,還時不時的想和周圍的同學說話,整節課都沒拿怎麼畫,就把本子合上,做起與課堂無關的事情。他就是讓我印象深刻的王小小(化名)吧。爲了讓他對我的教學內容感興趣,我走到他的面前,問:“你叫什麼名字呀?”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說了他的名字。我笑了笑離開了,其實心裏很不是滋味,就覺得這孩子真可憐有可恨,難道以後的日子他都要這樣度過嗎?小學就這樣,以後的學習怎麼辦?

後來的美術課他依然我行我素,自玩自的。我忍不住了,心想:不能這麼下去了,這樣不僅他什麼都學不到,還會影響周圍的同學。於是,下課後我又一次走到他的面前,輕聲問道:“王小小(化名),你最喜歡看什麼動畫片?”他邊笑邊回答。我順勢把他熟悉的卡通形象都畫了下來。他顯得很驚訝,覺得繪畫真神奇。誰知他也畫了一個“大白”形象,這個結果讓我有點意外,比我想象的要好多了,我本以爲他對繪畫一點興趣都沒有!這次談話讓我看到了一點希望。

接下來的幾節美術課我時刻關注他的表現,時不時的提醒他看老師或我是如何示範的,但大多時候他依然不怎麼理會我。我呢,也許因爲他是一個特殊的學生吧,也沒生氣。後來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他在座位上坐不住,如果讓他來到我的面前是不是能好些呢?我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再讓學生完成任務的間隙,讓他來到講臺前我對他進行“一對一”教學。原以爲他在講臺前會搗亂影響其他學生,沒想到他真的開始聽我的講解與示範,也參與到美術教學中來了,開始他只要能把形畫好。我就在全班面前好好表揚了他。也許是我的表揚讓他有了一些自信,他上美術課越來越認真了,也開始交作業了,於是一上課就特意把他的美術作品當案例進行講解,和同學們一起分析如何解決繪畫時出現的問題,同學們看到他的作品在我的手中經過調整變得很“精彩”,都很高興,通過這樣的過程讓每一個孩子都明白,只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和方法,每個人的作品都會很成功。每次他的進步我都會及時給與鼓勵和表揚。全班同學也從最初的瞧不起他慢慢開始佩服他了,提到王小小(化名),他們總會說王小小(化名)的美術進步真大。那時的他雖然只是做到了一個學生完成任務的要求,但已經是巨大的改變了,慢慢的我越來越喜歡這個孩子了。發現其他學生美術作品出現問題時,我會在有意的詢問他能不能發現問題,並找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好像也越來越懂事了,美術作品不僅能構圖完整,而且開始注意色彩的搭配了。他的每一點進步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特別爲他高興。功夫不負有心人,課堂上的他終於“忙碌”起來了,只要參與,就會有收穫。只要孩子願意學,老師就有辦法教。整個轉變的過程讓我倍感欣慰。

在後來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幫助和鼓勵這個越來越討人喜歡的孩子。他更自信了,每次畫完總是找到我“老師你看怎麼樣”?也許是他突然開竅了,也許是老師和同學的鼓勵讓他有了自信,總之,他現在就和那些正常孩子一樣,輕鬆、快樂的學習着。孩子的轉變過程是我最快樂的事情。

班主任的地位在學生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班主任的話對學生是最具號召力的。在衆多任課教師中,學生對班主任老師是最崇拜的、最信賴的。我在擔任數學課的同時,也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經過這幾年時間的努力,我深深體會到:良好的師生感情是決定班主任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怎樣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自己的班主任當得快樂幸福呢?我試着從以下幾點做起,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身作則,爲人師表。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班主任的世界觀、品德、行爲、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着全體學生,學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一個羣體,他們時時刻刻觀察着老師的一舉一動,並在某些方面進行模仿,因此,在平時與學生相處的時時刻刻,我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學生做到的,老師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學生做到隨撿,在平時,我看到地上有紙屑時,總是彎下腰去撿起來。我發現,學生看到我這樣做之後,也開始在地上搜索是否有紙屑了。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那麼我也會主動跟學生問好,說謝謝你之類的禮貌用語,孩子也會自然地用禮貌用語來回答我。記得在一次大掃除中,爲了使每位同學都能認真、負責地完成任務,我首先拿起一塊抹布,帶頭擦玻璃,併力求擦的乾乾淨淨。行動是無聲的語言,不需要任何鼓動性的語言,就已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勞動積極性,都自覺地按照老師的分工,熱火朝天地幹起來,並且在質量要求上還與老師比一比,看誰幹的又快又好。

事實證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時時事事做學生的表率。否則,即使你說的天花亂墜,頭頭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養,也不會得到滿意的效果。

二、一視同仁,關愛學生。

學生對老師的態度是很敏感的,一句親切的話語投到學生的心中,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敢於同困難作鬥爭的必勝信念。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師愛要全面、公平。學習好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開朗的要愛,內向文靜的也要愛;“金鳳凰”要愛,“醜小鴨”同樣也要愛。

陳世浩同學是一個淘氣、懶散的孩子,他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看到別人的好東西,總是忍不住要摸一摸,動過也就不由自主地拿走一部分。同學們報告自己丟東西,當我去調查時,他就會告訴我:不知道誰放在他的桌裏了。有時我甚至誇他無私、誠實。可是私下裏我找到他,告訴他:要看好自己的東西,不能讓同學胡亂放,自己也不能隨便拿起別人的隨意放,當時他似懂非懂,似聽非聽。後來,他在玩耍時摔傷了腳,在家休息一週後來上學。於是,我一邊爲他補課,一邊與他談心,教育他遵守紀律,保護好自己,注意安全。下課時,總是派同學陪着他照顧他。漸漸地,他開始喜歡我,信任我,就將自己以前的做法告訴我,我不失時機地教育他,從此他特別聽我的話,現在已經是班裏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了。

關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放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掉一個學生。作爲一名老師,要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學生,好學生需要關愛,但那些有缺點、有問題的落後學生更需要我們關愛,教育就是播種愛,好老師應該關注到班級的各個角落,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走在回家的路上,總能看到急匆匆的家長帶着孩子從學校趕往各個興趣班,孩子們僅有的點點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如果那一天沒有安排活動,大多數家長們就會感到不自在,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無所事事“虛度光陰”父母們簡直會受不了,我們的孩子真的需要那麼那麼多滿當當的活動嗎?孩子就不能“虛度光陰”嗎?

週末帶兒子回奶奶家,看到衚衕裏三五成羣的孩子們在一堆沙子旁興致勃勃的玩着,只見孩子們相互默契的配合修建一條“隧道”,有的孩子負責挖、有的孩子負責運水,一會功夫他們的“偉大”工程修建成功。這羣孩子在玩沙的過程中算是“虛度光陰”嗎?

英國心裏專家指出,對孩子來說:“虛度光陰”也是種休息和能量儲備,如果大人對孩子過多的安排會扼殺孩子獨立性和創造力。3歲以後,是孩子的自主期。孩子們就會開始對社會活動感興趣,孩子們如果發現感興趣的事情,就會盡快融入活動中。而5-6歲更是孩子自主社交的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們更多的希望和同齡的孩子玩耍,請允許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虛度光陰”。

由於我所帶班級班主任請假,於是暫時接替班主任工作。接到學校通知三年級學生要參加區實踐活動,自願參加,費用自理,每人55元。收到通知後,我立刻通知了班裏的學生,大家都比較興奮,爲了避免收到假幣,所以我要求學生用鉛筆在錢的邊角處寫上名字。當天下午就陸續有一些學生開始繳費了,還興沖沖的追着我問實踐活動的具體安排。第二天,我又陸續的收了一些錢,收錢的時候,我都是收一個,登記一個名字。心想,這樣一定就不會出錯了。第三天早上,我一數就差7個學生沒交了,於是在班裏唸了一下繳費的學生名單,以防萬一漏寫哪個學生名字。當我把名單唸完時,心想應該沒有問題,就順嘴問了一聲,有沒有繳費的我沒有寫名字的。這時,一個在班裏存在感不強的小女孩站起來說她交錢了,但是沒有她的名字。我當時心裏一緊張。立馬把錢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沒有寫有她名字的錢,於是我又自信的吧錢數了一遍,結果錢和名單上的人數正好對上。

於是,我把小姑娘叫到了外面。剛開始,我輕聲細語、心平氣和的詢問她:“你把錢交給我了嗎?”,小姑娘毫不猶豫的說教了。我接着問:“你什麼時候交的?”,她說昨天支支吾吾的說不清楚,一會說我說完的早上就教了,可是我清楚的記得我是下午纔開始收費的。後來她又說早上交的。於是,我問你的錢誰給你的,她說是自己的壓歲錢,爸爸媽媽不知道。於是我決定聯繫她的家長,結果打了好幾個電話,聯繫不上。

在中午放學的時候,我故意把她留在身邊,等着她的爸爸來接她,終於見到了她的爸爸。把孩子支開,我把事情的經過給家長說了一下,他爸爸說家裏人沒有給過她錢,她自己的壓歲錢頁都上繳了。這時,這位爸爸有些惱火,十分生氣的問女孩錢從哪來的,小女孩還是面部改色的說是大娘給的。爸爸又說,你大娘給的錢你媽媽都又還給她了。這時,爸爸又說,你再不說實話,我就像你弟弟撒謊一樣打你了啊。此時,小女孩還是不承認,於是爸爸把她拉到了一邊說了一會。過來告訴我孩子撒謊了,十分對不起,不好意思之類的話。我也囑咐這位爸爸好好教育孩子,不要動手打孩子。

事後,我一直在思考,孩子爲什麼會撒謊呢?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從這位爸爸的言談舉止中透漏出家裏其他的孩子也有撒謊的時候,我想這是不是家長在平時說話的時候,可能會說一些假話,結果被孩子聽到學到了。事後,小女孩來找我道歉,我問了問爲什麼要撒謊,孩子說爸爸媽媽不同意她去實踐活動,但是她想去,於是就撒謊,想渾水摸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習慣、性格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成人的世界過於複雜,大人可能會說一些謊言;但是孩子分辨不出好壞、對錯,只是簡單的認爲撒謊可以給自己帶來好處,這樣就可以了。對於學校的一些實踐活動,費用又不高,爲什麼爲了一點點的錢讓孩子缺失和同班同學一塊活動的機會呢?況且這樣的機會又不多。

我希望我們的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褒揚一切真善美的事物,批判一些假惡醜的行爲,給孩子一個美好的世界。

今天下午,和呂恆偉老師並肩走在一樓的走廊前,各個教室裏,老師和孩子們正在上課。呂老師指着教室外的傘說:“你看,這些傘真好看!”

經呂老師一提醒,看到二(2)班教室的門前,整齊地掛着五顏六色的雨傘。這些雨傘,都用傘上的繩子,緊緊地扣着。教室門前的牆面,下面一部分,是用瓷磚貼的,正好有突出的部分,傘的把手正好掛在突出的部分。長傘和長傘掛在一起,短傘和短傘掛在一起,整整齊齊,五顏六色,成了教室門前一道亮麗的風景。

今天下了一天的雨,一直沒停,來上學的孩子們都打着各式各樣的傘來上學。班主任都沒有做統一的規定,孩子們有的把傘放在桌洞裏,有的把傘掛在桌子邊,還有的把傘放在窗臺上和地上。總之,哪有空就放哪。讓教室裏感覺很雜亂。

二(2)班的班主任王丹陽老師,是一位年輕的老師,是這學期,從幼兒園調過來的,可能在幼兒園裏,經常地帶領孩子們裝飾教室,做手工!她多麼細心又有創意呀!她的統一規定,不但減輕了孩子們的負擔,給孩子的四周節省了空間,也讓教室裏感覺整齊了。

她簡單的舉動,不但讓我們這些老師覺得眼前一亮,也會在孩子們的心裏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孩子們的心裏埋下創新的種子。

創新其實很簡單,創新是生活中的一個細節,創新是一次大膽地嘗試,創新是一次對孩子的關心。

向王丹陽老師學習!

從廁所出來,正見到兩位低年級的學生蹲在洗手池邊,地面溼溼的,他們不怕髒嗎?我好奇地走過去細看。噢,原來是一位同學的鞋帶開了,另一位正專心地幫着他繫鞋帶呢!好溫馨的場面啊,我忙拿出手機,對着他們按動快門,遺憾的是當我拍攝的時候,那位助人的學生突然發現我正用手機對着他,竟然很不好意思的突然站起來,顯得很尷尬,所以留在手機上的圖像很恍惚。

“爲什麼站起來呢,你正在做好事啊?老師只是想給你留個影,讓大家向你學習呢!”我不解地問他。“他……他……不會繫鞋帶,我在教他呢。”孩子滿臉通紅地解釋着,也許他認爲自己的行爲被人圍觀很難爲情吧。

“你們繼續吧,你看那位同學的鞋帶子還沒有繫好呢!”正當這位學生向我解釋的時候,蹲在地下的那位小朋友自個兒整理着長長的,沾滿了泥水的鞋帶,顯然他真不知道怎樣系這根帶子,手拽着它繞來繞去,不知所措。

看到我不再照他,這位同學又蹲下來,很自然的繼續幫着把鞋帶繫好,而我也沒有了再拍他的衝動,心裏反而涌起很多的想法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兼班主任,無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班級的管理,我的方法與理念只有一個“自主與放手”。轉眼間,這一屆孩子們跟着我已經三年有餘了。回首這幾年孩子的自主成長曆程,已經是有模有樣了。

一天下午放學送完路隊折回辦公室時,居然發現常老師(瑾瑾同學的媽媽)站在我們班教室旁邊的樓梯處。問她在幹什麼,她說瑾瑾放學了非得要看看我們班的電源開關是不是關上了,正在教室裏檢查着呢!瑾瑾是我一年級時“慧眼”識得的班長,其做事認真的態度令人感動。三年的時間,她在同學們心中的威信一天比一天高。

瑾瑾同學不但擔任班委,還是板報小組的成員之一。這一天是她做值日班長,當天還要出一期板報。中午放學時,瑾瑾問我下午到校後該怎麼做,我說讓她做值日,別參與出板報的事了。結果,下午到校一看,瑾瑾在出版報,另一個班委深兒站在講臺上替她值着日。原來,人家瑾瑾早就把班級管理的事情安排好了。

爲了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班級主人翁意識,我把開窗戶的任務分配給那些早到校的同學,關窗戶的任務交給坐在窗戶邊上的同學。一日中午放學,我聽見橋橋對他前邊的魁兒說:“今天該你值日了。”聽到這句話,我扭頭一看,魁兒已經站在凳子上去推窗戶了。橋橋與他周圍前後左右的同學都沒有在班裏擔任任何職務,可是卻自行分配好了關窗戶的時間,不得不令我心生感慨:放手,孩子會做得更好。

第二屆校園足球聯賽開始了,我們班的幾個小隊員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誰做前鋒、誰做後衛、誰做守門員,他們一一都自行做了分配;爲了給隊員加油,同學們還做了各種各樣的標語;那幾個跳啦啦操的小人精,在聯賽中拿着綵球自告奮勇做起了間場的足球寶貝;還有幾個女同學在足球隊員中場休息時爲他們端茶倒水……聯賽從初賽到決賽,我好像成了班級中最清閒的一個人。

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學生無大事,事事需用心。班主任是學校最小的官,管着最多的事。一位優秀的班主任,應該用智慧的雙眼去看待學生成長過程中發生的點滴事,靜靜地站在圈外微笑着看着學生們成長的那個人。

記得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在當州長時,閒暇時做什麼?答案是:陪着雙胞胎女兒打電子遊戲。小布什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擁有MBA文憑的總統,而且是耶魯大學的。

小布什不諱言,在耶魯課堂上,他經常昏昏欲睡,所有功課都是C,在中國訪問時,一次和大家聊起中國孩子壓力太大時,他問:學習成績真那麼重要嗎?爲了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他衝着一個部下喊道:你在耶魯時成績是不是都是A?可你不還得聽我的嗎?

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教育觀,成績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玩好。

中國人重視考試,因爲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社會資源靠考試來分配,所以家長們有緊張感。中國學生到了海外,往往能考入名校,“像中國人那樣考試”已成美國俗語,如今,一些美國家長也開始逼孩子複習,陪他們做作業,請家教老師。

然而,更多美國家長堅持寓教於玩,爲了讓孩子玩好,幾十萬美國家庭甚至選擇不讓孩子上學,自己教育他們,或織成互助式的教學團隊,他們認爲,孩子們需要的不是課堂,他們需要的是玩。

爲什麼玩這麼重要?

因爲玩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必然方式,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規則的世界中,每天擠在擁堵的路上,在格子間裏打拼,身心疲憊地聽着領導與客戶的訓斥,這一切,真的有意義、有價值嗎?它不就是一個遊戲嗎?

現代人人已很少能被大自然所感動了,已很少能體會到土地的芬芳了,因爲我們被隔離在城市中,但我們能體察人際之間微妙的變化,能被一場電影所感動,爲一段情感而沉醉。如果沒有足夠的社會訓練與心理訓練,我們如何把握這一切?我們怎麼融入呢?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按劇本生活的,他給自己定製一個劇本,把慾望放置其中,這個劇本不斷與外部世界磨合,當遭遇困境時,他會主動修改這個劇本。當劇本與外部世界完美契合時,那麼,他就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而這個劇本的修改與寫作,只能在玩中實現。

然而,有多少成人已經忘掉了內心的這個劇本?又有多少人爲劇本與生活之間的落差,而感到羞愧?生活是內心與世界之間的博弈,玩是最好的潤滑劑。

充滿遊戲的童年,將塑造開放、溫和、理性的人格,而缺乏遊戲的童年,將形成專制、急躁、情緒化的人格,當這些性格聚合起來,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底色。

好世界從當下做起,從每一位父母做起。本書嚴謹、專業,邏輯緻密,爲讀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建議。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