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小村展演變遷的老家短文

小村展演變遷的老家短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多年前,初試用社會學的視角去讀費孝通的《江村經濟》,並沒有特殊的想法,只認爲那是出自大家的大作;多年後再次閱讀,感受頗深:一個在傳統村落裏成長起來的學者,帶着對村落的情感、熟悉,卻不失客觀的用“他者”的眼光和社會學的方法,將一個村落社會現予世人。費老最大的貢獻應該在於,破天荒地用這些的馬林諾夫斯基式田野個案法對中國的村落進行深描,爲之後中國的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本土化打開了第一頁。看林耀華的《金翼》是另外一種感覺,有更多的歷史脈絡和鄉土性梳理,以小說的方式描述了一個社會變遷,脈絡清晰的背後是理論的自證性強於許多社會學的論著。 中國的學界,從來不少有新作品,可經典作品卻也不多見。近年來,出於個人偏好、知識背景、成長背景等原因,每次讀到村落描述的經典書籍總激動不已。最近讀了熊培雲的《一個村莊裏的中國》,吳義的《小鎮喧囂》,曹景清的《黃河邊的中國》,李立的《尋找文化身份——個嘉絨藏族村落的宗教民族誌》等一系列的書籍。閱讀他人作品時,總會刻意在迴避對家鄉的對比,因爲家鄉實在不同於所有“作品裏的中國”的描述性表達。總在想,我的村落,我的鄉愁皈依之所,一個白族村落的`變遷,是否可以借用社會學與人類學的方法,摻入人文情感,將記憶中的村落與現實下的村落進行整合性描述。

小村展演變遷的老家短文

鄉土中國,國人大致都還有一個老家的概念,這些都與熟人社會、鄰里守望、集體記憶、村落記憶、民俗往事等特殊的社會事像相關聯。城市化進程的腳步聲聲,不見停息。那些未被城市化的鄉土,記憶裏與之相關聯的生活方式也早已淪陷。城裏的人們,無論是第幾代的紮根在城裏,在厭世之時,第一退路總會想到老家,這讓我們思考:老家,原本如何?現在何樣?將來會是如何?那些記憶中零星散落於鄉土的家園,是否是大部分人可以告老還鄉之最佳去處。那個“有老家的去老家,沒老家的去遠方”的歸隱願望是否還是一種可能。記憶中的老家,青山綠水、炊煙裊裊、鳥語花香、稻米飄香、瓜果滿園、菜蔬不斷、牛羊成羣…..

記憶中的老家,家長裏短在村婦們的口中津津有味,村莊要義在村夫們的煙霧裏升騰,村落成員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不是總是被無限的關注,人生任何禮儀裏都是鄉情與鄉情的聚合,從不孤獨。當70後、80後都在而立階段,家裏守望的老人們已在老去,城市與鄉土老家之間的情感紐帶再次輕絆前進的腳步。早該停下來,看看這老家。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