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近日,“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打乒乓球”登上熱搜。對此,中國乒乓球協會主席劉國樑表示:預祝你們圓滿完成任務,平安回家!期待與你們切磋球技。”還有不到一個月,太空“出差三人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就將返回地球。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1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已在軌飛行兩個多月,其間圓滿完成兩次出艙任務。

近日,在接受總檯 獨家專訪時,3名航天員透露在空間站核心艙工作之餘,會利用業餘時間打乒乓球。

對此,中國乒乓球協會主席劉國樑表示:預祝你們圓滿完成任務,平安回家!期待與你們切磋球技。”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

原來,中國乒乓球隊在奧運會賽場爲國爭光的同時,也不忘關注我國的航天事業。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 第2張

隨隊奪得奧運會女子團體冠軍的孫穎莎說:“向航天英雄學習,像你們一樣爲國爭光,爲民族爭氣!。”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 第3張

不少網友看到這一幕後也是歡快的表示,如果賽場放在太空,估計這些國手不一定能打過宇航員們呢,至少環境都極度不適應吧。

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打乒乓球

8月22日,總檯央視記者在航天員中心通過“天地對話”的方式,獨家採訪了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

採訪中,三名航天員介紹說,在空間站核心艙的兩個多月時間裏,除了緊張忙碌的工作,業餘生活也是豐富多彩。航天員劉伯明隨口說出幾項愛好,跑步、聽音樂、打乒乓球。隨後,航天員聶海勝更是興致勃勃地演示起如何在太空中打乒乓球。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 第4張

據悉,在神舟十一號飛天期間,中國國家乒乓球隊主教練劉國樑和世界冠軍張繼科、馬龍,跟隨央視主持人撒貝寧一起來到北京航天城見證了一場全世界“最高”的乒乓球賽。在太空中的兩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首先向他們展示了“太空球奇蹟”。隨後,航天員陳冬提出一個創意,一個人追着一個球兩頭打。劉國樑饒有興致地評價說,你這步伐比張繼科和馬龍要快得多。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2

還有不到一個月,太空“出差三人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就將返回地球。這段時間,他們還需要繼續完成科學試驗和實驗項目、加強骨骼和心肺功能,爲着陸做準備。

“回家”前先打包“行李”

和我們平時出遠門前要收拾行李一樣,航天員在“回家”前也要做很多準備工作。

在空間站與飛船分離前,航天員需要在地面工作人員的配合下,將空間站內的有關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飛船的返回艙中,以便帶回地面進行相應的檢查檢測。

在需要打包的“行李”中,在軌實驗數據是“重點保護對象”。部分實驗數據已下傳到地面,其他信息則存放在存儲卡上,由航天員帶回地面。另外,在太空中栽培的植物以及在太空中採集的尿液、唾液等樣本也要進行相應處理,並帶回地面分析。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 第5張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即可,千萬別把生活垃圾也留下。一般情況下,航天員在離開空間站前都會把空間站打掃乾淨。比如將殘餘的食品垃圾、衛生用品垃圾,還有在軌實驗產生的電池、電極等都打包放入軌道艙,隨軌道艙墜入大氣層銷燬,因爲垃圾長期存放在空間站是件危險的事情。

航天員搭乘飛船離開之後,空間站還會在軌道上長期運行,因此對於無人值守的空間站來說,航天員在離開前還需進行狀態設置,這一程序有點類似於長期離開一間房子前要斷水斷電一樣。而對於國際空間站這類長期有人值守的“ 豪宅”來說,需要航天員直接進行交接班,保證空間站工作有序開展。

“回家”方式不止一種

人們通常把航天器從脫離運行軌道到降落到地面這一段的飛行軌跡叫返回軌道。

航天器根據在返回軌道上所受到的升力和阻力的情況採用不同方式回收。目前,返回式航天器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一般採用彈道式、半彈道式和滑翔式3種軌道。

美國和蘇聯早期的載人飛船大多采用彈道式再入的方式返回。例如,美國的水星載人飛船、蘇聯的東方載人飛船。

彈道式再入是指載人飛船返回大氣層時,返回艙沿着自然下落的軌跡進入大氣層。這種方式技術簡單,通過大氣層時間短,飛船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熱量也相對少,需要飛船防燒蝕的結構也相對簡單。但這種方式明顯的缺點是下落過程中,航天員受到的衝擊很大,返回艙落點精度較差難以尋找,所以對航天員的安全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 第6張

爲了降低對航天員的影響,提高落地精度,半彈道式再入方式應運而生。蘇聯的聯盟號飛船、美國的雙子號飛船、我國的神舟飛船等都是採用這種返回軌道,這也是世界主流的'載人飛船再入方式。而航天飛機則採用滑翔式的返回方式。

歸途充滿挑戰與坎坷

下面就給大家重點介紹目前流行的“回家”方式——飛船返回艙半彈道式再入返回。

在收拾完“行李”之後,航天員進入飛船返回艙中,在地面指令控制下與空間站分離並撤離到停泊點位置。

飛船與空間站分離之後,飛船要通過調姿、制動、減速,從原飛行軌道進入返回軌道。這些動作需要

在進入大氣層前穩妥地完成,否則都是“玩火行爲”。

在飛船按地面指令調整姿態期間,如果角度計算得不正確就可能造成返回艙“不知去向”的嚴重後果。

當飛船完成離軌制動後,軌道高度還相對較高,大氣環境相對稀薄,大氣阻力幾乎爲零,飛船返回艙主要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自由下降。不久後,飛船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建立再入姿態。這一步非常關鍵,扮演着“挑大樑”的角色。

返回艙的再入姿態角必須精確

地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如果角度太小,飛船將從大氣層邊緣擦過而不能返回;如果角度太大,飛船返回速度過快,將像流星一樣在大氣層中被燒燬。1965 年,首次實現太空行走的蘇聯航天員在乘坐上升2 號飛船返回時,就因險些錯過最佳的再入角而“大禍臨頭”。幸好後來航天員及時進行調整才避免了一場“災難”。

大氣再入階段是飛船再入飛行過程中環境最嚴酷的階段。伴隨着返回艙高度越來越低,地球大氣越來越稠密,飛船返回艙以極高的速度衝入大氣,並與空氣產生強烈的摩擦,返回艙周圍被火焰所包圍,大氣氣動減速效果越來越明顯。此時,飛船既要保證自身不被高溫高壓氣體燒燬,又要保證艙內溫度適宜,否則就會威脅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此時,“蝸居”在返回艙內的航天員會逐漸感受到超過自身體重5 倍甚至更高的過載作用力,這對航天員的身心是個巨大的考驗。返回艙下降到一定高度時,會接收不到地面發送的無線電信號,而地面也接收不到返回艙發送的無線電信號,因此,這個區域被稱爲無線電“黑障區”。

接下來,返回艙就要打開降落傘進行着陸了。在距地面10公里左右高度,返回艙的回收着陸系統開始工作,先後拉出引導傘、減速傘和

劉國樑“約戰”航天員 第7張

主傘,使返回艙的速度緩緩下降,並拋掉防熱大底,在距地面1 米左右時,啓動反推發動機,使返回艙實現軟着陸。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飛船返回艙預報落點與實際落點往往存在一定差別,這就要求回收隊員們第一時間趕往飛船落點處,檢查評估飛船整體狀況,平衡飛船內外氣壓,並儘快將航天員轉移至返回艙外進行安置。

由於長期在太空中失重工作,航天員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肌肉鬆弛現象,航天員出艙後都會坐着休息。工作人員對航天員進行基本的醫學檢查之後,需要儘快將航天員送往專業航天醫療單位進行更加細緻的檢查評估,否則等航天員完全適應了地球環境之後,檢查的價值也就降低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