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神舟十三航天員將於近日擇機出艙詳情

神舟十三航天員將於近日擇機出艙詳情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舟十三航天員將於近日擇機出艙詳情,據此前消息,此次飛行乘組由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組成,翟志剛擔任指令長,三人將在軌駐留6個月。神舟十三航天員將於近日擇機出艙詳情。

神舟十三航天員將於近日擇機出艙詳情1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將於近日擇機執行第一次出艙活動。

自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順利進駐空間站組合體以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21天。

在軌期間,航天員先後開展了貨運飛船物資轉移、空間站組合體管理、新上行艙外服啓封和測試、在軌醫學檢查、失重防護鍛鍊、空間試(實)驗等日常工作。

神舟十三航天員將於近日擇機出艙詳情

同時,還進行了在軌緊急撤離、機械臂操作、醫療救護演練等在軌訓練項目。

目前,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空間站組合體運行穩定,具備開展出艙活動條件。

據此前消息,此次飛行乘組由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組成,翟志剛擔任指令長,三人將在軌駐留6個月。

按照此前公佈的消息,此次飛行任務中,王亞平還將成爲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

另外,神舟十三號任務此次任務還將實現多個“首次”,包括:神舟十三號將與核心艙實現徑向交會對接、神舟十三號將首次在軌駐留六個月、神舟十三號首次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

神舟十三航天員將於近日擇機出艙詳情2

近日,一則關於神十三航天員喝水前還要測微生物的消息上了熱搜。在太空生活,保障用水安全非常重要。航天員們每個月都要對用水採樣進行微生物檢測,看看太空中喝的水是否乾淨,引發網友熱議。

神舟十三航天員將於近日擇機出艙詳情 第2張

實際上,微生物對人體的作用遠超你的想象,下面科普一下微生物對人體的重要影響。

古希臘歷史學家普盧塔克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殺死了克里特島牛頭怪的國王忒修斯返回雅典後,他乘坐的船被紀念展示了上百年。之所以能保存這麼久,是因爲船上有一塊木板腐朽了,人們就會替換一塊新的。最後船上連一塊最初的木板也不剩了,那麼,完好無損的它還是原來那艘船嗎?

這個悖論叫作“忒修斯之船”。實際上,如果把這艘船替換成人體,可以得出很多悖論的“變種”。比如,我們從出生那一天起,自身的細胞就不斷自我更新、修復。最原始的那個細胞早就不存在了。那麼現在的“我”還是本來的我嗎?

當然,聊以自 慰的是,細胞再怎麼更新替換,都用的是“原裝組件”。而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一項最新發現,則讓我“孰不可忍”了——“我”竟然不是“純原裝”的!

研究顯示,人體裏只有43%是自身細胞,剩下57%都是微生物;人類自身的基因有2萬個,而人體裏的微生物基因則有2000萬個!更可怕的是,人體的腸道微生物甚至能決定人的性格、智商、壽命甚至精神疾病!

我彷彿看到,自身細胞那艘“忒修斯之船”再怎麼替換木板,都只是瑟縮在身體“聖殿”的一角,是否完好無損都有待商榷;而龐大的微生物“紀念品”,佔據了聖殿的大部分空間,甚至是“核心位置”!

那麼,“我”到底是我?還是我體內的微生物啊?

也許有人會感覺到我的問題可笑,“我”是大腦產生的'自我意識和行爲的集合。微生物再怎麼“喧賓奪主”,它們也突破不了身體裏面的“血腦屏障”,要知道,大腦可是人體的司令部啊!

如果抱着這個想法,認爲只要守住大腦這方“淨土”,就能讓“我”佔據高地,那麼,你就太小瞧微生物的作用了。

神舟十三航天員將於近日擇機出艙詳情 第3張

我先舉個恐龍的例子。二十世紀初的時候,人們發現像馬門溪龍、樑龍這些體型太過龐大的恐龍,體長一般超過20米,會導致一個腦子不夠用。於是它們會在臀部脊椎上,長出一個膨大的神經球,就是所謂的“腸腦”,來協助大腦的工作。

可是近年來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也有腸腦!與恐龍的不同,人的腸腦存在於食道、胃、小腸與結腸的鞘中。大腦能夠思考和記憶,是因爲其神經細胞。你以爲神經細胞只有大腦獨有嗎?腸腦也有!而且和大腦裏的數量相當!

所以,人體有兩個“司令部”。它們通過“電話線”,即迷走神經溝通。我們都知道,人的抑鬱、快樂以及各種行爲,來源於大腦裏的兩種神經遞質——5-羥色胺與多巴胺。

那大腦裏的5-羥色胺和多巴胺是從哪裏來的呢?告訴你一組數據,人體內95%的5-羥色胺和50%的多巴胺,是腸腦輸送給大腦的!而這些神經遞質的合成,就是靠腸腦裏的微生物!

你看,從這個意義上講,大腦充其量只算是個“前敵指揮部”,而腸腦纔是“後方司令部”,“後方司令部”裏的決策層還是微生物!

所以說,人的性情大變,或是有時幹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不難理解了。我相信誰都有過這種情況,這不是“大腦短路”了,而是微生物發出了錯誤指令。我們不知道自己日常所做的決定、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行爲,來自大腦和我內的微生物的影響的比例各佔多少。

所以,“我”和我體內的微生物相比,真的不佔優勢。人類的發展史,有可能都是一部微生物發展史。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