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7歲到12歲是什麼階段

7歲到12歲是什麼階段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7歲到12歲是什麼階段,孩子對於家長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很多家長認爲孩子的能力越出衆越好,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響很大,下面看看7歲到12歲是什麼階段及相關資料。

7歲到12歲是什麼階段1

7—12歲是兒童;11週歲到18週歲的孩子也可被劃分爲少年。因此12週歲這個年齡段重合了兒童和少年。

1、少年時期是孩子個性形成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個性不是調皮搗蛋、胡思亂想、無惡不作,這些都是錯誤的理解。個性是人對世界獨特的、獨一無二的感受,獨一無二的思考,這纔是個性的本質。

2、少年時期,孩子不再是老師、媽媽身邊的“小毛頭”,而是表現出自信的“大人”了。在青春期,孩子們的不滿全爆發出來,有厭學的,有離家出走的,也有沉迷網絡遊戲。在遊戲中聽不到爸媽爭吵。

在打打殺殺中可以釋放壓力或實現虛擬的自我價值。愛與陪伴,這纔是父母應該給的。如果確實忙於生計沒有時間,也請告訴孩子,無論什麼情況,你都愛他,一直告訴他,讓他深信不疑!讓孩子知道,即使全世界都不在乎他,至少還有一個你。

3、少年處在思維能力由具體向抽象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他們的思維能力向深化和擴展方向發展,思維敏捷,靈活活躍,接受新事物和操作能力很強。

如果孩子遇到問題不能獨自解決時,父母可以幫忙,但堅決不能“越俎代庖”,適當給他們一些啓發,指出需要在哪裏引起注意,或者幫助他們一起查找資料,讓他們自己找答案。只有這樣,他們纔會漸漸地提高應變能力。

7歲到12歲是什麼階段

7週歲-12週歲爲兒童(與少年期重合,也可稱少年兒童或少兒)。

具體界定:

0週歲爲嬰兒。

1週歲-6週歲爲幼兒。

7週歲-12週歲爲兒童(與少年期重合,也可稱少年兒童或少兒)。

13週歲-17週歲爲少年(也可稱青少年)。

18週歲以下在聯合國兒童公約中屬於兒童。

18週歲-65週歲爲青年

66週歲-79週歲爲中年。

80週歲以上爲老年(也可稱晚年、暮年)。

兒童時期處於人生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對兒童的培養直接影響着兒童以後的生長髮育過程,包括知識,思想,價值觀,世界觀等等在這個時期都是處於一個啓蒙的階段,所以對兒童的培養受到了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兒童的培養關乎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7歲到12歲是什麼階段2

7-12歲是少兒期,不是少年。

一般來說:0(初生)-6歲爲嬰幼兒;7-12歲爲少兒;13-17歲爲青少年;18-45歲爲青年;46-69歲爲中年;>69歲爲老年。

古代根據男子成長過程的生理特點,以十年爲單元,將人生大致分爲九個階段。分別是“幼”、“弱”、“壯”、“強”、“艾”、“耆”、“老”、“耄”、“期”,說來相當有趣。

始於戰國,成書於秦漢的《禮記·禮上第一》記載:“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頤。”

7歲到12歲是什麼階段 第2張

國際劃分

國際上通常按0~14歲,15~64歲,65歲以上對人口總體做不等距分組,分別稱爲少年人口,壯年人口,老年人口,以人口總數爲基數計算少年人口係數,壯年人口係數和老年人口係數。

還以壯年人口數爲基礎計算撫養係數,即撫養係數=(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壯年人口,國際上還把15~24歲年齡段的.人口稱爲青年人口。

7歲到12歲是什麼階段3

7-12歲大腦發育最佳時期

3歲

這段時期鍛鍊大腦潛能的關鍵在於培養大腦功能的基礎——本能。

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了強烈的自主意識,會陸續出現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

這些本能也會讓幼兒的大腦出現各種特徵,例如:想競爭,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爲媽媽或兄弟姊妹等周圍人們的同伴。

這時候,我們要善於利用孩子的競爭意識。

比如告訴孩子:“把玩具收好”。但是往往講完後孩子卻毫無動靜。這時候不妨試着對孩子說:“我們來比賽誰收拾得快!”孩子聽了就會興高采烈地開始整理。

讓孩子快跑的時候,他往往會叛逆地,反而更慢吞吞。但是提議孩子比賽:“看誰先跑到那邊。”孩子就會產生鬥志往前跑了。

兒童不喜歡填鴨式地硬塞太多知識,但是對於學一點點新東西卻會覺得開心,這就是因爲求知本能產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但是他們往往還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往往會本能地哭鬧、撒潑打滾。

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的需求,然後可以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儘量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

比如面對哭鬧不想離開電視的孩子,可以讓孩子選擇洗澡或者聽睡眠故事,比強關電視要來得好。

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抱着愉快的心情對話,並且經常誇獎孩子。

7歲到12歲是什麼階段 第3張

8歲

很多孩子開始步入小學,進入了第二個叛逆期。

進入新的環境,總覺得自己長大了,想自己做主,所以經常跟父母唱反調。

其實7、8歲的孩子正處於天性愛玩的時候,精力旺盛,正是需要跟小夥伴玩耍去發泄的時候。但是家長往往會拘束孩子出去玩,其實只要孩子作業寫好了,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讓他出去鬧騰。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7、8歲的孩子總窩在家裏,對身心發展是非常不易的。

此外,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是寫作業還是其他事情,總有磨蹭、拖延的壞習慣。

“待會再做”這句話代表的是“並不想做”的心情。換句話說,老愛講“等一下”的小孩,大腦沒辦法培養主動想做的心情,思考力和記憶力自然無法充分發揮,最後會變成一事無成的腦袋。

當孩子說出“等一下”時,先想想爲什麼孩子不想馬上去做。

若是因爲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說:因爲正在打電玩,所以聽到要收拾房間就回答“待會再做”。

這種狀況下,可以問孩子:“現在趕快收拾,收拾完後就可以盡情打電動,你覺得先做哪件事比較好呢?”

讓孩子主動說出:“我現在先整理。”

如果孩子本來就不喜歡整理房間,不妨花點心思設計出類似比賽的方式,和孩子同樂,以去除“討厭”這種情緒爲先決條件。

總之,請仔細觀察孩子,並且妥善引導,別讓孩子養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習慣。

12歲

7歲~12歲之後,是適合真正進入學習的階段。

不過從鍛鍊大腦潛能的角度來說,有一點是父母親務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絕對不要總對孩子說“快去念書”這種話。

這個時期兒童的大腦,屬於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現就會變得越差,因此具有豐富人生經驗的大人,必須妥善指引一條明路,而主要關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

建議在這種狀況下可以利用好的問題,將“要這樣做纔對!”的命令改成選擇題,以“你想要怎麼做呢?”來詢問,讓孩子能自己選擇。

比方說,如果孩子不擅長自然科,父母光說“自然科要多用功一點!”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啊”,這樣還是沒辦法激發孩子的動力。

不如改用這種方式:

“ 媽媽小時候也很怕自然科呢!不過,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問老師,幾次下來之後,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自己接下來想怎麼辦呢?”

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說出“我也要這樣!”“我會這麼做!”如果想讓孩子也思考解決方法,就說:“說不定還有更好的方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說吧!你是媽媽的小孩,一定想得出好辦法。”

試着用這種提議來激發孩子的自尊心。等到孩子努力想出來之後,別忘了大力稱讚:“真不愧是媽媽的小孩!”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