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24節氣歌背誦

24節氣歌背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4節氣歌背誦,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下面來看看24節氣歌背誦。

24節氣歌背誦1

二十四節氣記憶口訣

二十四節氣歌: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立夏桑果像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人計算時令變化的,一種十分獨特的歷法。二十四節氣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氣候,把每年進行等分,每個節氣15天左右。告訴人們以歲時順序,教民耕作,不誤農時。

二十四節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順序和含義如下:

1、立春:是春季開始的.節氣,表示嚴冬已經過去,氣溫開始回升。

2、雨水:標誌着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冰消雪化,氣溫回升,溼度增大,雨水漸多。

3、驚蟄:蟄,藏的意思。動物入土冬眠叫入蟄,至第二年春雨後爬出,古時以爲是被雷聲震動,故叫驚蟄。這時天氣轉暖,我國大部分地進入春耕季節。華中農說:“過了驚節,春耕不停歇”

4、春:春分恰是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晝夜各半的一天。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晝夜幾乎都是一樣長。天文學上劃定春分爲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5、清明:清明時節天氣漸暖,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均勻氣溫上升到10度以上,長江流域氣溫更高。北方草木發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綠裝。我國農諺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這個氣開始的一天是清明節,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6、穀雨:穀雨時氣溫、地溫都已穩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於五穀生長,故有“雨生百穀"說。

7、立夏:表示春去夏來,行將進入火勢的夏天。此時萬物生長愈加旺盛,欣欣向榮。田間治理日益繁忙。農諺曰日:“立夏三朝遍地鋤”。

8、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9、芒種:指有芒的麥類和蠶豌豆等夏收作物,在這個節氣裏即將成熟,也到了採收留種時。我國南方也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10、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陽運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學上劃定夏至爲北半球夏季的開始。

11、小暑:這時正值“三伏的初伏”,氣候炎熱、蒸悶。在農業生產上,多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治理。

24節氣歌背誦
  

12、大暑:時正值“中伏",國大部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炎時期。

13、立秋:我國慣作秋季開始,預示着天氣轉涼,植物結子,秋收季節即將來臨。但立秋後暑氣並未散盡,還有氣溫較熱的秋老虎”在後頭。

14、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止也。暑氣這時而止矣。"此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15、白露:氣轉涼,晝溫差大,地汽上容草木結成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16、秋分:秋分與春分這一天一樣,太陽又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秋分這天處於整個秋天的中間,可以說是名副實的秋天。

17、寒露:氣溫續下降,天氣明顯轉涼,早晨和夜間地冷露凝。我國的大部地開始進行秋收秋種。

18、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爲霜矣。"表示泛博中原地區開始有霜。

19、立冬:爲冬季開始的節氣,這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20、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爲冷氣薄,故凝而爲雪,小者未盛之辭。"這時黃流域般開始下雪。

21、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這時而雪盛矣。"此時的氣較前更冷,降雪的次數量也將增多22、冬至:與夏相反,北半球冬時白晝最短,日照物影最長,黑夜最長。冬晝就天地長了。北方民間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

23、小寒:是一年中溫度已到嚴冬節氣,這時正值"三九"前後,我國大部地區天寒地凍,進入嚴冬時期。

24、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期,相對於小寒來說,標誌着嚴寒的持續和加劇。《三禮義宗》日:“冷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24節氣歌背誦2

傳承了上千年的“二十四節氣”,是怎麼來的

南宋詩人陸游的《時雨》詩云:“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詩中描寫的是農民在芒種耕作的情形,從中可以看出二十四節氣的重要性。

事實上,節氣誕生於2000多年前,在勞動人民的摸索和改進下,纔有瞭如今的模樣。

農事催生節氣二十四節氣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西晉哲學家楊泉在《物理論》中記載:“疇昔神農始治農功,正節氣,審寒溫,以爲早晚之期,故立歷日。”這番話說明設立節氣的初衷就是爲了“治農功”。節氣以一年爲基礎,約15天爲一節氣,劃分的24個不同的節氣。

春秋時期,五經之一的《尚書》有堯帝命人“四仲中量”的典故,確立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節氣。在《管子·輕重已》中,又增加了“春始”、“夏始”、“秋始”和“冬始”等節氣。時至戰國,《呂氏春秋》將節氣增加到22個,節氣初具雛形。到了漢初,《淮南子·天文訓》增補了小滿和大雪兩個節氣,形成了完整的節氣系統。

西漢著作《周髀算經》有8節專門介紹了二十四節氣,探討四季更替造成的物候變化,總結感觀認知的理性次序,通過二十四節氣和農業生產的結合,指導農民適時生產。二十四節氣的出爐,是古代農業社會征服自然的有益嘗試。

從各個節氣來看,也能窺探它對自然變化和農業生產的解讀。四立說明四季的到來,春分和秋分代表晝夜平分,夏至和冬至表明寒暑高峯的到來。穀雨意味着雨水充足,利於穀物生長。

小滿是說夏熟作物顆粒開始飽滿。陸游詩中的芒種象徵着繁忙的夏收夏種時節。二十四節氣成形於農事活動,又反哺於農事活動,兩者相輔相成,和諧共生。

天文制約節氣在內因的醞釀之外,二十四節氣還有外因的操縱。衆所周知,地球的自轉,產生了白天和黑夜,而它圍繞太陽的公轉,需要365日5時48分46秒。由於地球自轉軸和公轉軌道之間,始終存在着66°34′的夾角,如此一來造成陽光對地球各地造成直射和斜射的區別。正因如此,西周的天文達人用圭表測影的方法,測定了夏至和冬至的時間。

在古代,天文學家把太陽在一年中運行的軌道,叫作“黃道”。整個黃道分爲360°,每隔15°列爲一個節氣,黃道被分成24個等份。舉例而言,受夾角的影響,太陽在一年中,會南北移動。

當它出現在黃道90°和270°時,分別是夏至和冬至,達到地球南北半球晝夜時長的極值。太陽位於黃道0°和180°時,直射赤道,晝夜相等,分別是春分和秋分。太陽到了黃道120°和255°,分別是大暑和大寒。

事實上,陽光決定了生物的生長節律,這就是物候。而節氣不僅表示光照的時長,也透露出光照的強度。地球大氣層的厚度約有1300公里。太陽的輻射會被空氣的水蒸氣、塵埃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吸收,造成熱量衰減。

24節氣歌背誦 第2張
  

所以陽光的強度和大氣層的厚度有關。夏至時,陽光直射北半球,光照強度相對較高,冬至時,陽光斜射北半球,被大氣層吸走大量熱能,光照強度相對較低。

陽光作用於地球,受陸地和海洋的影響,熱能分佈不均,夏季海洋比陸地涼快,冬季陸地比海洋寒冷,空氣通常從冷向熱流動,成爲冷暖交替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樣的話,一年就有了四季,節氣應運而生。太陽輻射地球引起的複雜反應,使節氣的孕育更有意義。

曆法推行節氣完整的節氣需要準確的`曆法才能實踐。《節氣歌》曰:“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令人奇怪的是歌訣的後半段用的是現代的陽曆,而不是傳統的農曆。

原因在於二十四節氣分佈在一年之中,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前一個稱“節氣”,後一個叫“中氣”。在陽曆中,一到七月,單月31日,雙月30日,七月以後與之相反,唯獨2月有28日或29日,這與地球繞太陽的公轉時間一致,因此,二十四節氣在陽曆中相對固定。

陰曆平均每月只有29.5天,一個月的“節氣”和“中氣”會比上個月的推遲一至兩天。以此類推,逐月順延之下,一年就推遲了11天,故此,陰曆用“置閏法”彌補缺失的天數。相較陽曆,陰曆上的節氣是算出來的。節氣有了曆法的助力,更具科學性和說服力。

民俗烘托節氣節氣在民間相當接地氣,加速了它的推廣和普及。在農村,流傳着很多和節氣有關的農諺,如:“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清明要晴,穀雨要淋”、“立夏小滿,雨水相趕”、“過了芒種,不可強種”、“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等。這些農諺和節氣緊密相連,體現出節氣在農耕中的指導價值。

隨着現代氣象學的興起,氣象部門將氣象觀測資料、各類預測信息和二十四節氣相融合,編制農業氣象歷或農事活動表,把古代節氣經驗和現代科技手段合二爲一,彼此補充,互爲參照,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繼續發揮作用。

節氣在作用於農業之外,還演變爲喜聞樂見的民俗。《禮記·月令》明言:周朝時立春要“出土牛,以送寒氣”。民間“打春牛”便是源自於此。這一習俗歷代沿襲,唐宋尤甚。男子“鞭春”,祈禱風調雨順,女子“戴春”,祝願生活美滿,這一習俗展現出蓬勃的生活張力。

每年清明,是人們踏青祭祖的日子。唐朝詩人杜牧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表現了清明節氣的特殊氣氛。

從商周到漢初,以冬至爲歲首。在臺灣和東南沿海地區,冬至是祭祖的日子,而大陸民間仍流傳着“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廣爲人知,深入人心。節氣和生活的交融,給它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

24節氣歌背誦3

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習俗?

農曆一年中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每個地區有不同的習俗,基本內容如下:

1、冬至:根據不同地區習俗,人們會在冬至這一天吃餃子、住塔(八寶飯)、上大香、燒豆綿、燒磚瓦、拜神竈等;

2、小寒:在小寒的當天,有的地方會舉行磕頭大會,一般都是祭拜宗祖;

3、大寒:有的地區會舉行“燒熄火”活動,以表示夏至來臨;

4、立春:許多地方會有遊園會活動,喊着“擡春”;

5、雨水:許多地方都會有種籽活動,以期收穫豐收果實;

6、驚蟄:許多地方會有迎蟄活動,表示與春天結交;

7、春分:部分地區會舉行飛鴻祭,以慶祝春的到來;

8、清明:來自農耕文化的清明節,全國各地都會有有特殊的習俗;

9、穀雨:在穀雨這一天,部分地區會有潑水節活動,以洗淨靈魂;

10、立夏:有的地方會有“貼臉”活動,即使臉對準日出方向,以感受夏的來臨;

11、小滿:在小滿節,有的地區會有“穿新衣,給孩子拋錢”的.活動;

24節氣歌背誦 第3張
  

12、芒種:部分地區會舉行“趕芒節”,以感受夏的來臨;

13、夏至:部分地區有“芒芒吃丸子的習俗”,表示朝氣蓬勃;

14、小暑:有的地區會有“貼臉”活動,以感受夏日的溫暖;

15、大暑:有的地方會有“迎暑活動”,表示夏季來臨;

16、立秋:有的地方會有“秋收”活動,即收穫收穫;

17、處暑:部分地區會有“迎處暑節”活動,以表示秋收到此結束;

18、白露:在白露這一天,有的地區會有“燒香祭神”活動;

19、秋分:在秋分這一天,部分地區會有“祭山祈雨”活動;

20、寒露:在寒露這一天,部分地區會有“涼月會”活動,酬神;

21、霜降:在霜降這一天,部分地區會有“涼月會”活動,表示秋老虎來臨;

22、立冬:有的地方會有“擡冬”活動,以表明冬的到來;

23、小雪:部分地區會有“燒香祭神”活動,以祈求豐收水災;

24、大雪:部分地區會有“過大年”活動,以慶祝冬至到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