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只能感受不能言傳

只能感受不能言傳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只能感受不能言傳,每個人的感受都是十分獨特的,很多時候人們對於自己的感受是十分的清晰瞭解的,但是如果要和別人說自己的感受就沒有辦法形容,這也是爲什麼只能感受不能言傳。

只能感受不能言傳1

意思是隻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

這句話出自道家哲學,通常來表示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拼音:[zhǐ néng yì huì,bù néng yán chuán]。

出處:《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反義詞:只可言傳,不可意會。意思即字面意思清晰,但難以想象領悟,如數學公式。

示例:凡行文多寡短長,抑揚高下,無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清·劉大櫆《論文偶記》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看上去好像很神奇,其實有很多條件,不外乎屬於溝通的一種。

只能感受不能言傳

對於兩個意會的人來說,必要的心理條件是兩個人必須要對“可意會”的東西有共同的經歷或經驗,否則沒辦法意會。通俗點講就是所謂的“默契”。比如和好朋友打籃球,你們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要傳球還是要突破還是要投籃,這種不用說出來是因爲你們平時關係好,而且經常一起打籃球,所以在心理上你們有了“意會”的基礎。當然換成一個陌生人也可能可以“意會”,這是因爲你們都打籃球,對籃球的規則很熟悉,在什麼情況下對方做什麼動作意味着下一步要做什麼都比較瞭解,但是這種“意會”的成功率肯定不如一個好朋友來得多。

對於外部環境,必要的條件是當時的情景不適合用言語在短時間內表達核心觀點。比如在某次開會boss在上面開始誇誇其談,然後你和同事一個眼神“吐槽”了boss又開始畫餅。這種情況下你們沒有條件進行詳細地“吐槽”,所以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但是事後你們一起出去吃飯的時候可能會用言語進行更加詳細的吐槽。又比如跟某人在某次交談過程中說到某些敏感詞彙的時候,不方便用言語表達,只能說句“你懂的”。所以我認爲只可意味只是由於當下條件限制而進行的一種簡便溝通。

那麼爲什麼我們會覺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種體驗很神奇?我的觀點是因爲這種簡便的溝通效率很高,因爲它既節省認知資源(不用大費口舌去解釋某件事,不用去思考怎麼說,不用調動嘴部肌肉),又能傳達必要的信息,而我們人類一直以來都是認知吝嗇者,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偷懶,所以這種溝通往往能夠帶來很好的體驗。

只能感受不能言傳2

有些事只能體驗,不能言傳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只要落入語言文字,那就是謊言。

爲什麼呢?因爲知道真理的人,並非以訊息的形式知道。否則,我們早就可以很容易地把這項訊息傳遞給任何準備好想要接受的人了,但真理唯有作爲一種內在的經驗時纔算是真正的瞭解。正如用舌頭品嚐滋味般。如果有某個人不曾嘗過甜味,你絕對無法向他解釋甜味——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有人不曾看過色彩,你也無法對他解釋色彩是什麼。

有些事只能被經驗,而且也只能從經驗中被解釋。神就是那個至高無上的經驗,完全無法表達,無法傳遞,無法揭露。頂多可以用幾個隱喻:但這些隱喻也僅有一個非常具感受性的心才能接收得到,否則你還是會錯過。

試圖用你的頭腦去詮釋這些隱喻,只會讓你更錯過它們的原意。因爲在詮釋的時候,你的頭腦還能用什麼做根據?頭腦只能根據它自己的過去,只能根據它自身的混亂,只能根據它自身的衝突、懷疑、困惑去做註釋。而頭腦會把這一切強加在真相上面,覆蓋在你得到的`暗示上面,然後一切會立刻扭曲變形。你的頭腦並非處於一種能夠單純地只是觀看、只是感覺的狀態。

宗教僅僅意味着在你的頭腦裏開創出一個心靈的空間,藉此你便能夠去看,便能夠不自相沖突,足以成爲一個沒有分裂的個體,便能夠完整,能夠透徹明白真相,能夠如實地去感受。一個充斥着思緒的心靈無法如實地感受;那些思緒會不斷地干擾。那些思緒一層又一層地在那裏。即使知道真理的人給你一些隱喻,而你也注意聽了,但其實在你最內在深處的核心未被觸及之前,這些話就已經不再是那人的原意了。你充斥想法的頭腦所接收到的是完全不同於知道真理的人所傳達出來的東西,根本是兩碼子事。

佛陀常常把一個隱喻反覆三次。有人問他:「你爲什麼要反覆同一個隱喻三次?」

只能感受不能言傳 第2張

他說:「甚至三次也還不夠。我說第一次的時候,你只聽到文字。文字是空洞的,只是空洞的貝殼,毫無內涵。第一次你還聽不到內涵。第二次你聽到文字的內涵,一陣芬芳飄來,但你被強烈第震懾住,被這芬芳魅惑住了。在這種狀態下你無法瞭解。你聽到了,但你無法瞭解。那就是爲什麼我要重複三次的原因所在。

我不斷第重複再重複只是因爲你睡得這麼深沉,所以我必須一再第重複,並且打擊你。以期許在某個時刻,某個難得一見的時刻,你睡得沒那麼沉,那時你也許半睡半醒,非常接近醒來的邊緣,那時某些東西就可以進入你的內在。那時你或許可以聽得到。是的,有些時候你非常接近醒來的邊緣——還沒有醒來,但也沒有在睡覺,就在兩者之間,在這兩者之間的某個點上。」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每天早上有些片刻你雖已不在睡眠狀態但也還沒醒來。你不能說你醒來了。你可以模模糊糊地聽到鳥的叫聲,送牛奶的人,太太在跟鄰居講話,小孩準備要去上學,車聲,還有火車通過的聲音——但也只是模糊地聽到,而不是全然地聽到,只是半夢半醒地。然後你又沉入睡夢之中。一下子你又聽到火車通過的聲音,一下子你又睡得更深沉一些。

現在的睡眠研究者說這種狀況在你的睡眠過程當中持續地發生:如果睡八小時,你並非持續不斷地處於同樣的睡眠深度之中,你的睡眠深度一直在改變,從高峯到谷底。整夜就這樣上上下下地。有的時候你處於無夢的深度睡眠狀態中,有的時候你一直在做夢。有的時候你在醒來的邊緣。如果這時有什麼東西掉下來摔破了,驚嚇到你,你就會醒來,突然清醒過來。

這就是諸佛的工作:等待那個你非常接近醒來的片刻,然後輕輕地推你一下,那時你的眼睛睜開來,你就看得見了。

你無法解釋神,但是你可以看得見神,可以經驗得到神——但你無法解釋。任何對於神的解釋都只是會讓人愈來愈不瞭解神;因此世界上有愈多的牧師、神學家、教授,就愈沒有宗教的品質——因爲這些人一直在解釋神而神卻是不可解釋的。他們用這麼多解說去填塞你們的心靈,而現在這些解說本身彼此互相矛盾衝突。幾乎不可能理得清楚什麼是什麼,你完全被攪得一頭霧水。人類過去從來不曾陷在這麼大的混亂中,因爲人類從來不曾如此的彼此靠近過。地球已經變成一個村落,一個地球村了。

在古代,佛教徒只知道佛陀說過什麼,回教徒只知道穆罕默 德說過什麼,而基督 教徒只知道耶穌的事。現在我們已經成爲整個人類遺產的繼承者。現在你知道耶穌,知道查拉圖斯特拉,知道蘇格拉底,知道佛陀,知道馬哈維亞,知道老子,以及數百種其它的解釋、其它的隱喻——而這一切全都在你的腦子裏跳來跳去。現在再要把你從這一團混亂中拉出來實在很難。唯一可能的方式是把這些所有聲音,不是部分而是全部,全部都丟棄掉。這就是我要傳達的訊息。

丟掉那些聲音,你不會因此而失去耶穌、穆罕默 德或佛陀;丟棄那些聲音,那時你會更接近他們。丟棄那些聲音,你只會失去牧師、傳統、習俗,以及假借傳統習俗而加諸在你身上的種種剝削。看清這一切,忘掉聖經、佛經以及吉踏經,你會進入一種清晰純淨的狀態。是的,你需要一股清泉洗滌頭腦,你需要完全解除心靈的重擔。只要在那個時候,在那種寧靜中,你纔有能力瞭解。

只能感受不能言傳3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歷史詞典解釋

只能用心體會,無法用言語表達。語出清代劉大櫆《論文偶記》:“凡行文多寡短長,抑揚高下,無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

其他 只能心領神會,無法用言語表達交流。語本《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高和《越軌訴訟》:“在法律規定的應迴避的範圍之內,不包括何庭長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問題。這種人人心裏明白又無法證明無法說出口的事絲毫也損害不了何庭長。”△多用於描寫心裏明白,語言無法交流的內容。

只能感受不能言傳 第3張

詞語分解:

言傳的解釋 .用言語表達或傳授。《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恆娘》:“因所好而投之,此非可以言傳者也。” 巴人 《點滴集·爭論之外》:“‘詩

歷史典故推薦:遭事制宜

猶因事制宜。《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世俗歲殊,時變日化,遭事制宜,因時而移,舊之非者,何可放焉!” 偏正 根據事情的不同,制定適宜的辦法。《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世俗歲殊,時變日化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