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15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15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1

數學作爲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啓”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裏,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悅”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二】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2

前幾天我校進行了評教評學活動,聽了三四年級幾位教師的課感想頗多,但從整體看這幾節課主要的教學始終以學生爲主體展開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總結出方法。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參與面較廣。教學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學生根據內容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新知。這樣很快喚起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一開始便以一種愉快的情緒進入學習情境,爲能主動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礎。當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了算式後,他又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再班內交流彙報。通過學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經歷了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不但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的理念,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將學生置於現實的問題情境之中來學習數學。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3

過去在教學面積這一知識內容時,發現學生經常混淆這些概念。吸取過去教學的教訓,今天在教學面積和麪積單位時,我有意避開了長度單位和周長的有關內容,並且爲了幫助學生深入掌握後一部分內容,在教學前,我預定了兩個課時學習面積和麪積單位,將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的比較放在了第三課時,如此安排,只是爲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少受遷移的影響,可往往事與願違。

教學中有兩個環節,教學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使學生的學習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環節一:當學生髮現兩個長方形A(長9釐米,寬2釐米)、B(長6釐米,寬3釐米)無法用重疊法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時,怎麼比較呢?學生在討論後發現可以藉助學具來幫忙,可就在大家用不同大小的學具測量時,我發現了一些現象,有幾個組的同學因爲課前準備的學具不夠,居然拿出尺子,量出這兩個長方形的長與寬並計算出了它們的周長分別是22釐米、18釐米,得出A>B。

環節二:當學生髮現有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面積單位有哪些?不知道是受前面教學的影響還是受定勢思維的影響,有不少學生指出面積單位有釐米、分米、米。

以上出現的這些問題雖然學生都能通過交流得以解決,但我一直很當心,關於面積和周長、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的差異,有學生今後肯定會混淆不清,其實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矛盾,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學完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後,可以說學生掌握得都不錯,但一旦教學完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後,有一些學生開始有些糊塗了,特別是將二者混在一起,犯糊塗的學生更多了,爲什麼在教學中會出現如此現象呢?

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造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是知識的遷移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在教學中知識遷移有時是學生學習的得力助手,可有時卻又會阻礙學生的學習,特別是後一方面,如何克服,看來有意避開的方式並不可取,用什麼方式才能變阻力爲動力呢?如果換一種角度去思考,說不定這正是有用的教學資源,利用這一生成的資源,讓學生通過辯論、交流,說不定反而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4

回顧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我的感觸很多,覺得教師的壓力過大,這種壓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初三畢業班,面向升學的壓力,班科任都有一樣的同感,無論教哪科的教師都認爲成績考不好,向學校無法交待,在社會上更是擡不起頭。多數教師感到整天很疲倦,起早貪晚,班任早上要從家5:30走,晚上9:30才能從學校回家,有時中午都不回家,這種長時間的工作,真讓人受不了。

另一種壓力是來自學生本身,對於即將畢業的初三學生,面對的是一場人生的選擇,整天貪黑起早,作業很多,卷子一張又一張,有時做都做不完,一次又一次的月考,更是讓學生神精緊張。考試的結果,有的學生成績還可以,而有的學生成績不理想,怎麼辦?只能是讓原本憂慮的他們更是雪上加霜。能夠堅持下來的學生,要參加中考,沒有堅持住的學生,只好等待畢業。

還剩下不足兩個月的時間,教師要與學生從心理上多溝通,讓學生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同時教師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使學生學習有一個好的心情。通過一個月的教學,感覺到,加強基礎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有的學生對基礎掌握不牢,教師爲了搶進度,忽略了基礎差一些的學生,所以成績不佳,學生厭學。儘管中考不足兩個月,但是還要重基礎,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使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80——90分,尖子生超過110分,使中等生吃好,尖子生吃飽。

下一階段正是綜合複習階段,要按計劃有目的複習,踏實走好每一步,使綜合複習切實有效!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5

教了幾年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從中我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1、小學三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教了幾年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從中我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2、對於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

3、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到哪裏啦,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4、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有時間要多幫助他們,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纔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合作交流較少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學習習慣。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6

在多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而且在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經提高到相當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創造有利條件,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爲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纔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兩點看似簡單,卻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拉進師生距離,相信學生定能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更多,他們學習的進步纔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三】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7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是學生在三年級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雖說算理上是差不多的,但從學生作業的情況反映來看,問題很大。主要出現的問題與教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筆算差不多。

1.一眼看不出最大商幾。

2.有些學生把商去乘看成的整十數而不去乘原來的除數。

3.不注意看餘數,餘數比除數大或相等,照樣把結果寫上去。

4.計算過程中進位進過去的數不做標記,計算時忘加或加錯,做減法時順序搞錯,從高位減起,個位是0的往往不寫,還有就是退位減法老是減錯,借位點不加,算時忘記減1後再減。

5.寫橫式結果時餘數忘寫或答案抄錯。

產生諸多錯誤的原因就是:有的學生基礎不好,有的是習慣不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主動參與到學習知識的探究過程中來,導致作業情況差。

計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學生常出錯的,如何避免學生計算中出現的不該出現的錯誤,我覺得首先要強化口算練習,題量不要多,堅持天天練,所謂熟能生巧。練習的題目可以是兩位數乘以整十數,一位數乘以一般的兩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及括號裏最大能填幾這幾種題目。其次要彙集學生錯誤,讓全班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自主發現錯誤,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思考方法。

爲了避免學生由於枯燥而產生厭學心理,還可以採取形式多樣的練習方式,如指名板演,同桌互批,儘量多的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在以後的教學中也還要常穿插除法筆算練習,使學生在堅持不懈的練習中提高筆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8

比千億更大的數是什麼?

在公元190年前後(約東漢時期)在一本名爲《數術記遺》的典籍當中,便相當完整地記載了中國表示數量的數詞。這些數詞計有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百、千、萬、億、兆、京、垓 、杼、穰、溝、澗、正、載。而中國數詞表示法當中最大的“極”,在這本書當中並沒有記載,不過卻常用在表示無限大的概念。隨後則因佛教的傳入,與天竺的交流興盛,所以便又加入了自印度的幾個數詞:恆河沙、阿僧□、那由它、不可思議和無量,再次地擴增了中國的數詞單位。這幾個從印度傳過來的數詞,我們現在可以在佛教的經典上面看到,例如在《無量壽經》中,它們是用在度量時間的長度。在進入了唐朝時期,因爲與日本交流頻繁,透過日本的遣唐使,這些數詞也就傳到了日本。這些數詞到了日本之後,又添進了一個新的成員:大數。它原本是與小數相對應的,後來才被引申爲一個新的數詞。從以上的簡短沿革中我們發現,其實中文裏表示數量的數詞相當豐富。既然在中文裏還有著這麼多個數詞等備用,那它們代表的實際數量到底是多少呢?

下列就是它們代表的數量:

萬:代表的是10的四次方。

億:代表的是10的八次方。

兆:代表的是10的十二次方。

京:代表的是10的十六次方。

垓:代表的是10的二十次方。

杼:代表的是10的二十四次方。

穰:代表的是10的二十八次方。

溝:代表的是10的三十二次方。

澗:代表的是10的三十六次方。

正:代表的是10的四十次方。

載:代表的是10的四十四次方。

極:代表的是10的四十八次方。

恆河沙:代表的是10的五十二次方。

阿僧□:代表的是10的五十六次方。

那由它:代表的是10的六十次方。

不可思議:代表的是10的六十四次方。

無量:代表的是10的六十八次方。

大數:代表的是10的七十二次方。

真是很有趣。 那是古代的,現在使用什麼呢?究竟是不是“兆”呢?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9

我從教學小學語文轉爲小學數學教學,進入一個新的教學領域,深感教育經驗不足,缺乏教育實踐經驗,這幾個月來,通過聽取有經驗的教師講課,交流經驗,使我對小學數學教學有很深的體會。

一、要給孩子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三年級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穩定性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使小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那麼,怎樣才能使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呢?原因較多,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個人認爲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紮實也是很關鍵的。於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學水平,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課前我鑽研教材,與學生進行交流,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定具體的教學情景,爲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不僅縮短了導入新課的時間而且使學生比較容易的獲得知識,從而簡化了學習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生自身的厭學情緒,我通過與學生聊天來獲得具體學生的信息,對症下藥,效果比較明顯。

還有就是老師要管好兩個手指,少伸食指,指責學生;多伸拇指誇讚學生。好學生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是指責出來的。

二、每堂數學課的課前三分鐘口算訓練

口算要克服粗心 ,在課餘,尤其是考試後,我常聽到有些學生、家長、老師說:“知識是掌握了,就是太粗心了,以後改了就好了。” 好像老師們也只注重方法的訓練,學生和家長也不把這粗心當成一回事,這個粗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怎樣改正,可能沒有很好的探究過。其實口算能力薄弱是學生計算能力差的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書寫方面的習慣和速度、口算基礎、簡便方法的運用、心理因素都是影響學生口算能力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認爲“粗心比無知更可怕”,因爲無知的東西容易學,可粗心的毛病很難克服。

我一般在每堂計算課前3鍾進行口算訓練,口算的內容儘量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有關,訓練的方法多樣化。例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遊戲等等。用孩子喜愛的計算遊戲來提高他們大腦運算技能,從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三 、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這主要是針對中、差生。每節新內容過後,總有些知識,部分學生沒有弄懂,就要通過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對這些知識進行鞏固。比如在教學了”面積和麪積單位’,學生面積的概念,面積單位的正確使用還有些模糊。我就經常問一問,門的大小是它的什麼?應該使用哪個面積單位?電腦鍵盤上的數字鍵大約是1( ),電腦屏幕的大小大約是8( ),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變着花樣幾次練習後, /article/學生就都能掌握了。對於錯題讓學生多做多練,再加做相似的類型題,出錯就較少了。

總之,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纔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時間可以使我們的經驗不斷增加,努力學習,不斷反思,我相信我們的能力肯定會有所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10

使用糾錯本的具體做法

“錯誤”,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而“糾錯本”的使用,讓“錯誤”體現出其內在的價值,更成爲寶貴的教學資源。

從學校去年提倡數學中使用“糾錯本”以來,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糾錯本真正起到它的作用,即:讓學生研究錯誤,讓學生歷經由錯誤到正確的歷程,進而形成反思的習慣,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開始,特別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他們並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是一味地將錯題及其正確答案抄在“糾錯本”上,卻不知道怎樣去分析錯題,因此只能以“不會、不細心”等膚淺的理由來說明錯誤原因。在解題過程中,究竟是概念不清還是誤解題意,是忽視了隱含的條件還是思維的定勢,他們沒有認真地反思自己原來爲什麼會出錯。由於錯解及其過程的缺失,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會對自己當時的思路與想法逐漸淡忘,在翻看“糾錯本”的過程中也就不能對自己曾經的錯誤一目瞭然,因而很難提醒自己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時應該如何引起注意。所以在一開始,教師要當好學生的柺杖,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如何糾錯的模型,主要是幫助分析錯誤原因。

另外,在使用糾錯本的過程中,學習順利的孩子,相對糾錯的題目就少,而學習困難的孩子,錯題相當多,如果只是將錯題抄上改正,只會讓學習困難的孩子越來越吃力,甚至討厭糾錯本,所以,也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的錯題糾錯,讓好點學生幫助講解,達到共同進步的雙贏。

以上是我在使用糾錯本的過程中的嘗試做法,希望糾錯本能夠真正對學生達到“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的功效,當然,這需要長期的堅持。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11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和比較小數大小的基礎上學習的。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是一個比較適合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內容,本節課中我大膽放手,充分以學生爲主體,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學習一位小數加減法的算法,在教學時,儘可能多地放手讓學生嘗試計算,並引導他們自己總結計算要點,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本節課的實施主要有四個環節。

第一個是複習環節,從複習整數加減法入手,依此類推學習到小數加減法,學生容易理解、易於掌握。

第二個是探究新知的環節,這個環節主要通過自學、合作交流、檢測來完成。從而實現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獲取的目的。

第三個環節是鞏固應用的環節。通過分層次練習,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最後是課堂總結環節,幫助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作一個回顧和總結。

本節課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學生都能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法,能準確計算,能獨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同學滿十忘了進一等。今後得加強練習。

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我覺得以下幾個地方作的比較好;

1、教師語言簡潔明瞭。

2、設計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循序漸進。

3、教師角色轉變成功。

在課中我把自己放在了組織者、引導着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學生應有的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是: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沒有極大地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是當學生的答案出現差錯或者“離奇古怪”時,教師不應急於主觀猜測、簡單評價,草率收場,而應延遲評價,多給學生表達自我的機會,真誠地多問幾個“爲什麼?”“你是怎樣想的?”這樣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火花就會隨之迸發而出,而課堂也會因這些美麗的“差錯”而變得精彩!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12

24時記時法是在學生認識小時、分、秒後學習的一種記時方法,它在現實生活中用途比較廣泛,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繫非常緊密。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珍惜寶貴時間的良好習慣。

一、開發課堂教學時空,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是學生智慧和個性充分張揚的前提。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在課堂教學之前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情景,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在情景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無論在動手還是動腦過程中,讓他們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理解新知,遠比教師“塞”給他們有效的多。教師始終站在“平等中首席”的角度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平融洽的氛圍中發表意見,學生原有的知識雜相互啓發中被激活了起來。

二、抓住課堂“生成”契機,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潛力和創造性能力,是喚醒學生學習智慧與內在個性的根本。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事先預設好的,它是“動態的”,“生成的”,它與傳統的讓學生適應教師的“教”不同,是要求教師去適應學生的“學”,它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是無窮的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教育的本質在於“喚醒”。因此,教師要充分根據學生的反應,恰倒好處地往我們期望的教學目標予以點撥、誘導,真誠的讚美、友好的提示,平等的交流,能夠使學生的內在潛力得到充分挖掘,創造才能得到完美展示,學生真正能體驗到學習是一種樂趣,把學習當作是一種無上的享受。

三、強化課堂“火花”效應,加強學生體驗教學,促進學生主動構建,是智慧與個性不斷延伸的助推劑。

課堂中冒出的閃亮的火花是我們教學過程中所追求的,但是如果只是讓他一閃而過,豈不是十分可惜!所以,要讓這種智慧和個性不斷得到加強和鞏固,成爲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助推劑。教師在以後涉及到類似的問題時,再一次點撥與喚醒,是十分必要的,點燃他們曾經深有感觸的火花,他們必將十分樂意!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13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非常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爲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爲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_,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年級課堂數學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感言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隨筆5篇

★ 小學三年級教師教學隨筆

★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

★ 三年級教學隨筆

★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隨筆5篇

★ 數學教學隨筆

★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

★ 數學教學隨筆

★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育隨筆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14

在教學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

要使學生一拿到數學新書時就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學生的興趣是它的基礎。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麼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爲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這在第一課尤爲重要,特別是佈置第一課的前置性學習中尤爲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培養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知識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情感傾斜,關注學困生

對於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果教師在情感上多一些傾注,在課堂多一些關注,課後多一些幫助,他們在學習上可能會有所提高,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也會隨之提升。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六】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15

導學案”如何導入新課怎樣有效地導入課題,精彩開始每一課,引發學生的興趣,快速進入角色,是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和研究的課題。精彩的課題引入能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他原有的知識,能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用恰當的方法導入新課,將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導學案的教學中,我們導課的第一環節是溫顧互查,簡單的說就是回憶舊知識,同桌互查舊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複習導入。這樣的導入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聯繫舊知識的同時,降低新知識的難度,能幫助學生順利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狀態中,能夠比較容易地將新舊知識聯繫起來,對於學生知識的掌握有好處,但是是否每一課時,每一種課型是否都適合用這種導入方法呢?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覺得並不是每種課型都能用這種導入方法,在每個獨立單元的新內容,第一次學生新接觸的新知識點,就沒辦法用。有些課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反而效果更好,對於計算類的課,就用複習的方法就比較合適。所以,我覺得“導學案”的導課方法,應根據課的類型靈活地選擇適合的導課方法,不應固定一種統一的導課方法,只要導課的方法,對於學生的學習是積極的,對於教師的教學是有利的就可以了。當然,在導學案的運用上,我們還在摸索,相信在不斷地研究之後,我們一定會找到一種最適合導學案的導課方式。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