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北宋的白茶來歷

北宋的白茶來歷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的白茶來歷,對於白茶到底起源於哪裏,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有人說白茶起源於北宋,故而白茶,白茶是最早出現的茶葉它的藥用價值非常之高,對於白茶的相關來歷,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瞭解一二,北宋的白茶來歷。

北宋的白茶來歷

北宋的白茶來歷1

公元1064年前後的宋子安《東溪試茶錄》載:“茶之名有七。一日白葉茶,民間大重,出於近歲,園焙時有之,地不以山川遠近,發不以社之先後。芽發如紙,民間以爲茶瑞。取其第一者爲鬥茶,而氣味殊薄,非食茶可比。

今出壑源之大竄者有六。壑源巖下一,源頭二,壑源後坑、壑源嶺根三。林坑黃澗一,丘坑一,畢源一,佛嶺尾一,沙溪之大梨澗上一,高石巖一,五梨一,砰溪嶺一。”宋時建既東溪共有白葉茶樹14株。

《宣和北苑貢茶錄》載:“慶曆初,吳興劉異爲北苑拾遺雲,官園中有白茶五六株,而擁焙不甚至。茶戶唯有王免者,家一巨株,向春常造浮屋以障風日。宋子安作《東溪試茶錄》,亦言白茶民間大重,出於近歲,芽葉如紙,建人以爲茶瑞,則知白茶可貴。自慶曆始,至大觀而盛矣。”1800年汪繼壕校注此書時增加了蔡襄文集所記王家白茶的一則故事:“王家白茶,聞於天下,其人名大詔。白茶唯一株,歲可作六、七餅,如五株錢大,方其盛時,高視茶山,莫敢與之角。一餅值錢一千,非其親故,不可得也。終以園爲家計枯其株。予過建安,大詔垂涕爲予言其事。今科佔株輒生一枝,造成一餅,小於五株,大詔越四千裏,特攜之以來就京師,見予喜發顏面,予以好茶固深矣。而大詔不遠數千裏之役,其勤如此,意謂非予莫之省也,可憐哉。”

上述史料說明了這樣幾件事,一是白茶流行時間,源於慶曆年間而盛於大觀年間,但明確記載產地等情況的白茶樹只有在距大觀年間(1106—1110年)約50年前的年代出現,如宋子安所記東溪白茶、蔡襄時代的王家白茶,而在最受重視的大觀年間,卻沒有確切的記載,作爲規制的貢茶也是在《大觀茶論》成書五年後出現;二是白茶珍貴值錢,先重民間,後進宮廷,最後被宋徽宗賞識而名冠羣茶;三是白茶是白色葉子的茶樹,種源難得、茶樹難養、佳品難制,“向春常造浮屋以障風日”結果仍枯其株,“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爲常品”、“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根據筆者近年來對不同白茶種質資源的生物學特性研究推斷,王家白茶似應是白化程度很高的茶樹,經不起春風吹拂,猶如四明山頂種植的白茶和個別葉綠素缺失嚴重的白化茶樹。

白茶樹在宋代被高度重視,緣何未被傳承下來呢?從今天看來,其原因應有兩個:一是白葉茶由於遺傳的原因,生長勢較差,當時的管理技術水平不能使茶樹獲得健壯生長和廣泛種植;二是由於白茶會開花而少結實或分化嚴重,籽播繁育無法成爲繁衍擴大的技術手段,而現在通行的扦插繁育技術是在十九世紀後期才由福建茶農發明,因此,在我國曆代茶書中記載的白茶多數在經歷不長的時間後就消失了。

北宋的白茶來歷2

宋徽宗趙佶是歷史長河中爲數不多把副業搞得有聲有色,而且還不只是一項副業,其副業之多令人咋舌,比如在書法、繪畫和茶事上。宋徽宗創作瘦金體,這種字體鋒如蘭竹、看着極爲犀利,可是鐵畫銀鉤的瘦金體似乎與書法家兼宋朝皇帝趙佶的本人風格很不搭。

在我們印象中,丟了北宋江山的宋徽宗是昏庸的,是懦弱的.,在金人南下前夕,宋徽宗就拍拍屁股走人將皇位給他兒子宋欽宗。然而他們這對父子兩還是難逃被被金人俘虜北上的結局,由此可見,字如其人有時候不準確。

宋徽宗還是一位傑出的畫家,在他當皇帝這段時間,宋代畫師地位直線上升,宋徽宗還專門成立翰林書畫院,只要畫得好,也可以當官。宋徽宗擅長書法與喜歡畫畫,這是不奇怪的,畢竟宋徽宗長在皇室中,精通琴棋書畫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歷史中,喜歡喝茶的皇帝卻不是很多,而宋徽宗不僅喜歡喝茶,還是個喝茶高手,不僅能喝茶還會著書立說,最驚掉下巴的是,他寫的《大觀茶論》分量很重,在茶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大觀茶論》一共20篇,主要寫有北宋時期茶葉資料,從產地到採製、烹試、品質、鬥茶等有詳細記載。

宋徽宗在彈琴

《大觀茶論》這本經典的茶道書籍給我們認識宋代茶文化留下了珍貴的通道,我們可以從這本茶書中獲取大量關於宋代茶道的知識,瞭解當時茶文化的燦爛。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觀茶論》中有一篇專門寫“白茶”。

白茶,自爲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培,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爲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喝過福鼎白茶的朋友想必會對這段存於數百年前的白茶記載感到好奇,當時宋徽宗喝的白茶是福鼎白茶嗎?其實不只是新人有此疑問,有很多經營白茶的朋友也不太明白。

也有些不良商家不想去了解真相,索性把宋徽宗的白茶等同於福鼎白茶,企圖給自己白茶加點分,但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能亂說一通。

福鼎白茶:白毫銀針

其實不只是在《大觀茶論》有出現“白茶”,再往前看,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中“七之事”同樣出現“白茶”二字。

《永嘉圖經》: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

那麼《大觀茶論》與《茶經》出現的白茶是現代的福鼎白茶嗎,如果不是福鼎白茶,又會是其他白茶類嗎?

自然不是,唐代白茶與宋代白茶都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白茶,所以也不能說是現代的福鼎白茶。唐代興煎茶,宋代興點茶,而唐宋所用的餅茶與團茶與現代餅茶在工藝上是不同的。

《茶經》中“三之造”寫道: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而《大觀茶論》中“白茶”記載:芽英不多,尤難蒸培,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爲常品。

從以上“蒸之”與“蒸培”可以看出,唐宋時期的白茶,其加工工藝中要經過“蒸”這一步,而這不屬於現代白茶工藝。衆所周知,白茶不炒不揉,只萎凋與乾燥。

蒸培是蒸青綠茶的工藝,唐代與宋代時期的白茶是按照蒸青綠茶工藝製作而成,應該算是綠茶,不是白茶。不過《茶經》中明確記載着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經茶葉泰斗陳櫞教授考證,這座山就是福鼎太姥山,要知道福鼎大白茶母茶就在太姥山上。福鼎太姥山

《茶經》中的白茶是“福鼎白茶”,但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福鼎白茶。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是用產於福鼎的白茶樹(芽與葉子有白毫)當原料通過蒸青工藝製成的綠茶。

福鼎大毫茶茶樹

《大觀茶論》中記載白茶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如果白茶的外形色澤與普通綠茶一樣,那麼也不會叫做白茶了。所以有兩種情況,一是宋徽宗喝的這種白茶是白化茶,葉子會呈現白色,就比如浙江安吉白茶(屬於綠茶),在春天時,安吉白茶葉子爲白色,到了夏天變成綠色。茶農在春天將安吉白茶採摘下製成成品茶,然而成品茶卻與一般綠茶無異,是綠色的。

安吉白茶茶樹

第二種情況是,宋徽宗的白茶是富有白毫的,比如福鼎的大毫茶、大白茶、菜茶那樣,因爲茶葉有白毫,所以叫做白茶。值得一提的是,宋代貢茶產地在如今的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所以宋代白茶與福建白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安吉白茶

總的來講,宋徽宗喝的白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福鼎白茶或者福建白茶,而是當時的蒸青綠茶,是用白化茶或者白茶樹當原料製成的綠茶。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