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居 > 四種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有害的

四種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有害的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大的讓小的

四種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有害的

傷害孩子的物權觀和自我認同感

【案例】:4歲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時,2歲的妹妹來搗亂。倆人爭搶起來時候,媽媽看到了,抱起妹妹,安慰她的同時以責備的口吻對哥哥說:妹妹還小,你要多讓着她!哥哥情緒爆發了,一邊大哭,一邊嚷着:不讓,就是不讓!

大的讓小的,大的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幾千年來我們一代一代都是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但是希望6歲前的小孩子就嚴格遵守這個傳統,去揹負這麼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謙讓的傳統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爭吵時,不分青紅皁白,一味地借用這種傳統禮貌規則來“批評大的,保護小的”。結果往往是大孩子認爲父母偏心或者嫌棄他,而漸漸變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卻恃寵若嬌,變得越來越任性。

其實在孩子發生爭吵時,我們最好做箇中立的仲裁者,瞭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選擇處理辦法,做到不偏袒,不護小。你可以走過去跟孩子們說:“嘿,告訴 我剛纔發生了什麼?讓我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誰先說?”等孩子們說明情況之後,再幫助他們分析。如果大孩子不願意與小孩子分享玩具,你可以問他爲什麼。

2、逼孩子打招呼

傷害到孩子的自我和自尊構建

【案例】媽媽帶孩子回老家,出發前就跟孩子說見到爺爺和奶奶要大聲問好。可是孩子到了老家,怎麼說都不肯叫。媽媽煩躁地說:快喊爺爺啊,怎麼這麼沒禮貌呢?太不聽話了。結果是媽媽越批評,孩子就越犟着不喊。

見面問好,尤其是見了長輩要問好,這是世界性的禮貌。這本身也是基礎的社交禮儀,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但若爲了培養孩子的基礎禮儀,而採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會事與願違,尤其是對於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實際上,要培養孩子“見面問好”的禮貌習慣,並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樣就好。如果爸媽總能熱情地與別人打招呼,那麼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養成“見 面問好”的好習慣。你也可以給孩子多看些習慣養成的繪本。有時候,繪本里可愛的動物或卡通人物會讓孩子很有親切感,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會願意跟着學習。

如果帶孩子去朋友聚會,或者大家庭聚會,可以先告訴孩子會遇到哪些人,如果他能和他們見面問好的話,這個聚會就會變得非常high。有些孩子不喜歡很多人的場合,這樣預熱可以讓孩子先有個心理準備。到場後就會表現得好很多。

3、面對別人誇獎

“哪裏!哪裏!”的謙語,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媽媽帶着孩子在小區騎自行車玩,有個阿姨看到了,誇獎說:“哇!你家孩子車騎得真好啊!”這種時候,這位媽媽謙虛地說:“哪裏!哪裏?好多小朋友都比他騎得好呢。”孩子聽了,一臉黯然。

聽到誇獎時,習慣性地回覆“哪裏!哪裏!”,這也是常見的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然而,對孩子而言,很多時候卻是一味毒藥,甚至會瞬間殺死孩子那點脆弱的自信心。

有的爸媽,在習慣性謙虛禮貌回覆的時候,還有另一種擔心:害怕孩子因得到太多誇獎而變得驕傲。他們想用這種方式來培養孩子謙虛的性格。其實,只要能教給孩子正確歸因的方式,爸媽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孩子會驕傲。

總之,面對別人對孩子的誇獎,慎用“哪裏哪裏”的謙辭,也許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笑納別人的誇獎,同時鼓勵孩子做得更好。

4、礙於面子不會拒絕

對寶寶有害的分享行爲傷害寶寶的身體健康

【案例】春節期間,全家人聚在一起,一個親戚給兩歲半的寶寶餵了一個開心果,本來媽媽也說不要給孩子吃,但是孩 子想要吃,親戚就說:“沒有關係的,我家孩子一直的這麼吃。”爲了顧及親戚面子,媽媽沒有堅決制止。不料,開心果卻卡在寶寶氣管裏,到醫院做了氣管切開手 術也沒有挽回寶寶的生命。

分享也是我們的傳統,接受別人善意的分享是一種禮貌。然而,如果這個分享是你不需要的,或者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影響,那還是禮貌而堅定地拒絕比較好。比如,“謝謝啊!不過他經常吃了糖之後就不吃飯,千萬別給他!”或者“謝謝,我家孩子還不會吃堅果”等等。

如果孩子吵着要,對方堅決給,那媽媽就幫孩子先收下,並告訴孩子:“奶奶的禮物,媽媽先幫寶寶收着,等寶寶吃玩飯了再拿給寶寶吃”或者“等寶寶長大了再給寶寶吃”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