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

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誇孩子是在某些時候激勵孩子進步的,但是經常誇孩子,就會讓孩子沒有正確的判斷意識,有關於這樣研究調查下面一起來聊聊,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

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1

1、別在孩子面前夸人家孩子

衆人皆知,國人以謙虛爲美德,有些年輕父母總是喜歡在自己孩子面前隨隨便便誇獎別人家的孩子,如果面對10歲以下的幼兒,他們的反應如何呢?

鄰居一位年輕媽媽一次隨隨便便地說:“啊!你家小妹妹真可愛,真乖,不像我家樂樂吵吵鬧鬧,只會淘氣,讓人心煩。”在一旁的樂樂瞪大了眼睛怯聲聲地說:“媽媽我乖”,不料媽媽卻大聲說:“乖什麼乖,就知道淘氣煩人,一邊去!”過了幾天,人們發現樂樂變了,天真活潑的樂樂看到媽媽回來,躲在椅子後面不敢往前去。媽媽說:“樂樂過來親親媽媽!”樂樂小心翼翼地親親媽媽後竟然冒出一句:“媽媽我乖,你別心煩。”所有在場的人聽了都大吃一驚。

小東的爸爸請幾位哥們兒來家吃飯,幾杯酒下肚幾個人誇起誰家兒子如何如何,誰家女兒如何如何。這位爸爸不在意地說:“我特喜歡兒子,我家小東要變成兒子,我就樂得跳樓了!”小東迅速跑到廚房,用她那尚不太利落的話問媽媽:“我變成兒子嗎?”媽媽說:“瞎說什麼呀,不變。”小東原來睡覺很好,媽媽不知爲何小東這幾天夜裏總是睡不安,驚醒後好像很害怕。星期六到奶奶家,一進門沒看見爸爸,就哭着說爸爸跳樓了,真把奶奶嚇了一大跳,待這位爸爸回來說了事情的前後經過,家人當笑話一笑了之,然而小東卻很久很久都自言自語地說:“不變,不變,爸爸不跳樓。”

在幼兒小小的心靈中,父母最愛自己,最疼他們,一旦他們聽到父母誇獎別人家的孩子,就可能會認爲父母親不愛自己,產生很強的失落感。

一些年輕爸爸媽媽總認爲他們是孩子,什麼都不懂,更談不上什麼自尊心,可從上述一些例子來看,孩子們不僅能聽懂,而且還在自己心靈中產生了激烈的反應,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十分珍視自我。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必須處處注意這些“小事”,否則會嚴重傷害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失去心理平衡。

2、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

情景劇上演

媽媽的稱讚掛嘴邊

有一天,洋洋幫媽媽掃地,媽媽說:“你是個好孩子。”又有一天,洋洋從幼兒園帶回自己的畫,媽媽說:“你真聰明。”媽媽相信,經常誇獎孩子可以幫他建立自信,有安全感。

當洋洋和媽媽一起畫畫的時候,他每畫幾筆就會停下來問:“我聰明不聰明啊?”如果媽媽沒有及時地表揚他“聰明”,洋洋就不願意再畫下去了。

週末,一家人外出遊玩。大家坐在草地上野餐。六歲的牛牛一個人靜靜地看着風景,陷入了沉思。媽媽對牛牛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今天你乖極了。”片刻之後,牛牛拿起一個西紅柿扔向了媽媽,把媽媽的衣服弄髒了。

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

媽媽錯在哪裏?

讚揚太過分寶寶不愛冒險

如果孩子常被稱讚聰明,那麼他很可能因不想冒險失去高分,而不大願意接受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誇獎也可能導致緊張和行爲失當。著名的心理大師弗洛伊德認爲,人的本能分爲兩大類:即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其中死的本能,常常代表了一種破壞的本能。後來,牛牛慢慢說出了自己搗亂的原因:野餐時,媽媽一直抱着弟弟喝牛奶,此時他冒出了一個念頭,如果媽媽不小心將弟弟掉到河裏,那麼以後就只能疼愛他一個人了,他對自己的這種想法感到很害怕,很內疚。就在這時,媽媽誇他乖,這樣的誇獎讓他覺得慚愧,於是他就不顧一切地表現出自己不配那個誇獎的樣子來。

許多孩子經常會有針對家庭成員的破壞性願望,比如他也許正在希望媽媽趕快消失,當父母跟他說“你真是個好孩子”時,他會感到無法接受,因爲他對自己的這些想法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爲了顯示他的“真我”,他只好不做“好孩子”,而表現出不端的行爲。

“你是個好孩子”、“你真乖”這樣判斷和評價性的讚揚,有時會使孩子產生焦慮,助長孩子的依賴性,對培養孩子自立、自我指導、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響的品質沒有幫助。

心理學家支招

誇結果不如誇態度

當孩子幫助媽媽掃地後,說他辛苦了,或者說地面看起來多幹淨呀,這樣的評論纔是平常的,自然的。但如果誇獎孩子“你真是個好孩子。”“你真是媽媽的好幫手。”“沒有你,媽媽該怎麼辦呢。”則可能讓孩子感到不安,他也許覺得自己離一個好孩子的標準還差得遠呢,接下來他們可能會用不端的行爲表現來減輕自己的內心負擔。

對孩子付出的努力進行誇獎,那麼他就會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過程,學會面對艱難的任務堅持不懈。而對品格的直接讚美,如果沒有孩子的努力作爲明確而充分的理由,那就像建在沙上的塔一樣沒有基礎。

與其說“你畫得真好”,不如說“你畫得很認真,我很高興”;與其說“你真棒,數學考得這麼好”,不如說“這次考試比上次進步了”,與其時時告訴孩子“你是個好孩子”,不如讓孩子知道,“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你,你有你的優點和弱點,強勢和不足,喜好和厭惡,而且我知道你在努力進步”。這兩種讚揚之間有着微妙但卻重要的區別,其中的分寸要靠媽媽根據孩子的情況來把握。但總之,我們想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我們喜歡和欣賞他們的努力,工作和創造,我們也能接受他們的侷限和不足。我們要通過我們的讚揚讓孩子們對自己有一個現實的認識,從而避免受到外界的評價性讚揚的壓力干擾,這樣孩子纔不會總是向其他人尋求認可。

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 第2張

3、誇孩子從接納欣賞開始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不優秀,怎麼誇呀?光誇孩子好,孩子驕傲了怎麼辦?其實,每個孩子一定都有優秀的地方。當父母細心觀察,而且適當放低期望值,不要總是拿孩子的弱項和別的孩子的強項對比,就一定可以找到孩子身上很多的優點。

很多學者強調要誇孩子,但不能胡誇,讓孩子覺得誇獎不那麼“值錢”。誇獎不只是語言的誇獎,更多的是表現出美好的態度——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認同態度,比如信任,對他充滿着興趣,而且對孩子的存在感到幸福。

如果父母喜歡說“不管你怎麼樣,只要你健康快樂地活着,我們就覺得很滿足”,孩子就會無意識地想讓父母滿足,會有事沒事也喜滋滋的,凡事都願意往好的方面想。父母喜歡說“孩子你必須好好學習”,雖然是表達關心和督促,態度上卻讓孩子讀到“如果你不好好學習,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那麼,學習在本身的意義之外,有了更多的意義與壓力,孩子對學習厭煩就會是早晚的事。父母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不管他聰明也好,愚笨也罷,都無條件接納,孩子就會按照天賦的能力順利發展,甚至會比別的孩子更有創造力和自我感。

即使是一個非常聰明,非常能幹的孩子,如果父母總是有條件,有選擇地接納,孩子就需要把自己割裂,分出什麼是好的,父母喜歡的,什麼是壞的,不被喜歡的。他要花出精力來處理,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成長與學習。那麼,是不是可以老誇孩子?不!孩子不能無條件地誇,誇也會誇出毛病來。誇什麼往往也意味着在否定孩子另外的什麼。

所以,接納、欣賞孩子比語言的誇要好,誇是尋求孩子與父母價值觀念的一致,接納、欣賞可以存在雙方的價值差異。語言上的表達會給孩子誤解與錯覺,接納他、信任他的態度是不容易被曲解的。

4、你對孩子的表揚達標了嗎

16過度表揚

孩子需要讚揚,就像小樹需要陽光雨露。孩子也需要批評,就像小樹需要剪枝。表揚不都是好事,過度可能會讓孩子受了表揚的“傷”。批評也不盡是壞事,沒準它更能滋養孩子的身心。身爲父母,你對孩子的表揚“達標”了嗎?

如果說孩子的一點點成績和努力是幼苗,誇獎就是肥沃的土壤,幼苗依賴土壤茁壯成長。從小到大,每個孩子都需要源源不斷的鼓勵,父母的熱情誇獎可以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智商和情商,並逐步培養起自信。而且,被高漲的情緒擁着,孩子可能會自覺自願地讓自己來個“三級跳”,把眼前的事做得更好,似乎用事實告訴我們“好孩子多半是誇出來的”論斷一點兒沒錯。

但是,千萬別以爲這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批評要有藝術,表揚也不是那麼容易達標的。

標準1:陽光雨露每天都要

恰如其分的表揚是孩子成長的營養素,每天誇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就像吃飯睡覺一樣不可缺少。讚揚是孩子生活中的陽光雨露,縱使孩子做錯了什麼或經歷了失敗,父母也應從中找到閃光的內核,給他們信心和站起來的勇氣——父母知足,孩子纔會有往前走的動力。

標準2:表揚不是多多益善

一些父母對“賞識教育”的理解有一種錯覺:誇獎與孩子的進步成正比。從懷孕起就被“賞識教育”俘虜了的黃女士就是這樣,如今,女兒溪溪五歲了,也被誇獎包圍了五年。可最近黃女士發現,女兒對錶揚特別在意,誰要是說一句哪個小朋友真聽話或對人有禮貌一類的話,溪溪就迫不及待地大聲嚷嚷:“我比他好!”如果溪溪做了什麼事,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取得了芝麻大點兒的成績,父母沒有及時表揚或表揚得不到位,她就非常不高興,情緒一下子會從山峯跌落到谷底,以後再做類似的事情絕對提不起精神來。

過多的表揚會造成孩子對錶揚的過分依賴、對批評卻格外牴觸的心理。過多的表揚還容易讓孩子錯誤地認爲自己的言行能夠討父母歡心,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我做這件事是爲了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而不是我自己喜歡做。”孩子因此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和看法,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難以形成自我評價的意識。

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 第3張

標準3:表揚是爲了“不表揚”

別看孩子小,沒準兒孩子的自尊心比大人還強。父母對孩子自尊心的持續保護,能催化孩子內在的激勵機制,促使孩子不依賴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獲得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學會自我激勵,幫助孩子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自信,進而去做更多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說,表揚的目的是爲了最終的“不表揚”。明白了這一點,父母就有了表揚的“大智慧”了,也許什麼問題都不復存在了。

並非所有的表揚和誇獎都是激勵孩子向上的催化劑,它是把雙刃劍,也像服藥一樣,不能隨便亂用,有關於時間和劑量的規則和禁忌。看看這些場景,比較一下,看看你的孩子會不會已經受了表揚的“傷”?

一級傷害:好話壞說——打擊性的表揚傷人最重

金女士把照顧金魚和給盆栽的小西紅柿澆水的任務交給了孩子。可孩子不是一天給金魚吃兩頓飯就是三天忘了餵食;平時自己喝水還經常讓別人提醒,就更想不起來給小西紅柿喝水了。但是最近三天,他卻很好地完成了任務。金女士錯誤的表揚:“你這幾天終於記住了自己該做的事,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明天可別再忘了!”

這樣的表揚很勉強,而且含着批評,無形中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覺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媽媽的眼睛總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環節上,使自己不得翻身。

“達標”表揚:孩子在某一點有了進步,本來是全家皆大歡喜的事。如果給表揚加上陰影,就是爸爸媽媽的不是了。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不如將孩子的點滴成績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掛在嘴邊,突出孩子的長處,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所以,對孩子責任心的提升,媽媽要一項一項地肯定:“嗯,給魚餵食不多不少正合適,水也換好了,還刷了魚缸;給西紅柿早晚澆了兩次水,看它的葉子都笑了。照這樣,它們肯定會越長越壯!”孩子雖小,但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誇獎,希望父母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點一滴都不忽略。

二級傷害:聰明反被聰明誤——無原則的表揚適得其反

當孩子自己吃完了面前的一碗飯,馬女士喜出望外:“我兒子真棒!”孩子跟着電視說了一句廣告詞,馬女士又說:“真聰明!”孩子摔了一跤,自己爬起來沒哭,馬女士激動得不得了:“太棒了!”

錯誤表揚:孩子做任何事,哪怕是最應該不過的成長,在媽媽眼裏都是了不起的,會不停地誇獎孩子,而且說來倒去總是這兩句話:“你真聰明!”“你真棒!”

這位媽媽恨不能時時傳遞給孩子“你是最棒的”信息,希望以此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去贏取未來。然而,無原則的讚揚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這種簡單和不負責任的評價,容易導致孩子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在挑戰面前退縮回避,因爲他們不想冒出差錯的風險,更不想經歷失敗,不願意給“聰明”的自己帶來絲毫的“污點”。

與此同時,耳朵裏塞滿了“聰明”信息的孩子,日久天長會產生一種錯覺,將所有的好結果與自己腦瓜聰明放在天平的兩邊:有聰明就足夠了,哪還需要努力?因此有可能比不如他們聰明的孩子遭遇更多的挫折和失敗。面對突如其來的一盆盆冷水,心理的落差很可能讓他們失去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達標”表揚:

達標的誇獎就事論事,即針對孩子某些能力的拓展、某一方面的進步、所取得的成績或堅持不懈的努力予以肯定,並非不分時間、場合、事件,千篇一律地讚美孩子聰明。所以,當孩子學跳繩成果日新月異時,媽媽與其誇孩子“真聰明”,不如這麼說:“上星期你才能連着跳五十多下,現在能連着跳一百六十多下了,每天堅持練果然有效果吧!”讓孩子看到他的付出有了回報,可以增強內心的目標方向感。當你認可孩子的努力時,你是在鼓勵他們再接再厲迎接更多的挑戰,給他們跌倒了再爬起來的勇氣,這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因爲自信與困難相伴而生。

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 第4張

三級傷害:正打歪着——沒準頭的`表揚無關痛癢

小盟興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兒園畫的畫給媽媽看,是《小白兔拔蘿蔔》的填色圖,他的眼神期待着……

媽媽卻錯誤表揚:“畫得真棒,你一定是你們班上畫得最好的!”

這樣的表揚有兩個弊端:班上的孩子自身條件都不一樣,起點也不同,拿孩子與別人做比較,顯然有失公平;況且今天你表揚了孩子是班裏最棒的,而明天孩子沒能達到今天的水平,內心會很沮喪,這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它的另一個毛病在於籠統而缺乏針對性。

“達標”表揚:

大而空的誇獎並不能給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覺,有可能築成孩子內心空中樓閣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負。他們盲目地認爲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裏,進而難以形成對事物恰當的判斷和分辨能力。表揚孩子做事的過程比表揚他們獲得的結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鳴,便於孩子明白父母更重視他們是否努力,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慢慢地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通過細化過程,強化孩子所取得的每一個小小的成功,找出對付弱點的辦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個挫折,平和地面對困難,避免被小小的不順擊得一敗塗地。

所以,這時媽媽不如說:“你這幅畫畫得很仔細,顏色一點兒也沒塗到線的外面;顏色也好看,能跟媽媽講講爲什麼選這幾種顏色嗎?爲什麼把雲彩塗成了橘色?”從而引發孩子講一講他是怎麼想的,再看看他是如何用畫筆表現的,不妨再提一點兒建議。媽媽對作品的評論和指點能引發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因爲媽媽給予他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好”與“不好”的判斷,而是對過程的關注,使孩子明確感覺到自己的能力,滿足感也會油然而生。

父母的“慧眼”就在於能敏銳地感知孩子什麼時候需要“加油”,該“加多少”。要知道,對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不同方式的表揚產生的效果會大不相同。

5、誇孩子聰明不如誇他勤奮

我們說孩子天資聰明,說的是天分,其實孩子的成績主要是勤奮勞動取得,不能都歸功於天資。有句古話叫“笨鳥先飛”,實際上它是一句自勉的話,讓後人理解反了。

先飛的鳥,它不怕風險,具有挑戰精神,恰恰是我們的孩子應該具有的。人的智商本來相差不多,“笨”,大多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據介紹,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們選擇412名11歲的兒童進行了六次實驗發現:那些被譽爲聰明的孩子恰恰過於重視考試成績,將好的分數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不願再努力選擇新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而那些被誇獎學習努力和刻苦的孩子,則富有持久的上進心和學習興趣,他們認爲智力及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提高的,從而更願意承擔風險和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所以,在評價孩子時,決不能用先天來否定後天。要明白,肯努力是一個最可貴的心理素質,有了它,所產生的動力就會無窮無盡。教會孩子發奮,教會孩子百折不撓地鑽研,這纔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

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2

對孩子來講,他的自我認知,是從別人對他的評價開始的。

而我們作爲父母,往往會變成孩子的第一評價者,我們對孩子的描述,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看法,讓孩子變得自信,或者自卑。

在生活當中,父母經常用三類語言來描述自己的孩子。

第一類就是正面積極的。比如我們說一個孩子特別有禮貌,做事彬彬有禮,與人相處的時候非常有大人的樣子。

這對孩子來講,是一個特別好的表揚,這類標籤,都會使我們的孩子在自信心得成長上,有所提高。

第二類就是我們會在有些時候,有意無意的,向孩子表達出一些消極的語言,來描述和評價他們。

像是:你怎麼那麼笨呢,跟你說多少次都不長腦子。這些話,都是傷害性的,負面的。

會讓我們的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了質疑,這顯然是不好的。所以建議家長朋友在生活中,將這些負面的言語,儘量去除掉。

常誇孩子也是一種危害 第5張

有一些時候,我們會說我們的孩子很懶,這句話是在中小學家長口中最常見的一個負面評價。

當一個孩子認爲自己是一個“懶人”,那就糟糕了。早晨他該起牀的時候,他就會想:反正我媽說我是一個懶蛋,晚起半小時也無所謂。

該做作業的時候,他這樣想:反正我媽說我是一個懶蛋,這作業我在拖兩天再做吧,或者他乾脆就不做了。

因爲我們對孩子“懶”的評價,對孩子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問題。

第三類,是那種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有時候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困擾的一些評價。

例如“聰明”,我從來不讓我的朋友誇我的孩子聰明,是因爲聰明這個詞的背後,有很深的一個心理學暗示:因爲夠聰明,所以可以花更少的成本達到好的結果,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

於是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努力,不肯下笨功夫,長此以往,是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在中學裏,這一點尤其重要。

我們會發現,那些動輒被別人誇讚很聰明的孩子,往往會接着另外半句話:但是,這個孩子很馬虎。

所以在引導孩子自我認知方面,要對孩子進行儘可能多的正向評價,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良好的自我認知。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