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6到12歲兒童處於什麼階段

6到12歲兒童處於什麼階段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6到12歲兒童處於什麼階段,很多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對於懷孕的一些症狀和孩子出生之後的育兒經驗都不是很瞭解,有很多不知道,不清楚的地方,所以對孩子各項事宜都非常的注意。以下分享6到12歲兒童處於什麼階段?

6到12歲兒童處於什麼階段1

稱爲兒童的中期和兒童後期

是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此階段,孩子的心理髮展處於關鍵時期,也是最易出現行爲問題的時期。面對行爲問題中常見的厭學、脾氣躁、逆返、任性、拖拉、膽怯、敵對、衝動等現象,父母常常感到一籌莫展。我在做子女教育諮詢中發現,父母反應(確切的說是母親在反應)孩子最多的是:“我感到惱火的是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拖沓得很!”或“我最頭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

我們看,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拖沓、任性問題時,他們明顯的情緒態度是“惱火”、“頭疼”!這就說明,父母在當時非常生氣,處在“拿他或她真沒辦法”的無奈中。

其實,兒童所有的行爲問題,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反映着我們父母的行爲方式。兒童自出生時,如果我們把他看着是一張白紙,那麼,最早在白紙上面繪製畫的是我們父母。白紙上逐漸增多起來的圖案,就是兒童逐漸表現出來的行爲現象。如果圖案很清晰、明朗,讓人喜愛,那說明繪畫人的藝術水平高;如果圖案看起來晦暗、紊亂,讓人心煩,那還是說明繪畫人的水平低。

因此,孩子種種行爲問題(白紙上的圖案),是我們成人制造(繪製)出來的,而成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父母。從這個角度說明,要改變孩子不好的行爲,父母首先要找準你在“白紙”上繪製畫的過程中,問題出在哪裏?是落筆太輕、還是太重?是你情緒抑鬱時而選擇的`色彩太灰暗、還是你脾氣暴躁時胡亂作畫。

6到12歲兒童處於什麼階段

拓展資料:

中國的年齡分段:

1、童年。 0歲—6歲(週歲,下同) (1)嬰兒期0-3周月;(2)小兒期4周月—2、5歲; (3)幼兒期2、5歲後—6歲;

2、少年。 7歲—17歲。(1)啓蒙期7歲—10歲; (2)逆反期11歲—14歲; (3)成長期15歲—17歲。

3、青年。 18歲—40歲。(1)青春期18—28歲; (2)成熟期29—40歲;

4、中年。 41—65歲。(1)壯實期41—48歲; (2)穩健期49—55歲;(3)調整期56-65歲;

5、老年。 66歲以後。(1)初老期67—72歲;(2)中老期73—84歲;(3)年老期85歲以後。

世界衛生組織於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齡劃分法

45歲以下爲青年,

45-59歲爲中年,

60-74爲年輕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歲爲老年,

90歲以上爲長壽老人。

6到12歲兒童處於什麼階段2

6-12歲正處於兒童期,也稱爲學齡期,兒童心理特徵具有如下幾個方面:

1、青春期之前,該階段的智力發展是最快的,而思維感知注意力等也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對事物充滿熱情,情緒外露較直接,波動大,好奇心強。

3、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自我意識也進一步得到發展。逐漸形成個性品質以及道德觀念,喜歡模仿。

在兒童期,常出現學習無能與問題行爲這兩種心理障礙。因此,在該時期,要以學習爲主導,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開闊創造性的思維,以及注重培養兒童道德與個性。

6到12歲兒童處於什麼階段 第2張

教育心理學中由塞爾曼提出的兒童友誼發展的五階段,分別是以下五個階段:

1、學齡前兒童表現爲,誰跟他接近或在一起玩, 誰就是朋友,友誼中尚未有了解或照顧他人的思想、情感

2、4 歲~9 歲兒童表現爲,誰能滿足他的需要,誰就是朋友;不重視朋友的意見,基本上按自己的心願或想法行事;友誼的形成很快,也易結束。

3、6歲~12歲兒童和少年表現爲,能主動擇友,以特定的善意的行動證明自己是可信賴的朋友;能評價自己和對方;能互相關照、合作或妥協。

4、9歲~15歲青少年表現爲,相互關心成爲友誼的標誌;朋友被看作是最瞭解自己的人,是在憂傷、孤獨或焦慮時能提供幫助的夥伴;友誼建立在思考和珍惜關係的基礎上, 經得起時間和距離的考驗。

5、16 歲以後進入成年時表現爲,對友誼的認識深刻,但世故;能區分並建立各種不同的友誼,如熟人、同事、社交性朋友和親密朋友等。

6至12歲的兒童處於能主動擇友的階段。

6到12歲兒童處於什麼階段3

心理成長系列——兒童中期(6~12歲)

兒童中期即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這一時期孩子的各項生理機能都已不斷的成熟,不斷成熟的肌肉、骨骼、注意力、記憶等在驅動着孩子去達成他自己6歲以前渴望達到而又缺少達到條件的事情。

他們渴望去展現他們自己的能力,去實際探索自己生活着的世界,離開父母的懷抱去真正的呼吸自由的空氣,勤奮的他們要向父母證明自己能行,如果父母給了負性評價他們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法做成任何一件事從而產生自卑 。行爲出現了分化,他們能夠認清楚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自己動手去實踐,出現了我想去做的心理特徵。

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他們的能力也日益發展,參加的活動已經擴展到學校以外的社會。這時候,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已經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鄰居,尤其是學校中的教師。這個時候如果能夠處理好與同學、老師的關係,獲得同伴、老師的認同和鼓勵,將對於個體自信心的建立有比較大的幫助。

埃裏克森認爲, 兒童在這一階段所學的最重要課程是“體驗以穩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奮來完成工作的樂趣”。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會形成對成爲一個有用的社會成員的喪失感。

6到12歲兒童處於什麼階段 第3張

另外,如果兒童養成了過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態度,而對其他方面木然處之,他們成人以後踏入社會工作,很可能就是工資狂:這種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容易淪落爲工作和任務的奴隸,而失去了自我生活。埃裏克森說: "如果他把工作當成他唯一的任務,把做什麼工作看成是唯一的價值標準,那他就可能成爲自己工作技能和老闆們最馴服和最無思想的奴隸。"

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埃裏克森說:" 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

所以在孩子踏入6歲上小學以後, 父母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形成好的學習習慣,感受學習的樂趣,幫助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能定下來去學習,獲得知識,由此也獲得同伴和老師的認可,相互促進。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