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治療受傷的海希

治療受傷的海希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接受的個人案例分兩種:個人規劃和突發事件。

治療受傷的海希

個人規劃,也就是個人成長顧問。主要幫助父母根據孩子各方面的特點和家庭狀態來規劃孩子現在需要的成長機會和具體實施方案。另一類就是解決突發事件的諮詢,例如前面靜靜的諮詢案例。

讓我感慨的是,早在2003年,無論個人成長顧問還是突發事件,都幾乎無人問津。可兩年後的2005年,人們開始意識到“聊天”的重要性。社會的進步讓人們意識到“術業有專攻”,雖然每個人都可能成爲孩子的父母,但並不代表一定都成爲合格的教育者,他們需要學習做父母,需要專業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生活質量的提高讓人們有時間和精力擡頭看看天空,思考自己心靈的需要,開始重視精神食糧的重要性。

相比較之下,我更喜歡個人成長顧問,因爲個人成長顧問能夠預防突發事件的發生。據調查,中國的爸爸媽媽們總是在孩子出現某種問題,產生了嚴重後果之後纔想到解決,而不懂得提前防範。當然,也有父母告訴我,不是不想防範,而是根本不知道應該什麼時候防範、如何防範。

教育是一門科學,不能僅憑經驗。

事實上,個體成長的生理和心理規律決定了教育本身就是一門學科,但人們往往忽視了這一點。

比如說,父母們總會抱怨自己處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偷懶,每次寫作業都喊手痠。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們自然會對孩子頗有微詞,最後可能發展成一場“戰爭”。可孩子在發育過程中,寫字用到的小肌肉羣是晚發育的,所以低年級的孩子握筆寫字超過30分鐘確實會手痠。如果我們掌握了這樣的科學規律就會理解孩子,就能適當調整寫作業的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做父母的體貼與關心,增進雙方的信任。我們還常忽略孩子的好奇心強和自控能力有限這些正常現象,而僅憑經驗爲之下定論是“多動症”或者“感統失調”。

教育的科學性需要普及,這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臨近中午處理完內波教授的郵件,我顧不上吃飯就開始準備下午的諮詢。

在諮詢開始前的一小時內,我不吃任何東西,胃裏飽飽的感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大腦的運轉。

即將到來的這一家人,因爲是被推薦來的諮詢者,我多少了解一些基本情況。這是一個複雜的家庭,爸爸是意大利人,媽媽是雲南人,孩子八歲,到中國的時間很短,還不到十年。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沒有學校願意接收這個孩子。

意大利和中國的混血兒,應該是一個極漂亮的男孩,我和他用什麼語言溝通呢?我活動了一下舌頭,用中文、英語和德語分別進行了練習,只希望一會兒不要被意大利語所困擾。

13點整,我的房門準時響起叩門聲。

天啊,一個天使般的小男孩出現在我面前,又大又黑的眼睛,挺拔的鼻子,白皙光亮的皮膚,還有那頭亂糟糟的頭髮,讓我忍不住上去撫摸了他。

他衝我一笑:“Hello!”那一刻,我覺得那是天下最好看的笑容。瘦弱的海希安靜地坐在角落裏,我還是忍不住在和他父母談話的過程中看看他,他並沒有迴避我的目光,總是衝我禮貌而溫柔一笑,這讓我覺得溫暖。

父母娓娓道來的講述,讓我對這個漂亮小傢伙如此複雜的經歷感慨萬分。

六歲以前的海希,在意大利和印度生活,從小媽媽跟他說中文,爸爸跟他說意大利語,可在印度的時候他讀的是法語幼兒園,所以在幼兒園裏說法語和英語。現在到中國不到一年,又得開始努力適應中文語言環境。

當我得知這些時,眉頭不由皺了起來,或許大多數人會認爲這有助於孩子學到更多的語言,可六歲以前正是孩子語言能力從萌芽發展爲基礎系統的階段,可憐的海希居然處在一個如此混亂不堪的環境。[孩子小時候的成長環境的複雜性和多變性會造成自身系統的混亂,所以處於多變系統的家庭需要格外關注孩子教育的系統性。]

往下的情況讓我的心揪起來。在印度讀幼兒園時,天生倔強的性格讓海希從不告訴家人幼兒園裏發生的一切,直到某天媽媽看見他身上的新傷,才知道那場噩夢。海希來到中國後,這一切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新問題再次出現了,他無法很好地交流溝通。對學校的規則、制度和考試,海希無法理解,更無法接受。當他剛進入一個學校,插班到二年級時,上來就考語文,可憐的海希一道題都不會做,然而在這陌生的環境中他多麼希望自己能被接納、被認可,於是他立刻不顧考試規則,開始觀望旁邊同學的試卷——他實在是連題目都讀不懂。

而後在一所國際學校,他大鬧校長室,五個外籍老師連同校長本人都無法控制事態。再接下來北京一個私立學校在海希入校後的第三天,就把家長請到辦公室,一分不少地退還了所有學費,包括已花費的費用,懇請家長將孩子領回家。

至此之後,戲劇性的情景發生了。但凡有學校流露出有招收海希的意向,媽媽就會立刻送孩子過去。當海希進入校門後,媽媽就在學校附近的咖啡廳裏看書,但通常不到兩小時,媽媽的電話就會響起了。

電話內容有時是老師的不解,但更多的是海希的不解。海希不能理解爲什麼下課還不能出教室、不能到操場上去玩?他不明白爲什麼老師寫中文?爲什麼那麼快,讓他怎麼也跟不上?想要看看旁邊同學的書本,剛一伸頭、話還沒說出口,就被老師提醒說他要遵守課堂紀律、上課不能隨便說話。面對這些指責,他既不能很好解釋,也不能有效地明白別人的意思,這壓力讓他比別人更容易暴躁,當他控制不住時會大哭大鬧,這使他變得更加無助,時刻想念自己的爸爸和媽媽。

而現在,海希從第三個學校回到家裏,“待學”在家。

表面上,很難從這個瘦弱可愛的男孩臉上看到所謂的“暴躁”和“無規則”,但我能夠感受到他所受到的“傷害”,在他的字典裏“規則”這兩個詞已經被自我保護替代了。我想,在他敏感的心中是不能容忍別人對他的忽視的,因爲他是一個內心有傷的人。

海嘯,海希的爸爸,一個魁梧的意大利男人,一臉的無奈,大聲抗議:“爲什麼海希就不能有學校讀?我認爲孩子當然會有一些小問題,這是每個孩子都有的,但應該有學校接收啊!”

海希媽媽,一個非常典型的雲南女子,看上去已經有些筋疲力盡了。

“能給我和海希一點兒時間嗎?我需要單獨和他待一會兒。”我微笑地提出了這個請求。[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們都需要從“當事人”那裏獲得第一手信息,這既代表了對他的尊重,也幫助我們全面瞭解事件,更重要的是對後面的引導打好相互信任的基礎。當父母被告知孩子的不良表現之後,和孩子第一次接觸時,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你能告訴我發生什麼了?而不是簡單的憑藉從他人那裏獲取的信息進行判斷。]

“好的。”海希爸爸轉過頭去,與海希用意大利語說了些什麼,海希點了點頭。

房間裏就剩下了我和海希。

“你好,我是蘭海。”我放慢了語速,但卻技巧性地沒有讓海希發現這是我故意的,[不讓孩子發現我們刻意的照顧,會讓敏感不自信的孩子更好地接受我們。]我不想這樣的刻意讓他變得敏感。“我能認識你嗎?”我第一句話用漢語,第二句話用英語,用兩種語言是對海希的一種尊重。[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確認海希能夠明白我的信息。]

果然,他眼神中閃過了一絲驚訝。

“你好,我是海希,我快八歲了。”

天哪,估計只有我能聽懂這句話,這簡單的一句話,居然摻雜了漢語、英語、法語和意大利語。我朝海希果斷地伸出了手,說:“和我握手,用你最大的力氣。”

海希緩慢地朝我伸過手,非常緩慢。

我換了一個姿勢,坐在地上——讓海希處於一個比我高的位置,這居高臨下的狀態應該能帶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和談話者之間的位置關係,也是一種心理關係的暗示。]

我的手停留在半空中,堅持着,臉上保持着微笑,眼睛看着海希,用眼神傳遞出等待的邀請。手居然停留在空中30秒,這已經突破了我最長18秒的“握手記錄”。

終於,他的手軟綿綿地和我握在了一起。

“能用最大的力氣來握緊我嗎?”我揚起眉毛問道。

海希眼睛看了看天花板。我一直在關注他的眼神,臉上保持着笑容。[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不看你,並不代表他不專心,而是他在思考與你有關的問題。]可我心中在默默地讀秒,每一秒都那麼漫長,讓人忐忑不安。

突然,海希衝我一笑,開始用力和我握手。

當雙手終於牢牢地握在一起,我也順勢從地上起來,坐到了他的旁邊。我們倆就這樣坐着,沒有說話,只是彼此握住對方的手。[很多時候,沒有語言的交流往往更能夠進入彼此的內心。]很難想象,這是我,一個30歲的人與一個八歲的人的感情交流的時刻。

接下來,我們開始了心之間的交流。

與其說是交流,不如說是海希的獨角戲,他用力想要表達自己,不停地眨巴着眼睛,手舞足蹈,每說完一句話都要喘口氣。他也儘量在說話時不夾雜意大利語,僅使用漢語和英語。他告訴我,他喜歡看書、喜歡玩拼裝玩具,我露出滿臉渴望,讓他在我崇拜的眼神中獲得驕傲的滿足。他連比帶劃地讓我明白他們一家三口是騎着三輪摩托車來的,我的嘴巴立刻張得大大的,讓他感受到我的羨慕。他說自己在學校裏如何制止了別人對他的“侵犯”,我立刻抓住他的手,讓他體會到我對他真切的擔心……我扮演了傾聽的角色,[對很多孩子來說,傾聽他們遠遠比“說”他們更有效果。]

我努力去聽懂他說的每一個詞,看透他的每一個表情。同時,也儘量選擇他能理解的語言和表情給他迴應,讓他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很快,30分鐘過去了。當海希的父母再一次進入房間時,看到的是兩眼放光的海希和筋疲力盡的我……

“蘭海,海希說他喜歡你。”海希爸爸有些迫不及待地告訴我。

“是嗎?我也很喜歡他呀。”

“下一步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會給海希制訂一個計劃,但計劃的目的不是讓他去到學校上課,而是全方面地調整他目前的狀況,讓他能夠去接受其他人,擁有安全感,這樣才能讓他成爲一個社會人。”

“太好了,這也是我的想法。是否進學校讀書並不是根本問題,那只是一種學習手段,而我更關心的是他需要一個能夠接受他的集體。”海嘯堅定地說。每每遇見開明的父母,我總有脫口而出“謝謝”的衝動。

“那好,以後我們每週二下午這個時間見!”我把他們一家送到了辦公室門口,朝海希揮了揮手,他同樣向我揮手告別。看了看錶,離下一個約會還有一個小時,這期間我開始整理剛纔的談話。

握手這個動作,居然用了將近30秒才完成。

與每個孩子認識都需要三個程序:首先是握手,其次是擁抱,最後是親吻。

如果能適時地進入這三個程序,那麼就能擁有一把打開孩子內心的鑰匙;如果有足夠的感受力,就能感知到孩子的一切。握手,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當一個成人與一個孩子握手時,這意味着一種平等關係的建立。

我試圖通過這樣的行爲傳遞一個信息:我們都是一樣的,是平等的。而第一次握手的輕重和節奏,這些細節能讓我判斷孩子的自信心如何、性格特點,等等。缺乏自信的孩子第一次和陌生人握手是無力的,比較莽撞的孩子則會急速地握緊你的手並且上下搖動,而膽小害羞的孩子則會遲疑地握手,或者根本不敢與人握手。當我要求他們用最大力氣時,他們內心會有一種釋放的快樂,他們從聽到我的要求到加大力氣,這短時間的長短,能讓我感受到他們對我的信任程度,是否仍然遲疑,是否已經開始了信任。所以,這看似簡單的握手,總能讓我獲取他們的心靈密碼。

擁抱是一個雙向行爲,而且我是讓對方來擁抱我,當孩子朝我張開雙臂時,那就證明他已經完全信任我了。因爲他們的主動擁抱,代表了一種絕對信任。而我迎接他們的擁抱,也讓他們感受到我對他們的信任。

親吻就是更親密的一種行爲了,我會經常特意追着那些不好意思的孩子們,強迫他們在我臉上輕輕地親一下。看上去是我強迫的,但實際上他們很樂意我這樣的“強迫”,因爲這樣的強迫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如此被熱切地喜歡。

我經常下意識地摸一摸自己的臉——天哪,上面不知道沾有多少孩子的口水啊!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