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最討厭的四種談話方式

孩子最討厭的四種談話方式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最討厭的四種談話方式,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要揣摩孩子的心理和感受,父母不應該隨便利用孩子開玩笑,孩子會養成不良的習慣,現在分享孩子最討厭的四種談話方式。

孩子最討厭的四種談話方式1

一是“嘮叨型”

許多家長都抱怨說,現在的孩子都太不聽話了。老槍覺得吧,碰到這種情況,咱們做家長的應該反思一下,是孩子不聽話,還是咱們嘮叨起來沒完,把孩子嘮叨煩了?老槍覺得是後者。

比如某個道理,你說一遍,以現在孩子的智商,一般就明白了,甚至人家早就明白,而咱們呢,總覺得孩子不明白,總是嘮叨個沒完沒了,這就把孩子看“低”了。所以,你越說,他就越聽不進去,弄煩了甚至還會衝撞你。所以,我們應該點到爲止,切莫沒完沒了。

孩子最討厭的四種談話方式

二是“遷移型”

別的孩子感冒,讓自己的孩子吃藥,弄的孩子是苦不堪言。別的孩子身上有壞毛病,咱們就不問青紅皁白地“遷移”到自己孩子身上,想當然地千叮嚀萬囑咐,這就把孩子看“壞”了。當然,咱們做家長的這種動機是好的,就是希望孩子別學壞,但這樣做的結果卻是把孩子的感情推向了對立面。久而久之,他們會對咱們的說教充耳不聞,甚至反脣相譏。

三是“提審型”

剛發現一些苗頭性的現象,便大驚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小屋裏“單獨審問”,根據主觀臆斷,把可能性說成現實性,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們會因爲你言過其實和妄加推測而惱火。孩子不是犯人,發現問題的苗頭,應該循循善誘,決不能動輒就“提審”,這樣做你將失去孩子對你的信任,也會讓孩子很寒心。

四是“揭醜型”

這個情況比較普遍,孩子確有過錯,你看家長可逮着了,吃飯的時候“訓話”,當着同學、親友的面數落,這就把孩子看“扁”了。這樣做會挫傷孩子希求保密、諒解和寬恕的心情,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走向家長願望的反面。

孩子最討厭的四種談話方式2

1、我們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發展當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種喪失自我的表現。這種家長往往得過且過,患得患失。自我喪失感雖然是爲人父母的共性,但它並不是一種健康的心裏,這種心裏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2、“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或許這是家長們最長說的一句話了,而恰恰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這種比較對孩子價值觀確立是一種極大的干擾,對於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也是一種破壞。

3、“沒時間管你,不掙錢怎麼過日子啊?”

名人言:“沒有時間就意味着沒有時間做人。”抽時間和孩子相處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4、“寶寶,爸爸不聽話,打他!”

經常見到一些父母把孩子當玩具或者寵物,爲了好玩,開這樣或那樣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時候是不辨是非的,什麼行爲得到鼓勵和刺激,什麼行爲就得到強化。父母不應該隨便利用孩子開玩笑,在這些無聊的玩笑中,孩子會養成不良的習慣,滋生不良的價值取向。

孩子最討厭的四種談話方式 第2張

5、“進了前三名,媽媽給你買……!”

物質獎勵看似是一種增強孩子動力的保障,其實弊大於利。孩子學習不是爲家長學的,考砸了懲罰,考好了獎勵,破壞了孩子對知識的正常理解,也助長了孩子的功利心。

6、“沒有原因,我說不行就不行!”

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於家長頭腦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觀念。這不僅會導致親子關係對立,更會破壞和妨礙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識成長,缺乏協商能力,甚至還會滋生暴力傾向。

7、“你愛怎麼着就怎麼着吧,誰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這樣說的時候,並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舊錯從犯,這會讓孩子覺得委屈。此類方法前兩次用或許會讓孩子感到愧疚,但是用多了就會引起逆反,索性將錯就錯。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樣就怎樣!”

因爲孩子是自己養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把願望強加於孩子,任由情緒隨意發泄,無視孩子的個人意願。會讓孩子心生怨意,久而久之形成孩子與家長關係緊張或滋生叛逆。

9、“你怎麼這麼笨?”

反覆的言詞否定,無異於毀滅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自我否定並且在面對同一件事時越來越恐懼。

10、“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你要爸爸還是要媽媽?”

如果是真離婚另當別論,如果僅僅是個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會因此產生恐懼心理,他一定會想爸爸媽媽爲什麼要離婚?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會考慮自己會跟誰,但結果更遭,因爲他發現跟誰都很痛苦。如此周而復始地焦慮不安,很可能形成抑鬱情緒。

聊天也講究方法

一、學會傾聽

傾聽不是說家長閉着嘴巴、坐在那裏光聽就好了,最好的傾聽是要有互動,哪怕你一個肯定的眼神,孩子纔會有興趣和你聊下去。

二、不要表現得什麼都懂

有位朋友以機智善辯、見解不凡享譽朋友圈,可是青春期的兒子跟他非常對立,要麼不說話,要麼開口就吵架。

後來他意識到,問題根源在自己:兒子一開口,往往就被他批得體無完膚……

他把自己的這種溝通方式稱爲“大樹底下不長草”,不是他的看法不對、不好,兒子纔不要聽,恰恰因爲他太對了、太能了,讓兒子顯得很“瓜”,結果,兒子就懶得在他面前說什麼了。

三、挑好時間

聊天也不是隨時隨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專心致志地看電視、玩手機時,家長突然湊過來要聊天,換位思考一下,誰都不願意被打擾啊,那結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

所以,聊天時儘量在大家都心平氣和,而且沒有什麼要緊事的時候。如果家長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談,那就讓孩子先停止手頭的事情,認認真真地聊天。

四、抓住重點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如果家長談話抓不到點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一見面就反覆叮囑“要好好學習”,成天將陳詞濫調掛在嘴邊,孩子不煩纔怪!

反之,如果家長平時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多到學校走一走,瞭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麼一旦談話,“某月某日某時某地某事”內容確鑿具體,孩子一下子被點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關注他,也不會狡辯託詞了,再繼續談下去效果會截然不同。

五、適當示弱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提醒自己:親子關係是第一位的。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家長在溝通中應該訓練自己的覺察能力。

感受到關係緊張時要收斂並且想辦法修復,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爆發時,不能硬來,家長可以適度示弱並進行安撫,等孩子情緒緩和了,再繼續討論有爭議的話題

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問題時,會有自己的主張,即使家長知道最佳解決方式,也不要直接告訴孩子,更不要強迫孩子聽取採納,建議使用發問式溝通。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