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15篇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老師教育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15篇

有的時候,教孩子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我們都知道,小孩子都是需要慢慢學習才能會自己吃飯的,不過現在,開學已經有三個星期的時間了,小三班的孩子們大部分都已經學會自己吃飯了,只有小部分幼兒還需要老師喂。張欣蕊是我們班的“小不點”,雖然年齡不小,但是長得瘦瘦小小的,來園的這段時間,早飯、午飯都是老師喂的,如果老師不喂她,她自己就不吃。

每次到吃飯時,欣蕊就會說:“老師,我要媽媽,你快給她打電話。”她兩隻眼睛噙着淚水,眼淚嘩嘩的往下流。剛開始,我認爲她是情緒不好,就哄哄她,喂她吃飯。久而久之,我發現這個孩子依賴上了老師,只要每次吃飯她都會說一句話:老師,我要媽媽。在家訪的時候,欣蕊媽媽就跟我們說過,孩子在家都是自己吃飯,不需要喂的。看來,這個孩子不是不會吃飯,而是被老師“寵”的。

我想了想,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不能每次都遷就她,喂她吃飯,以後養成習慣了可不好。一定要想辦法讓她自己學會吃飯。在一次吃飯的時候,我蹲下來對欣蕊說:“寶貝,今天自己吃飯好嗎?如果寶寶能自己吃飯,老師就更喜歡寶寶呢,等會給你貼個大蘋果”。這時的欣蕊看看我說:“你餵我吃。”“你看別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在吃飯呢!欣蕊很能幹的,大口吃!”之後,我就去照顧哭鬧的孩子了,只見張欣蕊一勺一勺的喂自己吃飯,雖然吃得很慢,但終究是有進步了。

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我把早飯端給欣蕊:“今天你也要自己吃飯哦,要比昨天更棒!”欣蕊眯起小眼睛對我說:“好”。過了一會,我看見欣蕊的點心已經吃一大半了,稀飯還沒有吃。我就順勢繼續鼓勵她把稀飯也喝完。並給她貼了一個大蘋果。

小班的幼兒年齡小,很喜歡老師的誇獎和注意,作爲教師,尤其是在入園適應期這個階段,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如:抱一抱,親一親等,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愛,會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老師,您好!單澤凱已經兩天沒有大便了。平常是每天早晨大便一次,這一上幼兒園就紊亂了。真擔心他會便祕,拜託您在幼兒園注意一下他吧!”

“好的,放心,我一會兒就提醒他去廁所蹲一會--------”

今天是新學期開始的第四天,小班幼兒哭鬧現象已經減少很多,大部分孩子情緒穩定,會獨立去玩玩具。

晨間接待後,孩子們排隊小便,我關注地問“單澤凱,要不要拉臭臭?”

“老師,我不拉。”

“要不然我陪你在廁所蹲一會兒?”

“不!~~”說完他就跑去玩玩具了。

戶外活動回來,孩子們有序的喝水,等待進活動區。我突然看到單澤凱在鞋櫃前蹲着,心想:壞了,他是不是拉在褲子裏了?趕緊走過去問:“單澤凱,你是不是拉臭臭呢?”

“我沒有,只是在這裏休息一會而已。”

“好吧!如果想上廁所拉臭臭,自己可以去,也可以邀請老師陪你呦!

午飯結束後,值日生學着擦桌。只見單澤凱滿頭大汗,捂着肚子蹲在桌子旁。我連忙過去,抱起他就往廁所去。他還一直說“我不拉,我不拉~~~”

“寶貝兒,不拉。就是去蹲一會,老師陪着你,不用害怕。”

來到廁所,我就趕忙幫他脫下褲子,看他不好意思的樣子,真想笑出來,可是又擔心會傷害到他,只能不停的安慰:“不拉,不拉,老師就是陪你蹲一會。~~~來,抓我的手,咱們一同使勁~~~~~~!”看着他漲紅的小臉,我突然特有成就感。正在我得意時,悠悠然聞到一股臭味。太好了,終於排出來了。我還是握着他的小手,有節奏的引導他使勁,大概三四分鐘之後,我看到他歪着身子,滿頭滿臉的汗珠,小傢伙肯定是累了,於是我就說:“哎喲~~~我的腿都麻了,你拉完了沒有?”

“沒,沒~~~~~還有呢!”

於是我開玩笑說:“快點吧,把老師薰的都不漂亮了!”

等我幫他擦乾淨屁股,洗乾淨手出來,他長長的噓了一口氣,我也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過了一會,小單同學來到我對面,忽閃着大眼睛看着我:“老師,你像我媽媽一樣漂亮。”

孩子,你給我如此高的評價,讓我怎麼能不全身心的去愛你們呢?

感悟:幼兒教師作爲孩子的啓蒙老師,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教學活動、遊戲活動、午睡用餐等等環節中,幼兒教師實際上時時、處處、事事都應該關注到孩子的每個細節。而對日常教育教學生活中孩子細節的關注,體現着一個幼兒教師的觀察能力,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也能透露其工作態度和對孩子的責任心。

相機記錄下孩子第一次在幼兒園“辦大事”,累出一身汗,T恤都被浸溼。爲寶貝點贊!

我們班的孩子好多做事情都是拖拖拉拉,不光是吃飯穿衣速度慢,來園遲到的現象也時常發生。九月份就要入小學了,他們即將面臨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生活、學習的節奏將大大加快,要適應這一變化,必須有所認識、有所行動,如何促成幼兒的這種轉變呢?我覺得要用適宜的方式去觸動他們,幫助他們。因此,選擇了故事《快睡吧,小田鼠》,讓他們用“觀察者”的眼光去看待小田鼠,發現拖拉行爲的可笑,並以“幫助者”的身份去幫助小田鼠,然後,又在希望小田鼠向自己學習的期盼心態的驅動下,比比同伴之間誰的習慣最好。我想,這樣的活動對孩子的拖拉現象有一定的幫助。通過課堂上的看圖片、聽故事、提問題等,一步一步地逐步深入學習,我班幼兒對此感觸很深,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幾個平時做事特別拖拉的孩子,在集體面前也認真地做了“保證”,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良習慣,有了積極努力改正的渴望。說明這次的教學活動是成功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

這學期,我帶的是新招的中班孩子。開學第一天,高個子男孩小鄧很快進入了我的視線,他精力旺盛,特別好動。比如,他總是搖來晃去,把小椅子搖得發出各種響聲,臉上一副得意的神情;集體活動時,他總喜歡一會兒伸手去扯鄰坐小夥伴的衣服,一會兒雙手使勁捶打桌子,一會兒又鑽到桌子下面玩;戶外活動時,他總喜歡扮演奧特曼推來打去,把小朋友推倒在地,卻一臉的“成就感”;別人從他身邊經過,他總愛突然把腳伸出來將其絆倒……短短几天裏,他幾乎每天都惹出很多麻煩。我該如何去改變他呢?

記得在專業雜誌上看到過這樣的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基礎是良好的溝通。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開始主動親近他,而不是等他犯了錯纔去說理。只要有機會,我都會主動地與小鄧擁抱、牽手,並且溫和地看着他,讓他感受到我對他的熱情和接納,然後輕鬆地和他聊天。漸漸地,小鄧放鬆了戒備心理,有時候也願意和我說說心裏話了。一次他對我說:以前的老師不管我做了什麼事,做得對不對,總是責怪我、批評我,有時明明不是我乾的(壞事)她也怪我。看來,小鄧有時候是被誤解的,他變得如此調皮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因爲被忽視和受委屈而自暴自棄的。所以,我想我更應該給他以信任和鼓勵。從此以後,我和小鄧的關係更親密了一些。他也會主動跟我說他的事。他說,他長大了也想當個教師,在幼兒園也願意幫助教師、小夥伴做事。聽了他的話,我非常欣喜,當即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還送給他一個特別的愛稱“小鄧老師”。

曾經有人說過,對任何一個孩子,只要你願意蹲下身子主動去親近他,耐心傾聽、對話,走進他的心靈,總有一天他會被你的真誠和愛感化的,直到某一天他喜歡主動和你親近,與你分享他的喜怒哀樂,你的教育就成功一半了。根據我的教育經驗,一般比較調皮的孩子大多頭腦靈活、精力充沛、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我抓住小鄧“喜歡當老師,樂意做事”這個特點,在一日生活中創造機會讓他爲班集體服務,爲小夥伴做事。比如:餐後,請他幫助收拾桌椅;區域活動結束後,請他幫助收拾整理各區域的材料,並將材料歸位、分類擺放;午睡和起牀時間,請他幫助小夥伴穿脫鞋子、褲子、衣服等;早操時間,請他當小老師領操;戶外活動時,請他提醒小夥伴注意安全問題……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小鄧特別認真、投入,尤其是在材料分類上,他比其他孩子仔細。在戶外活動過程中,他會有意識地思考小朋友的什麼行爲不安全,哪些事情不能做,然後去勸阻小朋友。爲此,小鄧常常受到教師的表揚、同伴的稱讚。孩子們都親切地叫他“小鄧老師”,他因此倍感自豪。

也許是因爲小鄧把旺盛的精力轉移到了幫助同伴做事上,並且因爲常常受到教師、同伴的讚揚而漸漸樹立了信心,小鄧調皮搗蛋的行爲改掉了不少。一天離園時,我和他媽媽說起近期小鄧的變化。小鄧媽媽說:“以前小鄧每天都不想去幼兒園,說因爲調皮經常被老師批評。自從進了你們幼兒園,他每天都想上幼兒園了,還常常惦記着爲班集體做事,責任意識增強了,回家也會幫着大人做事,變化特別大。他嘴上還常說:我要去上幼兒園,我還要當好我的小鄧老師!”聽了小鄧媽媽一席話,我感到很欣慰,也頗有成就感,因爲我讓這個孩子重新樹立了信心,回到了健康成長的軌道。

“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個特點,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教育方法。”每天穿梭於孩子中間,觀察和體驗着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曆程,在教育方式上除了老師要正確引導外,更應該注意孩子的閃光點要及時發現。

李泉德小朋友活動時,總喜歡影響周圍的小朋友,沒辦法,我把他視爲特別關注對象,讓他跟隨左右。

一次活動課,我想讓小朋友幫我拿跳繩,於是,我說:“誰樂意幫老師的忙?”於是不約而同的都舉起了小手,我一眼就看見了李泉德小朋友渴望的眼神,踮起腳尖高舉着手,生怕我看不見他似的。於是,我說:“請動作快的小朋友幫忙,排隊一、二、三!”機靈的李泉德動作迅速,排在第三位,我決定請他幫忙時,說:“等一會遊戲結束後我請活動中遵守紀律、團結合作的小朋友幫忙。”很愛做事的他牢記着這句話。在整個活動中,他沒有惹別的小朋友,並且還幫助跌倒的小朋友爬起來,我及時表揚了他。孩子滿臉的喜悅、興奮。

教師在關注孩子的時候,要留心觀察、發現孩子既有長處,也有短處,應該及時發現他的閃光點,正確地評價引導,從自身角度出發做到客觀公正,隨時表揚,讓孩子的心田裏既有陽光、也有雨露,健康、快樂、茁壯成長!

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時不時的要對孩子的言行舉止進行相應的評價,有時是建議性的批評,有時是肯定性的讚賞。常說孩子是誇出來的,那些得到表揚的孩子,常常是興高采烈,在各項活動中積極性更高,希望得到更多的肯定與讚賞。幼兒教師也非常慷慨,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從不吝嗇自己對孩子們的各種讚賞。也許是這樣的讚賞聽的多了,孩子們有時也會學以致用---讚賞老師了。

小韻是個乖巧聽話的女孩子,一張小嘴經常噼裏啪啦的說個不停,小眼睛不停的掃描着周圍的新鮮事物,一旦有了素材,就會立即告訴老師和小夥伴。有一次下午活動,孩子們從教室裏魚貫而出來到操場上,就在跨出門口的一刻,小韻望着我說:“老師,你的衣服真漂亮!”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表揚”,我一愣,我穿的可不是新衣服啊!由於要組織活動,我沒有仔細詢問孩子衣服漂亮在哪裏,只是微笑着說:謝謝!並摸了摸她的頭。在後來的活動中,孩子很興奮,眼神緊緊的黏着我,對每一次提問都高高的舉着她的小手。

受到“表揚”的我很快就忘記了這件事,可後來的事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只要是我的課,或者是戶外見到我,小韻總是會找到合適的機會來誇我:老師,你的圍巾很好看;老師,你的鞋子真漂亮······每次我都很禮貌的迴應她,可次數多了,我發現這種情況不太對勁,孩子爲什麼這樣喜歡稱讚別人呢?她會稱讚小夥伴嗎?

通過觀察,我發現小韻很有禮貌,人際交往通暢,見到幼兒園的老師、阿姨都會主動問好,和小朋友們玩得也很融洽,而且自理能力很強。但是,小韻是個留守孩子,爸爸媽媽常在外地打工,有時回來看看孩子,也就是火急火燎般的來去匆匆,和天下大多父母一樣,只是不停的叮囑,可孩子有好多的話兒,想依偎在爸爸媽媽的懷抱和他們傾訴,但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停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甚至沒有給孩子一個深情地擁抱。每次告別的時刻,真是令人痛心的時刻,孩子噙着雙淚,依依不捨得揮手。

幼兒園裏象小韻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的許多訴求被忙碌的家長忽視了,寄宿在幼兒園的他們,面對每天朝夕相處的的老師、阿姨,有時在她們身上尋找到了母親的味道,於是通過有意無意間的問候得到更多的關愛,滿足了他們需要關愛的渴求,有的孩子巧妙的發現了這個祕密,於是就不停的找機會和老師、阿姨交流。我找小韻深入的談了一次心,首先我詢問了孩子近期和爸爸媽媽聯繫的情況,肯定孩子在幼兒園各方面的良好表現,接着我問孩子爲什麼喜歡誇老師呢?孩子顯得有些羞澀地笑了笑,答非所問:我媽媽說了,下次回來給我買新衣服的!孩子一臉的幸福期待。孩子誇別人的衣服就是對自己嚮往生活的一種表達,在她的心裏藏着擁有一件漂亮衣服的夢想,那件漂亮的衣服代表着爸爸媽媽溫馨的愛。擁孩子入懷,在她耳邊細語:媽媽一定會給你買一件最漂亮的衣服。我想在孩子穿上那件夢想的衣服時,我一定要好好的誇一誇她。

除了喜歡夸人的孩子,幼兒園還存在讓老師和小朋友特別關注的孩子,時不時的會有人來反映他們的某些情況,犯錯的時候,也會低着頭,也會灑幾滴眼淚作爲“悔改”的代價。在心情愉快、無拘無束的時候,這些孩子可喜歡找你說話,比如忽東忽西邀你參加他五歲半的生日,天南海北亂侃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這樣的孩子常常很興奮,有機會表述時也是把話題展開的很遙遠,甚至給人一種雲山霧罩的感覺。有時在脫離主題的情況下,老師會打斷他們的談話,他們的傾訴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只得悻悻地坐下來,或等待下一次機會,或失去傾訴的信心。有時上街遇見了,他會追着你不停的說話,哪怕你走遠了,他還會大聲的喊叫着,他們的熱情讓你無法拒絕。爲什麼這些有爸爸媽媽管的孩子也會成爲這樣的“人來瘋和話癆”呢?在幼兒園他們接受着規則秩序的活動教育,可一回家就成了“混世魔王”無法無天,家長急了,有時就直接來場“狂風暴雨”解決問題,時間久了,孩子不願或不敢對家長講心裏話了,老師出了園門,就是孩子們最熟悉最親切的人了,在沒有幼兒園、沒有家長的諸多約束下,他願意敞開心扉告訴你關於他感興趣的話題。

面對這些可愛而又特殊的孩子,作爲一個幼兒教師,我們應該不斷的轉變自己的角色,做孩子知識的老師,做孩子知心的朋友,做孩子耐心的傾聽者,做孩子行爲的研究者,做孩子慈愛的媽媽。在日常活動中細心觀察孩子的舉止,深入瞭解孩子的家庭情況,真情關愛孩子的需求,促進他們心身健康、全面、主動、和諧的發展。

早操結束後,我帶領孩子們走進活動室,發現弼衡一直盯着我看,似乎有話要對我說。“弼衡,你有話要對我說嗎?”“劉老師,你今天有進步,也應該得到一個小禮物。”(每週末,我都會給一週以來各方面表現好的孩子發一個小物。) 弼衡的話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我便好奇的問他:“爲什麼?我哪裏進步了?”“以前你做操的時候會和別的老師說話。今天你堅持做完了,而且沒說話。”弼衡的話讓我吃驚不小。

確實,我們經常會利用做早操碰在一起的機會溝通、交流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沒想到孩子對此如此在意。平時,我們經常會要求孩子們做事要專心,卻常常忽視自己言行的一致性。 在此,我想用蘇聯教育家加裏寧的話來提醒自己和同行:一個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她應該感覺到,她的一言一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須知天地間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明亮、更加敏銳。

“又是他!”把廢紙揉成一個團兒,並把它高高拋起,在教室的上空橫衝直撞。“鵬鵬”我氣急敗壞地喊住他。“啪”一個紙團正好落在我的腳跟前兒。“過來,撿起它!”我神情極爲嚴肅,滿含責怪的目光一下子就把鵬鵬的激情澆滅了。他低下了頭,兩隻手在胸前交叉着,一步一挪向前移動着。“把紙團撿起來!”我喝道。他擡頭看了看我,大概是看出了我的堅決和生氣,極不情願地蹲下把紙團撿了起來。“撿起來之後,你先到玩具櫃那裏坐一坐,想想自己錯在哪兒了?”“想想自己應該怎麼樣改正?”鵬鵬有點不樂意地向玩具櫃走去。“老師,我下次不敢了。”他大喊,我沒有理睬他。

“老師,我下次真的不敢了,我真的不扔廢紙了!”他又大喊。我制止了他的呼喊,問道:“你打算怎麼樣改正?”“好好兒表現自己,上課不說話,不離開自己的小椅子。”“好,我相信你一次,”我說。並讓他回到了座位上。一直以來,我有個習慣,喜歡用手摸摸聽話孩子的頭。在鵬鵬回到座位上去以後,我經過他身邊時,不經意地用手摸了一下他的頭,我發現他的嘴角有一絲滿足和自豪的微笑。噢!原來,他——一個不聽話,經常受老師批評的孩子也如此在乎老師的愛。我想:我們老師可千萬不能吝嗇自己的愛哦!尤其是對待調皮的孩子,請給予他們多一點的愛吧!

給老師擺的"牀"早晨區域活動時,忽然發現娃娃家、小醫院、理髮店的"牆"(用啤酒盒連接的)移到了門口,且橫七豎八的排列着,上面還擺着個枕頭。我頓生氣憤,但又覺得肯定有原因。於是,便很驚訝得問:"這是怎麼回事啊?"姜欣宇說:"這是同餘給老師擺的!""給老師擺的?"我更奇怪了,這時同餘走過來了。

"同餘,這是怎麼回事呀?"我問道。

"這是給你和趙老師擺的!"同餘得意地說。

"做什麼用的呀?"

"這是你和趙老師值班時用的牀。我們小朋友中午躺着睡覺,你和趙老師以後就不用坐着了,可以躺在上面值班呀啊!"望着他面臉認真的樣子,我感動了。多可愛的孩子,多麼純潔美好的心靈!

儘管這"牀"擺得歪七扭八,還被枕頭壓得有點塌了,但這時孩子在關心別人的邏輯和行爲方式。我們要理解、寬容、接納幼兒的"出格"行爲,這意味着我們教師要廢除絕對性和單一性的價值觀,而對許多問題持多元的、相對的、多角度的理解。幼兒的"出格"行爲是他們各自不同的,甚至是充滿想象力的、創造性的行爲方式,是令我們感動不已的真摯情感

幼兒園老師教育教學隨筆 《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認爲,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爲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採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與家長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餵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由於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着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後,我們發現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爲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 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症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平時的家園通訊欄和網上的宣傳,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通過遊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讓幼兒瞭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於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溼、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淨,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溼了,藉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範——挽袖,並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遊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1、及時調查、瞭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瞭解中,我發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等。

2、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範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爲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並及時表楊,爲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後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採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遊戲,然後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麼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後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着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採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回想起剛開始接觸翻繩遊戲的時候,孩子們只是把繩子拿在手上隨意的玩弄着,沒過幾分鐘就對它失去了興趣,玩起來覺得很費勁,很難翻,有的孩子甚至有放棄玩它的念頭。不過經過我這一個多月持續的鼓勵、引導和循序漸進的培養,孩子們對翻繩遊戲逐漸的有了新的認識,慢慢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現在是一根繩子拿在手上,能翻出各種花樣,不僅是我教過的能翻出來,還能翻出一些我沒教過的,有趣好玩的造型,還很喜歡相互配合着玩,玩起來可真是不亦樂乎。有些家長還過來找我要繩子回家玩,說回家還教爸爸媽媽玩呢。孩子們的手部小肌肉也得到充分的鍛鍊,很好的培養了他們手部活動的靈活性。

翻繩遊戲現已是我們班的主要遊戲活動之一,每天的課前飯後的空閒時間基本上是用來玩翻繩遊戲,不再擔心他們在這些空閒時間覺得無趣而吵鬧了。

在這件事情上,我看到孩子們努力去克服困難,逐漸獲得點點滴滴的進步,突破自己,找到學習的信心,我的心裏覺得很高興,自己的付出終於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是件持之以恆的事情。如果我在孩子們學習翻繩時,覺得翻繩是很難完成的遊戲而有放棄的念頭時,沒有讓他們堅持學習下去,他們就不會有這種因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難後,而獲得成功的滿足感。還會失去玩翻繩遊戲這項技藝的愉快記憶。

今天,我組織幼兒閱讀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隨着故事情節的展開,我引導孩子們回憶媽媽爲自己做的所有事情,孩子的情感達到了高潮。這時不知是誰喊了一句:“老師,我愛你有很多很多。”這下孩子們都七嘴八舌地說開了:“老師,我愛你,我比他的愛更多。”“我愛你一直到路的盡頭。”“我愛你一直到月亮上。”聽到這些突如其來的愛的表白,我心裏像喝了蜜一樣甜,我張開雙臂和孩子們擁抱成了一團……我們還商量決定每天做完早操回到活動室以後是我們的擁抱時間。正在這時,我發現王明浩孤單地坐在座位上,用疑惑、好奇的眼神向我們張望。王明浩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平時做什麼事情都喜歡獨自一人,很少與人交往,也不熱衷於集體活動,教師和家長一直在想方設法改變他,但效果不甚明顯。我希望這樣的“擁抱活動”能讓他有所改變。

“擁抱活動”的第一天,孩子們紛紛涌向了我,我們相互說着親密的話,緊緊地擁抱着,天天坐在椅子上看着我們。我走過去想擁抱他,他有些忸怩,我沒有強求。第二天當我擁抱天天的時候,他猶豫了一會兒,只是象徵性地和我抱了一下。第三天,我讓孩子們和好朋友擁抱,當活動室裏一片歡騰時,王明浩慢慢地起身低聲地念叨:“我的好朋友是小椅子。”然後擁抱了自己的小椅子。第四天當王明浩又一次擁抱了椅子後,我又向他張開了雙臂,笑着問:“我的好朋友,我能擁抱你一下嗎?” 王明浩猶豫着點點頭輕輕地抱了我一下。第五天我又主動和王明浩擁抱,這一次我明顯感覺到我們擁抱時他的身體沒有那麼僵硬了,而且擁抱時間也長了很多。第六天我事先和張友靖商量好,讓他邀請王明浩加入同伴間的擁抱……第十天,王明浩最後一個走到我的面前主動地擁抱了我。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愛又一次創造了奇蹟! 爲了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我們需要用心觀察、等待,只有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真心,他才願意打開心扉。

旭,不僅僅是愛跑,還特別愛回班裏當值日生,他每天都不願意做早操。旭媽爲此很生氣,但娟娟老師總是勸說她。爲她分析講解旭爲何不願意進行早操活動的原因,一方面:早上孩子沒有完全睡醒,不願意活動;另一方面:孩子有個性,特別聰明,對已經會的事情不願意重複;旭媽每次想生氣時都被這樣的語言勸說住了,可是這一次,旭媽是真的惱火了。

提起這件事,還要從慶祝六一活動講起。今年“六一兒童節”幼兒園要求每個班孩子表演一個集體舞,娟娟老師班也爲此忙碌着,孩子們平時積極的排練,在彩排時,孩子們表現特別好,還得到了園長的高度讚揚。尤其是旭,他平時愛跑,園長只要來到小一班,他都會高興的滿教室跑,因此園長對他的印象特別深。彩排中,旭跟着娟娟老師和全班小朋友一直表演,園長隨機就對身邊的老師說:“快看,旭,今天跳的多好”。回到教室,娟娟老師不僅在班裏表揚了孩子們,還通過校訊通向家長反饋了彩排的效果,並提醒家長及時鼓勵肯定孩子們。娟娟老師也把彩排的錄像通過班級羣發給了家長,旭媽看後很是開心,在全家人面前表揚了旭,並及時給娟娟老師回了電話,說說自己對孩子的誤會,看來孩子是真的會,表達了她的開心和滿意,這次通話很順利。

第二天就是孩子們正式演出了,家長們都很開心的抽空來參加孩子們的慶祝活動,旭媽也是做了一番打扮開心的來了,一切活動都很順利,然而怒火最終還是爆發了。

就在小一班孩子們上場之前,娟娟老師和旭媽也都爲旭做了最後的打氣,表演節目的時間,旭媽和其他家長一樣,手裏舉着手機爲旭拍照、錄像。可是旭不知什麼原因,只表演了兩下,開始站到原地左顧右盼,像是在研究周圍的一切。這個時候只聽到旭媽在喊“旭,快跟着老師一起做呀”,可是完全不在狀態的旭怎麼也不聽媽媽的話,可是旭媽還是一直重複着這樣的語言,在表演結束下場時,旭媽媽終於爆發了。

別的家長都是高高興興的去抱起孩子,只有看旭媽不理睬旭,把他推到了一邊,當時的情景可想而知,旭大哭起來,看到孩子哭,旭媽也留下了眼淚。然而老師和其他家長怎麼勸說,旭媽像是情緒失控了一樣就是不管旭,最後還是園長把旭抱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這時,娟娟老師來到旭媽身邊再三勸說:“不要生氣了,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吵孩子,這樣並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先平靜一下情緒,好嗎?”旭媽終於不再吵旭了,但是旭像是知道了什麼,哭着吵着要回家,最後他們還是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幼兒園。

中午,娟娟老師把所有的小朋友都送走後,飯也沒有來得及吃,就拿着旭的六一節禮物來到了旭家。情緒平靜後的旭媽還是很理智的,她也承認自己上午的情緒失控,承認了自己的急躁來源於自己的恨鐵不成鋼,但是娟娟老師把這個起因最後歸結於“面子問題”。

其實,當時表演時,如果小一班有三四個孩子搗蛋不做,旭媽的反應肯定不會這麼強烈,主要是全班所有的孩子都在表演,只有旭一個人在東張西望,旭媽覺得面子上有點丟人,旭不給力,彩排都表演的好,怎麼這個時候掉鏈子,所以才情緒失控爆發。

想想身邊這樣的事例很多,大人讓孩子們報這個興趣班,那個補習班,不都是爲了自己的面子嗎?這樣可以在同事、朋友、親戚面前顯示自己教育的成果。

因此,無論作爲父母也好,老師也好,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要強求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田保華局長在博文“鄭州市民辦初中招生評價改革的探索和實踐(二)”中提到“爲學生營造適宜的評價環境,就是教育生態的涵養。評價工作的各個環節,都具有育人的功能,要讓評價工作充滿‘教育的味道’”。

我個人認爲不僅學校要營造評價環境,更重要的是父母也要給孩子適宜的評價態度。按照田局的要求,旭媽真的應該反思了。

我問女兒:“你最喜歡哪個幼兒園?”“我最喜歡城裏的幼兒園。”女兒說。“因爲啥?”“因爲老師光誇我。”女兒說。聽着女兒的話,我陷入了沉思。

女兒從開始上幼兒園以來,先後上過三所幼兒園。女兒先是在我工作學校附近的一家幼兒園上小班和中班,這是一所民辦幼兒園。每天,只要一上課,幼兒園總會把門鎖上.至於孩子們在幼兒園都學啥,家長誰也不知道。後來,聽說另一所幼兒園有蒙氏班,老師教得好。中班一上完,我就把女兒轉了過來上蒙氏班。開學一上課,女兒的老師就打來打電話問:“您的孩子是不是沒上過中班?”“上過中班。”我問:“咋啦?”我看您的孩子連1—10的數都不認識。您還讓她在中班上吧。”後來,在我的一再堅持下,老師才同意讓女兒上大班,還讓我平時多輔導女兒。爲讓女兒掌握一項特長,我讓女兒在每個星期天到縣城跟着一位老師學舞蹈。每次,我一接女兒回家,女兒總會笑着說:“爸爸,老師今天表揚我了。”

由此,我想到以前聽到的一件事:一天,一位將軍吃飯時發現菜很鹹。於是就把廚師叫來問話:“今天的菜咋這樣鹹?”廚師聽完將軍的話後就問將軍:“將軍,你看,現在坑裏有一羣鴨,你要是能把這羣鴨趕走,我就告訴你。”將軍聽後去趕鴨。無論將軍怎樣趕。坑裏的鴨還是無動於衷。最後,將軍生氣了,大叫一聲,“苦啊。”鴨們才四處逃竄。廚師見狀笑着說:“將軍,我給您做了十幾年飯了。您從來沒有誇過我,今天,我只是把菜裏的鹽放多了,你就批評我。這就像你剛纔趕鴨一樣,你“誇”了一聲,鴨才跑的。”將軍聽到這裏,才明白了廚師的真正用意。

從以上的事例中,我們不難看出,表揚對人的影響。老師們,不要吝嗇您的表揚,因爲您的表揚,每個孩子都會愛上學校。也許在你的表揚聲中,會出現許多中國的“牛頓 ”。我堅信!

教師提問時,總有一些幼兒躍躍欲試,積極舉手發言。而另一些孩子與他們正相反,從不舉手回答問題。有的老師認爲不舉手的孩子鍛鍊的機會少,爲了促進孩子的發展,不舉手也要叫他們發言。

幼兒園中常可以見到,當老師提出問題時,平時伶牙俐齒、活潑好動的幼兒便把手舉得高高的,甚至着急地站起來等你發現他;而平時言語不多、性格較內向的孩子總是縮在一邊,充當旁觀者。老師爲了使每個孩得到發展,有時也叫不舉手的幼兒發言,而經常看到的是,被叫的幼兒神情茫然,一聲不響,這樣做的結果是老師的目的不僅沒有達到,反而使不舉手的幼兒產生被提問的恐懼緊張心理,久而久之,會變得更加沉默和自卑。對於不舉手的幼兒,我認爲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不愛舉手的幼兒多爲膽子小、性格內向的孩子,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鍛鍊他們,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例如,我們班的可可十分靦腆害羞,平時話很少,總是用一雙漂亮的大眼睛悄悄地看老師,而當老師注意到她,她便迅速將目光移開。有一次,孩子們飯後在看動畫片,而可可卻獨自一人在唱歌。我悄悄走到她身邊,沒有打斷她,原來她在唱一首英語歌《ABC》,我感到非常吃驚,不由得在地臉上輕輕親了一下,並豎起大拇指說:“你唱得棒極了,以後把這首歌教給小朋友好嗎?”可可聽了用力地點點頭。此後,可可不再是一隻怕羞的“小黃鶯”,教室裏時常傳出她快樂、優美的歌聲,她的媽媽也說:“孩子膽子變大了,比以前活潑了。”

二、鼓勵每個孩子都舉手。當提出問題時,不要急於找某個幼兒回答,而是留給幼兒充足的思考時間,並在此時用老師最富影響力的語言鼓勵幼兒勇敢地把手舉起來。而此時,如果從不舉手的孩子舉起了手,一定馬上把機會給他,不管他回答的是好是壞,教師都應對他這種勇敢的嘗試給予肯定。相信有了這良好的開始,不愛舉手的孩子會慢慢勇敢、大方起來。

三、在集體活動中,給幼兒創設一個輕鬆的發言氣氛。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我常組織幼兒玩接龍問答遊戲,即當我提出一個問題,讓幼兒思考之後,每個幼兒按坐位順序依次回答,幼兒不必舉手,只需站起來說說自己的看法。爲了保證回答過程像一條龍連貫下去,每個幼兒都努力思考,認真回答,平時不愛舉手發言的孩子也消除了緊張心理,輕鬆自然地站起來,有的甚至回答十分精彩。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開啓孩子智慧的金鑰匙。高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擁有愛讀書的習慣,爲孩子多訂一些報刊雜誌,父母可以陪着孩子進行讀書,可以探討書中某一問題,發表不同的看法,這樣爲孩子營造了一種閱讀的氛圍。

培養孩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首先教育孩子愛每一科老師,喜歡老師,才能喜歡老師所教的課,相反牴觸老師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課堂上積極認真的態度及搞好課堂學習的關鍵。要利用各種感官讓孩子的聽、說、看、思、議、想相結合,積極投入全部情感,養成認真學習的習慣。經常鼓勵孩子敢於張課堂上大膽發言,面對當今就業應聘中面試帶來的壓力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明白鍛鍊自我的重要性,應放手大膽地展示自我,這樣不但鍛鍊了膽量,也使孩子的思維越來越敏捷。還要鼓勵孩子張課堂上敢於和善於提問的習慣。學問才能學好,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讓孩子在課堂上多一些思考纔有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是導致孩子課堂學習效率低的頭號因素,要向課堂要質量,讓孩子明白時間就是生命,贏得時間才能贏得成功。家長多與孩子溝通,及時進行疏通、引導,舉一些名人成功,讓孩子確定目標,增強學習動力,端正學習態度,逐步克服上課易走神的不良習慣。家長配合老師加強學習方法與策略的指導,教會孩子養成上課認真聽講,讓孩子學會方法,纔是最關鍵,亦如古人所說,養成複習的習慣,分類整合,學會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督促孩子養成整理回顧和學習資料和筆記的習慣。

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態習慣。作爲父母應千方百計地促使孩子養成積極上進的心態和習慣,讓孩子從小養成自信的習慣,自信是成功者的特質,只要擁有自信,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記得我兒子8歲時參加全縣書畫賽時,開始練累,他想放棄失去信心,我及時給予鼓勵幫助,使他重新找到自信,才得以順利參賽並獲獎,至到現在我時常鼓動他,讓他對自己充滿自信,勇於面對所遇到困難,堅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險峯,可以使人從亂石堆中找出寶石,一定要磨鍊孩子意志堅強的習慣,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難免遇到挫折和困難,要教育孩子敢於面對,放手挑戰,多動腦筋,想辦法,最終讓他會明白:辦法總比困難多,從而讓孩子在挑戰中找到自信。

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和良好作息習慣。一個孩子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個人和勤奮努力,更離不開老師的關愛,也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幫助,希望我們做家長的今後要着眼於孩子的進步,多關心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促進其健康成長,還要正視孩子存在的問題,給予他們有力的扶持,多與老師溝通,加強對孩子的監護,這是我們至今的責任,責任重於泰山。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