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爲啥不能吃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爲啥不能吃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爲啥不能吃,現如今,我國多地的野豬局部氾濫成災,毀壞農田,威脅人類,一些地方開始允許狩獵,允許持證獵人進山狩獵,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爲啥不能吃。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爲啥不能吃1

在野豬沒有成爲保護動物之前,事實上很多地方的人,都會去吃野豬肉,如今對野豬進行科學獵殺之後,也讓很多人覺得,可能以後就可以在市場上買到野豬肉了。

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雖然野豬氾濫的情況下,可以對它們進行科學獵殺,但是殺死後的野豬,卻並不會流入市場,因爲作爲野生動物,野豬的身上會攜帶着大量的病菌,它們的危害性是極大的,人吃了之後,是很容易感染細菌、病毒。

野豬的生長環境不可控,它們在生長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生物,也會接觸到很多病原體,一旦野豬攜帶着某種病原體,那麼這種病原體將可能會隨着人與野豬的接觸,以及食用而傳播到人類身上。根據APHIS的研究,野豬可以攜帶的18種疾病:波狀熱、鉤端螺旋體病、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病、結核、兔熱病、非洲豬瘟、經典豬瘟、口蹄疫、 肝病E、甲型流感、豬圓環病毒、豬流行性腹瀉、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僞狂犬病、假性口病、弓形體病、旋毛蟲病等另一方面,野豬肉沒有經過安全檢疫,潛在威脅較大。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爲啥不能吃

林業部門

無害化處理後的野豬肉可作飼料

11月8日,通江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對捕殺的野豬用生石灰消毒,一層石灰一層土,就地挖深坑掩埋。其中被四個壯漢擡着的一頭野豬,膘肥體壯,足有200斤以上。

“野豬肉多好的一道美味啊!”網友們曬出種種烹調方法,“隔着屏幕都能聞到香味”“如果750頭都埋掉,太可惜了。”還有網友打趣到:“簡直就是暴殄天物啊!”

對此,通江縣野生保護中心主任李斌表示,嚴禁食用野生動物,是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對於捕殺的野豬,須按照標準流程處置。在捕殺量比較大的情況下,經過嚴格的檢驗檢疫後,經過專業部門處理,可以加工成動物飼料,予以有效利用。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爲啥不能吃2

多地開放狩獵,野豬爲何還是控制不住?

現如今,我國多地的野豬局部氾濫成災,毀壞農田,威脅人類,但卻因“三有保護動物”的頭銜,而令老百姓對其“敢怒不敢打”。

由於部分野豬氾濫成災,給當地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以至於一些地方開始允許狩獵,允許持證獵人進山狩獵,但前提是要有計劃地狩獵,比如:每年要獵殺多少野豬名額,在什麼時候獵殺等。

儘管人們已經允許獵殺野豬,但現如今野豬數量依舊難以控制。造成這個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不允許獵殺除了野豬以外的其他動物,而這就限制了獵殺野豬的手段,像無差別攻擊的下毒、下夾子等就會被禁止,只能與野豬搏鬥。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爲啥不能吃 第2張

另一方面,野豬的攻擊性非常強,儘管一些地方的持證獵人有獵狗的幫助,甚至還可以申請槍 支,但面對皮糙肉厚的野豬,獵人們的受傷率依舊非常高,獵狗們的傷亡率也非常高,以至於一些地方根本完不成獵殺野豬數量的要求。

更爲重要的.是,許多地方雖然允許獵殺野豬,但並不允許吃野豬肉,因爲野豬接觸的環境複雜,有可能會攜帶各種病毒,想要吃肉需要經過嚴苛的檢疫證明,非常麻煩,導致狩獵野豬所獲得的收入並不高,因此獵殺野豬的人較少。

目前比較有效的方法是,一方面有計劃地獵殺野豬,而另一方面則是保護食肉動物們,讓它們儘快發揮自己的生態價值。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爲啥不能吃3

如果在野外遇到野豬該怎麼辦?

自古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說法,可野豬不聽也不管,它不舒服了,在離你20~30米處,就猛衝過來了。所以在野外時,需要密切觀察周邊環境。

比如野豬喜歡蹭樹來壯實皮膚,樹木會有明顯掉皮的痕跡,它體毛、糞便的氣味也好識別,如果遇上這些情況,儘快離開,避免和它正面接觸。

倘若真狹路相逢了,野豬纔不會觀望,肯定會主動衝上來攻擊你,這時轉身逃跑是不可能了。因爲,野豬在山地的運動能力也比較出色(可達40公里的時速),手無寸鐵的人類是不能爲之媲美的。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爲啥不能吃 第3張

倒地裝死也不可能,野豬的豬蔥嘴可不是鬧着玩的,作爲雜食性動物,它哼着鼻音到處亂拱,邊拱邊啃咬,破壞性超強。

只有祈禱旁邊有樹了,此時抓緊爬上樹纔是明智的選擇。這是因爲野豬雖猛,但它不會爬樹,但也要選擇比大腿粗的樹幹才行,若是樹幹太小,很容易被它啃斷。

對於樹上的獵物,耐不住性子的野豬不會蹲守太久,它會一邊拱一邊搖晃着身體慢慢離去。

這次捕殺隊在四川通江捕殺野豬時,就算手上有槍,也被幾米遠外竄過來的野豬嚇得爬上了樹。

如果只是遠距離看見,可以報警處理,也可以點火(野豬怕火),還可以敲鑼打鼓,這都是驅趕它的方式。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