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全球通史讀後感

全球通史讀後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全球通史讀後感,這本名著在思想厚度上傲視羣峯,在書籍中汲取精神上的營養,人類的精神食糧中閱讀可佔一大部分,閱讀是一個人生課題,讀後感總括了一個人讀書後的看法和感想,以下是全球通史讀後感閱讀。

全球通史讀後感1

最近在讀《全球通史》,還沒讀完,因爲這本書很厚,十六開的紙有上千頁吧,我只讀到中世紀。不過也從中發現了點道理,跟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我想講一下我對進化論的觀點。很多質疑進化論的人提出的疑問是爲什麼現在的猴子沒有進化成人。我的觀點是,其實進化一直都沒有停歇過,史前是這樣,古代是這樣,現代也是這樣。我們人類在變化着,從身體素質、智力等方面都在變化着。與此同時,我們身邊的動植物也在變化着,有的物種要滅絕,有的物種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之所以用變化這個詞,是因爲現在很難說這種變化是好還是壞,最終會是發展還是墮落。

全球通史讀後感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達爾文對物種進化的看法。人類的發展也適用於這種變化。史前人類其實是有四種人:印歐人、蒙古種人、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當時他們還都是原始人,過着採集食物的生活,被稱爲食物採集者。但是,他們採集食物的效率是不一樣的,印歐人和蒙古種人的效率更高,能夠獲得更多的食物,因此也就有能力向外拓展。而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效率低。這種差別的結果就是現在世界上存在極少數的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絕大部分人爲印歐人和蒙古種人。我們中國人就是蒙古種人的分支。

生產效率導致人類進化這種觀點在我國曆史教育中很少被提到,在封建社會朝代更迭中更是鮮見。絕多部分史書說一個朝代的滅亡是君主失德,失去了上天的庇護。這種論調,我認爲,很大程度上是我國迴避了發展經濟這個主題。朝代更迭的真實原因是經濟,而不是道德。每個朝代建立後經過一定時間的穩定,官員數量會大幅增加,這意味着國家開支會大幅增加,而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農民,這時農民作爲主要生產者需要繳納的賦稅也會提高。這種情況下,農民的通常做法是把地賣給有錢人,自己只負責耕種,繳納租子。而這種方法也只是暫時緩解了農民的壓力,隨着國家需要的收入增加,封建社會生產效率並沒有發生過突增,因此最終轉化到農民身上的壓力並沒有實質減少。於是,我國曆史上反覆上演的農民起義就如海浪般一浪高過一浪。

讀《全球通史》的另一感受是,西方人並不是天生的慈善家。我們現在經常會看到歐美的富豪捐出自己的家產成立基金會或者捐給其他基金會,他們關注貧困人口、關注艾滋病以及環境問題。這種現象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社會公益的發展,使很多因歷史原因致富的企業家關注社會公益。但是我想說的是,西方人並不是天生的慈善家,爭強好勝是他們的本性,這一點比我們東方人要強烈很多。歐洲並不是物產富饒的地方,而且歐洲大陸上的民族並不少。因此,中世紀的時候,我們看到歐洲是一片混亂的景象。突厥人、日耳曼人、維京人、高盧人等等爲了爭奪土地混戰不休,這種歷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歐洲人怎麼可能是樂善好施、一副菩薩心腸。所以“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纔會從他們嘴中說出來,所以在本次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他們會偷偷修改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歐洲人並不值得信賴,當然還有美國人。所以,我說這些的目的,是希望很多人不要一談到西方人就講他們有多好,充滿了尊敬。他們在歷史很長時間裏都是人 渣。

先說這些吧,因爲《全球通史》還沒有讀完,希望早點讀完,與大家分享。

全球通史讀後感2

斯塔夫裏阿諾斯所著的《全球通史》雖是長篇鉅製,然主旨只有一個,便是介紹人類各階段文明的興衰之史。但我感到,在外敵入侵時,除了軍隊力量,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自身的骨氣。

全球通史讀後感 第2張

正如福熙元帥在“一戰”結束後說的:“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一戰”結束後,參戰的各國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動的內心,暫作休整。雖然未再發生大型戰爭,但日本侵佔了滿洲,德國吞併了奧地利。這等於把它們置於“二戰”最有利的位置。這是爲什麼?就是那些“元首”們膽小怕事,便將一種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現給外人!

“二戰”揭開大幕,敦刻爾克大撤退後,希特勒便做出了他那“海獅計劃”,魔爪伸向了英倫三島。日復一日的狂轟濫炸,雖然一開始德軍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所有英國居民,並未有一絲一毫的動搖,也不見有人心惶惶的時候。反而,這段轟炸時期堅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人們爲皇家空軍的勝利歡呼,士兵們則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戰鬥。終於,希特勒第一次沒有達到他的目的。看,這就是骨氣的力量!

回過頭來看我們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自1937年起,至1943年開始反攻,總是不斷地有人投向日本。我們的`民族難道真是如此窩囊嗎?不!抗日名將英雄輩出。那麼,爲什麼有叛徒?一言以蔽之,怕死!保命要緊。因而,這些人爲後人所不齒。

戰爭,如此殘酷。正是因爲這殘酷,它培育、磨礪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在這試金石上,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現出來。

全球通史讀後感3

剛剛讀完《全球通史》上下冊,這種大褲頭的書,我看的好像並不多,尤其是歷史方面的書。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是時間跨度比較大,從史前史到21世紀,基本上還原了人類如何一步步發展到現在的一個過程。

開卷間,感覺人類歷史長河浩瀚無邊,彷彿可以聽到遠古傳來的呼喚,每一朵浪花激起,就蘊含着上百年的故事;掩卷後,又感覺人類歷史曇花一現,那些存活過的王朝和人物,都已煙消雲散,要不是在歷史中讀起,像是不曾存在過。從中我也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偉大。

全球通史讀後感 第3張

文明和野蠻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相生相剋,你無法用感情色彩去評價哪種力量更高級,他們之間的衝突,成爲歷史推動的主要動力。這就像人性的善惡一樣,它更像是一種主觀評價,其實善惡並無區分,只在人的一念間。

利益的驅動成爲很多發明、冒險、開拓的原動力。比如最早西歐國家葡萄牙、荷蘭、西班牙、英國等國家的對外航海遠行,有了很多地理大發現的壯舉。例如好望角、美洲大陸、大洋洲的發現等。他們都是在本國或鄰國權貴的經濟資助下完成的探險。甚至是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蒸汽機的發明,也是源自對紡織品生產效率提升下的創造。

殺戮與戰爭基本也是因爲圍繞經濟掠奪和宗教信仰來展開的。沒有一個永存的王朝,最長壽的拜占庭王朝似乎存在了近2000年。大多數王朝都是你唱罷我登場,有種對空長悲切的感嘆。

近兩百年的歷史加速了世界的變革與發展。最近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距離我們也僅僅過去70餘年。還不包括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印之戰距離我們似乎更近,而中東的巴以衝突、敘利亞戰爭還一直存在的局部戰爭,我們目前的和平環境的確是難能可貴。

不包括埃及文明、古羅馬文明、中東文明、印度文明在內,中國文明是歷史上唯一沒有遭到大的摧毀的完整文明體系。

在經過工業革命、信息互聯網革命之後,人類創造了強大的世界,也面臨着巨大的衝突,人類控制與環境壓力的衝突。在萬千物種中,人類成爲主宰,但是巨大的能耗,也無法阻擋人類地球終將毀滅的宿命。開拓外太空,星球移居,在不遠的將來會成爲事實。人類的競爭帶來的就業壓力、對生活索求不得的焦慮感,讓現代人活得並不比古人幸福。

這不由讓我對成王敗寇有了新的認識,人類的慾望成就了社會經濟的發達,一切爲我所用固然很好,但是還是要適度,過猶不及,登上權譽的頂峯也稱不上王,衰落是遲早的事;跌落懸崖也要有再奮起的意志,不必稱寇,給生命多一些彈性,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活在當代,至少勝過那些已成土灰的王侯將相,因些,不必太急,好好活着。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