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人生一串3》總導演陳英傑說,如同片名,很多人的人生都有與烤串的記憶,說的都是燒烤,卻又似乎包含着耐人尋味的哲理。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1

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3》即將收官,爲了撫慰彈幕中的心癢觀衆,在全國六城逐一開展的《人生一串3》圍爐流動放映會陸續與觀衆見面,請六城人免費吃燒烤。12月20日晚,《人生一串3》六城圍爐流動放映會來到最後一站——武 漢,在武 漢的人生一串官方授權店,請武 漢的美食愛好者以及《人生一串》的B站觀衆們免費吃燒烤,品嚐那些我們在紀錄片中見過的美味。讓串友們促膝相聚,重溫那些跟《人生一串》一起度過的難寐夜晚。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燒烤作爲現在武 漢餐飲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它的出現異軍突起,毫不令人意外。作爲較早的通商口岸,武 漢有着強烈的碼頭文化底色,與之伴生的宵夜文化非常盛行。“燒烤”作爲武 漢夜生活的主力軍,爲武 漢人的夜生活增添了不少滋味。不論街頭巷尾,幾瓶啤酒三五好友燒烤擼串,一來接地氣,二來實惠平價,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又能增進彼此的感情。就像燒烤界的名言說的那樣:“世上沒有燒烤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兩頓。”

據瞭解,武 漢是《人生一串3》的重要取景地。比如,攝製組就採訪過只做白天街坊生意的“小鬍子燒烤”,這家店晚上7時便收攤。即便出勤時間較短,但“小鬍子燒烤”老闆彪哥依舊憑藉自己的電烤手藝,征服大批忠實的吃貨粉絲。焦香與甜脆並存的烤藕片、酥脆誘人的烤雞胗……在武 漢街頭的燒烤店裏,食客們過早的選擇不再是熱乾麪,而是來吃燒烤。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第2張

而在20日晚間的圍爐會上,武 漢的B站觀衆們看着片、擼着串,傾訴着那些曾經中斷的,沒有燒烤陪伴的日子。豬眼、豬鼻筋、豬心管、雞冠、雞屁股……雖然萬物皆可燒烤,但當這些武 漢人平日裏不會使用的食材被燒烤得滋滋冒油,色香味俱全地端上餐桌,再重口味的武 漢人吃下它們前,也需要做一些心理準備。

武 漢人的“夜宵江湖”,刀光劍影都藏在炭烤滋味裏。架個爐子,三朋四友聚在一起,烤鴨頭、魚嘴,拌上一碗熱乾麪,一天的疲憊至此盡數消散。免費擼串、圍爐看片,“下飯神器”《人生一串3》的六城環遊之旅在武 漢告一段落,還有更多的故事等着觀衆們去奔赴。“從熱氣騰騰的過早開始,在炭火四溢的燒烤中結束。期待和串友們的下次相聚!”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2

“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孤獨的旅途”。對不少人而言,擼串吃燒烤是煙火氣的一種體現,那是美食,也是“舌尖上的江湖”。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第3張

圖片來源:《人生一串3》視頻截圖

最近,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3》如約歸來,旁白文案一如既往地幽默,據說,第一集一天就擠爆了預留的12000條彈幕池,也吸引了不少“擼串愛好者”前來報道。

依然是令人食指大動的燒烤,第三季延續了以往“接地氣”的風格,將鏡頭拉至人們熟悉的日常生活,畫面裏有煙霧繚繞的廚房、烤串師傅,也有再普通不過的市井人生。

“閒話少敘,來吧,看看這家燒烤,地不地道。”

在山東淄博,得嘗一嘗烤豬肉串:撒上一層均勻的調料,將熟之際移至戶外,在每桌都有的小碳爐上,再來點花生碎,更有嚼勁,正好能抵掉肉的肥感。

五花肉,堪稱燒烤小廣場上的“拉客先鋒”,帶皮五花肉必須切得厚薄均勻,放到炭火上進行烤制,冒出的油粒滴在炭火上,瞬間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只吃肉,那還不夠過癮,一定要搭配小餅和蔥。燒烤專用的小蔥叫芽蔥,又脆又甜,再配上一張小餅,酵母用的是自然發酵的老面,麪餅自然筋道十足。

餅怎麼卷?標準流程如下:取一張小餅,放上芽蔥,再放上五花肉串,擠上辣醬後卷在一起,再擼下鐵籤,咬一口內容豐富小餅,脣齒留香。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第4張

圖片來源:《人生一串3》視頻截圖

有着“烤肉之城”美譽的延吉,有觸動味蕾的`烤牛肉,也有更爲原始的山村烤串。“牛小肝”烤到八分熟,快速裹上本地特色溼料,香辣中帶着甘甜,是小鎮的下酒小串兒。

在中山市小欖鎮,藏着一種特別的燒烤美食:脆肉鯇,是中山獨有的草魚品種,用來涮鍋緊緻不散,是有名的牙祭上品。

脆肉鯇的魚腩很適合做成燒烤。旺盛的炭火充分激發魚腩的香味,再來點調和了胡椒等的調料一同烤制,成品口感Q彈,不輸蝦滑。

如果還覺得不過癮,那不妨來“茶鄉”勐海看看,這裏的烤串也別具一格。最獨到的口味,就是“萬物皆可沾水”:檸檬蘸、幹蘸、滷腐蘸……

食材烤到八分熟,統統放在錫紙上保溫,仔細一看,有魚有肉有豆腐,烤品豐富到無處下嘴。

不同的烤品往往要搭配不同的蘸料。滷腐料口感醇厚、香味綿密,是蘸豆腐的最佳拍檔。那些葷素搭配、品類齊全的燒烤,算得上是當地人難以割捨的家鄉味道。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第5張

圖片來源:《人生一串3》視頻截圖

在《人生一串3》中,烤串的類型,並不是只有這些。燒烤攤上,有酒有肉,也有平凡人的喜怒哀樂。

一位來自山西的小夥,在淄博定居兩年,在這裏找到了愛情,深夜加班後,常帶着女友來燒烤攤品嚐美味。他聊起燒烤頭頭是道,還調侃自己可能比很多當地人都要重口。

夜幕降臨,燒烤店忙了起來。店主老單自己動手做燒烤,面相可愛的徒弟忙着走串、上菜,他們也都有着自己對未來的憧憬。

小廣場上形形色色的人羣,都被徒弟們看在眼裏,那裏可以是頑童遊樂場,也可以有二人世界。還有傷心的人選擇放空自己,躲在樹後,悄悄抹着眼淚。

小宋,是“老宋燒烤”的技術擔當,人見人愛的小鎮一枝花,曾獨自一人在國外工數年。

她熱愛生活。如果被問到爲何回鄉做燒烤,小宋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回答:它接近自己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人你就做什麼樣的事兒嘛。

名號紅梅的大姐,是個熱愛唱歌與美食的爽快人,會一邊炒制蘸料,一邊腦補美食。她生活得豁達而又樂觀,“人生就這樣啊,自己做老闆不是更好嗎?我買車呀,旅遊呀!”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第6張

圖片來源:《人生一串3》視頻截圖

一部紀錄片,說的都是燒烤,卻又似乎包含着耐人尋味的哲理。所以會有人說,吸引自己的不光是片子裏的烤肉大串,也是包裹在煙熏火燎中的人生百態。

《人生一串3》總導演陳英傑說,如同片名,很多人的人生都有與烤串的記憶,人在成長,留下了記憶,但無論怎樣改變,那種真實鮮活的生活,仍能讓我們對它抱有足夠的熱情。

燒烤攤便是人與人產生關聯的地方,嬉笑怒罵,柴米油鹽,人們願意卸下白天的面具,大快朵頤,在推杯換盞中釋放情緒。只要仔細體會,總會真實感受到生活的溫度。

“一頓燒烤,再短暫,也是生活的延續,找個舒心的地方,點點兒愛吃的東西,不擔心喝醉、也無懼風雨,當然最重要的是,和對的人在一起。”

無論經歷過多少艱難,只要抱有積極向上的態度,生命依舊飽滿,生活依舊滾燙,“大家都一樣,不過是圖個不負年華,人生快意”。

歲月漫長,不如放輕鬆些,酸甜苦辣,皆是人生。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3

“狂歡之後,我們又要說再見了。招待不週,大家多多擔待。緣分聚散,他日,回頭再來。”2019年的盛夏夜晚,當總導演陳英傑的聲音從畫面中緩緩流出,屏幕中的行人熙熙攘攘,最終慢慢走向暗淡,《人生一串2》迎來了收官之夜。在觀衆的不捨之中,本以爲能在來年的夏天與美味再次重逢。但沒想到,當第3季再次歸來之時,已經是2021年的孟冬時節。

屏幕之外,中原大地寒意漸濃,盡是滿目蕭瑟的景象。但在《人生一串3》的鏡頭之中,卻是煙火人間的熱鬧繁忙。藏在街頭巷尾裏嘈雜喧囂的燒烤攤,炭火上的煤炭發出的熊熊火光,將烤串從嘴中豪爽地擼下的食客……幾乎是一瞬間,觀衆的味蕾也在畫面的刺激下開始甦醒,回憶起了觀看這部“文藝擼串指南”時纔有的垂涎欲滴。

正如片中所講的那樣,時隔兩年,再次歸來的《人生一串》,已經裝了一肚子故事,正與許久未見的觀衆們“邊吃邊聊”。而在12月22日,該紀錄片也將再次迎來收官,與屏幕前的粉絲們暫別。收官前夕,封面新聞獨家對話到該系列紀錄片的主創團隊,談到這兩年背後的創作點滴,以及片中未能道盡的“江湖故事”。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第7張

“百萬文案”背後

不用網絡流行詞迎合年輕人審美

“有的人一說話,你就餓了”。在《人生一串3》的評論區下,能看到這樣一條高讚的熱評。毫無疑問,這讓人產生飢餓感的聲音,自然是來源於總導演陳英傑的旁白。從第一季開始,陳英傑低沉模糊、又略帶滄桑的“菸酒嗓”,不同於專業配音員的字正腔圓,這種“老炮兒”式兒的解說,在當時的紀錄片市場可謂讓人耳目一新。此後,陳英傑的聲音也與該紀錄片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成爲了其的特色標籤。

倘若只是旁白的聲音特別,那《人生一串》也未必能讓觀衆們如此“上頭”。說到旁白,自然不能不提片中江湖氣息滿滿,又逗趣詼諧的文案。無論是將淄博燒烤裏的捲餅表皮,比喻爲“環形山地貌”;還是玩笑燒烤攤主老單廣收學徒,爲燒烤廣場上“唯一繼承了稷下講學的人”;抑或調侃東北人幽默,但是“對蠶蛹來說,一生都要被他們烤,一點也不幽默”的地域反差……諸如此類,充滿着妙趣橫生的市井氣,又能在不經意處道出煙火人間的平凡百態,被網友們稱爲是“百萬文案”。

三季下來,當文案已經稱爲了該片最具特色的亮點之一。但說到背後是否有創作規律可循時,也擔任撰稿工作的總導演陳英傑卻略一沉吟,直言的確沒有去細琢磨這個事情,要說起來也是千絲萬縷。譬如,足夠深厚的文字功底支撐是首要;也需對於拍攝地的人文地理有一定的瞭解;什麼時候要用疑問句讓觀衆“醒神”……“其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準確。說得再好,未必有說得準,更能打動人。把一個事情的本質特別準確的說出來,像手術刀一樣,本身就能讓觀衆感受舒服痛快,有一種表述上的爽感。”

雖說“金句”的規律難循,但說到一些創作的“雷點”時,陳英傑與同爲撰稿,同時也是總策劃、導演的張嶽明,都異口同聲地說到了一點,那就是極少使用當下的網絡流行詞。

“什麼‘絕絕子’‘YYDS’‘破防了’之類的,這種詞我們絕對不會用的。因爲它是沒有任何生命力的,說白了它可能也就火一年、火一陣。就像陳導說的,我們不希望用很多很固化的語言,去謀求所謂的跟年輕人有共同語言。我們還是想拓展語言表達的可能性,包括有一些奇妙的組合,可能跟燒烤八竿子打不着的。”

就像是在第一集中,雲南街頭喝醉的食客手舞足蹈,被張嶽明在旁白中比喻爲“勐海傑克遜”;以及同在雲南時,西版納人愛吃生豬血的“生猛”,把賣豬血的女老闆的目光稱爲“女王的凝視”……這樣看似南轅北轍的語言搭配,卻引人入勝又餘韻無窮,讓彈幕瘋狂刷屏。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第8張

誕生疫情之下

“萬丈紅塵裏的細碎閃光點最打動人心”

在B站《人生一串3》的播放頁面中,滾動鼠標往下翻去,就能看到評論區中置頂的,是來自陳英傑的留言。字裏行間,也道出了第三季“遲來”的原因:疫情的反覆,不僅給美食紀錄片的拍攝設下不少難題,也讓燒烤攤的營業也麻煩不斷。特別因取材輾轉全國各地的張嶽明,幾次因爲突然的疫情被困在高速之上。“一看到我們的行程碼,當地工作人員都會瞳孔放大。”

可以說,這部紀錄片,是誕生於疫情之中。但在片中所展露的畫面裏,卻是人聲鼎沸的快活氣氛:圍桌而坐的食客吃的滿嘴流油,服務員遊刃有餘地穿梭在桌椅中,憨態可掬的老闆笑着引客人入座……人間煙火,仍舊平凡而溫暖,瑣碎而治癒。

“正是這種日常生活,是最不容易被這些事情所撼動的,對美食的嚮往也不會被磨滅。”張嶽明說到,此次拍攝中也去到了武 漢,而讓他震驚的,是這座城市人民快速復甦的自愈力。鏡頭中,售賣宵夜的夜市生龍活虎,居民們大快朵頤。“我還採訪了一位燒烤店的老鄰居,我說武 漢人真的是很有生機,他說可不嘛,疫情完了之後不就是吃吃喝喝。武 漢人又好吃,憋了這麼長時間了不能出門,這回可算是解放了。”

其實,陳英傑也思索過,紀錄片作爲一個時代的相冊,是否也應該留下疫情的某些痕跡,表明這片土地的人們曾遭受過巨大的創傷。但思量之下,片中對其的描述也只是點到即止。“因爲這事兒,太容易去煽情了,拿捏不好,你片中的煙火氣也沒有了。”

由此衍生出的,還有關於“煙火氣”的探討。美食紀錄片中,美食總是和人物故事緊緊捆綁在一起,若沒了人間故事的酸甜苦辣,再美味的食物也少了靈魂。但如果將重心放在人物故事上,又會引起網友的疑問:究竟是講“人”,還是講“食”?

如果想要煽起屏幕外觀衆的熱淚,陳英傑直言,片中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譬如第二季中,賣“黑暗料理”烤豬眼睛的萍姐,她癱瘓的丈夫就躺在小店的二樓;第三季中,身爲朝鮮族摔跤教練的李校長,最愛帶着隊員們去吃烤肉,但他所培養的孩子,父母都在異地打工…

“你要是講深了,這片子就變味了。因爲燒烤本身是給大家幸福感的一個美食,我們儘量去抓生活裏邊積極的東西,以溫暖輕鬆的方式,煥發大家的熱情,沉痛敘事的儘量少搞。”

就如紀錄片第一集的開頭的旁白所言,第三季雖誕生於疫情之中,“但再次出發,走遍南北東西,我們驚喜地發現,民間的生命,依舊飽滿,平凡的日子,依舊滾燙……”《人生一串》所吸引觀衆之處,正是最原始的、未經雕飾的“煙火氣”;是燒烤攤上凡夫俗子的人生百態,來往食客的愛恨情仇;是美食中所映射出的,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熱情和嚮往。

“萬丈紅塵裏,各種各樣的細碎的閃光點,生命中讓你會心一笑的小細節,讓你愛產生愛憎情緒的小東西,其實這個是各個年齡層都能感受到的。我們當時做的時候,也是想最大程度的讓大家在裏面找到共鳴。”張嶽明補充到。

人生一串第三季即將收官 第9張

打破“續集魔咒”

“有人味兒”的作品難以被模仿

將時針撥回到2018年,《人生一串》的橫空出世,憑藉粗糲的畫風,“老炮味兒”十足的文案,獨闢蹊徑地將視角聚焦在燒烤這類平民美食上,形成了該系列作品獨樹一幟的的“江湖”特色。而當數年過去後,無論是拍燒烤,還是拍宵夜,都不再只是該片的“專利”,同風格的紀錄片作品也紛至沓來,但打開評分網站豆瓣,走到第三季的《人生一串》,評分未有大幅度稍微降低,甚至相比第二季,還有了回升。在當下的影視作品中,確實是難以見到的現象。

《人生一串》走紅的背後,自然跟其受衆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細看該片的受衆分層,年輕人的佔比達到了多數,某種程度上,這也顛覆了大衆對紀錄片受衆定位爲“高齡、高知”的認知。

採訪中,總製片王海龍也回想到了2018年時,《人生一串》剛問世時的景象。“它確實跟以往這些片子看上去不太一樣,可能這種新鮮感和體驗感,大家就會更多看一眼。”但能走過三季,仍被年輕的觀衆所認可,未產生審美上的疲軟感,是來自於作品“真實”的生命力。

“我覺得我們做得不錯的一點,就是在整個的製作過程中,從來沒有跟觀衆要裝腔作勢的意思。從畫面的拍攝,到解說詞的撰寫,尤其是主創跟觀衆交流的角度,是平等而真誠的。”王海龍講到,主創團隊從不會刻意去美化,或去標榜什麼事物,也不會用“假大空”的設定,刻意拔高紀錄片的高度,這也許找到了與年輕人的共鳴之處。

當美食紀錄片愈發垂直細分的當下,不少創作者都尋求以更小的切口來搶灘市場,渴望在該領域中能佔領一席之地。因此,在《人生一串》之後,“跟風者”也不在少數。但在陳英傑看來,也不過是“畫龍畫虎難畫骨”罷了。因爲在《人生一串》的誕生之初,就註定了其是有着極爲鮮明的個人風格特色的作品。“好多學的,可能只學了一些皮毛。”

陳英傑解釋到,雖然不在片中宣揚所謂的價值觀,但實際上創作者的價值觀,是根植於作品之中的。比如創作者對普通人身上亮點的關注,以及體現出的對生活真切的熱愛。”某種程度上,這個片子的作者感是很強的。它的人味越重,作者味越重,就越不好被模仿。反之,作品的工業感越強,流水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被模仿。”

能夠經歷數年,仍擁有熱度和口碑,《人生一串》展示出了極強的生命力。當片尾的字幕亮起,滿屏彈幕飄過的“多謝款待”,也在無意間印證了那一句,“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