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教育隨筆:給孩子適宜愛

教育隨筆:給孩子適宜愛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隨筆:給孩子適宜愛,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隨筆:給孩子適宜愛

教育隨筆:給孩子適宜愛1

當今的家庭中,地位最高的是孩子,不管孩子要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做家長的如果不盡力滿足他,就好像對不住他。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分的愛,真的好嗎?

【事例】

小A是個性格熱別內向的男孩子,每次和老師說話都是輕輕的,有什麼需求,自己從來不會表達,經常是旁邊的孩子發現了,替他表達。以前我總是聽說,什麼樣的人,帶出什麼樣的孩子。說到這裏也許你會覺得帶小A的人肯定也是內向不善言語的人,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小A是由奶奶一手帶大的,聽小A的奶奶說,不管的吃飯、睡覺、學習、都是她一手包辦。“我們小A,真的很乖,做什麼事情都會先問我,從來不會出去人家孩子一起瘋,他喜歡待在家裏。

在小A讀小班的時候,奶奶每天早上送他來上學,都會幫他把椅子翻好,玩具選好,有時,還會指手畫腳的告訴小A這個玩具怎麼玩。由於孩子剛上幼兒園,小A奶奶的這種做法,作爲老師的我,還不以爲然。但如今小A已經是中班的大孩子了,每天早上,他奶奶還是一如既往地幫他把椅子翻好,然後問“小A,今天玩什麼,我們玩這個吧。”小A拿起了魔術氣球,用打氣筒剛打了一下,小A的奶奶就一把拿過氣球和打氣筒,說“奶奶來幫你打”。只見他幫小A打完了氣球,就心滿意足的走了。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其他的孩子都開心地玩着這個玩具,一會又換了別的玩具,可是小A呢,從奶奶走後,拿着長長的氣球條,坐在位置上,就不知道玩什麼了,整個晨間活動都顯得不所事事。

實例中的小A,在班級裏只要遇到動手的事情,他就不能獨立完成,比如畫畫、剪紙、自理能力等,特別是讓小A自己選擇玩什麼活動,他就不知如何選擇。他這樣的行爲,難道不是奶奶給了他過度的愛和保護導致的嗎?

從小小A就生活在奶奶溫暖安全,無微不至的羽翼下,他不用任何努力,就能很順利的長大,在這過程中遇到困難,都是奶奶擋在前面。只要看見每天小A來上學時候,粘着奶奶的樣子,就能知道,他非常離不開他的奶奶。我經常試着和小A奶奶談心,幸好她是一個人願意傾聽別人意見的奶奶,我告訴他,其實向搬椅子這樣的事情,完全可以讓他自己做,這一點都不困難。如果每次選玩具,都是由奶奶替他,有困難都是奶奶擋在前面,那長大了,奶奶還能一直陪在他身邊嗎?聽到這些話,小A的奶奶點點頭,說她是應該適當放手。

有句老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是因爲窮人能力有限,給予孩子的往往要比富人少很多很多,這些可能是玩具、可能是陪伴,每個人都有潛力,在沒有任何幫助的時候,會激發自身的潛力,窮人的孩子在沒有太多呵護的情況下,他擁有的是機會,各種自己嘗試的機會,他會比富人的孩子更加努力。所以,孩子的成功,不再於你給予了他多少,而是你給了他多少嘗試的機會,你讓他努力了嗎?人都是會越挫越勇的,所以家長們,給孩子適當的愛,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吧!

教育隨筆:給孩子適宜愛2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教師的職責,而能走進孩子的心靈,給孩子適宜的愛則是我們幼兒教師的神聖職責。我們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幼小的心靈,每一天都要用微笑、用“愛心、耐心、細心”去呵護,用激情和真誠走進孩子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浸潤、滋養、呵護幼兒,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人間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比擬的,因爲這種愛是一種不記回報的、無私的、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它是無比神聖的。師愛對幼兒來說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靈薰陶,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幼兒教育的對象都是3—7歲的孩子,他們幼小,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園丁”精心地呵護和培養,讓幼兒在生活和各項活動中時時感受愛,認識愛,學會愛。

愛是情感的交流。用語言來播種、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對孩子充滿愛的教育活動,都是在爲孩子打開一扇扇窗戶,讓孩子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熱愛幼教這個崗位,把一顆火熱的心捧出來去愛孩子,熟悉他們,瞭解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真心實意地交朋友,讓他們感到師生之間的真誠和依賴,教育才會成功。

愛是行動的體驗。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作爲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撒種愛心,用愛的行動點燃希望之火。當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時,我會親手用紙巾擦拭乾淨;當孩子離開父母哇哇大哭時,我會像媽媽一樣抱起,給他溫暖和安慰……一個不經意的撫摸,一個鼓勵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師在意他、喜歡他、信任他、關心他。教師是孩子們的榜樣,一言一行孩子們都在模仿。於是,我在孩子們面前非常重視榜樣作用。早上,幼兒來園時我都會站在班門口迎接,主動說:“小朋友早上好!”當他們離開時我也總會說一聲:“小朋友再見!”每次在教室裏。要坐下,我都會輕輕的移動板凳,輕輕的坐下;當小朋友幫我拿東西時,我也總會說聲:“謝謝!”孩子們在老師的影響下,也逐漸養成了好的品行。我還在孩子們中間找榜樣,誰愛勞動?講衛生?誰守紀律?誰講文明?誰就餐文明不挑食等……我都時時關注,時時表揚給予肯定。幼兒在這種環境中都願意積極展現自己的優點,主動改正不足,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在教學中,我把“教”變爲更多的交流和對話,變爲對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過於集中的教學分散給孩子們。記得在一次“動物過冬”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它們會冷嗎?小動物吃什麼呀?帶着疑問我們分頭去收集資料,豐富知識、去感知這個神祕的世界,不僅使孩子們瞭解了小動物過冬的知識,和對動物的愛心,更是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愛是理解和尊重。作爲一名幼兒教師要把每一個孩子愛到心坎裏,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尊重。當孩子犯錯時,能多給一次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會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又是最好的幫手;孩子大膽表現自己時,老師是最好的欣賞者。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讚美……就是老師給予孩子們的“愛”的滋養,浸潤着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爲了讓孩子們自己的事自己做,同時也讓他們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值日生”制度,每天安排兩個幼兒維持班級紀律、負責班級的簡單事務,讓每個幼兒從事簡單的事務並從中得到鍛鍊,熱愛集體、熱愛勞動,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幼兒雖然年幼,但是他們同樣有自己的思維,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強加和包辦代替就會使幼兒失去自主能力,事事處處依賴成人或者出現逆反心理,影響幼兒健康成長。孩子是處於發展中的個體,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潛力,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作爲一個聽衆、朋友,理解和尊重孩子,讓愛的教育走進孩子的心靈。

“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願所有的教師心中都充滿真愛,讓愛的種子在孩子的心裏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

教育隨筆:給孩子適宜愛3

三週歲的宣宣剛來幼兒園,媽媽提醒我們,孩子由老人帶大,脾氣很大,不順着他就要大發脾氣。第一天,宣宣便展示了他的“與衆不同”,讓我們領教了他的“暴脾氣”,如同經歷“世界大戰”:上午因爲區域活動結束要收玩具,宣宣不想收拾,於是玩具櫃裏的玩具便被他秋風掃落葉一樣,全部推到地上,小椅子也沒幸免,要不是老師伸手快,玩具櫃也險些被推倒;午飯沒有他想吃的花捲,老師勸說其先吃個小饅頭,便招致他拍胸跺腳,尖聲大叫,還差一點掀翻了菜盆;午休不上牀、不脫鞋,不光自己不睡,還要讓小朋友都不睡,達不到要求又開始發脾氣,枕頭扔了、被褥從牀上扯下來……以上種種行爲,如果是在以前,我會很嚴厲地進行訓斥,但現在,我知道他的社會性行爲剛剛開始建立,不知道該怎樣做,需要我們耐心地引導,教給他正確的方式。於是,我用平靜的聲音,但堅定的態度,不厭其煩地告訴他:“不可以摔玩具,摔壞了大家就都沒有玩具玩了,你弄亂了的、扔了的、摔了的,就要自己把它收拾好……”“今天的午餐,阿姨很辛苦,給我們做了饅頭,那麼大家就都來吃饅頭,不能因爲你一個人想吃,就給你另做,明天的食譜有花捲,可以明天再吃也不晚……”“中午休息的時間,小朋友都要休息一下,因爲小朋友正在長身體,而且這樣下午也纔有精神玩……”雖然剛開始他並不買賬,一樣兒也不幹,堅持暴怒、喊叫,甚至一邊撿玩具,一邊接着摔,儘管老師的聲音也一直是平靜的、友好的,但由於老師的態度是堅決的,不妥協的,當他把所有的招數都用盡,所有破壞性的行爲都使出來,所有的怒氣、怨氣都發泄出來之後,宣宣妥協了。於是,我們就一起“打掃戰場”,終於恢復了“大戰後的和平”,雖然這樣的和平形勢並不太穩定,隨時還有可能“爆發戰爭”。但我們看到了希望,我們開始瞭解孩子,我們離孩子近了。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便是與家長的溝通,我堅信:如果一個孩子出現了問題,肯定他的家庭或者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要了解孩子,首先要了解家長,瞭解家長的觀念、行爲、家庭教育方式。通過與家長的`交流,我們瞭解到:孩子從小跟着姥姥、姥爺,老人無原則的溺愛造成了孩子的霸道;父親的觀點正好與老人相反,看不慣孩子的行爲,父親便走了另一個極端,而父親教育的急躁與簡單粗暴並沒有改變孩子,反而讓孩子學會了解決問題的粗暴,不同的教養方式、不同的是非標準、不同的行爲要求,多重矛盾同時作用在一個三歲孩子的身上,造成了孩子今天的問題。瞭解了孩子,瞭解了孩子的家庭,基於對孩子共同的愛,我們與家長做了認真、嚴肅的溝通,使孩子的父母認識到:要首先改變自己的教養觀念,教養行爲,然後耐心做好老人的工作,在孩子的教養問題上統一認識,步調一致。最後,老師提出需要家長配合的幾點要求:第一,堅決不準打孩子,第二,凡是孩子的無理要求,堅決不答應,再鬧也不行,一定要堅持;第三,孩子犯錯,一定要講道理,最大的懲罰就是暫停他的玩耍,靜坐想想對錯,不可簡單粗暴。家長表示一定做到。就這樣,家長几天一個“彙報”——孩子吃飯有變化了;孩子遇事知道商量了;孩子發脾氣的次數少了;孩子在家裏表演故事了,這在以前,我們連想都不敢想啊。

幾個星期過去了,家長激動地說:“我們終於看到希望了,真的,這之前我們上過幼兒園,但是都沒幾天,人家就說孩子太難帶,拒絕接收,我們都快絕望了,沒想到孩子今天會變回來,太感謝老師啦!”看着激動的父母,我們也由衷地欣慰。作爲老師、家人,肯定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是有度的,愛是講究方式的,怎樣給孩子適宜的愛,前提是你要了解孩子。

教育隨筆:給孩子適宜愛4

以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爲契機,xx幼兒園幼兒園開展了以“給孩子適宜的愛”爲主題的家長交流座談會。6月23日丁丁一班的家長和歡歡三班的家長參加了座談活動。

活動一開始,丁丁一班的王老師開場向父母拋出了這樣的問題:每位父母都愛孩子,但大家是否想過,孩子是怎麼看待您付出的愛呢?家長表達愛的行爲和方式符合孩子的需要嗎?怎樣愛孩子才能讓他們理解和接納?這些問題有的家長意識到了,思考過了,其實有更多的家長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沒有去衡量自己的愛是否“適宜”的問題,所以很感謝幼兒園組織的這次交流活動,給家長提供了一個互動的平臺,大家把各自的經驗曬一曬,溝通溝通,互相學習和借鑑,爲進一步完善家園共育,提高家長教育意識,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活動中,大家結合親身經歷的,看到的、聽到的有關“適宜、不適宜的愛”的生動事例,用一個生活小片段,一小段親子對話等方式,進一步闡述適宜的教育,適宜的愛。給我感觸很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普遍認識到不能溺愛孩子。主要表現在很多家長認識到過分的讓孩子乾淨,孩子反而更容易生病;過分的提醒孩子喝水、上廁所等細節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多分的擔心孩子的安全,讓孩子變得陌生膽怯……其實這裏面很多問題都是家長在幼兒園的羣裏生活裏對孩子更全面的認識,過去沒有入園之前,家裏只有一個孩子,爺爺奶奶看的多,入園之後在老師的引導和家長的溝通交流中很多家長都在慢慢反思自己的愛是不是太多了,是不是不適宜的。

二是認識到自身的過分的期待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期待也是一種愛,一種心願,但要是過度了也會事與願違。有的家長提出孩子的學習、理解和表達總是慢節拍,與習慣了工作生活快節奏的家長往往不一致,這就要求家長們要有耐心,要做到更細心。不要動不動就要求孩子快一點,嫌孩子吃的慢、走得慢、學的慢,這樣不但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會錯過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很多機會。我們能陪伴孩子的只有這短短的幾年,我們要做的是用心的陪伴、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成長。

三是認識到我們給予的很多愛,孩子並不理解。很多家長反映自己不溺愛孩子,反而一味的拒絕和限制孩子,這種爲孩子選擇包辦的過於嚴厲的愛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很多家長說起自己曾經拒絕自己孩子偶爾的小小要求,有個孩子甚至在媽媽的強壓下向一個摔碎的碗道歉,回憶當時自己的堅決和孩子的無助潸然落淚,是呀,比起碗的價值,孩子的尊嚴和選擇是不是更值得家長尊重。同時,也有家長提出相應的解決方式,他表示有時候自己不違背原則的時候退一小步,問題會得到更圓滿的解決,比如早上的起牀問題,別一直催促孩子快起牀,可以換成“你還可以再多睡一分鐘”,這樣大多數孩子到點能欣然接受要起牀的實事。

四是認識到我們的愛降低了孩子的受挫力。有的家長提到,看到報紙新聞上很多孩子因爲小小的挫折就跳樓自殺或者喝農藥的,這些小小的生命還沒有明白生的精彩就被死神奪走了,太可惜了。現在老師、家長、學校也正在探索一些活動、利用一些機會提升孩子的受挫能力,前段時間丁丁一班的小報童活動就很成功,孩子在活動中接觸不同的人和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光體驗了獻愛心的快樂,還有對美好生活的珍惜、對世事包容的心態以及抗挫折的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面對孩子們要求:“媽媽,你能對我好一點嗎?”的時候,我們的家長不是回答:“我已經對你很好了!”而是在反思出現這種不一致的原因,都能認識到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都在思考鏡子裏自己的問題,儘管有很多思考還在路上。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有自己的情緒、追求和尊嚴,家長只是把孩子帶到了人間,我們要做的是保持“適宜”的距離,遠遠地看着他們的精彩和歷練,靜靜陪伴孩子長大,相信這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