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寶貝的交友不能自由放任

寶貝的交友不能自由放任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貝的交友不能自由放任,想要引導孩子交朋友,那麼爸媽們必須清楚地認清,哪些朋友會給他造成不利影響,這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標準。下面分享寶貝的交友不能自由放任。

寶貝的交友不能自由放任1

理論上,保留孩子的交友自由是對孩子的尊重;經驗中,強行干涉孩子交友也沒有好果子吃,有時適得其反,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然而,所謂的自由是一件相對的事情,尊重孩子的交友自由也不能成爲放任交友。自由也從來不是一件讓爸爸媽媽們省功夫。引導孩子交朋友是爲人父母必須承擔的責任,而不用強制干涉,那麼就要學會如何引導。

孩子交友的正確標準

想要引導孩子交朋友,那麼爸媽們必須清楚地認清,你的孩子需要怎樣朋友,哪些朋友會給他造成不利影響,這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標準。當然了,標準可不是憑自己的愛好而定,例如“實在受不了孩子跟成績太差的孩子交朋友”,“不想孩子跟太外向的孩子交朋友”之類的想法,就真的犯了不尊重孩子的交友的錯誤。

所以,要怎麼評判家中萌寶的夥伴呢?既不是看哪家孩子最聽話,也不是憑哪家孩子成績最好。評判標準應該是“孩子的朋友是否影響到了孩子的性格的積極發展”。

有利影響的朋友搭檔:性格互相糾正

一般而言,對於萌寶的.交友不能太限制,別依照唯一標準“安靜聰明”找朋友。結交不同性格,特別是能與萌寶性格有互相糾正、互相幫助的朋友,對他會有更好的影響。霸道而任性的孩子身邊,強壯而穩重的朋友讓他做事不衝動;安靜內向的孩子則需要性格外向熱情的孩子,讓他變得更加活潑好動;備受寵愛、依賴性強的孩子則需要性格獨立自主的夥伴去引導他。

寶貝的交友不能自由放任

糟糕影響的朋友搭檔:相近的消極性格

當兩個具有相近的消極性格的孩子聚在一起,則有可能發生助長消極性格的可能:好鬥的孩子們聚在一起,要麼內戰不停,要麼一致對外鬧得不可開交;性格怯懦而內向的孩子常在一起,他們會採取抱團而遠離孩子們的社交活動;愛惡作劇的孩子們成爲夥伴,他們可能互出主意,更加胡作非爲。

當然啦,孩子的每個朋友並不是都是他的最佳拍檔,但是如果情況沒有特別壞,我們並不需要特別去幹涉孩子間的友誼。

孩子交友,做一個默默的守護者

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辣手拆友,如何纔是處理寶貝社交圈的正確姿勢?如果立志做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明智的選擇是做一個默默地監督者和守護者,以最少干涉的姿態保護與引導孩子們如何交友。

※清楚孩子的朋友。在不知道孩子的朋友的性格前,不要被“學習很差”、“貪玩”這些標籤所迷惑。多鼓勵孩子邀請夥伴到家玩耍,你便能從觀察中知道你的孩子究竟與怎樣性格的人交往。

※給孩子介紹一些新夥伴替代舊夥伴。如你發現家中內向的萌寶總是跟同樣安靜的孩子在一起,互相助長了對方的內向性格。那麼,這個時候不要硬是拆散他們的友誼,可以給孩子介紹多些不同性格的新朋友,讓他的行爲性格並不總受到一個同伴的影響。

※太糟糕的朋友,沖淡彼此的友情。當你觀察到孩子朋友有一些品德惡劣,如有偷竊行爲,喜愛暴力、愛撒謊等。你就不能保持沉默,但也不宜過於激進。例如用迂迴的方式讓他們減少見面的機會,如給孩子晚上報個興趣班,讓他少些時間與這個朋友交往。

寶貝的交友不能自由放任2

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快樂交友呢?

1、給予孩子友誼的空間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不可能像以前五六十年代那樣,孩子之間可以自由自在地溝通和玩耍。就算是同住一個小區單元,對面鄰居是誰都可能不認識,這也就導致了孩子的友誼空間狹窄,父母應該想辦法擴充孩子的友誼空間,他們纔能有機會找到友誼。

2、告訴孩子要學會分享

現在孩子的成長的有着空間受限,因爲孩子生長在一個單一的家庭環境,家人以他們爲中心,他們也就以自我爲中心,不知道分享,更不會說謝謝和感恩。這就導致他們到集體環境之中也以自我爲中心,友誼自然也就會離他們遠去。要想孩子快樂交友,父母們就要從小教會孩子學會分享,把自己喜歡的食物、書本、玩具、快樂等分享給大家,友誼也就在不知不覺中牢牢建立起來。

寶貝的交友不能自由放任 第2張

3、助人爲樂搭建好橋樑

孩子如果是一個自私自立的孩子,那麼友誼離他們很遠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是一個文明有禮,助人爲樂的好孩子的話,他們一定不會缺少友誼。因此,家長們要從小引導孩子學會講文明、有禮貌,懂得助人爲樂。這有助於他們收穫更多的友誼和幫助。

4、良好行爲習慣有幫助

對於一個一身壞習慣的孩子,不止是同齡的孩子不喜歡他們,連大人也不會歡迎他們。有些孩子不講衛生,做事拖拉,沒有禮貌,亂拿他們物品等等,都是不受友誼歡迎的。因此,父母們從小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非常重要,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禮儀習慣,一樣也不能少。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