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什麼是人文之美

什麼是人文之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人文之美,從文學經典切入,以文學的內容、文學的手段、文學的姿態,通過閱讀鑑賞,提高感覺美、鑑賞美、享受美、表達美、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無疑是開展美育的有效方式,下面來看看什麼是人文之美。

什麼是人文之美1

“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

人文美就是指人類文化中,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範。一切由人的文化活動而給人以美感的,都可稱爲人文美。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爲一”

中國傳統的人文之美體現在人文精神之上,其最高境界都是平淡天真、清淡爲宗。中國水墨畫坦蕩、灑脫、曠達的氣息,不但體現出畫家的主觀情感也契合了傳統中國畫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

“看似平淡、寧靜,而骨子裏卻有無限的深邃、堅韌。”

樊萍現任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樊萍在藝術上提倡“平淡天真”,題材多取決於民族風情,構圖別緻、畫面清新脫俗。作品中體現了健康向上的生 活情趣;別具思致地畫出了新時代的氣息。

我感到的`人文之美,是神交(悠然心會)。

“讀書人講究神交,讀到會心處,遇到相見時,便傾蓋如故。千載之後,李白、東坡之於我,不過是神交千年的舊友重逢,把酒言歡,悠然心會。

什麼是人文之美
  

讀書人講究神交,聽到賞心處,撥動心絃時,便相見恨晚。千里之外,羅大佑之於我,不過是神交千里的舊友重逢,倚歌而和,扣舷對笑。”這是我在培訓班寫的作業,此處借用來具體表達自己感受到的人文之美。

至於“培訓班”的的作用,水平所限,只能寫一點自己消化的。“培訓班”中提到的書目,現在正在一本本的讀,讀完《中國古典詩詞感發》和《初唐詩》、《盛唐詩》、《古詩源》,結合陽師授課,對詩詞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層。

基本每首詩詞都會設定一個特定的情景,將讀者帶入,而且採用“這裏-那裏-這裏”的形式,身臨其境;詩詞中描寫的事物,大多是“記憶生存效應”中的事物,極易擊中自主心智;

詩詞中隱喻,新鮮而不突兀(此處再次表示不能理解張愛玲的新奇比喻),獨一無二而又無比切合;詩詞的結尾(特指開放式結尾),含蓄雋永,意味悠長,與作者一起探索這種情境下的深意。最後用顧隨的話總結:“在中國詩史上,所有人的作品可以四字括之——無可奈何”,是啊,無可奈何!

什麼是人文之美2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讓城市具有吸引力和創造力。城市與人,相輔相成

德國曆史哲學家斯賓格勒曾言,一切偉大的文化都是市鎮文化……世界歷史是市民的歷史。

的確,城市是文化的最佳載體,城市爲文化的誕生提供了最佳的應用場景。李白筆下的“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張籍筆下的“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劉禹錫筆下的“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歷史裏的成都,讓文人墨客不由得寫滿這座城市的優雅美麗,又讓這美融於生活,融於日常,融於一草一木,融入成都人的骨子裏。

在成都江灘玩耍的市民

今天,以公園城市爲目標的成都,也在尋找一種融於時代、傳於歷史的城市文化。

公園城市需要構建多元文化場景和特色文化載體,在城市歷史傳承與嬗變中留下綠色文化的.鮮明烙印,實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人文價值。

三千多年曆史的成都,留下豐厚的人文底蘊。如今,蜀風雅韻、優雅時尚的城市文化,在“公園城市”的建設中創新、傳承,最後化於無形,融於生活,形成了新時代的天府文化,呈現古今共融的人文之美。

創新天府文化,激活人文之美新動能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特質。在以創新創造促進社會發展的今天,文化創意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天府綠道建設之初,頂層設計時,就將“大規模植入文化創意設施,補齊城市短板,增強城市文化創意功能”,作爲重要的內容納入其間。作爲城市建設的重要方面,旨在讓創意文化在綠道孕育、誕生、發展。

什麼是人文之美 第2張
  

江家藝苑 圖據視覺中國

創意的文化,並非憑空而出,恰和城市發展密切相關。位於高新區的江灘公園,將區內誕生的現象級手遊“王者榮耀”搬上綠道,建設了與王者榮耀紅藍戰隊相呼應的江灘公園紅藍跑道,分成“鉑金”、“鑽石”等級段,並在途中設置了多個“打卡點”,舉辦以王者榮耀爲主題的沙雕展。

這正是將打造新經濟應用場景和成都文創旅遊公共資源的梳理、打造、開放結合起來,探索在天府綠道植入更多功能和應用場景的新嘗試。未來,在天府綠道開辦展會、博覽會,將會展空間從室內空間延伸到開敞空間,新的文化場景將孕育新的文化內涵,以美育人。

新誕生的創意文化融入天府綠道建設之中,讓公園城市不僅美在形,更美在神,呈現一幅氣韻生動的城市文化圖景。

傳承天府文化,延續人文之美新活力

文化需要發展,也需要傳承。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在傳承中延續數千年,天府文化也一樣,在歷史裏生成,在歷史裏延續。

成都

弘揚中華文明,發展天府文化,發掘中華優秀文化基因,打造府文化標誌性符號,成都在公園城市的建設中,一個體現川西平原自然稟賦、生活情趣、人文精神的公園城市文化識別體系初顯雛形,一個歷史文化與現代時尚交相輝映的公園城市文化景觀體系徐徐展開。

今天的成都需要三千多年的人文歷史,三千多年的人文歷史也需要今天的成都。

因此,我們看到得到修復和保護的都江堰精華灌區和川西林盤,看到了“沃野環抱、密林簇擁、小橋流水人家”川西田園景觀;看到了以田園爲紙、草木爲繪、池淵爲墨,組合淺丘、森林、田園、湖泊、花海等景觀元素

重現《蜀川勝概圖》中山水田林的經典格局;看到了夜遊錦江、門泊東吳的場景再現……歷史在今天重現,又融入新的元素,誕生了源於歷史、合於時代的人文景觀。

綠道在延伸,連起公園,連起城市,連接歷史,連接未來。一幅公園城市的美麗畫卷正在展開,一個有着深厚人文歷史的城市正走來。那些化於景觀,化於無形的人文精神,正被我們一點一滴地吸收。

那正是獻給未來成都的一幅生動畫卷。

什麼是人文之美3

中華民族向來重視文學經典中的藝術美育價值。“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正是對“藝”之美育方式及人格塑造最爲簡約的表達。

“遊於藝”之“藝”,或理解爲“禮”“樂”“射”“御”“書”“數”,或理解爲“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對“遊於藝”之“遊”,朱熹以爲“遊者,玩物適情之謂”,錢穆以爲“遊,游泳。藝,人生所需”,均在強調於從容之境中涵泳性情,成就君子人格。

如何處於“從容之境”?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認爲:“文學是一種與人生最密切相關的藝術。”閱讀文學經典,沉浸其間,從容品讀,自然有潛移默化的心靈滋潤。而通過文學經典再度領悟、感受多種藝術形式之美,也早已爲古今中外文學家、美學家所關注。

談論美育,人們時常會直接對應於“藝術教育”。論及藝術教育,使人自然而然聯想到一門技巧,並將其理解爲學一門“技術”,比如彈琴、繪畫、跳舞、寫字。

然而,正如藝術大家們所認爲的,藝術教育不是讓每個人都成爲鋼琴家、畫家、舞蹈家、書法家,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我們可以擷取文學經典中的“藝術”內容,在藝術的感受、體悟中領會各類藝術的美好境界,得到審美教育,而且這樣的優質資源俯拾即是。

比如,文學經典中有大量的題畫詩、樂舞詩、體育詩,畫、詩、書、舞、琴、棋之美往往相互輝映,欣賞者在閱讀一首小詩時,也能有如臨其境之美感。

什麼是人文之美 第3張
  

又如,文學經典中與體育藝術緊密聯繫的,風箏、棋、蹴鞠、鞦韆、競渡、垂釣、投壺、擊壤、鬥草等,競技的、娛樂的,動的、靜的,形形色色,讓人在“觀戰”的氛圍中,能夠收穫藝術美之教育。

因此,無論歌詠某類藝術的文學作品,還是作品中借了某類藝術表達自身的情志,文學經典通過對“藝術”的書寫,將語言藝術與某一類具體“藝術形式”交織融合,使其具備了多重審美功能。由此所生髮的美育,適應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接班人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並將“美育”置於“五育”之一。

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具體的事物和抽象的觀念中,我們都可以發現美的存在,比如在自然景觀、藝術作品中,在植物、動物、人類中,在物體、品德、行爲中。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

美育作爲一種以審美活動爲主要方式與手段的.教育活動,能夠直接作用於發展人的感性,成爲人的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然而,如何實現“五育並舉”呢?

我們可以從最基本的文學經典閱讀開始,將蘊藏於文學經典中的“藝術”教育元素加以發掘、闡釋,引導廣大讀者通過對文學經典的品讀,汲取多重藝術素養,提高審美能力,從心靈滋潤的角度真正實現藝術教育的價值,達到藝術教育的目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