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新媽科普 > 新生兒餵養難題:爲啥寶寶不吃母乳

新生兒餵養難題:爲啥寶寶不吃母乳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有一部分媽媽在爲沒有奶水發愁,而有的媽媽卻因爲寶寶不吃自己的奶而煩惱,嬰兒最愛的不是媽媽的母乳嗎?爲什麼我的寶寶總要把奶頭吐出來?秀美小編幫你找找寶寶不愛“母乳”的N個原因。

新生兒餵養難題:爲啥寶寶不吃母乳

新媽煩惱:

新生命的誕生本來皆大歡喜的。但對於剛成爲新媽媽的丁寧卻一臉的失落和無奈。原來,已經習慣了奶瓶的胖妞不肯吸媽媽的乳汁。每當丁寧掀開衣角,把乳頭放進胖妞嘴巴里時,胖妞總是掙扎着把乳頭吐出來。丁寧納悶,別的寶寶吃母乳都是狼吞虎嚥的,怎麼胖妞就是不願意呢?

相信有很多媽媽都會像丁寧一樣爲母乳而發愁:還沒下奶就擔心奶水不夠;奶水夠了,寶寶又不肯吃;愛吃母乳的,斷奶期又特痛苦……有的媽媽更加表示,整個哺乳期都在憂慮和疑問中度過的。爲了幫助媽媽解決煩惱,下面找出了寶寶跟母乳“說不”的原因。

新生兒餵養難題:爲啥寶寶不吃母乳 第2張

寶寶“說不”的N種理由

理由一:我要奶嘴,不要乳頭!

假如寶寶是剖腹產生下的,由於腹部疼痛,媽媽的奶可能還沒下來,所以當寶寶哭時,媽媽給他用了奶瓶,但當媽咪的奶下來,乳房脹痛難受時,無論怎麼喂寶寶,寶寶都不肯吃。

應對招數:這種情況是“乳頭錯覺”,因爲奶瓶上的橡皮奶頭長,奶嘴開口大,寶寶不用費多大勁就能很痛快地吸奶。當他們再吸媽媽的奶頭時,會覺得很難含住,吸起來也很費勁,因此,便不願再吃媽媽的奶水。糾正寶寶“乳頭錯覺”比較困難,關鍵之一在於母親的耐心和持之以恆。

首先,馬上停止給寶寶奶嘴。即使需要給寶寶餵食擠出來的母乳,也不要使用奶嘴,而是用其他方式,比如小勺、針管、喂藥器等等。

其次,耐心地、不厭其煩地幫助寶寶學習正確銜乳姿勢。用乳頭逗引寶寶張大嘴,一旦張大,就讓乳頭長驅直入,伸到寶寶舌頭後方。寶寶的鼻子應該輕微地貼在乳房上側,下脣應該多含乳暈。如果這次不成功,斷開再來。

一般乳頭錯覺的寶寶都不願意等待乳汁的泌出,可以在餵奶之前先擠乳房,等奶“下來”後再給寶寶乳頭,可以馬上有乳汁泌出。也可以在寶寶開始吸吮時,讓保姆或者家人在乳房上滴一些事先擠出來的乳汁,順着乳房流到寶寶嘴裏,給寶寶一些“獎勵”。

新生兒餵養難題:爲啥寶寶不吃母乳 第3張

理由二:我的小舌頭有點短,吃起來很辛苦!

有的寶寶舌繫帶過短的,加上吸允方法可能不正確,長時間吸不出奶,寶寶又餓又累,慢慢就放棄了。

應對招數:舌繫帶過短的新生兒的確在吃奶方面會遇到困難,他們吸吮方式不當,吃奶效率低,也容易給母乳媽媽造成乳頭皸裂。首先檢查寶寶是否舌繫帶過短,可以看一看他大哭的時候,是否因爲舌繫帶勒住舌頭而使得舌頭呈心形;也可以在他吃奶的時候看一看他的舌頭是否伸出到牙牀外,裹住乳暈。

如果確認寶寶舌繫帶過短,可以在每次哺乳之間給寶寶進行“壓舌練習”:將洗乾淨的手指伸進孩子的口腔,指甲朝下,讓孩子吸吮30秒,而後慢慢地將手指翻過來、指肚朝下向下壓孩子的舌頭,同時慢慢地抽出手指。這樣的練習幾乎是立竿見影,如果馬上餵奶,孩子的舌頭就會平鋪並且外伸。

新生兒餵養難題:爲啥寶寶不吃母乳 第4張

理由三:怎麼吸都吸不出,我又累又餓!

有的媽媽剛生完寶寶不久,奶水還不充足,寶寶吸幾口就哭了,不肯吸,寶寶餓急了,媽媽也很着急。

應對招數:不要因此而放棄!乳汁分泌起始,要經歷一個變化的過程。有些媽媽在孕後期或者臨產前就開始分泌初乳,更多的媽媽是在生產後開始分泌,新生兒越早吸吮母親的乳頭,越有益於乳汁的儘早分泌。乳汁分泌的首要原理是按需分泌,寶寶吃得越多,媽媽分泌得越旺盛,大多數新媽媽和新生兒都需要學習成功母乳餵養的技巧、正確的哺乳姿勢和正確的銜乳方式。一開始母子要經過一番磨合才能達到默契自如。

新生兒餵養難題:爲啥寶寶不吃母乳 第5張

理由四:奶流很急,我被嗆到了!

有的媽媽奶水很多,只要寶寶一哭,奶水很容易就噴出來。她們怕浪費,趕緊給寶寶吃,但寶寶反而哭得更厲害,根本不吃。

應對招數:有豐盛的乳汁是值得恭喜的。不方便之處則在於,往往下奶時奶流來得很急,寶寶都咽不過來了。他可能會鬆開乳頭喘息吐奶,同時吞下很多空氣。當把他再放回乳房時,他甚至可能哭鬧。發生這種情況時,可將寶寶移開幾分鐘。過一會兒奶流速度會慢下來,那時寶寶吃起來就容易多了。你也可以重新調整寶寶的姿勢,讓他順着奶流方向吃奶。

特別提醒

很多新手媽媽聽到孩子哭聲,誤認爲是因爲自己“沒有奶”,沉不住氣給孩子添加奶粉,隨即母乳餵養以失敗告終。母乳媽媽需要堅定的自信和持久的耐心,乳汁分泌不僅僅是生理過程,媽媽們的心理狀態也影響了乳汁是否順利產出。相信自己、相信母乳,堅持就是勝利!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