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適合新年的寓言故事

適合新年的寓言故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適合新年的寓言故事,中國寓言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那麼你知道適合新年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嗎。

適合新年的寓言故事1

一、熬年守歲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適合新年的寓言故事

二、臘月三十除夕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兇惡無比。年長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人們都離家躲避年獸的傷害,把這個稱爲“過年”。

某年除夕,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人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到處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關心這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婦包了餃子請老人吃,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爲了報答老婦的好心,老人告訴她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要她穿紅衣,在門上張貼紅紙、點上紅燭,在院內燃燒竹子發出炸響。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村中燈火通明,它的雙眼被刺眼的紅色的逼得睜不開,又聽到有人家傳來響亮的爆竹聲,於是渾身戰慄的逃走了。從此人們知道了趕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恭賀對方渡過了年獸的肆虐。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適合新年的寓言故事2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寓言故事——“十個老頭喝酒”。說是有這麼十個老頭是好友,又是同好“杯中之物”的酒友。他們常常聚在一起,把各自帶來的`酒同注入一個大的酒器中,加熱之後,大家圍坐爐邊,從酒器中一一再盛到個自的酒杯裏,邊喝邊聊,快活無比。一年一年,從未走樣。尤其過年的時候更是如此。這一年的新年快來到了,長鬍子老頭突然動了私心,他想,年年如此這般,我今年何不帶一瓶白水去充數呢?反正還有他們九個人帶的九瓶酒,一瓶白水往裏一羼,神不知鬼不覺,誰能喝得出來?豈知鬼使神差,黑鬍子老頭、花鬍子老頭、黃鬍子老頭、短鬍子老頭、卷鬍子老頭.......其他九位鬍子老頭,也都不約而同地萌發了此等私心,結果到了年夜,大家圍坐爐邊紛紛倒入個自帶來的“酒”,待每人喝到嘴裏,你望我我望你,人人都是一臉的尷尬。

這個寓言故事實在是好!好就好在它深入淺出地闡發了公與私的辯證關係。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地球村”,如若人人都想在別人身上“抖機靈”,吃虧的終歸還是自己。

我真想建議國家教委,把這篇寓言故事編到小學低年級的教材中,對衝齡之歲的少兒進行“虧人即虧己”的道德啓蒙教育。

記得小時候還看過另一個寓言故事——“盲人(說)摸象”。說是有一位國王把許多盲人召到面前,問道:“你們都‘看’到過(實際是‘摸’到過)大象嗎?”盲人們紛紛說“看”到過。國王便說:“那你們說說看,大象類似什麼?”摸到象牙的說,大象“像蘆筍根”;摸到耳朵的說,大象“像簸箕”;摸到大象頭部的說,大象“像大石塊兒”;摸到大象鼻子的說,大象“像木棒子”;摸到大象腿的說,大象“像木柱子”;摸到大象脊背的說,大象“像張牀”;摸到大象肚子的說,大象“像大甕”;摸到大象尾巴的說,大象“像繩子”。自然,盲人們都犯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毛病。

這個寓言故事也很好。好就好在它也深入淺出地闡發了認識論上“以偏慨全”的辯證觀點。我們雖然是耳聰目明的正常人,但在生活中評人論事,犯“盲人摸象”錯誤的,實在是俯拾皆是。

我同樣想建議國家教委,把這篇寓言故事編到初中低年級的教材中,對青春前期的少年進行“全面觀察、分析事物”的唯物辯證啓蒙教育。

適合新年的寓言故事 第2張

其實,這種教育,何止是少年兒童?鄧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末,曾語重心長地說過:“十年改革開放,最大的失誤在教育。”他老人家所說的“教育失誤”對象,自然是全民。從全民的角度上說,這種“抖機靈”式的私心,這種“盲人摸象”式的思維方法,在小平同志此番講話之後的二十年,竟然有流行天下之勢。這不能不說是現代人的莫大悲劇!

從哲學的高度來看,如果說“十個老頭喝酒”的寓言算作“認識論”的範疇,“盲人摸象”的寓言,就應該列入“方法論”的範疇了。但這兩者之間,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可以機械割裂的:認識論上的“私”,往往導致方法論上的“盲”。在認識論上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把人生在世的基本立足點,定位於“私”,看待人和事就很難有一個客觀、公正的立場。這使我不由得又想起另一個寓言故事:“疑鄰偷斧”。這個故事說,有一個人丟了把斧頭,他無端地懷疑是他的一位鄰居偷了。於是,這位鄰居的一舉一動,在他眼裏都像是“小偷”的動作;忽然有一天,他在自己的家裏找到了這把斧頭,再看他的這位鄰居,一舉一動,卻又一點兒不像個“小偷”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不用發揮了。但有一點我覺得應該提醒:“疑鄰偷斧”的這位主人公,在我看來,雖然少了點兒辯證思維,也應屬於“私心大、疑心重”一類人。但他找到斧頭後,前疑盡釋,至少自己開脫了自己。也勉強算作“正常人”吧!然而,如果我們假定,這位主人公,即使找到了自己丟失的斧頭,但他認定這把斧頭,斬釘截鐵就是被那位鄰居偷了。只不過這位鄰居“做賊心虛”,誠恐在他的“透視萬物”的灼灼目光下,早晚有一天會東窗事發,所以,趁他有天不注意,把斧子又偷偷放回主人院子的某個角落,希圖瞞天過海、欲蓋彌彰!不想,我們斧頭的主人公是何等精明之人,豈能被如此三腳貓的.小把戲給糊弄了!?因此,他的這位鄰居,在他眼裏從此成了徹頭徹尾的“賊”。寓言的結局,倘真如此,讀者諸君又該做何聯想呢?

不要以爲我重新安排的故事結局,是聳人聽聞、畫蛇添足。看看我們周圍,有如此豐富想象的人,或者,有如此“生動”思維方式的思想流,難道還少嗎?那麼,這究竟是認識論的立場問題,還是方法論的觀察問題呢?顯然,極度的私心誤導了立場,立場既錯,方法的偏頗就在所難免。可以斷言,這個“新版”的“疑鄰偷斧”故事結局絕非子虛烏有,丟斧頭主人公的思維定勢,濃縮了當今我們民族思想領域走向的孱弱和乖謬。

我們中國人似乎正在富裕。吃的有了,喝的有了,房子有了,車子也有了或很快將有。而沒有的恰恰是深刻的思想!而沒有深刻思想的民族,前行必定不遠。

適合新年的寓言故事3

寓言《新年

官人惡貫滿盈,新年到了,他去神山求神。

神山真靈驗,一個神仙顯靈了。

神仙說:官人,你今天來求我做什麼?

官人說:神仙,我今天來求您保佑我今年又升官,又發財。

神仙說:官人,你今天的這個禱告我不能答應你。

官人說:神仙,爲什麼?

神仙說:官人,你又升官,又發財,你這個德性要我叫老百姓咋活?

官人說:這……

神仙說:再有,今年是反腐敗年,我也不敢答應你。

官人說:神仙,那我只有求什麼您才能答應我?

神仙說:官人,你只有求平安我才能答應你。

官人說:那好,那我求平安。

神仙說:你求平安也有一個先決條件,你答應了,我才能保佑你。

官人說:什麼條件?

神仙說:官人,你先去把你這幾年的貪贓枉法向老百姓坦白了,你先去把你這幾年的贓款向國家清退了,我一定保佑你今年平平安安。

官人說:神仙,我向老百姓坦白了,老百姓不殺了我嗎?我向國家清退了財產,那我還有什麼?

神仙說:官人,在腐敗與平安面前,全靠你自己選擇!你看着辦吧?

說完,神仙不見了。

適合新年的寓言故事 第3張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Spring Festival),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着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爲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着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斗柄回寅”爲歲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的輪迴由此開啓。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歲首具有重要的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在歷史發展中雖然使用曆法不同而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纔算結束。春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

百節年爲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爲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年春節的由來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爲“年”。《說文·禾部》:“年, 年畫

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爲月,一年劃分爲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爲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爲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一直至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爲“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爲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礦場、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

1949年9月27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爲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爲“春節”,俗稱陰曆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春節的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