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如何處理幼兒常見的3種情緒

如何處理幼兒常見的3種情緒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處理幼兒常見的3種情緒,在許多大人的觀念裏,孩子是沒有情緒的,即使罵了孩子,孩子過後就忘了。其實不是,孩子也有許多情緒,家長不能忽視。下面是如何處理幼兒常見的3種情緒!

如何處理幼兒常見的3種情緒1

1、焦慮

在幼兒情緒的發展過程中,焦慮問題相當常見。在幼兒5個月至1歲期間,就開始出現“陌生人焦慮”現象;

到了1~2歲則出現與主要照顧者的“分離焦慮”現象,只要一眼看不見父母,就會開始哭鬧,並且感到不安,這都是正常的情緒發展現象。

一般而言,在進入幼兒園1個月後,分離焦慮就會逐漸緩解,如果持續太久還未見改善,父母就需帶孩子就醫評估。

如何處理幼兒常見的3種情緒

專家建議

造成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多半與幼兒生活環境以及親子互動有關。一般來說,如果家長平日保護過度,凡事都幫孩子處理好,很少給他自己做的機會,就很容易造成幼兒的依賴心理過重,自然很難與父母分開。

另外,親子互動過於缺乏也是分離焦慮的原因之一。根據臨牀觀察發現,幼兒正是因爲過度渴望父母的關愛與呵護,纔出現比其他同齡孩子更爲嚴重的分離焦慮。

所以,父母應特別注意幼兒的情感需求,以免加重幼兒的分離焦慮。

如果幼兒的先天氣質比較細膩、敏感,那麼焦慮情況也可能比較嚴重,建議父母不要用過於嚴厲的方式教導幼兒,以免加劇焦慮現象。

焦慮通常有許多表現形式,例如分離焦慮、抗拒上學、特定畏懼症、社交恐懼症等,如果幼兒的焦慮情況已嚴重到影響與人正常互動,則建議儘快採取治療措施。

從醫學角度來看,並不建議對6歲以前幼兒實施藥物治療,心理療法的成效反倒更爲理想。

具體方式可分2種,即“洪水法”和“逐步減敏法”。就“洪水法”來說,假如幼兒怕蛇,那麼就讓孩子一次性看見很多蛇,那麼今後再看見一兩隻蛇的時候,他的恐懼感就會下降。

不過,考慮到“洪水法”對精神的刺激較大,所以一般多采取後者,即用漸進性方式改善幼兒焦慮問題。

比如幼兒有分離焦慮症,那麼剛一開始入園時,父母就坐在一旁陪讀,每天都逐漸拉遠一點距離,直到幼兒能夠自己上學爲止。

2、耍賴

當大多數孩子剛剛表現出“耍賴”的情緒反應時,其實基本都是希望表達“反叛”的想法,並且以此獲得家長注意。畢竟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都願意得到他人的關心和注意。

不過,如果幼兒長期持續以這種行爲來索取他希望獲得的人、事、物,那就有可能是完全不懂如何利用正面方式去達到目的。

專家建議

如果孩子一直持續利用“耍賴”這種負面方式尋求關注,那麼父母首先應該自我檢查一下,平時多留心親子互動的過程,注意孩子是否出現了太多負面情緒,以至於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尋求正面渠道來表達自身需求。

如果情況果真如此,家長就要及時改變對孩子行爲的回饋方式,避免只對孩子的負面行爲表示關注。

一旦孩子出現值得鼓勵的行爲,要馬上給予足夠的正面回饋。不論是糾正還是肯定,都要儘量以簡單直接的方式告知孩子,漸漸幫助孩子學到如何以正面方式獲得別人關心。

當孩子出現耍賴情緒時,父母或老師不能堅持一貫的原則,反而與孩子妥協而滿足他的無理要求,這更是造成幼兒長期耍賴的一大原因。

父母一直沒有對幼兒的'耍賴行爲採取有效措施,正好導致他持續使用這種方式來滿足自身需要。

雖說幼兒的邏輯觀念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他既然能夠長時間地不停耍賴,那就說明他已經從單純的回饋反應發展到自主行爲階段,也就是說他的耍賴是來自內心的自發行爲,並不是主要由外因所觸發。

要克服幼兒長期耍賴的弊病,家長可嘗試用“忽略”的方式來處理,同時避免給予任何負面關注,直到幼兒停止無理取鬧行爲後;

纔給予正面關注並繼續與之溝通,這就能讓幼兒逐漸明白,用耍賴的方式並不能從父母身上得到任何關注,於是耍賴情形便能慢慢改善。

3、人來瘋

只要是幼兒,一般都會出現“人來瘋”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從衆行爲,也就是孩子看到別人“瘋”起來之後,自己很快就跟着“瘋”起來。

查究“人來瘋”的具體原因,主要是幼兒有過在衆人面前勇於表現自己的經歷,而且因此獲得不少正面關注,比如他人的注意和稱讚,久而久之,他就學會繼續用這樣的方式獲得情感滿足。

如何處理幼兒常見的3種情緒 第2張

專家建議

就幼兒的正常心理髮展來看,到了2~3歲之後,基本都有表現自我的念頭,以獲取他人更多的認同。除非是特別嚴重的自我表現行爲,一般都可看作是特殊心理髮展階段的正常行爲,沒必要太過擔心。

不過,一旦發現幼兒的人來瘋情緒特別嚴重或者“瘋”的方式很不恰當時,建議立刻向幼兒說明,以引導幼兒建立正確認知觀念。例如說話聲音太大很容易影響到別人,所以最好控制一下。

請父母時刻牢記一點,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本來就不成熟,所以不要對單純說教的效果抱以太高的期待,不要認爲“這次已經教育過了,孩子自然就會記住,下次就能改正”,而必須輔以實際的行爲來處理。

比如和幼兒事先約定好,下次再有客人來家裏時,記得說話不要太大聲,如果確實有明顯改善,就給予一定的獎勵。

多動兒特別容易出現“人來瘋”問題,這和先天生理因素有很大關係,建議家長用弱化幼兒多動行爲的方式來處理。

比如在人多的情況下,如果孩子仍舊能乖乖呆在大人身旁而不發“瘋”,那就立刻給予表揚,這就能讓孩子明白有很多方式都能獲得大人的注意和讚賞,並不一定非要刻意表現或是情緒激動才行。

如何處理幼兒常見的3種情緒2

問:我兒子兩歲了。

他出生剛50多天的時候爸爸就去外地學習了,一年只能回來三四次,每次也就十幾天吧,所以兒子基本是我和姥姥姥爺將他帶大的。

平時我上班,由老人帶着。兒子一歲之前,還沒看出與別的孩子有什麼特別的,一歲後就明顯覺出他非常依賴我。

比如,他不小心摔倒了,姥姥去扶他,他哭不讓,我說沒關係,自己起來,不起,然後我只得裝作摔倒,自己起來,告訴他,看媽媽都是自己起來的,他才能慢慢自己起來。

有時我看不到,姥姥將他扶起,他竟哭着又回到原來摔倒的地方再坐下,哭,伸出小手,示意我來抱他,瞧那可憐樣,只好將他再次抱起;

還有,如果流鼻涕,別人替他擦,他會非常不高興,又急又喊,紅着臉帶着哭腔“要媽媽擦,要媽媽擦”,什麼事情都要我來幫,不允許別人幫助。

如何處理幼兒常見的3種情緒 第3張

還有一點,孩子漸漸大了,脾氣越來越急,說話有些音不清,我再重複他的話跟他的原意不一致時就立刻着急,邊哭邊跺腳;

有時在別的房間玩,叫我,我不能馬上過去,就立刻着急,急得滿臉通紅。我經常跟他說,不要着急,慢慢跟媽媽說,媽媽在這裏,媽媽在這裏等等,可是一點也不奏效,這種情況持續好長時間了。

最近換成他奶奶看他,近一年沒見着奶奶了,感情生疏點,只要我在家,根本理不着奶奶,還動不動衝奶奶發脾氣,攆奶奶走,不讓奶奶碰他的東西。

奶奶在家給他餵飯,好好的,一見我就壞了,不要奶奶喂,讓奶奶走開,讓媽媽喂,而且也不好好吃了,上躥下跳。他奶奶說,來給你撐腰的了。

我也經常給他講,不要和奶奶打架,和奶奶是好朋友。據奶奶講,我一上班,兒子大部分時間與奶奶可親了,也很聽話,飯也好喂。可爲什麼兒子一見到我就突然變了個人似的呢,是兒子缺少安全感嗎?

因爲他爸爸不在身邊,爲了更好地照顧兒子,單位出差我一律不去,晚上的應酬能推就推掉了,希望能儘量多陪陪兒子。

難道是我陪兒子的時間太多,我覺得也不是呀,真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兒子現在這種狀態,我該怎麼做呢?希望各位專家和姐妹們給我支支招呀!謝謝了!

答:孩子還不理解社會和人的自然規律時,會認爲別人就是自己,會認爲想要叫別人做的事情別人就都能夠理解,他們還無法讓自己的認識跳出自己的殼去感受別人,所以他們不認可別人的做法和想法與自己不同。

當遇到他不能理解的這種不同時,他們就會非常生氣。這是兒童發展的一個必然的事情,有人也管這一階段叫做執拗敏感期,這是兒童以自己的願望與別人的願望進行磨合和奮鬥的開始階段。

由於沒有經驗和認識不足,才造成孩子看上去脾氣變壞了的狀態,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

無論多麼艱難,成人都要平和地忍受過這一時期。隨着經驗的增長,兒童會發現自己與別人是不同的,並慢慢認可了別人的不同,到那時,孩子就不會還有那麼大的脾氣了。

至於案例中所描述的孩子對奶奶的惡劣態度和對媽媽的依戀,是所有上班族母親的孩子的正常狀態。

這個問題在前面的安全感問題中有細緻的解答。孩子爲了將媽媽留在身邊,必須趕走其他的人,這是因爲在他的經驗中,只要奶奶來了,媽媽就會離開;

如何處理幼兒常見的3種情緒 第4張

所以孩子認爲這個規律是由奶奶來造成的,在媽媽和奶奶同時出現的時候,一定要趕走奶奶,才能確保媽媽留在身邊。

在媽媽不在時,生存的本能會使他依戀奶奶,將奶奶做爲安全依戀對象。由於衝突不再,所以孩子的狀態就會顯得比較好。

溫馨提醒

家長要找資料學習,瞭解孩子各階段的發展規律,認識孩子的發展狀態,能夠分清孩子的哪些行爲需要泰然處之;

哪些行爲象徵了孩子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家長去立刻幫助,這樣才能從心理上去幫助孩子,並能正確處理孩子所有的不良情緒。

一個孩子將來會成會什麼樣的人,與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理解有很大的關係。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