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中國基本知識有什麼

中國基本知識有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基本知識有什麼,很多人都喜歡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吧,不管是在網上還是在實體書上,因爲閱讀可以學習到很多有用的東西,那麼大家都知道哪些中國基本知識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基本知識有什麼。

中國基本知識有什麼1

中國基本知識有什麼

1、我國的地形特徵

我國地形複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佈。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爲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爲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爲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回以上的陸面爲第三級階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爲丘陵和平原。

複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複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特點,有利於溼潤空氣深人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樂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脈分佈

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爲天山一陰山一燕山;崑崙山一秦嶺;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爲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峯山;長白山一武夷山;臺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向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峯一珠穆朗瑪峯,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峯。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佈: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佈,湖泊衆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位於海拔爲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着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布最闊、最深厚的地區;水上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佈;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佈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佈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佈,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於創省西北部,大部分爲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佈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圍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佈,湖泊衆多。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區

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佈地區:①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J人云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中國基本知識有什麼2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是在周代《詩經》中,如《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但《詩經》中的此類“中國”實爲“國中”,還不是真正指國家。稱國家的“中國”一詞,在戰國諸子百家的書中已屢見不鮮了。如《孟子滕文公上》雲:“陳良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又“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些都說明: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而相當於今山西、山東、河南、河北一帶。

“中國”一詞的頻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後。《禮記王制》有云:"中國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國、蠻、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顯,此時的"中國”一詞,是與蠻、夷、戎、狄對舉而使用的。如果說《禮記》的成書時間較靠後,則《左傳莊公三十一年》有"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以警於夷。中國則否”的說法,足見春秋前期,"中國”一詞就已經與蠻、夷、戎、狄對舉。那麼"中國”指誰呢 《公羊傳禧公四年》稱:"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荊,以此爲王者之事也。”齊桓公救援邢國,衛國等國,被稱作"救中國”,足見此時的"中國”,已經擴大到被認爲是"諸夏”的國家。

到這裏,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學派的"春秋三世說"。《公羊傳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爲以外內之詞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東漢經學大師何休進一步發揮公羊學派的說法,將《春秋》所記242年的歷史,理想化地分爲三個階段,即:"所傳聞之世”,"所聞之世”和"所見之世”。

"所傳聞之世見治起於衰亂之中……故內其國而外諸夏”,”所聞之世見治昇平,內諸夏而外夷狄”,"至所見之世著治太平,夷狄進至於爵,天下遠近小大若一”。雖然那242年曆史發展事實並非如此理想化,但我們必須承認此種理念對民族關係發展規律做出了某些正確認識和預見。夏、商時期,應該是華夏民族的形成時期;而集華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禮"的形成,是華夏民族最終形成的標誌。觀夏、商、周、春秋,各邦國不斷分化,有的進入華夏集團,有的進入蠻、夷、戎集團,像祀國這樣的國家,一度搖擺於夷夏之間,最後終於擺進了華夏集團,成了"諸夏"的一分子。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