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的關係

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的關係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的關係,孩子調皮不聽話,一直是家長們頭疼的問題。有的家長一直很疑惑爲什麼自己家的孩子一直不聽話,看着鄰居家的孩子又聽話又懂事很羨慕,下面分享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的關係。

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的關係1

命令句語氣說話

一些家長在與孩子交流與溝通的狀況下,說話時命令句的語氣,讓孩子做這一哪個,而不是和他們優質的公平公正的交流與溝通。

這話是因爲家長沒有調正本身和孩子知名度,孩子並並並不是家長的精神支柱,倘若用這種命令句語氣說話,他們會感覺不開心。直至孩子長大後,青春叛逆期會很嚴重,他們要想抗命家長的命令,愈來愈越來越不聽話。

一直對孩子否定

一些家長並搞不懂鼓勵纔算作對孩子很大的可用,因而在孩子做的不正確的的的地方時,經常會否定孩子,孩子做錯事就訓斥孩子,這會讓孩子感覺本身不太好,自信心驟降。

就算孩子可以將事情做得很好,也會出現怯懦的心態,感覺本身完不上一切事情。那般的孩子不僅性格很容易缺乏自信,而且也會相對內向型沉默。

一直對其訓斥辱罵

雖然家長是成年人,但是在所難免也會出現情緒激動的狀況下,它是無法避免 的事情,但是一些家長一直管理方案不上本身的負面消息情緒,對孩子大聲吼叫,甚至是毆打孩子。

這便會對孩子的身體和心態造成 危害,一些孩子便會愈來愈性格暴躁易怒,家長讓往東孩子硬要往西,性格也會愈來愈越來越逆反。

“低聲教育”是一種很獲得成功的教育方式,歐美國家心理諮詢專家對人說話時的聲調進行了科研,發現人來聽到不一樣聲調的語句時,處理難點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而成人在教育孩子時,運用“低聲教育”的方式,會讓孩子更非常容易認同。

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的關係

“低聲教育”對孩子有什麼益處呢?

情緒平穩出去

低聲教育可以讓孩子更加客觀,激動的情緒愈來愈平穩,很多孩子在青春叛逆期全是有牴觸和判逆的心態,而低聲調可以讓孩子心態的防禦力愈來愈鬆弛,那般家長在於孩子交流與溝通情況下更很容易一些。

一些家長會感覺本身與孩子交流與溝通一些艱辛,無論本身說些哪些,孩子都聽不進去,而且也擁有 猜忌的心理狀態,這就是孩子的心理防線太強的緣故。

有益於性格營造

每一個人都鍾愛性格好的孩子,在與人相處時,發現另一方的性格很差一些極端主義,大家也會感覺很麻煩。

確信有些人會發現,孩子的性格與家長一些相近,倘若孩子性格暴躁易怒,那麼他的家長不容置疑也是那般的性格。

低聲教育對孩子的性格營造十分有利,大聲說話並不能解決一切的難點,還會繼續再次讓人失去理性,低聲調可以讓孩子靜下心來,性格愈來愈沉穩,遇到事情不易太過驚慌。

搞清楚互相尊重

家長在解決孩子的有誤時,會具體表現的發現異常氣憤,與孩子交流與溝通時也會具體表現的很激動,而在於別人交流與溝通時,就算事情再大,還能夠控制好情緒。

而這重要原因,就是家長沒有與孩子確保完全高度重視,在家長的心態,孩子就是本身的精神支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理應聽本身的,因此解決孩子的有誤時,會很氣憤。

但孩子也是有本身的想法,他們也務必被高度重視,低聲調就是高度重視的具體表現,這也會讓孩子搞清楚如何尊重他人。

各位家長要想用“低聲教育”來正確對待孩子,事實上方法比較簡單,最重要的就是應放低聲音,注意情緒,還要注意說話時的心理狀態。

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的關係 第2張

相關低聲教育,家長理應學精哪些方法?

聲調務必降低

家長要想學精低聲教育的教育方式,最開始就務必降低本身說話的聲調,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說話聲響會不自覺的增大,十分是孩子犯錯誤不聽話的狀況下,會對孩子大聲吼叫。

但教育孩子,僅僅靠說話聲響的規格,是沒有一切用的,反而還會繼續再次讓孩子有排斥的情緒,聽不進去一切話。相反,說話時降低聲調,能夠 讓孩子更非常容易認同,溝通交流的效率高也會提高。

情緒靜下心來

很多家長解決孩子犯錯誤時,情緒全是激動發脾氣,這類負面消息情緒下是無法教育孩子的,反而還會繼續再次讓事情愈來愈越來越不盡如人意,負面消息情緒如果沒有控制好,很容易危害到孩子。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狀況下,要先放平本身的心態,讓情緒平穩出去,倘若內心很氣憤,就必須先將情緒靜下心來,那般才能夠 有效地與孩子交流與溝通。

要坐下來溝通交流

在大家的生活起居中,經常可以看到兩個人在站着爭執,彼此之間辱罵另一方,倘若家長與孩子溝通交流時也是那般的情況,那麼孩子並不會堅信家長,還會繼續再次出現厭倦的情緒。

就算家長與孩子說的再多,講再多的大道理,孩子也聽不進去,對他們來講都是一種噪音。因此家長在與孩子交流與溝通時,要和孩子零距離坐下來溝通交流,無須將難點看得太過情況嚴重心神不寧。

說話注意術語

人來情緒十分氣憤的情況下,無可避免講出一些髒話,但是家長在於孩子交流與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本身的術語,不要說庸俗的關鍵詞。

家長無意之間講出得話,對孩子的傷害十分大,倘若講過一些髒話,那不可是對孩子的不高度重視,還是對孩子心裏上的嚴厲查處。家長是孩子的榜樣,一言一行務必格外注意,無形之中正中間的一個個人行爲,全是傷害到孩子。

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的關係2

怎麼才能讓孩子聽話

1、家長真的想要一個百依百順的“聽話”孩子麼?

感謝您的信任和邀請,但說實話,您的這個問題,很是讓祁祁喵糾結。聽您這意思,孩子本來就很聽話了,但您想要的是孩子更加百依百順的那種聽話是吧?讓我想想看——嗯,除了完全無腦的傻子和半腦的窩囊廢之外,再就是私人定製的小機器人能達到這個標準,主人說往東一寸它絕不往東兩寸。可問題是,咱孩子是無腦的傻子呢?還是半腦的窩囊廢?或者是頂尖智能機器人?哪個都不是的話,要讓他百依百順地聽話,還真有點難啊。

咱創設一個情景:假如世間真有妙藥靈丹一劑下去從此就可以讓孩子一輩子對您百依百順,您想要這樣的藥嗎?您想要這樣的孩子嗎?除了個別變態,相信99.999%的`家長都不想讓孩子變成這樣吧?是故,咱很有必要先弄清楚“關於孩子聽話”這事兒,咱自己在想什麼,到底想要什麼?

總體來說,根據您的訴求分析,您所表達的“孩子不聽話”含有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種“不聽話”的可能是您發出的指令孩子沒聽懂,第二種“不聽話”的可能是孩子沒有100%的順從並執行家長的指令和意志。

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的關係 第3張

2、大人發出的哪些指令需要孩子“聽話”即絕對服從?

有些特殊情況下,確實是需要孩子對家長的指令100%絕對服從,而這種絕對服從必須要通過刻意訓練才行。哪些情形下需要絕對服從呢?

第一,緊急狀態下事關孩子生命安全需要絕對服從。這種情形下的指令需要不加思索、不帶腦子的絕對服從。比如小孩子突然在馬路上亂跑,卻沒看見恰好有一輛汽車高速行來,這時刻家長緊急狂吼——有車,別動!“卡”一下,孩子像定格鏡頭立刻就定住了,這就是絕對服從。

這個絕對服從搶來的是性命,憑藉的卻是孩子對家長的絕對信任以及類似訓練、久長默契。換句話說,事關孩子安全的指令,一是需要絕對服從,二是需要絕對信任,三是需要長久訓練,四是需要預見性。

孩子在馬路上亂跑這事兒常有,如何絕對規避這種危險?家長即使在旁邊隨時監控,也還是會有“猴子打盹”的疏忽時候。所以,“馬路上絕對不能亂走亂跑”這個指令就需要強勢植入在孩子的大腦中,最終成爲他的生理本能,而這種強勢植入訓練當然得從孩子剛剛學會走路就開始。

第二,原則性的生活規範需要絕對服從。什麼是原則性的生活規範呢?比如不能偷東西,這就是孩子必須要絕對服從的律條,是大衆普遍認知的紅線,絕不能碰。小偷小摸,觸犯的是倫理道德規範;而大偷大摸,觸犯的是法律法規。

所謂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每一個人都是一隻陶器,這陶器最終成品是粗坯糙陶還是精美絕倫,關鍵就看最初粘土的質地,即兒時的築基教育。

哪裏是什麼“三十而立”啊,分明是“三歲而立”,幼兒期的教育才是這個陶器最終成爲什麼樣子的雛形期!給予什麼樣的塑形教育,就會成爲什麼樣的陶器之雛形。

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的關係 第4張

3、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爲什麼“不聽話”?

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不聽話”,明顯是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孩子沒聽懂,所以無從乖乖照做;第二種可能纔是孩子聽懂了,但不樂意乖乖照做。

我們先看第一種可能,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因爲“聽不懂”而“不聽話”,要怎麼辦?得分三步走:

第一步,家長要準確表達指令。建議家長們發出指令時候表達一定要準確,不要籠而統之含含糊糊。有不少家長向孩子發出指令時要麼表達不準確,要麼從成年人立場出發導致孩子“聽不懂”,一個人要如何執行他自己“聽不懂”的指令呢?就像指導員給戰士下達指令時候,如果自己腦袋裏尚且一團亂麻,這個指令能得效果良好的執行麼?明顯不可能嘛。發出指令—理解指令—執行指令之間,鏈條中斷的可能性相當大哦。孩子們由於生理髮育和心理髮育所限,他的理解能力及執行能力都是以孩子爲出發點的,所以大人發出指令時候要以孩子立場爲出發點。簡單說,就是用孩子的話要求孩子。

第二步,發佈指令難易要適度。舉例說,你對一個一歲多點的孩子發佈指令說,“去幫媽媽把拖鞋拿來。”從三四歲以上的大孩子或成年人角度看,這個指令確實很清楚。可問題是,當對象是個一歲多點的小豆丁兒時候,這個指令就太模糊了,孩子很可能會一頭霧水,完全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尤其是他以前從不曾幫你拿過拖鞋,他有可能就不知道哪個是你的拖鞋,他還有可能不知道拖鞋在什麼地方。要如何讓他聽懂並乖乖照做呢?

第三步,指令的執行需要分步驟訓練。家長髮布的指令,孩子不可能一次就執行到位,難度低的需要一兩次的重複訓練,難度高的興許需要長期持久的訓練。心急吃不了熱豆飯,所以家長不要心急,要慢慢來,要像十月懷胎等待瓜熟蒂落一樣等待孩子用三四十分鐘將鞋帶繫上;也不要嫌棄這鞋帶系得一團糟,總是會有那麼一天孩子終能將鞋帶系得又快又好。繼續以“幫媽媽拿拖鞋”爲例,媽媽對一個一歲多點的孩子發佈指令說,“去幫媽媽把拖鞋拿來”,至少得分三個環節進行訓練:

一是動作示範,把孩子帶到放拖鞋的地方。

二是動作加語言指令,將那雙紅色的拖鞋指給孩子看,並告訴他這就是媽媽的拖鞋。

三是向孩子發佈指令,請把那雙紅色的拖鞋拿給媽媽。

經過這麼分步驟訓練之後,下一次再進門發佈指令說“幫媽媽把拖鞋拿來”,孩子就能很準確的做到。同樣道理,家長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發佈不同難度的指令時,一要考慮清楚孩子是否受過這件事情的訓練,二要考慮清楚這個表達是否準確到位,三要考慮清楚孩子是否完全“聽懂了”你的意思。

簡言之,如果孩子的不聽話是因爲沒聽懂的話,家長最好帶着一起做,直到他將這個指令與這件事本身從言語理解、行爲模式都建立了直接相關關係爲止。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