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白領爲何過了30就會容易累

白領爲何過了30就會容易累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領爲何過了30就會容易累,現在的社會對於電腦的使用也是非常普遍的一個問題,那麼對於年齡的恐懼在職場上是非常普遍的一個問題,那麼下面介紹白領爲何過了30就會容易累,一起了解一下吧。

白領爲何過了30就會容易累1

"年齡恐懼症"主要是針對年過30的白領,們對自己年齡漸大、事業未成的境況產生的悲觀、消極情緒。

一些年過30的白領,因各種原因,對自己年齡漸大、事業未成的境況產生的悲觀、消極情緒,就是所謂的白領"年齡恐懼症"。白領"年齡恐懼症"是怎麼引起的?對待這種情況有哪些好辦法呢?

一些服務、娛樂行業被人們戲稱爲吃青春飯的行業。當青春漸逝,不少白領對自己的將來產生了危機感。其實,即使是這些行業,也還是有不少需要個人素質與持久耐力的地方,提升"內功"也許是爲年齡憂慮的白領較好的選擇。

白領爲何過了30就會容易累

"事業家庭,過大的壓力使我不願面對年過30的現實。"

這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中年人在社會上承擔着巨大的壓力,往往會幻想自己離開競爭激烈的職場和嗷嗷待哺的嬰孩,回到童年,或者回到寧靜的小山村。但是現實畢竟是現實,人能逃到哪去呢?於是中年白領只好跌入情緒低落、狀態萎靡的怪圈。對待這種情況,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爲,人在中年後要重新調整自己的方向,逐漸由關注身外之物變爲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心靈,逐漸領悟到人生的智慧,這樣才能減輕心理壓力,順利地度過"中年危機"。

"30歲還沒做出點成績,以後的人生更不可能成功。"

人的智力分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流體智力隨年齡日大而會有所下降,但晶體智力即使到了老年也還會隨經驗的積累而有所提升,有不少人是"大器晚成"型的,只要給自己機會,不自己打敗自己,加上中年人的經驗與人生歷練,即使已過中年也還有機會成功。

"不是我恐懼年齡增大,你看那些僱主,要的都是年輕人。"

這也許是一種社會現象,因爲年輕職員不存在醫療衛生、退休保險等過多的問題,可以節省開支。但正如前面所言,成功在什麼年齡都是可能的,以社會問題作爲藉口,可能潛意識裏是想給自己找到託詞,找到一種合理化的理由。白領需要正視年齡問題,而不能總用一些合理化的說法來給自己的逃避找理由。

"年輕時入錯行,年已30無法更改。"

職業成熟是一個包括職業知識、職業態度、職業決策和職業規劃的概念。在青年人尚未對一種職業形成良好的認知與態度之前,盲目隨大流的決策可能會招致就職後的許多麻煩。如果你實在適應不了原有的職業,年已30還是可以轉行,不過這要慎重考慮,最好是轉入與自己原有職業相關的行業,以降低風險。

任時光流逝,你卻像在保鮮箱中生活一樣,依然年輕貌美、精力充沛,這是女性們都夢寐以求的事。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心理學臨牀助理教授埃倫尼。羅索夫斯基指出,只要改變一些"小"習慣,就能輕鬆"永駐青春"。

坐直了

"坐姿良好的人比起那些懶散、含胸駝背或身子倒向一邊者,看上去更自信,也更有朝氣。"美國科羅拉多泉市的執業醫師保羅。達裏索說,正確坐姿還可以預防肌肉、關節疼痛,減少肩頸部肌肉緊張從而緩解頭痛。

他建議,體態欠佳者可通過練習瑜伽或普拉提來改善。

白領爲何過了30就會容易累2

日前,某知名論壇上的一則《人在外企,45歲以後漂泊到哪裏?》的.帖子引起關注。發帖人對自己十多年的工作經歷做了總結,卻悲哀地發現:中年以後,不知道出路在哪裏。

帖子一經發出,引起許多網友的共鳴,特別是已經或者即將步入中年的白領,光鮮背後面對的卻是體力不支、與新人競爭的壓力。而他們最擔心的,則是在哪裏能幹到退休?究竟哪兒纔是自己的最終歸宿?

年齡恐慌集中在33~42歲白領羣體

今年34歲的廖玲在某廣告公司工作快8年了,從最初的普通職員如今已晉升到部門經理,儘管工作很出色,收入不菲,廖玲前不久還是報考了公務員。

“其實真是挺喜歡現在這份工作的。廖玲說,“這些年來對從事的廣告工作已經很得心應手了,所以在報考公務員時我也挺矛盾的,畢竟現在的薪酬很高,專業也比較對口。

“可生活畢竟是現實的,現在雖然熬到了中幹,可是再晉升的空間已經不大了,而且私企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即使領導很看重你,但靠競爭求生存的企業前景實在是個未知數,如果哪天企業垮掉了,而自己年齡又大了,想再出去應聘都難,而公務員雖然工資沒有現在多,卻能讓你穩穩當當幹到退休,可能到了我這個年齡考慮的東西更現實。廖玲說。

記者調查瞭解到,近年來職場白領陷入對年齡的恐慌不但是普遍現象,而且呈上升趨勢。這部分人羣以33~42歲的外企、私企的白領居多。20多歲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能站穩腳跟,在職場立足。而42歲以上的中年人則基本上“定型了,職業前景也比較清晰,基本不太擔心未來去向問題。

相對而言,33~42歲是個比較特殊的年齡段,這部分人羣多數已經在職場工作十年以上,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部分人在自己的領域也小有成績,或者職位有一定的提升。但這並不能帶給他們安全感,反而使他們更加焦慮。

某外企職員郎箐告訴記者,“我們單位一般是三年左右籤一次合同,合同期一般都不太長,有兩年的,也有三年的,也就是說只有在這段時間裏是相對穩定的,只要過了合同期就有被炒魷魚的危險。我從31歲來這家外企,已經籤兩次合同了,如今我38歲,如果到了下一個合同期被解除了勞動合同我該怎麼辦呢?現在招聘員工一般都是要35歲以下的,而我一旦失去現有工作可能就會陷入相當尷尬的境地。

特別是一些做到企業中層的白領還面臨着一種困惑,就是如果去其他單位應聘從底層做起很難從心理上接受,而且應聘普通職位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30以下的人羣有優勢,而能否再應聘上中層崗位卻是個未知數,因爲擺在前面的還有42歲以上更有經驗和工作能力的人羣。

此外,由於競爭的壓力,一些近而立之年的“80後也提前進入年齡恐慌,70%以上被調查對象都對能否在現單位幹到退休感到渺茫。

文職崗位人員相對更易恐慌

同樣是在企業打工,記者發現從事文職工作的人員對年齡恐慌程度要遠高於一些理工、技術類工作人員。

“我從大學畢業就在私企給老闆做祕書。樑珊珊說,“現在都7年了,職位卻一直沒什麼變化。工作雖然比較瑣碎,但也無非是寫寫文件,提醒老闆的日常安排。這些活兒如果是新人來工作幾個月就完全可以勝任,那麼隨着年齡增長我就會比較擔心,因爲僱用新人不但比我的成本低,而且這個崗位也更適合年輕人做。

據記者調查,一些文職類工作,如文祕、行政職員、導遊、記者等職業屬於年齡恐慌高發羣體,而像工程師、律師、會計等專業對年齡的恐慌相對要弱很多。

某旅遊公司導遊小吳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工作經常要往外跑,以前經常帶團去外地並不覺得辛苦,但現在連在本地帶隊都覺得越來越力不從心了,這兩年公司招了不少新人,無形中給了我們很大壓力。要想在這個行業幹到退休實在是不敢想,如果有可能我想積累點經驗將來自己開個小型的旅遊公司,這是我給自己想的出路。

與小吳不同,在三好街附近某公司搞平面設計的唐磊倒是很從容,“我從不擔心自己將來沒飯碗,因爲我不是吃青春飯的,現在我的工作經驗比較豐富,而且還處於上升期,即使這家公司不要我,我還可以去別的公司,只要我有技術,就不愁出路。

據某知名外企人力資源主管譚小姐介紹,目前該公司40歲以上員工約佔公司總人數的35%,基本上都是工程技術人員。

專家:懂得割捨和有目的學習可緩解壓力

對於職場白領陷入年齡危機的狀況,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分析,這是三四十歲職場羣體存在的一種狀態。

“這類人羣基本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已經進入管理層,有一定業績,這大概佔百分之二三十;另一種屬於工作上不太佔優勢,也包括一些吃青春飯的,這大概能佔百分之六七十。他們把人生的最好時光都貢獻出去了,又沒進入管理層,一旦被炒了就很難保持原有的工作機會。張思寧說。

張思寧認爲,第一種人本來是應該有絕對安全感的,而且有跳槽的可能,別的單位可能會來挖人,但事實相反,這些人也陷入危機。因爲他們的期望值過高,儘管別的單位給更豐厚的待遇,但由於一些不確定性他們仍會產生恐懼感,或者說是對新單位能否適應缺乏安全感。因此這類人既想跳槽,又不敢輕易跳,而且還希望在現有單位能得到提拔。但老闆也有老闆的想法,既想留住這些人又不敢對他們太過重視,這是管理者的手段,因爲太過重視怕員工提出加薪。而且人到中年,家庭對於這個年齡段的人也會有更高的期待,所以很多人就會陷入這種矛盾的處境。

“第二種人覺得自己給單位做了很多貢獻,自己年齡大了就會被一腳踢開了,所以壓力更大。張思寧說。

張思寧建議,第一種人要善於把握時機,一定要明確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要懂得割捨,敢於做一些新的選擇和放棄。比如跳槽到新單位就不要怕是否穩定等因素,如果瞻前顧後可能會更加矛盾。第二種人期望值不要太高,心態儘量放平穩一些,要懂得善待自己。其實第二種人主要是自身的壓力,也叫預期焦慮。“一方面要敢於接受任何現實,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重新選擇一下,這是面對危機處境的最好辦法。尋找新的開始,不是馬上拋棄工作,想好自己的退路,做好足夠準備。比如看一些招聘廣告,適當時候去想辦法,自己做一些其他梳理。平時要不斷地有目的性地學習,考取一些相關資格證書,可以提高自信,從而減輕年齡恐慌。張思寧說。

鏈接

人到中年,你恐慌了嗎?

所謂年齡恐慌症,是指通常年齡在25~40歲的職場人,對於自己職場表現的一種焦慮。從深層次的原因分析來看,主要細分爲以下四大方面:

一、成就恐慌

三十歲以上的人因爲自己的事業而感到恐慌,他們認爲看不到希望。女性多爲自己的容顏漸老而焦慮;男人則爲年歲漸長事業卻沒有多大進展而愁悶,尤其看到人才招聘要求都註明“35歲以下時,不少人深爲自己的前景擔憂。

二、婚育恐慌

過度忙於事業的人,往往會出現對家庭的忽視。王小姐,32歲,在企業擔任渠道經理。結婚4年來她一直掙扎在要職業還是要孩子的艱難抉擇中。最終,王小姐決定辭職讀書,而且還可以邊讀書邊完成生孩子大業。第一學期結束,王小姐沒有如願懷孕。王小姐清楚再不懷孕,等到畢業的時候職業鏈肯定會接得不順暢。直到有一天,她宣佈說自己不再測試了,夫妻互相說服對方:此生不要孩子也不是不可以,可壓在心裏的卻是越來越膨脹的期待。王小姐突然發現自己對“生(孩子)的期待已經取代了“升(職)的初衷。

三、定位恐慌

在這4種危機中,最令職場中人困惑的便是“定位危機。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無論是正在尋找工作的朋友,還是已經工作的朋友,許多人都有無法給自己的職業做出定位的困惑。

四、競爭恐慌

當前職場競爭激烈程度使人誠惶誠恐。職業發展怕就怕在會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局勢。在一些公司就職時間較長者,在看到新人的生龍活虎之時,不禁會想到自己的潛在處境。“嫉賢一詞用在此,是一種競爭恐慌心理的反映。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