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爲什麼會有恐婚感覺

爲什麼會有恐婚感覺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會有恐婚感覺,現在的社會,離婚是家常便飯,婚姻恐懼症也大肆蔓延。扳扳手指,自己身邊就有那麼多人感染了“恐婚症”,那麼爲什麼會有恐婚感覺,下面一起來看。

爲什麼會有恐婚感覺1

恐婚者說,談戀愛的感覺挺好,很輕鬆,何必要用一紙婚書把兩個人綁在一起呢?結婚太麻煩了,還是做戀人比較好,合則聚,不合則散,沒有心理負擔。他們“理智”地認爲,日子久了,總會有彼此厭倦的時候,何必束縛別人、束縛自己?因此他們始終對婚姻持觀望態度,不肯把幸福的賭注押在未來的配偶身上。那些眼界狹窄、整天迷戀二人世界的人在恐婚者眼裏是最沒出息的。

總有許多善良而老派的人在恐婚者耳邊喋喋不休地勸說:年紀不小了,該結婚了。可是恐婚者有的是理由在圍城外徘徊不前,怕失去自由,怕被老婆孩子套牢,怕婚姻毀了現有的快樂。

爲什麼會有恐婚感覺

恐婚者擔心自己最終還是不能避免結婚的庸俗結局,漫長的未來幸福與否誰能無法預料。也許有一天,恐婚者咬牙切齒地說服自己克服了婚姻恐懼症,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踏上紅地毯,但心理上的巨大障礙仍可能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失落感。儘管心裏一再對自己強調婚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可壓力感或恐懼感仍揮之不去。

恐婚者說:愛情使人睡不着,婚姻使人打瞌睡!延長愛情的惟一方法,就是推遲結婚的時間!結婚的歷史意義在於:連接兩個人的那條“紅線”從此會變成一條繩索!

女人具有水的屬性,男人具有火的屬性,婚姻就是試圖使水火相容的一種嘗試!

“恐婚症”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現代社會心理疾病。社會輿論對婚姻的負面宣傳是“恐婚症”的起因之一,媒體經常就如何處理婚姻關係進行各種討論,這種社會氛圍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對婚後生活的過多考慮在面臨婚姻時的表現形式就是對結婚的恐懼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遲結婚,甚至寧願獨身,也不願意“受罪”。

在這裏,我們要提醒害怕結婚的人們不要忘了那句老話:婚姻是一雙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絕穿鞋,也許避免了因爲鞋子不合腳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釘子上,到那個時候,你或許會意識到,婚姻其實也是對愛情的一種保護。幸福的婚姻生活是治療“恐婚症”的最佳方法。

爲什麼會有恐婚感覺2

“恐婚族”多爲高知高收入者

臨沂有個姑娘今年27歲,一個多月前剛剛在男朋友的老家擺完了結婚喜宴。結婚喜宴對張荔來說,非常勉強。

“在辦婚禮前一個月,我就跟男朋友和雙方父母都說了,我特別不願意結婚,結果雙方父母輪番給我打電話,甚至還以身體健康相要挾。”語氣中盡是無奈,儘管激烈抗議過,最後還是順從了父母心意,如期舉辦了婚禮。與別人先領證再結婚不同,時至今日,也沒有領結婚證,似乎是給自己一個安慰,她說:“法律上我還是未婚。”

其實,和她一樣恐懼婚姻、抗拒婚姻的人不在少數。一項社會調查顯示,22.3%的人認爲自己存在“恐婚”傾向,45.7%的人認爲自己身邊就有“恐婚族”。同時,有51.7%的人認爲“恐婚族”是正常現象。

這些數據表明,對待婚姻,焦慮和彷徨的人不少。本期,我們採訪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心理專家郭公社、濟南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師陳緒清。

專家表示,恐婚哪個年齡段都會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收入不菲、思想前衛的都市白領佔絕大部分,他們往往具備優秀的個人條件;中年羣體中,具有恐婚心理的也不在少數,他們的心智已經成熟,有能力、有擔當,恐婚的原因是曾經失敗的婚姻造成了心理障礙,爲了讓自己免受傷害,不會輕易地在婚姻面前就範。

恐婚是易傳染的流行病

專家認爲,恐婚與個人的生活經歷有很大關係,例如,單親家庭、再婚家庭以及父母感情嚴重不和,於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對婚姻的看法偏消極。同時,較高離婚率、辦婚禮巨大的經濟壓力、害怕失去個人自由以及承擔責任等導致恐婚。

與不婚族還是不同的,很大一部分的恐婚族,其實都向往美好的`婚姻生活,只是過度放大了其中的問題,沒有信心面對。

專家表示,嚴重的恐婚是一種心理疾病。嚴重恐婚者思想偏執,與心態有很大關係,絕大部分恐婚族都有完美主義傾向,過度放大婚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因而產生了恐懼和逃避心理。恐婚甚至是一種非常容易互相傳染的流行病,尤其是在關係親密的朋友及家人之間。

爲什麼會有恐婚感覺 第2張

預設婚姻不美滿,會更加恐婚

在總結了不少婚姻恐懼症病例後,醫生得出一個結論,絕大多數恐婚的人有一種邏輯推理,即預設了不好的婚姻生活,這往往是從他人的經歷中得出的,有了這一前提,在婚姻中碰到問題時,不是積極想辦法,而是覺得“果然是這樣”,結果更加朝心理暗示的方向發展。

郭公社說,一位患者曾經爲“切蔥到底該切圈還是切絲”這種事兒,夫妻吵了好幾年,只要不是根本性的原則問題,就不要上綱上線,更不能一心想爭個輸贏。“婚姻不是講道理的,每次吵架都要爭個輸贏,贏了其實也是輸了。”

專家認爲,“恐婚症”,既和家庭有關,也是個社會問題。當今社會,生活、工作壓力大,這讓部分“80後”、“90後”不能全身心經營婚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對子女婚戀觀的形成起直接作用。家庭幸福、溫暖、父母少爭吵,這樣的家庭中走出的孩子對婚姻的恐懼感會下降很多,甚至嚮往和父母一樣的美滿婚姻。因此,年輕的父母應對婚姻家庭有責任感,遇到問題共同協商,爭吵時儘量迴避孩子。

專家介紹,在美國,有的州初高中就會設立婚姻課程,幫助年輕人形成良好的婚姻家庭觀。這一點值得借鑑。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