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長期沉迷網遊將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

長期沉迷網遊將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期沉迷網遊將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不但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而且對於他們的心智、情緒也會產生巨大影響,其大腦結構跟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大腦結構相像

長期沉迷網遊將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1

近年來,隨着智能手機的發展,手機網絡遊戲對於未成年人的衝擊是非常大的,逢年過節在走親訪友的過程中,隨處都能見到扎堆玩手遊的孩子們。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可能萬萬想不到未成年人沉迷網遊除了會對學業造成極大的影響之外,還可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一些危害,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損傷智力。

根據央視新聞頻道日前的最新報道,有研究報告顯示,長期沉迷網遊的孩子,其大腦結構竟然跟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大腦結構相像,阿爾茨海默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老年癡呆。

長期沉迷網遊將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

專家透露,這是因爲,一個人在玩兒網絡遊戲的時候,處於被動接收信息狀態,想象力、思考力和融會貫通的能力得不到訓練,長此以往,會極大損害智力發展。

爲了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遊戲問題,近期我國還出臺了最新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新規,其中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通知中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

目前,以騰訊、網易爲主的大批遊戲公司已經對此做出迴應,並且第一時間做出了相關的限制,將嚴格控制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

長期沉迷網遊將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2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僅事關個人家庭,也關乎國家未來。網絡遊戲爲何容易吸引青少年沉迷其中?遊戲企業應當如何承擔起社會責任?在複雜的網絡環境中保護未成年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嚴重影響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成爲民心之痛

“近期,不少家長反映,一些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使許多家長苦不堪言,成了民心之痛,希望採取切實可行措施,嚴格落實實名驗證,進一步限制、壓縮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段時長。”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解釋了《通知》出臺的背景。

未成年人是網絡遊戲的重要用戶羣體。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等發佈的《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當前使用互聯網的未成年人當中,有62.5%會經常在網上玩遊戲,其中玩手機遊戲的比例爲56.4%。

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曾出臺規定,要求網絡遊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的時長,法定節假日每日累計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累計不得超過1.5小時。對此,不少家長反映該標準仍較寬鬆,建議從嚴壓縮。

此外,雖然部分遊戲平臺設置了“防沉迷系統”,通過實名認證等方式限制未成年人遊戲時間,但仍然有不少未成年人利用網上找到的身份信息繞開系統限制。一些不法人員用軟件替未成年人破解網遊防沉迷系統中的人臉識別,甚至有一些人假借破解網遊防沉迷系統名義,騙取未成年人錢財。

長期沉迷網遊將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 第2張

網絡遊戲設計者根據人的心理特點,設立大量“成癮點”,自控力弱、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的青少年更容易“上鉤”

“網絡遊戲憑藉操作簡單和上手快,能夠快速圈住新玩家,每個用戶都能輕而易舉地在遊戲中與他人同臺競技。其次,網絡遊戲通常利用多樣的環節和遊戲模式設置,極大降低玩家厭倦的可能性,用戶黏性高。”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匡文波表示,網絡遊戲中大量出現的獎勵機制,激發了用戶的熱情。加上很多網絡遊戲已經成爲一種新的社交手段,更令青少年難以“放手”。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遊戲設計者會根據人的心理特點,設立一個又一個激勵反饋機制,誘導用戶在吸引點的刺激中層層深入。類似“裝備”“排位”“技能”“獎勵”“活動”等設計點,讓人們在遊戲中不斷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從而更加“不願意放手”。這種經過心理學設計的誘導機制帶來的沉迷力量,不僅是青少年,有時連成年人也難以抗拒。

“遊戲成癮也與青春期心理髮展變化有關,青春期學生叛逆心強,好奇心重,渴求自主,自控力較低,自我保護意識不足,更容易沉溺於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體驗刺激、驚險的過程,獲取支配及成就感。”原北京 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心理諮詢師彭鑫表示。

遊戲成癮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不但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而且對於他們的心智、情緒也會產生巨大影響。比如,未成年人會模仿遊戲中的暴力、血腥行爲。”上海市法學會未成年人法研究會副祕書長郗培植表示,他曾經接觸過的一個案例,一個17歲的孩子,在網吧中連續玩了3天CS(反恐精英)遊戲,出門吃飯時和別人起了衝突,他拿起身邊的凳子砸向對方的頭部,並反覆毆打對方。事後,他說自己當時誤以爲還處於遊戲中。

資本的.介入是青少年沉迷網遊的重要因素,相關企業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不能唯利是圖

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誰應當爲此負責?

在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袁治傑看來,資本的介入是青少年沉迷網遊的重要因素之一。鋪天蓋地的廣告,經過設計的沉迷機制,大量網絡水軍誘導,遊戲設計公司往往有意通過在遊戲世界中創造情感共鳴和經濟價值來誘導玩家陷入其中。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爲,儘管防沉迷系統和青少年模式已被寫入法律規定,現實中卻發現“多賬號切換”“一人多號”“人號不符”等規避技術的手段。

平臺越大,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也就越大。“在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這一問題上,相關企業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不能唯利是圖。”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祕書長趙宏志認爲,遊戲企業需要頭腦清醒,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既要爲行業健康發展盡一份力,也要爲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負責。

大數據時代更需加強對青少年的引導幫助,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安全問題應得到家庭、學校等多方關注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不僅是沉迷網絡遊戲的問題,網絡上還有很多污七八糟的東西,未成年人心理髮育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響。這些問題屬於社會性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研究解決。”

爲營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網環境,中央網信辦近期啓動專項行動,聚焦解決7類網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問題。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防沉迷系統和“青少年模式”效能發揮不足問題。

長期沉迷網遊將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 第3張

爲緩解未成年人假期“看護難”問題,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試點免費提供音體美興趣培養、公益看護、讀書賞析、作業輔導、科技創新等爲主要內容的“五彩假日”託管和教育服務。圖爲孩子們在和機器人做互動遊戲。新華社發(解琛 攝)

大數據時代,青少年看到的內容、接收到的信息、參與的話題大多經過算法與數據的揀選。“互聯網平臺落實法律義務的首要責任,就是將大數據、算法作爲網絡不良信息的過濾器,決不允許不良信息通過熱門、熱搜、推薦、關鍵詞等方式進入未成年人視野之內。”朱巍表示,互聯網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平臺應充分考慮到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和特殊性,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也表示,網絡遊戲沉迷是一個社會問題,防沉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行業要始終把防沉迷作爲遊戲管理的重中之重,嚴格防沉迷管理的制度和執行,紮實推進防沉迷工作;另一方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需要廣大家長、老師更好履行監護教育職責,切實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責任,加強關愛陪護和約束規範,引導孩子們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用網習慣。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