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教育的隨筆15篇

教育的隨筆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的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的隨筆15篇

教育的隨筆1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諺語在當今社會驗證在多少人身上啊!

今天晚上給兒子打了個電話,說實話在我心裏有愧對我的兒子,不能給他一個很好的條件,不能讓他待在我身邊,只能讓他跟着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這可能就是大家心中所講的留守兒童吧。

我兒子如今八歲多了,跟我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所以對他讀書學習這塊,我心有力而力不足,我也只能在電話裏給他指引和講解,我的父母都沒有讀過書,能教給我兒子很少,能教的就是教他怎麼做個有道德的人,而在學習這塊卻給不了他輔導和幫助,只能靠他自己,然而就是沒有我這當爸爸的,也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的我不在身邊導致兒子成績不好,跟不上去,每個月都要拿幾百塊的補習費,好讓我兒子放學後留下來讓老師給他補習功課,就這件事一直壓在我心底難受的很,不能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啊!

其實我心裏還以爲是我兒子真的太笨,還是他上課沒有認真聽老師講課,我就問我媽媽什麼原因,我媽給我說又不是我的兒子才那樣,好多孩子都是放學後留下來補習,這讓我很質疑,我很想知道現在的老師上課都在講些啥了,有講重點嘛!是不是現在九年義務教育不要錢了,都不講重點了嘛?難道是校方在變着方的收其他錢嘛。

我聽過一個大學教英語的老師一遍演講,這是他口中的教育意義!他說我們中國被稱爲文明古國,經千年顛沛而魂魄不散,歷萬種災厄而總能重生,就是因爲我們國家重視教育,我們尊師重道。早在我們文化的源起,就已經將孔子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立爲我們這個文化的精神圖騰,而對教育的執念,即便是在最困苦的歲月,最艱難的日子裏總有不拋棄,總有把教育重新拾起、擦拭。奉還於我們的神壇。

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教育是什麼,教育是社會良心的底線,是人類靈魂的淨土,是立國之本,是強國之基,教育有啥用,教育就是幫助我們個人認知自己,幫助這個民族認知自己。我們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並且創造這個國家的未來。他還說我們作爲教育者,被教育者要始終謹記,我們讀書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聽完他的演講,我是受益匪淺啊!所以我們不管自己做什麼都要時刻去學習,做人不能沒有信仰,所以我在電話裏給兒子講的就是,希望他不要貪玩,要從小要把自己規劃好,不能像老爸我一樣,不好好讀書,長大了沒文化,沒知識什麼也做不了,就只能下體力,如果我們從小都不好好的去學習知識,在這個科技時代怎麼能讓自己有更好的生活,怎麼才能在生存下去不被淘汰啊!

最後我真心希望我們的國家所有教育工作者能像這個老師演講的那樣,我們作爲教育者,作爲受教育者,要始終謹記,我們教育,我們讀書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那就是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也希望所有在讀書的孩子們不要讓貪玩佔據你的讀書的好時光,不要被外界的東西引誘所迷惑了自己,也不要在該學習的好時光裏去貪玩好耍,和談情說愛,應該把年少和青春的時間用來強大自己,以後你就會收穫更好的成果,安逸舒適的生活。

最後也希望天下所有教育工作者,在對待國家未來的花朵們,不要敷衍了事,誠懇地希望您們把你們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孩子們,教育是神聖的,多麼的希望學校不要被利益而把孩子的學習給耽誤了。給同時也感恩感謝您們的無私奉獻。

教育的隨筆2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寫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言禁未開之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教學的隨筆,請參考.

不再直接給幼兒餵飯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個幼兒因爲吃了涼的飯菜而嘔吐。嚇壞的我馬上帶幼兒到洗漱間進行清洗,並告訴了其他的教師,而大家卻覺得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視無睹。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刺激。由於幼兒吃飯比較慢,冬天飯菜沒有吃完就已經冰涼。加之教師不停督促讓幼兒吃乾淨,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頓涼飯。所以我從那時起堅持每個中午晚回家一個小時,對平常吃飯慢的幼兒直接進行餵食。

我以爲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去照顧好了孩子,是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做的。殊不知,由於我的餵食而剝奪了幼兒自己進食技能的培養。代勞不是幫助幼兒。

我們老師平時在工作的時候,往往是關心幼兒吃飯的多少,快慢、挑食等問題。很少考慮到幼兒進食時的心情,胃口等。這樣一味的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幼兒,所以纔會出現催食、餵食等現象。有時,教師在反覆催食,或着特殊強調照顧時,也會給幼兒小小心靈帶來無形的壓力。進而更加恐懼甚至厭惡吃飯。

對待吃飯慢的,可以先給幼兒少盛,循序漸進。不要刻意的強調或者批評幼兒吃飯慢,少。或者直接代勞,拿過碗勺餵飯。但是我絕不讓幼兒吃涼了的飯菜。飯前食慾的調動,舒適進餐環境的培養,及時的表揚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會有利於幼兒的進食。看似無所爲,其實功效卓著。

孩子是我們的監督者

記得我第一次下幼兒園見習時……

早上,我起了個大早來到幼兒園,跟主班老師打過招呼後,便來到洗手間洗手。這時第一位到園的孩子也來到洗手間洗手,小女孩望着我叫“老師”。“哎”我心裏高興的應着。不一會兒小女孩突然瞪着我說:“鄧老師昨天才說要節約水資源,洗手時不能開那麼大的水,你還開那麼大,哼!”我聽完她的話後又驚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後,我連忙整理一下臉部尷尬的表情。蹲下來對孩子說:“不好意思,我昨天沒來聽課,不過謝謝你告訴我,我以後一定注意的。你真聰明,老師說過的話都記着呢!”這時小女孩高興的對我說:“不用謝。”然後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兒園裏你的一行一舉都有這麼多的孩子在監督着,可不容得有一絲的錯誤和馬虎啊!

見習生活中,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

不要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長卻因爲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許多成長的機會。比如,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孩子吃的橘子、雞蛋、蘋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爲的是孩子吃起來容易,更不會遇到什麼危險。可是不知道這些父母有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爲孩子提供這些方便的同時,不僅剝奪了孩子親手實踐的機會,而且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甚至會因此養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進取的不良品性,從而耽誤孩子的一生。

多給孩子講故事

幼兒園的孩子們,大多3-6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讓孩子多聽故事,多說兒歌,多朗誦散文,將對孩子以後的口語表達、說話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齡不大,但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聽故事。

早上,孩子們到園的時間等等不一,爲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不讓早到的孩子感到無事可幹。每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帶或音樂磁帶。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針對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將聽故事這一環節穿插在午飯、睡覺前後和放學前,個多月下來,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孩子們在午飯期間邊聽故事,邊做飯前的準備工作,一舉多得。

孩子們從聽的故事中學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規,自覺性提高了。

孩子們敢大膽舉手講話,並且口語表達能力大幅度提高。

講故事有諸如以上的好處和功效。我們當老師的又何樂而不爲呢?

關注每一位幼兒

今天剛走進活動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掉在地上的兩幅畫。通過我的仔細觀察,屬人爲破壞。

“一定是維鎮乾的。”我心想。

維鎮是我班年齡最小的孩子,活潑聰明又調皮,類似的事件他幹過不止一次,這次肯定也不例外。

維鎮來園後,我把它摟在懷裏說:“告訴老師,你昨天干了什麼?”“我跟媽媽去姨媽家,跟妹妹玩了。”我這才記起維鎮昨天沒來園。

“老師,這是寒寒弄下來的。”鑫源大聲喊道。

怎麼可能呢?寒寒是個愛靜的孩子,說話聲音也很小,經常讓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真的是你弄下來的嗎?”我問寒寒。她笑眯眯的看着我沒有辯解。“是不是你看到畫太陳舊了,想換張新的?”“不是,我想讓老師叫我的名字。”

原來是這麼回事,每天老師都會表揚很多優秀的孩子,鼓勵一些表現較差的孩子,而寒寒既不優秀,也不頑皮,所以老師極少叫到她的名字,她想用這種方法引起老師的注意。

這件事給了我不小的啓示,作爲一名幼兒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都能享受到老師的關懷和照顧,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對於搶站排頭的孩子我是這樣做的

每次放學,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佔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挨的近一點,以“小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爲了改變這種現象,滿足孩子們的心願,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站隊前,我對孩子們說:“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們身邊,一一和他們拍手,親切地在他們的耳邊說一句:“你的小手真有勁”。或者說:“你的小手熱乎乎的……”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我耳邊說一聲:“你的手也熱乎乎的。”或者說:“你的手和我媽媽的手一樣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隨後孩子們臉上都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我說:“站隊吧!”話音剛落,孩子們個個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隊,沒有搶排頭的了。

教育的隨筆3

自由活動時,含含動手與宸宸爭搶玩具,宸宸毫不相讓。含含見搶不過就用力打了一下宸宸,手還沒縮回來,嘴裏已經很順溜地冒出一句“對不起”,說完還是繼續和宸宸爭搶玩具。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向我告狀,我走了過去,宸宸像見了救星一樣哭訴着說:“含含搶我的玩具,還打我。”含含理直氣壯地說:“我已經說了‘對不起’了。”宸宸氣得滿臉通紅,說不出一句話來。

從兩個孩子的陳述中我聽出來:含含已經把“對不起”這句話當成瞭解決問題的“法寶”,她認爲如果欺負了別的小朋友只要說了“對不起”,而另一個小朋友就一定會說“沒關係”,在她的眼裏一句“對不起”幾乎是萬能的,所以她才理所當然地一邊做傷害別人的事,一邊“對不起”脫口而出。

由此我也想到自己平時的一些做法:解決幼兒同伴之間發生的矛盾時,一般都就事論事,先批評挑起事端的孩子,然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該道歉的道歉,該玩的繼續玩。我們只教會了幼兒說“對不起”,卻沒有告訴幼兒爲什麼說“對不起”,對於他們來說,根本不會明白“對不起”只是對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說句“對不起”,只能代表自己已經認識到了錯誤,並願意改正,但對對方造成的傷害仍然存在。老師的處理方式只不過是教會了孩子使用禮貌用語,而忽略了幫助孩子在交往中解決矛盾的能力。在搶玩具事件中,含含肯定知道搶玩具是不對的,但她還是搶了,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她缺乏自律,缺乏自律的孩子纔會常說“對不起”,做事前從不想後果。而宸宸呢,雖然氣不過含含的無理爭搶,可又礙於對方說了“對不起”,老師也講過同伴道歉了自己應該原諒,只能看着乾着急。

我們應該做的是讓幼兒明白,說了“對不起”以後,事情不是結束了,接下來該爲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可以採取一些幼兒可以理解的表達歉意的方式,如讓幼兒幫助對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淚等等。這樣,幼兒通過對自己的行爲後果負責,不僅有機會表達心中的愧疚,而且還可以讓他們漸漸學會在行動之前多想想行爲的後果,這樣對孩子才更有教育意義,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律,從源頭上防止矛盾的發生。

教育的隨筆4

剛入學的孩子天真爛漫,有強烈的求知慾和上進心。但是由於年齡小,正在成長時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靈易受影響。有的因某些原因,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出現厭學等心理問題。因此,作爲班主任,必須十分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始終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這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怎樣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尊重和賞識每一個孩子,使孩子樹立自信的心理。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特別是老師的尊重和賞識。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意尊重和賞識每一個孩子,這是激發孩子上進心最重要的方面。要做好這一點,教師在對待孩子的教育觀念上,應該是沒有“差生”,只有差別。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讚賞的方面。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即使他們的成績不合格,也可以說他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知識,也是進步了。學習的進步、優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師如果都能及時地給孩子肯定、誇獎,在孩子的心靈中會起着積極的作用。孩子們由於得到老師的賞識,而受到巨大鼓舞。我常常獎給孩子們“小紅花”、“小紅旗”、“小五星”,孩子們都視爲“珍寶”。興高采烈地向家長彙報。許多家長對我說:“崔老師,我那孩子,你給他‘三分顏料’,他就開起了‘染房’。”這雖是打趣的話,卻揭示了兒童在得到老師賞識後,心靈碰出的火花:教師對我這麼賞識,覺得特別幸福。他們越來越喜歡上學,越來越自信,越學越有勁。

二、激發快樂的心理,使之樂學。

孔子一生強調“樂學”,他認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因此,我在教學中儘量挖掘教材中知識的有趣性,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孩子們“樂學”。如:低年級教學內容中識字是教學的重點。一年級的教材中識字佔教學內容的大部分。如果上課時單純地講解字音、字形、字義,學生聽起來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學的生字也記不牢。爲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快速牢記所學的生字。在上識字課時,我除了讓學生讀準字音,理解字義,還想了許多好辦法幫助孩子牢記字形。一是通過猜字謎的遊戲活動來記住生字。二是編口訣來識記容易混淆的生字。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的口訣編得好。三是編講與字形有關的小故事……這樣學生所學的生字不僅記得快而且記得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激發了學生快樂的心理,學生始終感到有趣、輕鬆愉快,沒有壓力。這樣孩子們越學越愛學,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

三、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孩子們有一個穩定的健康心理。

啓蒙教育階段的孩子,他們一切都處於起步階段,養成良好的習慣顯得更加重要。在這一階段,習慣養成得好壞,關係到他們長時期的學習和成長,甚至能影響一生。所以,我接教每一屆一年級新生,在各方面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我現在所教的班,剛入學時,很多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愛講閒話,做小動作,不積極思考問題,舉手發言的孩子不多。我便採取多種形式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給孩子們講了許多科學家小時候愛學習的故事,讓孩子們懂得從小愛學習,學得本領,將來才能爲祖國作奉獻,成爲一個有用的人才;同時我還組織孩子們進行各種有趣的比賽。如:男女生比賽爬山奪紅旗,哪方守紀律,認真聽講,哪方就先到達山頂奪得紅旗,還有男女生比賽“摘果子”,每組同學比一比看哪組的紅五星多,全班同學比一比看誰的紅花多……這一個個比賽提高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孩子們逐漸養成了上課守紀律,專心聽講,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四、教育孩子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

現在,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爺爺、奶奶的溺愛呵護下,聽好話多,受誇獎多,滋生了不少嬌驕二氣,這是不良心理反映。因此教育孩子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顯得十分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呢?首先,要教育孩子明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對的要鼓勵、堅持、發揚;錯的要反對、糾正。其次,要明確三點認識。一是認識到每個人都會有優點和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二是每個人要進步,就要勇於不斷地克服缺點,糾正錯誤。所以批評、檢討自己的缺點錯誤,不是不光彩的事,是件好事。三是有缺點錯誤,改了就好。承認缺點錯誤是勇敢的表現,改正則是進步的開始,應當鼓勵。再次,積極開展互相尊重,互相鼓勵,互幫互學活動,使班集體始終充滿其樂融融,奮發向上的氣氛。

五、積極做好有心理障礙的孩子的疏導工作。

低年級也有少數孩子有心理障礙,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必須十分細緻地找出原因,積極爭取家長配合,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要特別注意尊重他們,不要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要以愛心去感悟、啓迪孩子的心靈,樹立自信心。生活上多關心,學習上多個別輔導、多表揚他們的進步等。只要有耐心,堅持不懈,沒有消除不掉的心理障礙。

教育教學實踐使我充分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小抓起。要以高尚的師愛之心去撫育幼小而純潔的心靈,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了健康的心理,他們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小學生作爲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着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讓孩子們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們的神聖職責。

小學階段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由於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對生活沒有正確的認識,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模糊,缺乏處理問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極容易走心理“彎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就顯得尤爲重要。這意味着,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應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作爲一名小學一線教師,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並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纔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關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課堂心理環境

作爲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知識,但還不能很好地瞭解學生心理,大多數教師認爲小學生心理問題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小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兒童”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心理出現問題。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不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行爲得到規範,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學生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爲朋友,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轉貼於 中國,

三、滿足學生合理需要,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念

合理滿足學生正當需要,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條件。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學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儘可能地爲小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在小學生滿足需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醜、是非進行判斷、甄別。小學生由於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衝動驅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採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爲,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於識別,及時發現,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治療和引導,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四、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多層次、全方位追蹤學生心理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爲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檔案的內容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涉及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性格、智力、學習適應性、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家庭情況、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等。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可以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並可預防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學生自己也可通過心理檔案更好地瞭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揚長補短。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但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們付出真心、真情、真愛,一切“從心”做起,我們就能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憂鬱症

憂鬱症,是“一種陰霾般的低潮情緒籠罩的心理疾病,宛如織網般地難以揮去,而不是一種短暫可消失的情緒低沉”。人是情感的動物,心情自有起伏,因此難免有低落、消沉、沮喪的時候;在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極大的挫折與壓力,或因人際因素(特別是情感事件)、家庭的因素、經濟上的因素、工作或學業的困擾等諸多壓力事件,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抒解,周而復始一再累積,很快就會產生“憂鬱”情緒,大部分人情緒低落一陣子後,可以再開朗起來,但少數人因爲遺傳因子或個性(包括不適當的想法)使然,再加上壓力的累積(日常生活瑣事的所造成的壓力累積或遭逢特別大的壓力事件),而又缺乏適當的情緒調節與良好的社會支持,會將情緒狀態延伸爲一種病態,以致於心情與行爲都受到影響,於是產生無法脫離的低落情緒;嚴重者甚至以自殺結束寶貴的生命。憂鬱者也常有死亡想法、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這些想法的範圍由相信自己死去會對他人比較好,到短暫但重覆出現的自殺意念,以致於實際而特定的自殺計劃。自殺動機可包含:面臨自覺無法克服的人生障礙時意圖放棄一切,或強烈希求終止自認爲永無止境的痛苦。想要自殺的人通常會發出求救訊號,根據臨牀經驗,自殺企圖比較弱的人,發出的求救訊號較容易辨識且較爲強烈,且較不會去嘗試或者較不易自殺成功;而自殺企圖很強烈的人,通常所發出的求救訊號極其微弱,很難辨識,甚至自殺意圖的產生與自殺行動出現的時間間隔會縮短。對於後者,自殺危機的辨識與處理較爲困難且要謹慎小心,最好能夠求助於專業人員。自殺獲救者,通常會很後悔自殺,因爲自殺是很痛苦的,而且自殺未成功,可能會有後遺症。而且自殺通常是一閃而逝的的衝動,停下來稍微想一下,爲什麼要自殺,或許念頭就打消了。經由仔細的觀察,通常都可以經由患者的症狀表現來判斷是不是可能有憂鬱症。一旦懷疑有此可能性,就需要尋求專業的診斷與治療。

焦慮症

焦慮不必多說,緊張、惶惶不安、焦躁、坐臥不寧等都是焦慮的表現,長期持續上述狀態導致影響正常生活,這種“不簡單”的焦慮--往往便是病態的焦慮症發作。焦慮症發作令患者痛苦,親屬痛心,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焦慮症發作呢?讓我們一起去挖掘下深層的原因。

焦慮情緒是人們在面對特殊情況進行適應時,在內心激起的不愉快的情緒,它是一種常見的、基本的心理體驗。人性充滿矛盾,人生充滿風險,未來具有不確定性,這是焦慮的根源,也是對人生的挑戰。

改善焦慮症

1.陽光是睡眠的好朋友

陽光是生物鐘和睡眠的好朋友,曬曬太陽可以讓你的身體適應生物鐘的調整。

2.保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失眠焦慮症患者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作息時間。人體是有一定的生物鐘的,不規律的生活和睡眠習慣會破壞這種生物鐘導致睡眠障礙,所以日常要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睡眠時間在6小時以上最佳。

3.享受睡前時光 促你入眠擺脫焦慮

睡前除了運動外,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你儘快入睡。譬如,洗個溫馨的泡泡浴,閱讀下書籍等等,充分的放鬆,享受睡前時光,可以幫助你儘快睡着。

4.運動 促進身心健康

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幫助你提高新陳代謝,血液循環,促進你的健康睡眠、擺脫焦慮心理。不過要注意,睡前儘量避免做運動,睡前運動會干擾你的睡眠,運動時間最好是在睡前6小時左右進行。

恐怖症

恐怖症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不該具有的、對某種特定對象產生異常強烈和不必要的恐懼,並出現迴避意願或(和)行爲的一種神經症。

【診斷】

1、病前多有膽小、怕羞、被動、依賴、易焦慮、強迫傾向及個性內向等性格特徵。

2、自知力完整,明知無害卻不能剋制,妨礙患者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

3、排除焦慮症、強迫症、顳葉癲癇、精神分裂症及正常人的恐懼反應。

【治療措施】

宜採用藥物治療控制焦慮或驚恐發作,然後來用行爲療法消除其迴避行爲。

一、藥物治療:控制緊張、焦慮或驚恐發作,可選用丙咪嗪。

二、行爲療法:用於各種恐怖症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療以暴露療法爲主,酌情選用系統脫敏或衝擊療法;同時配合反應防止技術,減輕或消除患者的迴避行爲。

三、其他心理療法:如精神分析、領悟療法、催眠療法,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療,都可用以治療恐怖症。

強迫症

強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頭腦裏再也不要出現一絲的強迫觀念。這個想法雖然是美好的,但同時也是危險的,因爲沒有一絲的強迫觀念是完美主義的想法,它會爲你以後從強迫症的旋渦裏走出來埋下一個隱患。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會遇到一些挫折、不順和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而這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爲此煩惱,會不斷地在頭腦裏反覆地想該怎麼樣處理這些事情,特別是當我們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有可能這種反覆地想會持續得更久,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反覆地想就是一種強迫,所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強迫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們在事情解決之後,強迫也就跟着結束了。

所以強迫症患者應該放棄不要一絲的強迫觀念出現的完美主義願望,因爲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這些必然的強迫就會與你的強迫症結合起來加重你的症狀,這也是爲什麼強迫症難以跟除的原因,因爲強迫是根本就無法徹底根除的。

多動症

1、多動症是一種病。隨着人們對兒童多動症的深入研究,已發現多動症兒童有許多異常,如大腦解剖異常、代謝異常、執行功能異常和基因異常等。這些證實了多動症兒童的變化是有病理基礎的,多動症是一種疾病。

2、多動症是終身病。多動症兒童長大後雖然多動表現可能會減輕甚至消失,但其他症狀並不一定有明顯的改善,常持續多年,甚至可能終身存在。多動症兒童年齡小的時候多動表現明顯,隨着年齡的增長,則注重力不集中更明顯。

3、常與共病相伴隨。多動症的表現主要是注重力不集中、多動和衝動等,但實際上單純的多動症大約只有約1/3,大部分的多動症都同時伴有其他疾病,我們稱之爲共病,包括抽動、學習困難、對立違抗、品行障礙、焦慮、抑鬱等。由於這些共病的存在,使得多動症的症狀加重或不典型,對多動症患兒的學業、職業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產生廣泛而消極的影響,造成了更嚴重的後果。

4、重視女孩多動症。不少人認爲,多動症是男孩的病,女孩沒有多少多動症。近年的研究發現,女孩多動症的發病率遠比我們想象的高。因爲多動症女孩其多動的表現並不明顯,主要表現爲注重力不集中,這就是所謂的“不多動多動症”,往往輕易被人忽視。

5、藥物治療是首選。多動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如心理行爲治療、家庭治療和藥物治療等。既往由於人們對該病的治療存在着種種誤解,非常是擔心藥物的副作用,依從性不高,許多患兒並未得到適當的治療,貽誤了治療時機。近年研究發現,只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同時進行,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而僅用非藥物治療的效果往往不夠理想。

6、藥物治療要長期。由於多動症的症狀長期存在,對多動症兒童的影響也長期存在,而藥物治療並不能根治疾病,需要長期服藥。僅在考試時服用藥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7、藥物治療要連續。既往多動症的治療,常採用間斷治療,即周1-周5服藥,週末停藥,節假日停藥,其實這種服藥方法是不科學的。多動症的症狀始終都存在,假如採用間斷治療的方法,可能在學習時症狀有所改善,但其他方面的問題並不能改善,而實際上兒童行爲和各種功能問題,是一個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問題。

疑病症

疑病症是以疑病症狀爲主要臨牀特點的一種神經症。病人對自身的健康狀況(可能處於亞健康狀態)或身體的某一部位和某一部分功能過分關注,懷疑患了某種軀體方面或精神方面疾病,但與其實際健康狀況不符,醫生對病人“疾病”的解釋或醫院對病人的身體檢查常不足以消除病人的看法。

對疑病症病人進行心理治療是很必要的。當然,對疑病症病人的治療也不會是很順利的。在治療初期,不能對病人直接講他沒病、啥問題也沒有等之類的話。因爲這樣的話對病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心理醫生應抱着理解、關懷、同情的態度同病人進行交談。醫生必須取得患者的信任,不斷引導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的健康狀況,糾正錯誤觀念。如果病人積極配合,可實施森田療法。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配以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些。

教育的隨筆5

班級就是一個溫馨的家庭,每個孩子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他們傷心時去了解、哄勸他們,她們高興時會覺得很欣慰、滿足,他們進步和表現積極時會及時表揚和鼓勵他們,他們做錯了會教育甚至批評他們。

天天和孩子們“泡”在一起,工作就好似日常生活,孩子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老師就似媽媽,要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在意他們的喜怒哀樂,教育好他們,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是老師最大的心願。孩子們叫聲“媽媽”,覺得很親切,知道是孩子們向老師表達喜歡、想和老師親暱的表現,孩子們在生活和活動中,情急之中情不自禁地呼叫:“媽媽……”時,是孩子們感覺老師和媽媽一般可信可親的表現,是發自內心的呼喊,是老師和孩子之間零距離的親密和接觸。

老師習慣了每天都要和孩子們一起,孩子們也習慣了每天都要看見老師,我們的生活、學習充滿快樂和溫馨,相互之間的關係也都親密無間。在幼兒園裏,老師和孩子們都好似在家一樣,每天見面並相處着,心裏好像都很踏實、安然。

今天,我去聽課,孩子們在午點的時候我就回來了。孩子們一看見我,高興地喊着,有的過來摟着我的腿,有的過來牽我的手,有的急切地向我講述今天發生的一些事情,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老師,你上午爲什麼沒有來?當時,他們關切地神情、發自內心的真情表現真的讓我好感動。等孩子們都散開後,配班老師告訴我,上午孩子們都來問:齊老師呢,爲什麼沒有來,去哪啦,什麼時候回來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有幾個孩子尤其惦記,一個上午問了好幾回。

孩子們的表現總是最直接和最直白的,他們率真的表現令我深深地感動。回想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可以用含辛茹苦來表達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其背後有委屈、有煩惱,但更多的是歡欣和快樂。當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時會煩惱,受到家長誤解時會覺委屈,凡此種種,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更重要的是真心地付出後均能得到了家長的理解、接受,換之以積極的支持和密切地配合。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孩子們的進步、成長和健康快樂都是我們幼兒園老師快樂的源泉,這些快樂也是我們幼兒園老師熱情、不辭勞苦工作的原動力。

教育的隨筆6

非常榮幸,這次雙休日能去上虞培訓。培訓中爲我們帶來示範課的有吳**老師、祝**老師、袁**老師和宋**老師,她們的課十分精彩。爲期兩天的培訓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吳**老師給我們帶來的講座。說到吳**老師,對她的瞭解並不是很多,只知道她是應老師的徒弟同時也是位非常出色的名師。

通過觀摩吳老師的課和她的講座,更讓我覺得她是一位睿智、幽默、善於觀察的好老師。

吳老師爲我們帶來的講座爲《解讀孩子、解讀教材》。吳老師舉了很多例子讓我們知道做爲一個老師,上課、做事必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一.不要侷限孩子的想象

有這麼一位老師,她要上一節名爲《找朋友真開心》的公開課,她先出示了一隻鴨子,讓小朋友猜一猜它的好朋友會是誰?小朋友猜了天上的小鳥、燕子,地上的小狗、小貓,還猜了水裏的烏龜、小魚,但最後都被這位老師一一否定了。最後這位老師出示的答案把小朋友都矇住了,小鴨的好朋友還是小鴨。我們不禁感慨,這位老師的思維太侷限,爲什麼小鴨的好朋友一定也是小鴨?當小朋友說出其它答案時,老師爲何對他們的猜測給予了否定,難道只有同類才能成爲好朋友?

二.不是所有的教材拿到都能馬上使用,先要仔細閱讀故事,修改其中不太正確的詞句

三.不要太慣班級中能力強的孩子

吳老師舉到這樣一個例子,也是我們在平時的日常帶班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有這麼一個班級,班級裏有一位十分出色的小姑娘,聰明能幹那自然是不用說的,每次上公開課年輕的班主任老師都必定帶着她,久而久之養成了她高傲、目中無人的壞習慣,以至於看人都喜歡白眼,可是年輕的老師沒有聽他人的勸告,繼續“慣”着她,到中班的一次公開活動中,這個女孩子直接在課堂上公然向老師“挑釁”說:“老師,你畫的葉子怎麼有眼睛和鼻子,我們看到的根本就沒有啊!哈哈!”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起鬨起來,說:“是啊、是啊!”現場的秩序一度失控,弄得年輕的老師也不知所措。那個小女孩卻在旁邊得意地大笑。

在班級中那些聰明的孩子必定會得到我們老師更多的關注與疼愛,但是過渡地疼愛並不是好事,適當地我們要將注意力轉移到那些能力較弱的孩子身上,經過我們的幫助,他們在能力發展方面有更大的提升,是我們最高興看到的。

四.善於接納孩子的猜測

在一次公開課中,老師將一張餐巾紙放在一個紙杯裏便讓孩子們猜測這個絕配裏會是什麼東西,孩子們有的猜水有,有的猜米,有的猜雞蛋,看到平時聰明的孩子今天的表現有點“失常”,老師的臉色一下子就拉下來了,最後老師請了一位班級中最聰明的孩子,那孩子慢慢地站了起來,說:“手怕?”孩子的語氣明顯上揚,老師直接否定了她的猜測。活動結束後,這位老師到班級裏進行了物質獎勵,她把禮物不是分給那些上課積極舉手發言、積極動腦的孩子,而是獎勵給了那些坐着一動也不動的孩子,並埋怨道:“這羣孩子怎麼這麼笨,這麼好猜的居然一個人都沒有猜出來。”試問,一張餐巾紙放在一個紙杯裏,你想讓孩子猜出什麼?

通過這個案例,讓我知道,鼓勵孩子大膽說是語言活動的關鍵,多提醒就能接近正確答案。例如那個女孩猜的手怕,老師可以鼓勵說:“你猜得很棒,答案快接近了。”而不是孩子回答的答案不是自己心中設想的那個答案就一味地否定孩子的猜測。

吳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內容還有很多。通過這次觀摩她的課和講座讓我知道,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那麼輕鬆就能得來的,成功=90%的努力+10%的機遇,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老師,一定要關注到細節,多從孩子的角度來分析教材、分解問題、分析孩子,那麼纔有可能更好地勝任這個位置。

教育的隨筆7

玉舒和張熙是從小一班來的兩位小女孩,今天早上玉舒穿着拖鞋來幼兒園,自己不小心被自己的鞋子弄到了,我還沒來得及將她扶起來,她自己就爬起來了,也並沒有覺得摔倒了會很丟臉,班級有幾個男孩子開始笑她,她便大聲地哭了起來,大班幼兒園教育隨筆。

我走到她身邊安慰她並批評了其他小朋友,在我去管理其他幼兒時。我發現張熙跑到餐桌地方抽了幾張紙,跑到玉舒旁邊幫她擦擦眼淚,邊拍拍她的背,邊用小手拉着她,而其他小朋友則在做自己的事情。幼兒內心會有一種潛在的歸屬感,幼兒會把之前的班級當成自己的集體,自己班級的同學纔是自己的朋友,有困難要去幫助他。

女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着自己的歸屬感家庭或者如果她覺得自己被人嫌棄 ,比如遭到他人不留情面的嘲笑,她就可能到別的什麼地方去尋求接納並獲得歸屬感。張熙給了冒玉舒安慰和鼓勵,讓冒玉舒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得到歸屬感。 我馬上表揚了張熙這種關愛小夥伴的行爲,並讓幼兒要學習張熙的這種行爲,要學會關心愛護他人,這樣你會得到更多的好朋友,你在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助你。關愛能帶給他人安全感,給人一個歸屬感,幼兒在一起玩耍時,需要一種歸屬感和被關愛。

教育的隨筆8

今天中午午睡的時候,爲了不影響孩子們休息我坐在走廊裏寫教案。寫着寫着我感覺大廳那有個人影晃來晃去,扭頭一看原來是宗鑫巖,我以爲他要上廁所隨口就說:“鑫巖趕緊去小便。”“老師我小便過了,我是來看小動物的。”原來小傢伙在二樓小便完了,故意跑下來看蒙三班11月份有關動物的主題牆。

“你爲什麼要來看小動物呀?”

“明天我媽媽要帶我去動物世界(動物園),所以我就來先認識一些小動物明天了告訴媽媽。”

“老師我認識燕子和第五個綠鳥。”

“你怎麼知道它叫綠鳥呢?”

“你看它的身體都是綠色的。”其實那是一隻蜂鳥,它的身體是綠色的。

“它的名字叫蜂鳥,你看它的嘴巴多長。"

還沒等我說完鑫巖就接着說:“它的嘴那麼尖,就像“謎語”《鷸蚌相爭》裏鷸用它的尖嘴巴去吃河蚌的肉時,河蚌就夾住了它的嘴巴。”雖然是成語孩子把它說成了“謎語”,但是他說完這句話的時候我很吃驚。心想:他怎麼會知道《鷸蚌相爭》這個成語呢?

“你怎麼知道《鷸蚌相爭》的?”“媽媽在家給我講的。”

不管是從孩子期待媽媽帶她去動物園而提前做功課,還是他從媽媽那學到了《鷸蚌相爭》這個成語,都不難看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也是整個社會的希望。他們成長的路還很長,作爲父母,掌握恰當的教育方法需要長期的摸索和嘗試,我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配合學校和老師,讓家庭教育成爲幼兒健康成長的搖籃,把孩子培養成健康的人,快樂的人,有用的人,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教育的隨筆9

“我來,我來……”在一張張渴望參與活動的小臉中,我找到了鳴鳴,他正高舉着小手,眼中閃爍着急切的表現慾望,看到這種情景,我不禁想起鳴鳴剛入園時,他父母和我談起的一番話:“這孩子,從小反應慢,教什麼都不會,真是沒辦法了。”從那時起,鳴鳴就是別人眼中的笨孩子,扮演着醜小鴨的角色。

在教育活動中,我總是特別在活動結束後單獨找他,問問他活動中的知識學會了沒有,時不時開一次小竈。

有一次,小朋友在室內自由活動,突然電燈滅了,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說:“電燈沒了”、“燈壞了”。這時候鳴鳴地聲音響了起來:“不是的,是停電了。”小朋友可能都不知道停電的含義,於是我就馬上插話:“鳴鳴,你給大家說說,你怎麼知道電燈滅了是因爲停電了。”鳴鳴走到大家面前,漲紅了臉說:“爸爸告訴我,電燈要通電,停電了電燈就不亮了。”我看着孩子們認真聽的神情,心想:這正是一個讓鳴鳴表現自我,增強自信的好機會。我對全體小朋友用崇拜的口氣說:“原來是這個道理呀,鳴鳴真了不起,我們大家不知道的,他也知道。”隨着我的一番話,鳴鳴的頭彷彿擡高了一些。自從這件事後,每當有在集體面前表現的機會,我都讓鳴鳴參加,並對他的表現無論好壞,都給予鼓勵、贊同,漸漸地鳴鳴也成了一個活潑勇敢愛表現的孩子。

鳴鳴由一個醜小鴨變成了小天鵝,我認爲成功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質中最重要的是自信、自立、自主。自信是成功的關鍵。鳴鳴的成功證明:有了成功教育,每個孩子都有潛力可挖,有了成功,便自然產生了自信心,學習的困難就不會畏懼,成功的例子就會層出不窮。

教育的隨筆10

今日孩子們的早點是圓圓的芝麻餅乾和方方的薄餅乾還有小饅頭。說實話,孩子們每一天的早點都差不多,所以孩子們吃這些餅乾的時侯興趣都不太濃,異常是小餅乾,好多孩子都不要吃了,對於方方的薄餅乾孩子們是最喜歡的,所以都盯着方方的餅乾吃,動作較慢的孩子有時吃不到。

孩子們開始吃了,看到他們興趣不高的樣貌,我也拿起一盤餅乾說:“我吃小小的饅頭”說完就吃了一個小饅頭,我又說:“我吃圓圓的芝麻餅乾。”就這樣我按順序邊說邊吃,把三種餅乾都吃到了,孩子們看到我吃餅乾的樣貌,興趣一下子被激發了,也開始一邊說一邊吃,並且也把三種餅乾都吃了,平時不愛說話的悅悅也邊說邊吃。待孩子們吃完點心後,我發現今日的盤子裏沒有留下以前一向吃剩的小饅頭,個盤子裏的所有餅乾都吃完了,並且今日吃餅乾的速也快了很多。雖然他們說說、吃吃,但在這過程中他們也會到了“安規律排序”領。其實一天的工作中,有時隨性很強,但都充滿了教育性。

善於發現,善於思考,經驗和知識會更加豐富。有時我們教師動一下腦筋,孩子纔會真正在玩玩中學到本領!

教育的隨筆11

早打算好週末享受一下春日的陽光,不過當我美美地走在大街上心情卻因爲看到很多的幼兒園的“孩子”揹着“行囊”在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的陪同下,特別忙碌的趕往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特長班而大打折扣,唯一的感覺就是:“特長班”怎麼如此盛行?

和許多家長探討過這個問題,總結下來大概有1/3的人覺得週末孩子沒地去,在家呆着還不如到特長班學點東西,2/3的人認爲應該讓孩子學一技之長,以便能在以後的社會中有更好的生活,還有一小部分人覺得別人的孩子都在上特長班自己孩子不去的話,有點對不住孩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真的會出現家長們所預期的結果嗎?

首先探討一下幼兒期最關鍵的是要培養什麼?我們知道一個人能否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他的智力水平即有多聰明,而是取決於其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非智力因素是相對於通常的智力而言的心理特徵,它主要由心理髮展過程中的情感意志和個性心理特徵的興趣、動機、氣質、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因素共同組成,最通俗的即堅持性、自信心、勇敢、活潑、合作性等等品質的發展。培養非智力因素在幼兒期最好的途徑就是養成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現在我們都非常重視“素質教育”幼兒更不能例外,素質教育是什麼呢?目前還沒有固定答案,但大家都比較認同的是:當你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剩下的就是素質。很顯然在幼兒期要培養的不是單純的認多少字,背多少詩,會算多少題,如果想讓孩子有美好的未來就應該從長處着眼,着重發展幼兒的非智力因素。

班裏因爲開展“瑞吉歐幼兒教育中國化研究”的課題,所以有幸聽到這樣的活動案例:XX市某幼兒園的孩子們在一段時間對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爲了讓孩子親身體驗碗的製作過程,家長和教師帶孩子去陶吧去製作碗,很多孩子對以前的碗是什麼樣的產生疑問,家長和教師便一起帶幼兒到博物館參觀,上千年的碗的歷史那麼生動地直觀地呈現在孩子面前,孩子們驚呆了,興奮極了,他們相互交流着,討論着,相互感染着,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感動了所有的人……講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我們給予孩子知識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每個孩子都是學習的天才,求知慾是與生俱來的,不過爲什麼在孩子後來的發展中出現了差異呢?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的因素。家庭在孩子發展問題上所持的不同的價值觀、教育觀直接形成了不同的環境從而作用於兒童,出現了個體差異。曾經讀過這樣一則報道: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有不少高學歷家長在孩子入托時並不希望幼兒園教給孩子單純的技能知識,他們更希望孩子在一種友好、合作、安全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樂觀的活潑的性格等等,他們更強調孩子的意願,他們的家庭屬於民主型家庭,就像剛纔的案例一樣他們會在孩子需要的情況下,爲孩子提供學習的環境,支持孩子的行爲,當然這些地區的社會環境相對要好許多,作爲同在一片藍天下的我們的孩子可能現在還參觀不到東營的博物館,還找不到陶吧,但他們應該擁有一樣的快樂童年。

班裏的琪琪有天對我說:“星期六我要學英語,還要學畫畫呢?”我問她:“寶貝,你累嗎?”“嗯,當然了,可我媽媽讓我去學,我很聽話!”真想不到,週末孩子比我們還忙,好像有的孩子還要上三個特長班,他們纔是真正的奔波呀!但最令我們擔憂的是有多少特長班懂得幼兒教育,略懂得幼兒教育的又有誰會着眼於孩子的長遠發展。興趣是要培養的,但我們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剛剛萌芽的興趣,不知道是會被扶持起來,還是會被拔苗助長。都說特長班辦得好不好,要看家長的反應,而家長觀察到的也便是孩子們最直觀的表達:比如幾張畫,幾個動作,甚至幾個單詞,因此特長班也就特別重視這些最表面的可呈現東西,但那些不能呈現,也就是最關鍵的各種能力:比如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等呢?這些能力都是隱性的,而且要經過若干年後才能顯現出來,所以在這個功利性如此強的經濟社會裏,誰會來做,誰能來做?!不少家長覺得自己孩子特別有舞蹈的天賦,肢體語言很豐富,想送舞蹈班,可是她才4歲、5歲,甚至更小;有的家長想讓孩子成爲鋼琴家,即便不是也想讓孩子多接觸一點音樂,可是總會學着學着就變質了,鋼琴是外國的樂器,外國人聽都沒聽的考級成爲許多家長趨之若騖的目標,實際上舞蹈也罷音樂也好他們到底都是用來幹什麼的?誰都知道,它們是人類表達和釋放情感的最原始的行爲,是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如果沒有快樂可言,它們還會有延續下去的生命力嗎?

幼兒園的孩子太小了,他們最愛的是玩,最需要的還是玩,別老讓孩子待一個地方,他們會感覺統合失調的,會不知道怎樣和別人交往的,難道我們小時候玩的高興時被父母叫回家時會高興的忘乎所以?借用在上海學習時一位學前教育專家的話:可憐可憐幼兒園的孩子吧,讓他們多玩會兒,等到了小學,他們哪裏還能如此徹底的玩?!所以當媽媽準備換好行裝去逛街的時候,當爸爸說出無數個理由要加班的時候,請別把孩子送到他不能好好的、安全的(心理上)、放鬆的

玩的地方,那樣對他們是有些不公平的。當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你會找回久逝的童心;你會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各種各樣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螞蟻的房子是什麼樣的?樹上爲什麼會有眼睛?小鳥地窩是什麼樣的?等等,從你的行爲中孩子會學會怎樣查詢資料,怎樣解決遇到的問題,怎樣和別人合作研究,怎樣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怎樣遇到困難不放棄……別說這是孩子的事情,其實這纔是最偉大的事情!

你能夠帶孩子在一個週末去春遊,但下一個週末呢?下一個季節呢?別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他們是在“玩”中長大的,當然這種“玩”會在你的“犧牲”的陪伴下收穫孩子和你真正的幸福!

教育的隨筆12

繪畫活動後,我組織幼兒喝水,孩子們陸陸續續起身過來站隊,毛毛並沒有理會我,他仍然在埋頭畫畫——這是他轉入我班一個月以來的一大進步,因爲剛轉入我班時,動手操作的活動他是從來不參與的。當多數幼兒已經站好的時候,毛毛才起身,然後向隊伍的最後邊走過去,走到子源的桌子前,他看到有幾個小朋友正在看子源的畫,毛毛拿起桌子上的黑色勾邊筆就在子源的畫紙上隨手畫了兩下。這時平平跑過來告狀說:老師,毛毛在子源的畫上亂畫。”毛毛也跟着平平過來,衝着我得意地笑,一副沾沾自喜的樣子!

喝完水,毛毛坐回椅子上繼續畫畫,我走到他的旁邊,蹲下來問他:爲什麼在子源的畫上亂畫?”他一臉壞笑地說:我想試試他的勾邊筆還有沒有水?”我點點頭:哦!你用這種方式檢查彩筆有沒有水啊?”他點點頭依然很得意地衝我笑。我說:那你爲什麼不在自己的紙上畫呢?”他說:我怕弄髒我的畫。”

孩子只懂得愛惜自己的東西,不懂得去愛惜別人的東西,不會爲別人着想。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長期處在父母及祖輩的寵愛中,爸爸媽媽對孩子百般呵護、悉心照料,只求給孩子多一些付出,而從不求回報,孩子認爲:被他人關愛是理所當然的。長此以往,孩子總是以自我爲中心,對周圍的同伴缺乏關愛。如果孩子從小不知道什麼是關愛,那麼長大以後很難適應社會需求。學齡前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優良品質,有助於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而且使幼兒在與人交往,學習互動、合作與分享等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有利於其成年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毛毛跟我說完就低頭畫畫,我拿出一支綠色的水彩筆,在他準備畫草地的位置上隨手畫了一下,他哇”了一聲便開始嚎啕大哭。擡頭一看是我,所以沒有動手,不能動手解他的心頭之火他哭得更傷心了。我裝作一臉茫然地樣子說:怎麼了?”他邊哭邊吼:你給我弄髒了!”我說:我想試試彩筆有沒有水?”他依然哇哇地哭着,我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說:不是你告訴我這樣檢查彩筆水的嗎?你剛剛還在子源的畫紙上試過啊!你剛纔怎麼沒有想到會把子源的紙弄髒呢?”他的哭聲戛然而止,邊擦眼淚邊轉過去看着子源說:那我以後不給小朋友亂畫了。”我對他表示了歉意,並告訴他:在我畫過的地方,全部塗上綠色就是草地。他仔細看看,咧着嘴巴笑了。

在活動中,捕捉幼兒心理的真實思想,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體驗關愛的情感和分享的快樂,在理解和體會到別人對自己關愛的同時,學會關愛他人,樂於幫助他人,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教育的隨筆13

本週末,我給瑞瑞的媽媽打電話,瑞瑞的媽媽說本週回家他很不高興,問他什麼原因,他說是俊俊小朋友撩他,推他一下,大家就沒有評他當友愛小天使。諸如此類的事情他講了很多,總而言之都是別人不好,同學錯怪他,他不願意再到校了等等。當他的媽媽說到這兒的時候,我把實情告訴了他,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當俊俊碰他一下的時候,他很生氣,就把俊俊的牙膏、潤膚膏都擠出來了,生活老師跟他說俊俊碰你其實並不完全是惡意,有時是想跟你玩,可你卻誤會了他,你這樣做俊俊會傷心的。可瑞瑞卻說:“他打我,我就應該還回來。”原來他把小朋友之間的碰撞都想成了打,怪不得最近同學們都在悄悄地躲着他呢?當我把這些都說給家長聽的時候,家長很驚訝,因爲孩子在家裏只說了事情的一半,並且說的都是自己的理。他媽媽說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和阿姨是朋友,有時沒有原則地護着他,使他養成了自私的個性。而且當別人欺負他的時候,親戚朋友都教他“打回去”。他們認爲孩子將來面對的是一個競爭社會,如果事事都教孩子寬容退讓,容易造成他形成軟弱怯懦的個性,無法做到自強自立。所以,讓孩子具有反擊精神,學會自我保護是非常必要的。這讓我想起來很多跟他有同樣想法的家長。

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但應怎樣改變這種觀點幫助孩子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呢?我認爲一般來說,孩子平時所受的欺負,無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如果沒有嚴重的傷害,父母完全沒必要大驚小怪,更不應該用“打回去”的方式進行反面強化。我們可以抓住這樣的事例對孩子進行適時的引導教育,讓他體會到這種行爲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是大家都不喜歡的,小朋友應該團結友愛,和氣相處。我的觀點是,要從培養孩子的愛心出發,儘可能地去淡化人與人之間的“敵意”,教孩子寬容待人。有些人希望孩子受到欺負時能夠積極反抗和自衛,以免養成懦弱的個性。但是,我們應理智地認識到,“打回去”的教育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孩子間的打鬥基本上都是暫時性、代表性的,並不存在原則上的敵意,他們今天吵明天好,在這一過程中互相磨合,逐漸學會交往。如果輕易地教孩子以動手方式來解決問題,就容易使孩子的爭鬥升級,形成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激烈局面,最終造成更大的傷害。更何況,成人社會中,暴力行爲最終也要受到社會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孩子正確的交往技巧,學會以智慧和能力取勝,纔是孩子立足於未來社會,並在競爭中獲得成功的根本途徑。

教育的隨筆14

劉平是我們班的“小公主”,不僅僅長得乾淨漂亮,並且聰明懂事,深得教師們的喜愛,異常是有一頭洋娃娃的頭髮,每當看到她的頭髮亂了我就給她梳梳,並給她紮好看的小辮,她似乎也很清楚這是教師對他的偏愛,總是跟我形影不離。

這天早上,我看到寧寧的頭髮亂蓬蓬的,梳也沒梳,我叫過她來問:“你爲什麼不梳頭髮?”寧寧說:“教師我是故意不梳的,讓你給我梳,你爲什麼每次只給劉平梳小辮,我也要,”一時間我竟不知說什麼好了。

我恍然大悟,無意中我犯了一個錯誤,梳頭事雖小,但在孩子們心中卻造成了不平等的感覺這樣對誰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幾次上課寧寧在扯自我的頭髮,我還批評他,他卻無動於衷,如果這是我主動給她梳梳頭髮,就能滿足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於給孩子造成心靈的陰影,我們的宗旨是讓鮮花和小草都受到陽光的溫暖,我們做到了嗎?

教育的隨筆15

有一天,一個父親帶着自己的小女兒到紐約去和妻子匯合。

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客輪上的一天早晨,父親正在艙了用腰刀削蘋果。忽然,船猛地晃動了一下,父親應聲倒地,那把刀狠狠地插在了父親的胸口上,他的嘴脣轉眼見在顫抖的厲害,臉色發白,女兒看到了,尖叫着跑過來扶着父親,但是她不知道那把刀已經。

父親微笑着推開女兒的手,告訴她:"沒事兒的,只是摔了一跤。"隨後,他輕輕地撿起了那把刀,用大拇指抹掉了血跡,慢慢地爬起來。就這樣,父親還是每天晚上給女兒唱搖籃曲,早晨再給她繫上最沒的蝴蝶結,去帶她看大海的蔚藍。到達的前一天晚上,父親來到了女兒身邊,告訴她說:"明天見到媽媽,告訴她,我愛她。"女兒不解地說:"可是明天你就見到她了呀,爲什麼不親自告訴她呢?"父親笑了,俯身,在女兒的額頭上刻下了深深的一吻。

到達紐約港了,女兒一眼便人出了在人羣中的媽媽,她大聲喊到:"媽媽,媽媽!"這時,旁邊的遊人一聲驚呼,女兒轉頭看去,父親已經仰面朝上倒在了地上,胸口血如井噴---他死了。

尸解的結果很令人驚訝,是那把刀把他的心肌切成了兩半,而他卻多活了三天,醫院唯一的解釋是:由於切口太細了,使兩塊心肌緊緊貼在一起,輸送了三天的血液。在一次醫討會上,人們紛紛要給這個奇蹟起個名字,有的說叫大西洋奇蹟,還有的說就以父親的名字命名。這時,一位資深的老醫學家說:夠了!然後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蹟的名字叫父親。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