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學黨史《科學發展譜新篇》心得體會

學黨史《科學發展譜新篇》心得體會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黨史《科學發展譜新篇》心得體會,科學發展觀是指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學黨史《科學發展譜新篇》心得體會。

學黨史《科學發展譜新篇》心得體會1

【篇一】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爲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以人爲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深刻闡明瞭發展的目的不是僅僅爲了追求經濟指標的增長,發展的本質是爲了人,是爲了滿足人的物質和文化各方面的需要,是爲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是爲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以人爲本是歷史唯物觀的精髓。馬克思主義在科學闡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同時,也指明瞭人民羣衆創造歷史的規律,強調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作爲發展的主體,是發展目的與發展手段的統一。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和手段。胡錦濤同志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形成一個“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爲本,就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富裕,爲人的全面發展創造堅實的物質基礎。

以人爲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胡錦濤同志指出,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始終是最要緊的。

以人爲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爲本,就要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我們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爲崇高理想奮鬥和爲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實把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要求具體地、深入地落實到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實到關心羣衆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結合農墾的實際,就是要落實到貫徹實施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農墾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中去,落實到加快推進民生工程建設中去,落實到重視困難羣體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公共安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注重社會公平,正確處理收入分配關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增進場鄉團結,促進“三融入”,確保職工羣衆安居樂業的各項工作中去,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職工羣衆。

學黨史《科學發展譜新篇》心得體會

【篇二】

一、以人爲本,體現了個人發展的解放要求

李世民說過:“爲政之要,惟在得人。”毛澤東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鄧小平也說過:“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關鍵在人。”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爲本”,就是將人作爲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和核心動力,努力形成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良好局面。

(一)作爲社會羣體的組織,堅持以人爲本,就是要努力釋放人的潛力、迸發人的活力。

衆所周知,人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但同時,人也是社會中的人,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羣體的制約和影響。社會羣體,包括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各類集體組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爲本,社會羣體是主體。從社會組織的角度來看,堅持以人爲本,一是要有制度保障。制度是一種行爲規範,具有約束性和指導性。各類社會組織應該制定符合個人利益、價值和追求的方針政策、適應個人成長和發展的規章制度,以正確的方針政策、規章制度,正視人的地位,發揮人的作用,滿足人的利益,體現人的權利,重視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珍惜人的生命,激發人的追求,從而來引導、規範、保障個人的全面發展。二是要有環境氛圍。大力宣傳先進個人的事蹟、自學成才的典型、全民創業的模範,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人才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

(二)作爲社會個體的個人,堅持以人爲本,就是要努力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

內因決定外因,堅持“以人爲本”,從個人來講,我以爲必須要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一是要樹立正確理想。凡人皆有理想,或爲官一任,或腰纏萬貫,或哺桃育李,或養蠶栽桑,不一而足。理想無高尚與低賤之分,但有正確和錯誤之別。作爲個人,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以促進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爲標尺,並努力爲實現理想而終生奮鬥。二是要珍惜工作崗位。在“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是對人的尊重”的今天,崗位顯得尤其重要。人生崗位三百六十行,但只有珍惜並付之努力,才能行行出狀元。我們周邊有許多人,對自己的崗位並不珍惜,沒有履職盡責,甚至失責瀆職,可是當失去崗位時,他才扼腕痛惜,實爲憾事。在工作中,既不因崗位平凡而自卑,也不因崗位顯赫而忘形,愛崗敬業,堅守崗位,守好自己一方土,推動工作上臺階。三是要堅持與人爲善。簡言之,與人爲善,就是儘可能地處理好同志間的關係,團結互助,友愛和善,補臺不拆臺,幫忙不添亂,以團結形成良好的工作關係,以良好的工作關係產出良好的生產力和戰鬥力,這既是通過尊重別人來體現以人爲本,也是通過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二、以人爲本,體現了個人發展的羣衆要求

以人爲本,提示的是發展爲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的問題。這裏的“誰”,理所當然就是人民羣衆,也就是“以人爲本”的“人”。在具體工作中,如何體現個人發展的羣衆要求呢?

一是要當好公僕,解決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問題。毛澤東同志說過:“一定要每日每時關心羣衆利益,時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適合當前羣衆的覺悟水平和當前羣衆的迫切要求。凡是違背這兩條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敗。”這就決定了我們在堅持“以人爲本”時,就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在作重大決策、出改革政策、拿規劃方案時,以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爲標準,讓我們的所有工作都能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不斷實現民利,在最大程度上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

二是要改進作風,解決密切聯繫羣衆的問題。聯繫個人實際,作爲文字工作者,要突出解決兩個問題:第一,解決文風漂浮、脫離實際、不知所云的新“黨八股”問題;第二,解決作風浮躁、遠離羣衆、文來文往的形式主義問題,不圖虛名,不務虛功。在督查重點上,既要圍繞重點工作和中心任務開展督查,更要圍繞羣衆關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開展督查;在督查方式上,既要利用材料、文件、調查報告開展督查,更要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羣衆,細心體察羣衆願望和利益要求的變化,瞭解真情,開展督查。

三是要艱苦奮鬥,解決發展成果先由人民羣衆共享的問題。科學發展觀提示說,“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堅持艱苦奮鬥,一是因爲艱苦奮鬥是我們國家和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美德;二是因爲我們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處在不發達的階段;三是因爲成果先由人民享有,作爲共產黨員和人民公僕的我們,還得“後天下之樂而樂”,繼續堅持艱苦奮鬥。在具體工作中,要通過自身的行動,堅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堅決杜絕奢侈鋪張的浪費,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廉明的政治生態。

三、以人爲本,體現了個人發展的全面要求

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江澤民在《論加強和改進學習》中有個生動形象的比喻,他說“塑造一個人頭像,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都要成比例。如果不成比例,各個部位雕琢得再好也沒有用。哪怕一個部位沒有安排好,也會破壞整體的平衡和美感”,說的都是全面發展的問題。以人爲本,就是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是以人爲本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是要苦練內功,努力成爲行家裏手。“發展生產力,既要見物又要見人,既要重視物質生產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視人的素質的提高。”沒有個人素質的提高,就沒有成就事業的基礎,更沒有全面發展的可能。在工作中,要堅持從小事做起,“不以惡小而爲之,不以善小而不爲”,先掃一屋而後掃天下,積小善、成大德,積小功、成大業,苦練基本功,鍛造磨練,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兢兢業業地工作,實實在在地創業。

二是要全面發展,努力滿足價值追求。堅持以人爲本,就是堅持在全國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關心每個人的利益要求,體現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滿足人們的發展願望和多樣化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權;就是要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三是要端正心態,努力達到知足常樂。有人說過,人之所以快樂,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計較得少。這說的是心態問題。作爲一名普通黨員幹部,我覺得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這也是實現個人幸福、從而達到“以人爲本”的重要基礎。古人尚且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況我們共產黨員是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呢?要正確對待人事上的進退留轉,辯證看待社會上的醜惡現象,不以偏概全,不一葉遮目,常持平常心,常懷勵己志。

四是要嚴以律己,努力做到乾淨文明。“物必自腐而後蟲生。”與此相對應的是,西方有句諺語,“上帝要使一個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以人爲本,講究的是個人的發展,絕不是個人的毀滅。如何避免因瘋狂而毀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防止私慾的無限膨脹,防止權力的無限自由,嚴以律己,乾淨文明。

五是要放眼全局,努力統籌小我大我。這其實是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人的全面發展有個美好的構想和描述,他們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但同時,他們也指出,“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堅持以人爲本,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正確對待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既不能以犧牲別人的發展爲代價,因爲任何個人都是平等的;也不能以犧牲集體的利益爲代價,因爲集體的利益涉及更廣大“個人”的利益。立足當前,着眼全局,統籌兼顧“小我”價值和“大我”利益,這纔是正確的“以人爲本”,也纔是科學發展。

學黨史《科學發展譜新篇》心得體會2

【篇一】

作爲一名普通黨員,我要求自已學習科學發展觀,更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中央提出的: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智庫|專題]。加強自身建設,轉變觀念,拓寬思路,不斷創新,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本職工作。把學習踐行科學發展觀與當前各項工作結合起來,着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服務水平,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提高學習能力,進一步增強自身素質。不僅要深入學習業務知識,用專業知識武裝頭腦,而且還要貫徹落實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學習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進行系統思考、系統安排。不管學什麼,都要與推動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善加利用,解決學習不夠重視,功底不夠紮實,工作成績不明顯的問題。要有一種學習的危機感、緊迫感,把學習知識、提高素質作爲生存和發展的緊迫任務,把學習當作一種工作和追求,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提高知識層次,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進一步增強服務羣衆的本領。新形勢下要具有綜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夠在複雜的人物和事件中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據事物的發展趨勢,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超前採取防範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具有"忠於職守、愛崗敬業、開拓進取、樂於奉獻"的職業道德,樹立熱情服務的宗旨,實行陽光服務,做到廉潔辦事,爲本單位塑造良好的形象。

三要提高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工作的實在性。隨着工作不斷深入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將會越來越多,工作任務也將會越來越繁重。要使工作再上新臺階,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創新能力,順應形勢進行不斷總結、鞏固、昇華。在工作中,我要努力開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面對工作,發揚艱苦奮鬥、埋頭苦幹、自覺奉獻的優良作風,堅持說實話、辦實事、鼓實勁、求實效,勤於政事,苦幹實幹,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業上。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進一步提高黨員形象。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着個人,而且代表着黨的形象。我們一定要珍惜黨的政治聲譽,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要正確認識自我,培養高尚的人格。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唯有發展才能不斷爲社會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使社會公平正義,發展是解決諸多矛盾的有效途徑。從當前來說,就是要用發展的方式來化解國際經濟衰退帶來的各種挑戰和影響。進一步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爲推動科學發展的堅強意志、謀劃科學發展的正確思路、領導科學發展的實際能力、促進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思維,新的舉措,新的工作方式。面對挑戰,樹立信心,不畏縮,不後退,既要充分估計國際國內環境的複雜性,深刻認識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艱鉅性,又要正確看待我們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緊緊抓住擴大內需政策措施帶來的新機遇,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周密策劃,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總之,我們不僅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還要有好的創新能力和自律能力,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和改造,在工作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篇二】

史志工作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史志編纂業務,這是擺在我們修志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當前我縣史志工作實際,我認爲,只有用科學發展觀理論指導史志工作,努力探索史志工作的客觀規律,才能促進史志事業的不斷髮展,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才能真正體現"秉筆直書"。

秉筆直書是修志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司馬遷直言受宮刑,仍寫下千古絕唱的《史記》,成爲史志工作者的典範。然而,當今所修志書,記成績的多,記問題的少;記經驗的多,記失誤的少;總之是報喜的多,報憂的少。這樣的志書如何給後人於啓迪?怎麼能體現科學發展觀?怎麼稱得上秉筆直書?筆者在讀首屆《__縣誌》時,對有一段文字印象頗深,啓發很大。即《__縣誌》第四卷"農業"中記述農田建設之欄河造田(見《__縣誌》153頁)有這樣一段文字:"1958年,全縣掀起攔河造田熱潮……全縣累計攔河造田3000多畝,用工70多萬個,投資50多萬元"。緊接着,筆鋒一轉:"1975年8月9日特大洪災,將10多年心血築成的江南三壩(殷家壩、郭家壩、太平壩)毀於一旦"。"1982年7月20日暴雨成災,又將江北之桑坪壩、水田壩582畝河田沖走"。且畫龍點睛加了一句:"兩次教訓說明,山區攔河造田要尊重自然規律,要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要給水留出路。"短短數語,記述了一個血淋淋的事實:不尊重自然規律,不講科學發展,必將受到自然界的懲罰!看到此,筆者欽佩作者的膽識和秉筆直書的史德,首屆縣誌成書1985年,人們還籠罩在"農業學大寨"的光環之中,沒有一定的膽識,怎麼敢說"不"字?沒有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怎麼會選擇這樣的資料?如果只記攔河造田的成績,不記後面的教訓,那志書還有什麼存史價值呢,又有什麼深度可言呢。鄰縣曾講起他們首屆修志形成的初稿如實記述了當時在全地區聞名的"餓死人事件",最後卻被當時還在位的一名縣級領導給砍掉了,第二輪修志時還得補遺,可見秉筆直書是有一定難度的。

我們這次續修縣誌,儘量應用科學發展觀選擇、分析、應用資料,但各方面上報的資料反應正面的多,反面的少,報喜不報憂的問題還比較嚴重,是有待改進的問題。但也有記得比較好的地方,如在記述環境保護方面,我們選用了茅坪河的污染治理資料,如實記述茅坪河沿岸發展幾十家紙廠造成茅坪河污染嚴重,並引起中央領導重視,縣委、縣政府下決心整治,關閉所有紙廠,使茅坪河由原來的"醬黑色"變得清澈如初等等經過,此等記述可引起人們深思和從中受到啓迪。我們史志工作者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學會用科學發展觀去洞察事物,具有敏銳的思維、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秉筆直書的史德,才能修出有益後人的傳世之作。

二、只有堅持以人爲本,才能真正體現新史志特色。

以人爲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新修史志要求加大人物記述份量,這正是科學發展觀在史志編修中的具體體現。史志記述的是事,但事是人做的,如果離開了記人,只見事不見人,就好比皮與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新修史志,要突出特色,就必須加大人物入書的信息量,在堅持"生不立傳"的原則下,可爲在世人物設置人物表、人物錄,重要的是"以事系人",把一個個鮮活的人融入到具體事件中去,使之更加生動,更加激勵世人,把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爲本理念應用到修志業務之中。

同時,地方誌書是一地之全史,百科全書,必須讓廣大人民羣衆廣泛參與。不能搞閉門修志,"官書"不是"關"着門寫書,必須實行開門修志。一是要發揮人民羣衆力量徵集資料。通過公告、網站等渠道廣泛發動羣衆,廣泛提供地情資料和歷史見證,確保入志資料的全面性和真實性。二是創新志書評議制度。廣泛發動羣衆對入志的重大事件、重要決策、重要人物公開進行評議。在充分聽取羣衆意見的基礎上,正確集中羣衆智慧,確保志書質量。三是記述的內容應體現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體現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三、實現史志成果與人民共享,發揮史志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包括改革成果與人民共享,這一理論指導史志工作就是要將史志成果與人民共享,也就是要發揮史志資政、育人作用。長期以來,忽視史志資源的開發利用,史書、志書編修出版後,送入書庫"存史",束之高閣,無人問津。通過學習科學發展觀,我認爲,如何讓史志這一社會公共文化產品更好的爲人民服務,讓成果與人民共享,可以探討以下幾條途徑。一是擴大宣傳面。可適當增加發行量,組織必要的宣講,

經典哦讓史志進學堂、進黨校、進機關、進農村、進家庭。二是應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建立公共服務平臺。要建立地情網站,將史志資料通過網站發佈,方便人們查閱。只有建成電子化、網絡化的史志公共服務平臺,才能真正實現修志成果與人民共享。三是提供快捷的服務。史志編纂週期一般較長,多則十年之久,少則三五年,不能滿足現代快節奏需求。要探索高效率、快速反映地情資料的新機制,應用現代科技手段,縮短工作週期。編纂出版年鑑是的快捷方法,做到當年編輯、當年出版、當年發揮作用,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總之,史志工作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史志工作者只有堅持爲黨委政府服務、爲科學發展服務、爲人民羣衆服務的指導思想,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紮實工作,才能讓史志工作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闖出一片新天地。

學黨史《科學發展譜新篇》心得體會 第2張

【篇三】

當前,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熱潮。作爲一名黨員,我也積極參與其中,認真學習了有關科學發展觀的文獻資料,通過一階段的學習,我深刻地感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理論創新的一個突出成果,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思想。通過學習,我在思想上、心理上充分認識到此次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從而提高了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精神境界,現將本人學習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心得體會歸納如下。

一、學習科學發展觀,必須充分認識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和內涵。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爲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深入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對於我們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自覺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爲工作中的實際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真正做到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事就要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

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從人民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我們要把堅持以人爲本,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羣衆利益放在第一位,帶着責任,帶着感情,關心羣衆安危冷暖,着力解決好關係他們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使全社會的各個階層、各類羣體的每一個人都能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迎來小康生活。

三、把學習踐行科學發展觀與當前實際工作結合起來,着力提升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素質。

一要提高學習能力。古人云:“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明智,非學無以立德。”在學習內容上求“廣”,在學習方法上求“活”,在學習態度上求“嚴”,從而加快知識更新和理念更新。要以此次學習科學發展觀爲契機,認真學習和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努力學深學透,聯繫工作實際,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應用,並且在應用中檢驗學習效果,在應用中轉化學習成果,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政治素養和工作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新形勢下我們尤其要具有綜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夠在複雜的人物和事件中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並根據事物的發展趨勢,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超前採取防範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三要提高創新能力,順應形勢進行不斷總結、鞏固、昇華。創新不意味着否定過去,而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的眼光區分對待。創新的關鍵在於依託現有條件、整合現有資源、發揮現有優勢,借鑑以往的經驗、條件的同時,發揮主、客觀能動性,客觀查找存在的問題,用科學發展的眼光去分析問題,總結有效的做法,找出新思路、新方法。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進一步樹立爲人師表的形象。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着個人,而且代表着黨的形象。我們一定要珍惜黨的政治聲譽,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總之,作爲教師隊伍的一員,我將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爲契機,認真反思不足,積極對照整改,努力彌補差距,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敬業的態度、更加踏實的作風,把工作做得再深入一些、再細緻一些、再貼近實際一些,爲我國教育事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篇四】

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對於我們更好地堅持發展纔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具有重大意義。實踐證明,發展,就要更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是我們認識新事物、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根本思想武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深入學習十七大精神的具體行動,是深入學習、領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時代需要。

一、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是一個永恆的課題

要發展,首先要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思想的大解放,促進經濟的大發展,而經濟的大發展,也必將推動思想的大解放,這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過程。而實踐永無止境,所以,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也就永無止境。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創造性地工作。”從解放思想本身看,是一個長遠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勞永逸。客觀事物不斷變化,我們的思想、認識也隨之不斷變化。實踐是解放思想的基礎,發展是解放思想的目的。相對於實踐發展,我們的思想觀念往往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不斷適應實踐的發展變化,及時轉變和更新觀念,否則,曾經正確的思想、方法、方式也會變成僵化的東西,造成主觀認識和客觀實際相脫節。因此,解放思想是一個永久性的課題,必須伴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二、解放思想要求我們倡導“三種精神”

人們常說,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財富。沒有觀念的更新,就不會有發展的突破,沒有觀念的,就不會有發展的率先。一些陳舊的觀念禁錮着我們的思維,束縛着我們的手腳,制約着我們的發展,必須通過持續不斷的解放思想,破除不合時宜的思想束縛,倡導創業、創新、創優精神,樹立市場經濟新觀念,營造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環境,理清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思路。

一是倡導創業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牢固樹立市場意識、機遇意識、競爭意識和開拓意識,積極倡導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創業精神,要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主體作用,以創業推動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加快致富,以創業促進社會進步,以創業促進社會和諧。

二要倡導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我們黨永葆生機的源泉,更是我們推進各項工作的發動機。因此大力弘揚創新精神,鼓勵創新創造,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用解放思想、服務於民、創新發展的理念,營造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創業環境,我們的各項事業纔會不斷進步。

三要倡導創優精神。創業、創新、創優是循序漸進的三部曲,而創優是實現利益化、效益的具體體現。大力倡導創優精神,重視、引導和支持崗位創優、單位創優、戰線創優、部門創優,對成績優異者予以重獎,對敢爲人先者給予保護,樹立起創業進取者有功、創新發展着功大、創優者是功臣的輿論導向,形成競相發展的生動格局。

沒有解放思想,就沒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解放思想的重大理論意義、實踐意義、現實意義、歷史意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新的歷史起點上、新的發展進程中,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爲指導,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作出的各項戰略部署,更加自覺地把繼續解放思想落實到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去。

學黨史《科學發展譜新篇》心得體會3

【篇一】

科學發展觀是指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歷史唯物主義認爲,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有無價值以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所以科學發展觀也會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正確的價值觀應當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就是一種正確的價值觀,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和人類根本利益,必將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其實在很久以前,人們就開始對自己征服世界進行反思了,不僅如此,他們還對我們理想的社會描繪了輪廓,如“爲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不可以爲天下王。”;《秦律》中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孟子的“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勿奪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失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斑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源遠流長.是啊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又改造了自己的主觀世界,通過對自己主觀世界的改造,又提高了自己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科學發展觀並不是我們一代人的成果,而是凝聚了許多從事社會科學的人的智慧和力量,吸取了許多優秀文明成果而形成的碩果,它具有繼承性,同時又把前人的理論不斷的推向前進。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一日千里,知識經濟已現端倪,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爲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是基礎,科技是龍頭。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在此種情況下不斷豐富的。生產力狂飆式的發展;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交通通訊的日益發達等等。但與此同時,各種社會問題也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如人們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只顧局部利益而不顧整體利益,片面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結果造成經濟的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極爲不協調;安於現狀而不思進取,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導致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會分配製度的不合理導致貧富差距懸殊;區域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宗教問題、領土問題、地區衝突、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存在;人們由於不科學的生產活動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等等。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存和發展,從而也影響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認爲,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科學發展觀就是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產生的。科學發展觀實際上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觀,這體現了唯物辯證法中的聯繫的觀點。自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由美國的兩位學者第一次提出可持續發展觀以後,這種觀念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後人又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這種觀點,如九十年代在美國產生的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等。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是爲科學發展觀。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觀,它的提出堅持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與時俱進、具有創新精神,它的提出必將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歷史唯物主義認爲,人民羣衆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堅持以人爲本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看到了人民羣衆的偉大力量。孟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他主張統治者要施行仁政,要愛惜民力,取信於民;唐太宗在位期間,反覆強調存百姓思想,認爲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毛澤東說過:“中國革命之真正勝利,中國革命的偉大力量,在於廣大的民衆之中。必須放手發動羣衆,堅持走羣衆路線,中國革命才能取得最後勝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黨和國家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爲人民謀利益;還要依靠廣大人民羣衆的積極參與。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科學發展觀,樹立科學發展觀,努力的貫徹執行科學發展觀。人是社會的細胞,是組成人類社會的核心,堅持以人爲本,表明中國共產黨抓住了主要矛盾,十分重視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重視保障人權,是非常正確的。

唯物辯證法認爲,矛盾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對立統一的關係。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始終要用一分爲二的觀點看問題,還要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樹立全面的發展觀,就需要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要處理好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要處理好自主創新與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的關係;處理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係;要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們要有節約意識包括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資源等;環境問題實質上是發展問題,所以,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保護環境,我們也要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我們要克服那種片面追求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其他工作的錯誤觀點。所以,我們要堅持一分爲二全面的觀點看待問題。

要堅持協調的發展觀,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重視交通、通訊等有利於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重視城鄉教育、科學、醫療衛生事業的協調發展;調整城鄉收入差距和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社會經濟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鼓勵東部地區優先發展等,促進協調發展。

堅持可持續發展觀,看到了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和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繫。可持續發展觀是這樣的一種發展觀,它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保護環境,又不對後代人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危害的發展。辯證唯物主義認爲,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要求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樣,由於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狀況、地理環境、風俗文化等的差異性,就要求我們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之時,要充分結合當地實際,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時制宜,立足於當地實際,利用當地的優勢,大膽創新,發展特色經濟,走出一條致富之路。

學黨史《科學發展譜新篇》心得體會 第3張

【篇二】

科學發展觀是對我國長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科學總結的基礎上形成的思想體系,它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是豐富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面對金融危機的強力衝擊和複雜的國際競爭,面對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如何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保持快速健康發展,開展學習和實踐科學觀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具有極其重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指導意義。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結合實際,我談幾點體會:

一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應對挑戰的需要。就國際形勢來說,正處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際競爭實質上是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競爭。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雖然經過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鄉30年來的發展,有了長足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就我省來講,我省是不發達和欠開發的省,由於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條件和基礎條件的制約,我省經濟實力在全國居後。就息峯而言,我們地處黔中地區,是貴陽市的一個縣,在貴陽市一市三區縣排位中雖然有了前移,但是僅好於修文。如與其地區縣比差距甚遠。加上我們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我們隨時都有掉隊落後的危險。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要認清發展形勢,增強緊迫惑、危機感和責任感,找準自身存在差距及其問題,找到又好又快的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子,走捷路,不走或少走彎路,加快發展步伐,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快的速度趕上和超過別人,趕上和超過先進發達地區、發達的省份、發達國家。

二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重新審視發展經驗教訓,思考和謀劃發展思路、模式,探索更加科學發展途徑的需要。過去我們只強調發展速度,不注重質量和效益,只注重經濟效益,不注重生態效和社會效益,具體表現在工業發展上,不進行論證評估,盲目引進,存在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和低效益的不科學做法,鄉鎮企業發展上無計劃、無規劃、盲目開採和亂挖濫採,賣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等,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和環境嚴重污染;農業生產上不了解市場,研究市場,盲目種植,產銷脫節,不按質量技術標準生產種植,有毒有害污染超標;生產上行政命令、越俎代庖,違背農民羣衆意願,影響農民利益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些做法都不是科學發展的表現,是思想觀念上的錯誤表現。科學發展觀從宏觀上既強調了發展,又強調了如何發展,強調了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的統一,糾正了只重發展速度忽視質量效益的發展觀,把發展的質量效益更加突顯出來,提出了又好又快發展;既強調了發展要以人爲本、又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全面協調可持續和統籌兼顧;既強調了注重經濟效益,更強調了注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不能以犧牲環境和浪費資源爲代價強調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涎生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瞭正確方向和正確道路。

三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搞好我們自身工作的需要。我們從事的是科技工作,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006年1月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中央正式提出了中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前人沒有的或比前人更具新穎性、完備性的能推進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的科技發明和創造,是提高勞動生產力率和推動經濟發展的力量源泉。作爲縣級科技工作,它是科技工作承上啓下的一個層面,面對的工作對象是廣大農村和省市駐縣的部分企業,而我國又是農業國,搞好縣級科技興農工作對推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穩定都將作出巨大貢獻,搞好了科技興工可以推進工業強縣戰略。無論科技興農,還是科技興工,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縣級科技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是縣級科技部門及每個科技工作者的光榮使命,責無旁貸。我縣科技工作如何圍繞建設創新型息烽,實現科技創新?

我個人認爲:第一,科技創新離不開智慧、機制、條件三要素,我們要爲科技創新強力構建三要素。所謂智慧,是人的聰明才智。所謂機制,是激勵和調動人的創新意識的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所謂條件是滿是人實現科技創新的環境條件和技術手段。人的聰明才智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和前提,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同等的智慧,都能搞發明創造,也不是有了聰明才智的所有人都樂意創新,而是受利益驅使或別有所圖。這就需要建立完善必要的政策獎勵扶助機制,通過機制可以促進創新的慾望。有的人有了創新的智慧和慾望,但沒有創新的條件和手段也是搞不出創新的。所以,還必須考慮創新的必要條件。我國是個人口大國,有豐富的人才智力資源,而縣級科技創新重點在建立激發和調動人的創新慾望的機制,爲科技創新人才搭建一個創新平臺。通過這個乾颱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展現他們創新成果,實現他們的創新價值,使創新成果真正轉化爲生產力。構建三要素很必要也很重要。

第二,我認爲科技創新必須狠抓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智力成果的財產所有權,是科技進步的原動力,是核心技術,是科技經濟實力的標誌。誰擁有的知識產權越多誰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就越強,它可以壟斷生產或不生產,可以左右市場,靠賣技術賺錢。市場越沒有的東西賣得越貴,知識產權更是如此,因爲它是“專利”。各級各相關部門特別是企業,應高度重視。要加大知識產權宣傳力度,建立知識產權的體制機制,注意創新人才的培養愛護,積極幫助創新人才營造好的創新環境,使科技創新的成果層出不窮。

第三,要認真注意農作(植)物地理標誌和種質資源的蒐集、培育和申報,通過試驗示範和改良,不斷培育有知識產權的名特優特色農產品。

第四,要大力扶持特色優勢產業和品牌產品。大力鼓勵特色產業、優勢產品、創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產品。建立評價體系和扶持政策,對獲得特色產業、優勢產品、著名、馳名商標的產品要加大獎勵扶持標準。促進特色產業、優勢產品、品牌產品做大做強,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第五,要建立科技創新的法制保護機制,依法打擊科技創新侵權行爲,依法保法創新權利者的合法權益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